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車嘚吧

    相比下來我覺得還是CVT好點吧,雙離合多少都有點頓挫,別聽那些車評人說啥“這個車雖然是雙離合,但是基本感覺不到頓挫”,那就是扯淡,重點是“基本”這2個字,意思就是你品...你仔細品...頓挫的感覺它就在那裡。

    CVT相對來說會平順很多,但是動力響應就不夠快了。

    但是我覺得綜合實力最強的還是AT變速箱吧,比如名爵ZS,不到10萬的價格,配的愛信6AT的變速箱,換擋塊,響應迅速,還不頓挫

  • 2 # 這天那地車馳騁

    雙離合跟手自一體和CVT哪個好?對於這三種變速箱,都是當今汽車變速箱的主流,人們在選擇車輛時,除了品牌和發動機以外,變速箱也是人們需要考慮之一,怎麼選,才能更適合自己的用車場景與範圍,那種變速箱好呢?如何選?下面就這三種不同的變速箱解析一下。

    手自一體(AT)變速箱: 手自一體變速箱與與手動變速箱的區別在於,離合器工作時由變速器ECU控制步進電機推動離合撥叉,使離合分離或接合。手動一體變速器主要是在手動變速器基礎上,增加了電子控制離合器、自動換擋操縱機構和電子控制部分等組成,它是一種軟體而不是硬體裝置。優點就是AT不用離合換擋,擋位少變化大,連線平穩,易操作。缺點就是響應不如手動擋快,油耗相對MT高,液力變扭器內高速迴圈液壓油易產生高溫,拖車應使驅動輪離地。

    雙離合變速箱(DCT): 故名思義它是有兩組離合器,間於發動機與變速器之間傳遞和分離發動機的動力。兩組離合器分別控制變速器的奇數擋位和偶數擋位,當車輛掛入檔起步時,另一個離合器及對應下一個擋位已經進入預備狀態,只要當前擋位分離就可以立刻接合下一個擋位。優點就是比一般的自動變速箱甚至手動擋變速箱換擋還要快,及時性好,可做到無間隙換擋的效果。沒有像手自一體的液力變矩器,所以銜接發動機動力及時,動力損失較小,油耗可降低10%左右。缺點就是結構複雜,故障率高,維修成本高。

    分類有溼式雙離合與乾式雙離合,乾式雙離合易發熱,熱熔性不如溼式離合器,因此扭矩承受相對較小。,一般與小排量的發動機配合使用。

    CVT變速箱: 也就是我們說的無級變速箱,它沒有明確的具體擋位,速比的變化不同於自動變速箱有跳擋過程,而是連續的,動力傳輸持續平順順暢。它是由一對Ⅴ形滑輪(或是錐型盤)和鋼帶組成代替傳統的變速器齒輪。錐型盤可在液壓的推力作用下收緊或張開,擠壓鋼片鏈條以此來調節Ⅴ型槽的寬度。當錐型盤向內側移動收緊時,鋼片鏈條在錐盤的擠壓下向圓心以外的方向運動,相反側會向圓心以內運動。鋼帶這就帶動圓盤直徑增大,傳動比就發生了變化,實現無級變速。優點就是動力傳遞平順,換擋無頓挫感,油耗比手自一體變速箱和雙離合變速箱都低。缺點就是急加減速對變速器鋼帶不利,承受大扭矩差。

    從上述可看到,三種變速器各有優缺點。手自一體變速器能適應大排量發動機,手動擋模式在加速、減速、上下坡和轉彎時,僅次於手動擋變速器換擋的響應能力,比較適合長途駕駛。雙離合變速器和CVT變速器更適合排量不太大的發動機,在城市近郊較為適合,如果是長期在山區或是自駕遊手自一體變速器更適合。

  • 3 # 小時談車

    我們從效能和維修費用方面來說說雙離合變速箱、手自一體變速箱、cvt變速箱到底哪個好,比較推薦CVT。

    動力性DCT>CVT>AT

    經濟性AT>CVT>DCT

    舒適性CVT>DCT>AT

    雙離合變速箱(DCT)

    雙離合變速箱就是採用了兩個離合器,一個負責奇數檔位,另一個負責偶數檔位,檔車輛掛入一個擋位時,另一個離合器已經準備好了下一個擋位等待隨時啟用,因此換擋時間要快得多。想對來說頓挫感很小,瞬間提速快,避免了換擋不及時所造成的動力的遲滯,就是傳說中的幹才油門,車沒勁的情況。結構上來說,雙離合應該是最複雜的,變速箱需要配備兩組齒輪一級傳動軸和兩個離合器工作,這也導致了雙離合的維修保養費用更貴。前幾年大眾的雙離合問題,被不少媒體報道,一方面由於當時的技術不成熟,另一方面就是中國的路況比較擁堵,走走停停,導致雙離合器過熱,過熱就會導致車內的電腦控制為了保護離合器就會減少半聯動的狀態,而當時的德國路況幾乎是暢通無阻,所以這種雙離合問題雖然在德國也出現過,但是問題相對於中國來說,比較少。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手自一體變速箱,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是將汽車的手動換擋和自動換擋結合在一起的變速箱,手自一體變速箱的扭矩是依靠齒輪傳遞的,並且有液力變矩器進行緩衝,因此起步時相對於CVT和雙離合來說非常肉,當然在行駛的過程中,車輛也更平穩,很好地兼顧了平順性和操控性,AT是目前車市比較主流的變速箱型別。很多車檔位旁邊有“+”“-”的符號,這就是手自一體的手動擋駕駛檔位

    而且手自一體變速箱發展早,技術相對來說比較成熟,因此故障率不高,效能可靠,但由於其比較複雜的齒輪傳動方式造成了動力的一定損耗,油耗也因此跟著上去了。

    無級變速箱(CVT)

    無級變速箱(CVT)

    無級變速器,結構同樣是依靠液力變矩器傳遞力矩,但檔位不是依靠不同的齒輪比組合形成變化,而是依靠兩組錐形輪夾一條鋼帶、錐輪也在液壓力下變化角度鋼帶同步變化夾角從而形成不同的齒比。錐輪在執行中是沒有固定停頓位置的,在設計好的齒比範圍內等於有無數個檔位所以叫做無極。

    cvt是日系車的獨愛,比如CAMRY,亞洲龍,COROLLA,LEVIN,Teana,CIVIC,Teana等日系車型中都有CVT的配置版本

    CVT這種無級變速功能,使得傳動系統和發動機工況達到了最佳匹配效果,換擋更加平順,幾乎沒有頓挫感,舒適度相對於其他兩種變速箱更高,油耗也比其他兩者都低。喜歡那種駕駛刺激的車友們,就不要選擇CVT了,而且急加速時傳動帶打滑的問題依然沒有完全解決,造成了一定的動力損失,這一點還是為人詬病。cvt的內部構造相對於雙離合來說更簡單一些,但是比手自一體複雜,維修費用也是如此。

    作為汽車上的核心部件,三種變速箱工作原理也不盡相同,但各有千秋,至於哪種變速箱適合自己,那就看自己的駕駛要求和駕駛習慣了。其實還是試駕一下三種車型比較好,然後再選擇選擇哪一款。

  • 4 # 擰發條的小龜

    這個還是要看你對車有什麼樣的要求

    AT變速箱技術成熟,故障率低,而且換擋平順,但是AT變速箱機械傳動效率不高,離合器和換擋機構需要消耗一定的動力,另外AT變速箱結構複雜,維修成本高,雖然以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不容易壞,但是誰都無法保證每一臺變速箱永遠都不會壞!

    DCT變速箱,換擋速度快,傳動效率高,結構簡單,但是耐用性比不上AT和CVT變速箱,而且低速換擋頓挫明顯。

    CVT變速箱由於沒有齒輪的硬性連線,所以換擋特別平順,而且相較於DCT和AT變速箱來說,更省油,但是由於是鋼帶連線,所以無法承受大扭矩。

    如果你對動力要求比較高,就不要考慮CVT,如果你對舒適性要求比較高,就不要考慮DCT。哪一個變速箱好,還是取決於你的需求,能滿足你要求的變速箱,別人怎麼說你都覺得好,相反,無法滿足你需求的變速箱,別人把它吹上天,你也會覺得它太爛了。

  • 5 # 河蟹國

    既然at成本高又耐用穩定,那就是最好的,同價位at車優選,其它配置相同的同檔次車,如果整出價格低於at車的就該候選,選什麼看個人喜好。

  • 6 # 不做影評的小巍

    按照不同的波箱來說,就可以這樣來排名,1,AT波箱 2,溼式雙離合波箱,3,CVT波箱

    AT波箱 不是很完美無暇,但可以很均衡,其他不同型別的波箱能做的事,AT波箱也可以做得很好。

    現在的AT波箱做的儘量像CVT一樣動力銜接平順。

    再波箱界,換擋時平順,不得不提CVT波箱,這種波箱可以做到任意的傳動比的。

    AT的檔位數量越多,相比其他波箱也有優勢。

    雖然AT波箱的平順性不如CVT好,但比其他的波箱,優勢還是很大的,美國通用電氣已經出了10AT的波箱了,而且體積又不大。

    AT換擋速度也可以做的接近雙離合一樣快

    除了平順性,換擋速度也是變速箱的一大效能指標,說到換擋速度,雙離合肯定是最牛了,但是,相比雙離合,AT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差那麼多的。AT波箱也是很耐用的,耐用性方面的話,AT液力+齒輪的這種傳動形式,本身是有優勢的,正常的使用保養基本上不會壞。

    溼式雙離合,溼式雙離合是指離合器片被浸泡在變速箱油內的雙離合變速箱。雙離合變速箱有兩種,一種是乾式的,另一種是溼式的。

    乾式雙離合變速箱的離合器片是沒有被浸泡在變速箱油內的。

    雙離合變速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自動變速箱,這種變速箱是基於手動變速箱研發的。

    CVT波箱,也叫無級變速器,由於不像AT那樣有齒輪傳動,也就沒有頓挫感,在駕駛中很平順,

    雖然在油耗與動力上很平衡,但缺點也不少,傳動效率沒有AT高,傳動鋼帶能夠承受的力量有限,急加速度容易打滑的,雖然現在日本汽車把CVT最佳化的很好,天生的問題是很難改變的,

  • 7 # 天和Auto

    AT變速箱從上世紀40年代初開始普及至今已經有無數臺,從出現到發展至今仍是可靠性、耐久性最強,且同樣能實現超高傳動效率的型別,家用車和效能車都可以選擇。AT變速箱的傳動結構為液力變矩器,齒輪比依靠行星齒輪組合形成,首先了解一下液力變矩器。

    液力變矩器顧名思義是依靠油液變矩,結構包括泵輪、導輪、渦輪等,實現動力傳遞是有發動機結合變矩器的泵輪與曲軸同速旋轉,高速旋轉的泵輪攪動變速箱油,高速流動的油液透過導輪按照設定方向傳遞到渦輪,渦輪在油液轉動的動力下開始旋轉(原理可以模擬吹風車,人等於發動機、風等於變速箱油,不接觸同樣可以吹動風車)。

    所以動力傳遞的整個過程是“軟”的,理論上液力變矩器的磨損可以忽略;不過部分超高傳動效率的AT變速箱會在起步後快速將泵輪和渦輪剛性連線,目的是降低動力損耗提升效能,然而即使有這種設計也基本不存在磨損。

    液力變矩器的概念瞭解之後其他變速箱基本大同小異,透過變矩器形成並以輸出軸將動力傳遞給變速箱後,AT透過剛度極高的行星齒輪組改變齒比,齒輪組的材質強韌耐久性沒有最高理論值,只要正常保養且不淘汰車輛能行駛多少里程還是謎。

    而同樣使用液力變矩器傳動結構的CVT變速箱要差很多,動力傳遞到變速箱後齒比的變化依靠兩組液壓變形錐輪和一條鋼帶,錐輪拉緊鋼帶形成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決定了變速箱額定輸出扭矩。而接觸摩擦與齒輪齧合是沒有可比性的,目前使用鋼帶結構的CVT額定輸出扭矩最高不高400N·m,而AT可以使用到超過1000N·m。

    其次鋼帶的耐磨性也相當差,普通的鋼帶能使用20萬左右公里就算不差,加強型的鋼帶也就是30萬公里左右,且隨著磨損的變化發動機的轉速也會線性升高;為延緩鋼帶磨損變速箱在低溫環境下啟動後需要為變速箱油加溫,溫度不夠高之前車輛不能正常行駛。由荷蘭人範·多明斯發明的CVT變速箱從出現就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去匹配小車、低端車、沒有效能的車,技術發展到現在也基本沒有變化。

    所以AT在所有方面都完勝CVT,在AT之後則是DCT雙離合。

    乾式雙離合屬於初級形態已經被淘汰不做討論,溼式雙離合是將兩組執行離合器佈局在油腔內,離合器半聯動時的狀態等於丟轉磨損,雙離合為實現自動擋換擋時動力的延續會讓兩組離合器同步半聯動,在聯動過程中換擋可以有效控制發動機轉速回落,換擋完成後再加速會非常直接。

    而高頻率半聯動會產生大量的熱,升級為溼式後油液可以對離合器進行潤滑和散熱,達到這一形態的雙離合變速箱也已經趨於“完美”——既能實現超高傳動效率又能實現換擋的平順。

    不過換擋平順只是在理論中和中高速時,低速擁堵中TCU的換擋邏輯會和實際路況相悖,預設升檔但車輛短暫加速後需要降檔,錯誤的判斷會導致換擋步驟過於複雜,最終會導致低速偶爾出現頓挫。

    所以雙離合變速箱在舒適表現上仍舊一般,高傳動效率和行星齒輪組的結構比較適合追求效能的車。耐久性方面會是普通手動擋的N倍因為離合器有潤滑,但相比AT還是小巫見大巫,整體表現可以用瑕不掩瑜總結。

    三種變速箱各有特點,一定要分出優劣會是民用車AT為王、民用效能車和賽車以DCT為主,CVT是打醬油的。

  • 8 # 車市網事

    其實以上三種變速箱都可以歸類到自動變速箱,雖然相比手動變速箱,他們都有不小的優勢,但在駕駛安全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女司機開車出事往往都是自動擋車型。

    但是在三款變速箱內,他們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AT手自一體變速箱是應用較早的一款變速箱,技術可靠,穩定性變現優異。但換擋缺乏平順性,油耗表現一般。

    雙離合變速箱是近幾年應用越來越頻繁的一款變速箱,在經歷了大眾的“死亡閃爍”事件之後,雙離合變速箱似乎已經被冠以不安全的標籤。而事實確實如此,雙離合變速箱在可靠性上相比其他變速箱確實有些很大的不足之處,但勝在它傳動效率高,換擋快,成本低,因此現在市面上,雙離合應用非常廣泛。

    CVT變速箱在日系車上應用較為廣泛,而日系車省油,就與CVT變速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此之外,它的換擋平順性上也是其他任何變速箱無法比擬的。但由於其製造零部件的影響,它很難承受較大的扭矩,因此,多被應用在小排量汽車上。

    整體來看,三款變速箱各有優缺點,個人還是感覺AT變速箱較為合適,可以說它很好的兼顧了雙離合及CVT兩種變速箱的優點。而且可靠性也不錯。

  • 9 # 石-磊

    CVT純粹不叫東西,家裡兩輛車差不多同時買的,都是CVT,十萬公里出頭先後都出問題了,其中一輛掛檔加油原地不動

  • 10 # 汽車三國

    關於自動擋和手動擋的選擇,從有自動擋開始就沒有停止過爭論。但是在中國卻一直沒有過這樣的困擾,因為自從中國的汽車市場快速發展起來之後,中國消費者對於自動擋的認可就遠遠高於手動擋。沒有歐美市場深厚的汽車文化底蘊,也沒有日本的街頭改裝文化,絕大多數的中國消費者對於車的熱愛還停留在純粹的工具層面。對於工具而言,最主要的屬性還是要方便,方便的基礎上,才有了進一步的選擇。

    這個時候,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就要在自動擋的大基礎下,選擇到底是用雙離合還是CVT亦或是傳統的AT自動擋。但是任何問題脫離了具體情況來談論都不具有實際意義,在變速箱領域也是如此,如果單純討論雙離合CVT以及AT的優劣的話,其實對於很多人是沒有直接感受的,因此我們用具體的車型來實際對應這三種變速箱種類,來看看各自的優缺點。

    其實無論是哪種變速箱型別,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強弱之分,只有優勢的領域不同。而對於每個廠家而言,都有各自偏愛的變速箱。在十年之前,這個市場的主流還是AT變速箱,而隨著大眾在雙離合變速箱上的發力,以“DSG”為名的大眾雙離合變速箱慢慢進入了市場並且帶動了整個市場的雙離合熱潮。另一方面,CVT變速箱的忠實擁簇首推日系廠商,無論是本田還是日產都是CVT的長期使用者,甚至本田的CVT+1.5T已經成為了這個級別的神級動力組合。當然,曾經的奧迪也有過使用CVT的歷史,但是隨著大眾自研的雙離合慢慢成熟,大眾集團在奧迪車型上也逐步捨棄了CVT,轉而使用自家的7速DSG以及採購的ZF8AT變速箱。

    因此,我們就選取三臺代表車型來透過他們瞭解一下三種變速箱的特性。在雙離合變速箱上,我們選擇了大眾集團的全新CC,它採用的一臺2.0T+7速DSG溼式雙離合的動力總成,而AT車型,我們選擇了在民用變速箱領域幾乎是最強的BMW3 Series,它配備的是2.0T+8AT的寶馬家族的黃金動力組合,而CVT變速箱我們則選擇了剛剛上市不久的全新一代本田Accord,作為最為熱銷的中型車之一,如今的Accord風頭甚至蓋過了大眾雙雄,而它除了混動車型之外,最高配的動力系統僅為一套1.5T+CVT動力組合。

    其實大眾的操控以及行駛質感很多人並不陌生,畢竟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實在是太大了,其擁有無與倫比的群眾基礎。全新一代CC上採用的這套2.0T+7DSG與早兩年間來到中國市場的全新Magotan的那套動力系統是一模一樣的。在這臺CC上,這臺7速雙離合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極佳的反應速度讓你在大力踩下油門的一瞬間,變速箱就能用快速降檔來響應你,如果你踩得足夠深,那麼不用懷疑,這臺DSG會直接連降兩檔以滿足你對動力的需求。這臺雙離合變速器在百公里加速的時候也能給予車輛很大的幫助,大眾2.0T車型基本都能將0-100加速成績控制在7秒之內,可以說在發動機引數相比競品車型沒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百公里加速成績卻長期壓制對手,這臺變速極快的雙離合變速箱功不可沒。

    另一方面,在雙離合發展的初期,低速頓挫,可靠性差的問題在如今在大眾車型上也已經很少出現,除非在市區嚴重堵車的情況下,否則在一般時候我們已經很難感受到頓挫的存在。而可靠性差的問題也主要出現在之前的乾式雙離合上,出於機械結構的原因,在堵車頻發的中國道路上,之前的乾式雙離合經常會出現停車頻繁造成的變速箱內部過熱從而引發各種問題,而如今大眾以及其他品牌的車型上,主流變速箱均已經是溼式雙離合,我們也已經很少能看到這類問題再出現了,因此可以說,在目前的情況下,以大眾味代表的溼式雙離合還是比較可靠的。

    而說到BMW3 Series,可能很多年輕人立刻都會熱血沸騰,畢竟很少有男生的夢想中沒有一臺寶馬。而這臺3系可謂集寶馬品牌的所有精華。談起3系的動力系統,恐怕很少會有人提出異議。3繫上搭載的這臺ZF的8AT自動變速箱可以說是民用級的變速箱裡面匹配最好的了,它總能正確理解你的駕駛意圖,在你需要考慮經濟性的時候,它總是能在動力允許的範圍內及早升擋以控制發動機轉速,而當你突然需要動力來超車的時候,這臺8AT會以不亞於雙離合的速度快速降檔讓你有足夠的動力來完美的完成超車動作。當然了,作為一臺技術非常成熟的自動變速箱,你絲毫不用考慮它的可靠性問題,坐在3系裡的你只要去盡情享受這臺變速箱和2.0T變速箱給你帶來的澎湃動力和駕駛樂趣就可以了。

    如果要說這臺8AT的缺點的話,對不起,我一時之間還真沒有想起來。假如說真的要找什麼缺點的話,可能最大的缺點就是這臺AT變速箱相比雙離合以及CVT變速箱的成本都要高一些,當然了,畢竟這是一臺寶馬,因此在這個上面不存在什麼問題,假如是普通合資車型或者是自主車型想要採用一臺AT變速箱的話,那麼它就要好好考慮一下和採用雙離合或者CVT變速箱的競品之間的價格對比了。

    最後是這臺上市時間不長的換代Accord。雖然這臺Accord是一臺全新換代車型,但是它配備的這套本田的1.5T+CVT的動力組合我們並不陌生,在此之前的CIVIC以及CR-V上都有這套動力組合。實際駕駛起來,CVT變速箱給Accord帶來了非常平順的駕駛體驗,無論在任何速度下,你都感受不到這臺CVT有任何的頓挫感。而且從可靠性而言,這臺CVT的表現也非常完美,至少在之前的本田車型中,發動機的問題我們經常有聽聞,但是變速箱的問題還真的是鮮有耳聞。

    當然了,平順帶來的也是駕駛樂趣的丟失,這臺CVT四平八穩的表現讓這臺Accord也缺少了點駕駛的激情。油門踩多少動力就有多少當然是好的,但是當你猛踩油門之後除了渦輪遲滯帶來的滯後感之外,你無法感受到變速箱極速降檔給你帶來的吸入感,自然也就很難將自己完全的投入到駕駛的樂趣當中,調動不起來感情的動力系統歸根到底對於駕駛者而言是索然無味的。

    對比完了這三臺車型,三臺變速箱的優缺點似乎已經很明白的擺在了我們面前。雙離合換擋快,成本低,可靠性和平順性卻略有問題;CVT可靠平順成本低,然而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有限,因此大排量發動機可能不適用讓其使用範圍有限,而且喪失的駕駛樂趣也讓運動車型要使用其之前要思考再三;AT變速箱相對最為成熟可靠,高品質的AT變速箱換擋速度也相當不錯,然而,成本確實橫在其面前阻礙其未來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的最主要問題。

    因此,我們不能籠統地說著三種變速箱誰好誰壞,只能說,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各有利弊,這也是為什麼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車型都會選擇不同型別的變速箱。我唯一能說的是,作為一個消費者,如果讓我考慮的話,我當然還是更願意選那臺BMW3 Series上的ZF變速箱,畢竟多出來的那些成本嘛,對於一個真正愛車的人來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以上

  • 11 # 行走的糖果

    我也有這樣的疑惑,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變速箱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那到底手動擋、手自一體、雙離合、CVT哪個好呢?

    題目中對於離合器名稱的表述不是太專業,既然對比,那就得從工作原理、內部構造、重點技術等方面梳理下,才能初步的得出一些結論,至於孰優孰劣,買誰不買誰,那隻能留給各位讀者自己決定了。

    你有沒有想過汽車為什麼需要變速箱?為什麼雙離合變速器分乾的和溼的?手自一體到底歸到手動擋還是自動擋?接下來就正式梳理了!

    名稱和分類

    一、手動變速類(或實質為手動變速類的)

    1、手動變速器(MT,Manual Transmission的簡寫)——顧名思義,就是必須用手撥動換擋桿才能改變傳動比的變速器。如下圖,Jetta上的換擋桿。

    2、自動離合變速器(AMT,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的簡寫)看字面意思就是“自動的機械式變速箱”,那它自動的部分是什麼呢,它的自動是指自動換擋裝置,也就是在手動擋的基礎上,把撥動換擋桿的這個動作給自動化了,不需要你撥來撥去了,車載電腦給你代勞了,實際上它可以說成“自動撥動+手動變速器”,明白了吧,它的手動擋的實質沒有改變,應該歸為手動擋行列。一般是下圖的樣子。

    上面兩種都應該歸為手動擋系列!

    二、自動變速類

    自動變速它是相對於手動變速而言的,是根據車速和發動機轉速來實現自動換擋的變速器

    自動變速類又分為好多種,如自動變速器(AT)、無級變速器(CVT)、雙離合變速器(DSG或者DCT)。

    1、自動變速器(AT)又分為純自動變速器和手自一體變速器,後者只是多了手動模擬換擋的部分。

    這類離合器應用的比較多,比較廣,從4速到6速到7速、9速都有,有著比較好的口碑的是愛信的6AT變速器。

    2、無級變速(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的簡寫),字面意思就是連續可變變速箱,這裡的可變指的是傳動比可以連續變化,你必須理解這個概念。

    無論是上面的手動變速器(MT)還是自動變速器(AT),它們的傳動比是固定的,AT的檔位不斷增加就是為了增加傳動比,以達到省油、換擋平順的目的。但CVT就一步到位了,理論上而言可以給你提供所有傳動比,就是說不管你發動機轉速多少,我都可以提供一個匹配的檔位。

    3、雙離合變速器(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的簡寫),但我們一般說的是DSG(Direct Shift Gearbox的簡寫),字面意思是直接換擋變速器,因為這項技術是2002年德國在沃爾夫斯堡第一次展現,所以先入為主嘛,大家提到DSG,那就是雙離合變速器。

    把它歸為自動變速類,是從表象上分的,但雙離合變速器是基於手動變速器開發的,這個不難理解,因為這項技術是從賽車場上移植的,賽車還是比的賽車手的手動操控。

    工作原理簡述

    MT、AMT的工作原理很簡單,前者根據人的意識換擋,後者把這個過程電腦化。

    AT根據車速、發動機轉速,採用一個叫做液力變矩器的機構換擋。

    CVT根據車速、發動機轉速,透過一個液壓裝置改變膠帶或者鋼帶兩端主動輪和從動輪的連線狀態換擋。

    DSG它有兩組離合器片集,一組對應1、3、5檔,一組對應2、4、6檔,當一個檔工作時候,它的臨近檔(一般是往上)就提前齧合在一起,就等著離合器動力傳遞了。舉個例子,當你是3檔的時候,實際上4檔已經齧合了,也就是齒輪已經掛上了,但動力還沒傳遞過來,等你3檔離合分開,4檔合上,動力就來了。

    對比下哪個好

    手動擋(MT),結構簡單,穩定,不易出問題,保養便宜,基本不用管,換擋速度的話見仁見智了,你可以說比雙離合都快,也可以說慢,看駕駛人的速度了。DSG的換擋速度,大眾說是200毫秒,0.2秒,職業賽車手可以做到0.1秒。

    手動擋的缺點就是換擋麻煩,需要手腳並用,容易產生疲勞。

    AMT,跟手動擋差不多,但把換擋動作給電腦化了,開過手動擋的都知道,換擋過程,動力輸出是中斷的,所以AMT也會出現這個問題。電子產品不一定都靠的住。

    AT結構比MT複雜,相對穩定,一般不會有啥問題,現階段應用比較廣泛,主要是解放了駕駛人的肢體,現在傳動比也越來越多,油耗也得以控制。但靠液力變矩器變速,始終有動力損耗。(AT:動力從輸出端經過油再到接收端,你怎麼能確定流體就百分百傳遞你的動力呢?)

    CVT,結構又比MT、AT簡單,穩定不易出現問題,完美的傳動比,省油,缺點是由於連線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帶子的材質不同,扭矩不同,以前是膠帶,容易打滑,扭矩小,現在是鋼帶,扭矩變大,夠用,如果以後帶子的材質提升,那就完美了。

    DSG,結構複雜,保養不便宜,由於先天設計問題,低速容易頓挫,乾式雙離合散熱也是個問題,現在有溼式雙離合,改善了些。優點就是換擋快,動力不間斷。

    目前看於使用者於車企來說AT是最好的,DSG是嚐鮮的,CVT是中庸的,AMT是走在淘汰邊緣的!

    但個人覺得,MT才是最牛逼的。你覺得呢?

  • 12 # 心靜如水G4710

    從使用壽命和可靠性考慮,當然選AT。

    現在的先進AT變速器,液變鎖止積極,超速檔位多,燃油經濟性也不錯。平滑順暢那是天生的。AT箱子以日本愛信和德國採埃孚最出名。

    造好AT比造發動機還要難得多。

    AT不僅自己要好,還要與發動機配合的好,俗稱調校。

    很多車,即使用了aisin,還是不如豐田車絲絲順滑,就是這個道理。

    不論什麼變速箱,如果調校不好,不能很好理解和預測駕駛者的意圖,不能根據車速,發動機狀態和變速箱檔位及時做出合理動作,那駕駛感受就不好,響應遲鈍,闖動,異響,費油和縮短機件壽命。

  • 13 # 老司機侃侃車兒

    目前的網路輿論上對雙離合變速箱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雙離合變速箱是一種高階的變速箱形式,是代表未來的,其傳動效率高換擋速度快,遲早會代替AT和CVT變速箱;另一種聲音則認為,雙離合變速箱故障率高,低速頓挫性強,研發製造成本低,根本難以和AT變速箱相提並論。那麼究竟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其實這兩種聲音都有一些正確的地方,但是卻都有失偏頗,雙離合變速箱經過這麼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和AT、CVT並列的自動變速箱三劍客,足以可見其是具備一定的可用性的。接下來我們來具體分析三種變速箱各自的特點。

    DCT變速箱:最高效的變速箱

    優點:傳動直接、傳遞效率高、換擋速度快、駕駛樂趣強

    缺點:低速平順性較差、質量穩定性較差、可承受最大扭矩較低

    所有的雙離合變速箱都頓挫嗎?或者說所有的雙離合變速箱都換擋快嗎?答案是否定的。很多雙離合變速箱你是根本開不出和AT的區別的,而典型的長城雙離合變速箱,換擋速度比很多AT還慢,但是我們要說的雙離合變速箱的一般特點。

    雙離合變速箱所謂的高階,其實就是手動變速箱的升級版,透過兩個輸入軸,分別控制兩套齒輪,透過接合和斷開來實現換擋操作,其結構要比AT變速箱簡單的多。

    正因為兩套換擋機構隨時待命,DSG變速箱換擋速度相對更快,但是這也帶來了問題,很多時候控制程式很難領會車主的意圖,所以頓挫就會產生。而由於沒有液力變矩器,雙離合都是透過齒輪的硬性連線,所以離合器的磨損會更嚴重。

    目前來看,雙離合變速箱的調教非常重要,也是決定雙離合變速箱體驗的關鍵,隨著廠商調教經驗的不斷累積,市面上的雙離合變速箱逐漸成熟,市面上目前體驗比較好的雙離合變速箱有PDK的雙離合、大眾的DSG、現代的雙離合、領克的雙離合等。

    CVT變速箱:最平順的變速箱

    優點:換擋平順、結構簡單、體積較小、成本較低

    缺點:缺乏駕駛樂趣、可承受扭矩低

    還是那句話,不是所有的CVT變速箱都很平順,但是平順是很多人對CVT 變速箱的第一印象,CVT變速箱由於是無極傳動,透過兩個錐形盤的直徑變化來進行變速,透過鋼帶傳遞動力,所以是沒有換擋的段落感的,一般情況下駕駛起來比較平順,另外無級變速的特性也使得車輛能夠一直處於高效率區間。

    但是同時CVT的結構簡單,能夠承受的最大扭矩較低,市面上最好的CVT變速箱,也很難承受超過500牛米的扭矩,所以高效能車註定和CVT無緣。

    AT變速箱:最均衡的變速箱

    優點:換擋平順、兼顧一定的駕駛樂趣、成熟穩定、可承受扭矩大

    缺點:傳遞效率較低、結構複雜、研發難度最大、成本最高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選,選AT變速箱就對了,它是目前為止最可靠最穩定的變速箱形式,自動變速箱的核心就是液力變矩器,透過傳遞扭矩實現軟連線。AT變速箱的優勢就是既能實現換擋平順也能有一定的駕駛樂趣,能夠承受較大扭矩,但是同樣傳遞效率較低,複雜的結構讓AT變速箱研發難度大,研發成本高,所以世界上能夠研發生產AT變速箱的企業並不多。

    所以,雙離合相比AT、CVT變速箱勝在傳遞效率高,換擋速度快,富有駕駛樂趣,同時也在平順性上有一些不足。如何選擇就要看用車環境,如果市區擁堵路況多,AT和CVT變速箱是更好的選擇,如果市郊高速路段多,DSG變速箱會更適合你。

  • 14 # 色彩車圈

    大眾品牌近些年一直非常重視雙離合變速箱,因為雙離合變速箱整體的換擋速度更快,能夠更好的開發車型的動力潛力,但是雙離合變速箱的口碑並不是很突出,變速箱頓挫和故障率一直很頻繁,而主打平順性的CVT變速箱也逐漸出現問題,脫檔和頓挫也時有發生,目前AT變速箱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比較高,並且支援手動模式,能夠增加駕駛感和操控感

    大眾車型用雙離合比較多

    目前大眾車型用雙離合比較多,正常的大眾Magotan,Sagitar,Lavida,Passat等車型都在用雙離合,而且只有高階車型在用,溼式雙離合比較受歡迎,可靠性和穩定性比較高,大眾子品牌奧迪也比較重視雙離合的使用,奧迪A4L和奧迪A6L都在用7速雙離合變速箱,整體的表現還不錯,換擋平順性和加速都很突出,但是後期的用車費用更高

    日系車型更注重CVT變速箱

    日系車型比較注重CVT變速箱,大部分中低端日系車型都在使用CVT變速箱,中高階車型會配備AT變速箱,豐田CAMRY2.5L車型和雷克薩斯的2.5L車型使用了AT變速箱,CVT變速箱駕駛平順性更高,燃油經濟性更突出,另外生產成本低

    寶馬和馬自達車型更青睞AT變速箱

    AT變速箱的運用更廣,很多車型都很喜歡用AT變速箱,寶馬和馬自達車型更加青睞,旗下車型都在用AT變速箱,因為AT變速箱換擋更加清晰,能夠提供清晰的駕駛感和操控感,並且支援手動模式,能夠體現出運動基因,所以主打運動的寶馬車型和馬自達車型更加青睞AT變速箱,另外AT變速箱可靠性更高,耐用性更強,能夠支援運動車型激烈駕駛

    總結:目前很多品牌都在研發雙離合變速箱,但是AT變速箱的可靠性更高,運用範圍更廣,CVT表現中規中矩

  • 15 # 鴻漸談車

    目前汽車行業自動擋變速箱形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AT變速箱、雙離合變速箱和CVT變速箱。這三種變速箱形式只能說是各有各的好處,優缺點之間都比較明顯。雙離合變速箱,換擋速度較快,能夠讓車輛具備更好更強的動力潛質,很多超級跑車也願意使用雙離合變速箱。但是它的缺點也是同樣存在的,換擋頓挫和高故障率是困擾雙離合變速箱的重要缺陷。CVT變速箱一直阻擋的是換擋平順性,能夠給車輛帶來更好的換擋體驗,但是最近幾年來似乎CVT變速箱的可靠性也受到了挑戰,拖檔和頓挫時常會有出現。Ad變速箱還是比較靠譜的,總體來講它的發展歷史更長,變速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最高。

    目前國內自主品牌和大眾普遍都比較喜歡使用雙離合變速箱。大眾旗下的多款車型,包括Sagitar,Passat,Magotan在內的車型都在使用雙離合變速箱,它的變速箱形式分為兩種,分別是乾式和溼式兩種型別,在中低端車型普遍使用乾式雙離合變速箱,在高階車型則採用溼式雙離合變速箱。乾式雙離合變速箱結構更加簡單,製造成本更低,溼式雙離合變速箱穩定性和可靠性更強,使用壽命更長。與大眾使用dsg雙離合變速箱不同的是,國內的很多自主品牌廠家也都願意使用雙離合變速箱,而且大多都有自主創新的技術用在裡面,整體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都還不錯。

    日系品牌和國內的少部分汽車廠家,則會選用的CVT無極變速箱。絕大多數日系品牌的中低端車型都會選擇使用CVT變速箱,部分的中端車型會針對該車型的銷售市場考慮選擇使用at變速箱。品牌主要有兩點系吾系邊樹上能夠帶來更好的換擋平順性,駕駛者和乘坐者都能夠有很好的舒適性體驗,並且相當重要一點的是CVT級變速箱的製造成本更低,這能夠讓身體很有效的控制生產成本。而小部分國內自主品牌之所以會使用cvt無羈變速箱,很大程度也是出於這兩點原因的考慮,但是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CVT無極變速箱不像AT變速箱有那麼高的技術門檻,仿製起來的難度不會那麼大。

    相比而言,AT變速箱的存在使用範圍更廣,我們可以稍微留意一下路面上的絕大多數車型,正常情況下使用AT變速箱的頻率更高,特別是像寶馬賓士這樣的豪華品牌,更熱衷於使用at變速箱,因為at變速箱的換擋節奏很清晰,能夠提供更好的駕駛感和操控感。而且絕大多數的at變速箱支援手動換擋模式,能夠帶有更強的運動表現,特別是像一些講究運動操控的品牌都會大規模的使用AT變速箱,而且它的可靠性耐用性非常強,能夠滿足操控型車輛的駕駛要求。

    綜上所述,所以說目前汽車市場是AT變速箱,雙離合變速箱和CVT無極變速箱這三種變速箱形式共存的狀態,但是如果說出於使用的角度來看,AT變速箱的可靠性會更好,更符合絕大多數消費者的用車表現。

  • 16 # 月亮BMW

    雙離合我認為非常好!原來我開過x3自動檔六速的,現在我開的中華V7,雙離合七速的,從來沒有過別人胡說的純挫,感覺不出和Ⅹ3的區別!雙離合成本低:傳動效率極高,將來是主流變速箱!

  • 17 # 覺主老刀

    從選車的角度看,肯定是AT和溼式雙離合更好一點,這兩款變速箱適用於不同價位的車型,而乾式雙離合和CVT都是不值得購買的。

    一、變速箱是什麼?

    變速箱,其實就是一套齒輪組。和變速腳踏車一樣,腳蹬子這邊用小齒輪,車輪那邊用大齒輪,這樣蹬起來比較省力,但是蹬好幾圈車輪才轉一圈,你使勁蹬速度也快不起來,這就是低速擋。如果想提速,那就腳蹬子用大齒輪,車輪那邊用小齒輪,這樣等一圈車軲轆會轉好幾圈,這就是高速擋。不同齒輪大小組合成不同的檔位,用不同的檔位來匹配不同的車速。這就是變速箱的作用。

    其實,如果發動機是完美的話,根本無需變速箱,想要快點開,那就讓發動機轉快一點,反之就慢一點好了。但是發動機在低轉速的時候扭矩(力氣)不夠大,所以低速的時候帶不動車輛。可是改變齒比,讓發動機轉好幾圈車輪才轉一圈的話,那發動機的轉數區間又不夠大了,最多也就七八千轉,這樣一來即便發動機滿負荷運轉,車速也才50多Km。而且發動機轉數越高,油耗也越高,真正經濟的工作區間就只在一個很小的一個範圍內,所以說,變速箱其實是改變發動機轉數的——使發動機始終在最舒服的區間來工作。

    而手動控制這些的,就是手動擋。你需要根據車速、發動機轉數來選擇合適的檔位。

    用電腦來控制升降檔,無需你自己踩離合,就是AMT,自動變速箱。這種變速箱比較少見了,因為電腦看不見前面的路況,只能根據你油門大小來猜,不僅會經常猜不準,而且換擋過程中自動離合,導致動力中斷,你感覺車減速了,油點了一腳油,那邊電腦一結合,動力以下猛了,又會向前躥,所以頓挫是必然的,駕駛體驗非常差。

    二、雙離合變速箱

    兩套手動擋的齒輪組,就是雙離合。它算是AMT的加強版。一套齒輪組負責1、3、5檔,一組齒輪組負責2、4、6檔,你現在一檔行駛呢,偶陣列那邊已經幫你把2檔掛好了。轉數起來,一檔離合鬆開,二擋離合接合,換擋非常快,動力機會沒有中斷。

    因為都是齒輪齧合,動力傳輸都是硬連結,傳動效率非常高,而且換擋迅速,所以雙離合比較省油。

    不過雙離合也不是沒有缺點,和AMT一樣,你一檔的時候好辦,人家直接把二擋給你掛上了。可是如果你現在是二檔,你說變速箱是給你先掛上三檔,還是給你掛一檔?

    不好說,電腦看不見前面的路況,它不知道你要加速還是要減速,所以它只能根據油門力度猜——當然也有猜不準的時候。

    於是……猜不準就會頓挫。不過一些好的雙離合,頓挫有了很大改善,甚至不次於AT變速箱。所以頓挫的缺點不能算是雙離合的通病,只能說是調校不好的雙離合的問題。

    另外,雙離合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在低速行駛中,有時候會頻繁換擋,頻繁使雙離合在半聯動的狀態下工作——要知道,半聯動就是靠離合器片摩擦來傳動,會產生大量熱量,這也是我不推薦乾式雙離合的問題。因為這一缺陷,乾式雙離合的故障率普遍要高於其他變速箱。

    好在,溼式雙離合因為浸泡在油液中,所以散熱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地解決,故障率也明顯下降,所以還是非常值得購買的。

    總結溼式雙離合的特點:傳動效率高,換擋快,省油,成本低,故障率低,可維修性強。可以說是低價車首選變速器。因為低價車更注重油耗,對動力不夠平順的包容度也較高。而乾式雙離合也有傳動效率高、換擋快的優點,甚至比溼式雙離合還省油,但故障率高,並不推薦。

    三、AT變速箱

    AT變速箱和AMT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雖然都叫自動擋。

    AT變速箱是由一套行星齒輪和液力變矩器組成的。行星齒輪比較容易理解,就是齒輪套齒輪,有大有小,互相巢狀在一起,不管你轉哪一個,所有齒輪都會跟著動。因為齒輪大小不同,所以力矩和轉數也就不一樣,就是透過不同的齒輪結合來實現變速的目的。

    像是8AT和9AT,不是說多了一組齒輪那麼簡單,在行星齒輪組中加一組齒輪的難度相當大了,結構會完全變化。

    這樣一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行星齒輪組和手動擋不同,沒辦法中斷動力去換擋,所以就需要加入液力變矩器這個東西。這東西原理也很簡單,見過歷史系一起的扇葉吧?下面扇葉一轉,水也跟著轉,你在水面上放另外一個扇葉,扇葉也會跟著水轉。兩個扇葉速度差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小,知道趨於一致。透過這個,就可以替代傳統的離合器了。

    可以看出,AT變速箱是最平順的,駕駛體驗非常好,畢竟是在油液裡攪合著傳動,動力特別線性。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它有著傳動效率差,油耗高的缺點。總結起來,AT變速箱費油,但是最平順。同時因為技術相當成熟了,故障率也是最低的,壽命是最長的。哪怕損壞,也有很強的可維修性。但是結構複雜,造假成本高。所以更適合用於高價位的車上——高價車不那麼注重油耗了,反而更注重舒適性,所以AT更合適。

    四、CVT(無級變速)

    結構很簡單,和山地腳踏車一樣,透過車鏈子來連線腳蹬子(動力輸出軸)和車輪。只不過腳蹬子和車輪都沒有用齒輪,而是用相對平滑的錐輪代替,因為錐輪不同位置的橫截面面積不同,所以旋轉起來,在不同位置帶動錐輪的力矩也就不同。以此來實現變速的目的。

    因為錐輪可以看作是無數個半徑不同的齒輪組成,所以CVT變速箱理論上有無數個齒比,相當於有無數個檔位。這也就是無級變速的來歷。

    所以CVT變速箱的優點也很明顯了:因為是無級變速,有無數個檔位,所以換擋極為平順,也正因為如此,它不管車輛是什麼時速,都可以讓發動機始終處於最經濟的轉數區間,所以也比較省油

    但是,它的缺點也是致命的,因為是靠鋼帶和錐輪之間的摩擦來傳動,所以無法承受太大的扭矩,簡單說就是勁兒大了就掉鏈子。腳踏車掉鏈子好辦,你下車找根棍,給鏈條裝上就行了。CVT變速箱不行,鏈子一旦打滑,會對錐輪、鏈條造成嚴重磨損,高速旋轉的錐輪甚至會打斷鋼帶,幾乎是不具備可修復性,只能整體更換。

    CVT變速箱因為這一個缺點,進而會衍生出很多缺點。就好像為了圓一個謊言,還要繼續說無數個謊言一樣。因為怕CVT變速箱承受扭矩過大,或者在潤滑不到位的情況下啟動發生嚴重磨損,一些廠商就會設定一些保護程式,比如說冷保護、熱保護——冷保護讓你在冬天不得不原地熱車十幾分鍾,氣溫低的話甚至要熱車半小時。浪費燃油不說,還極易造成積碳。熱保護就更危險了,之前豐田爆出的失速門就和熱保護有關,高速上動力消失,就問你怕不怕。

    總結起來,CVT優點是平順省油,比較便宜,而缺點則有些讓人接受不了——不可避免的磨損導致不可逆的效能衰減,各種保護犧牲使用體驗,一旦發生故障,基本上不具備可維修性,而更換成本又極高。拿CVT投訴率最高的日產為例,八九萬的Sylphy,更換變速箱4S店的報價是4萬。

    哪個更好?結論已經出來了:高階車選AT,低端車選溼式雙離合。CVT和乾式雙離合能不買就不買,實在不行買手動擋也別買這倆。日系車普遍使用CVT變速箱——其實就是欺負人,欺負華人不懂車!CVT變速箱裡,本田>豐田>日產,日產的CVT最差,千萬別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應該找什麼樣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