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菊豆
-
2 # 英語老師海豚
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孩子當成一個大人,和他來一次正式的對話。父母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談離婚,讓他明白:爸爸和媽媽以前相愛過,但是現在不適合在一起了。
每天無盡的爭吵,只會讓彼此為難,讓彼此心疲力竭。為了能讓對方過得幸福,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別忘了:孩子,只是爸媽分開了,你依然是爸媽心中的好孩子,無論將來跟著誰生活。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了班裡一個孩子的故事,他也來自離婚家庭,但是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這學期班上來了一個新生,且叫他小劉吧!他的反應比一般的孩子慢,吃飯慢,排隊慢......但是小劉很有禮貌,想起來兩個大酒窩,十分可愛。他上課很認真,寫字也很漂亮,雖然動作慢了點,但是成績也進步得很快。令我驚訝的是,在期中考試中,他總分獲得了全班第一,竟然擊敗了常年第一的班長。
作為班主任,我想,這麼優秀的孩子家教肯定很好吧?
機緣巧合,前不久學校組織家長會,他爸爸來參加了。作為新生家長代表,小劉爸爸上臺分享了他的育兒觀。劉爸爸說,還特別注意培養兒子的獨立能力,要求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此,他故意不買洗衣機,讓孩子自己洗衣服。
至於晚上他下班回家看電視,他是這樣和孩子說的:爸爸白天上班,晚上完成工作回家,看電視是休息。但是你們不一樣,寫作業是你們自己的任務,只有寫完作業才能看電視放鬆一下......劉爸爸的發言獲得了很多家長的認可,我也深以為然。但是多次接觸後,我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從來沒有見過小劉的媽媽呢?
一次放學後,班裡只剩幾個同學,小劉還沒走。我把他拉到角落裡,小聲的問他:為什麼老師從來沒有見過你媽媽呢?
他睜大了眼睛看著我,欲言又止。
“老師只是好奇,怎麼從來沒有見過你媽媽?”我輕輕地說:“你放心,老師不會告訴其他同學的。”
這時,他才小聲地說:爸媽離婚了,帶著我的二姐一起走了。
果然不出所料,我問:那你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離婚呢?
他說:“爸爸媽媽之前經常吵架,後來他們過不下去了,爸媽就商量著離婚了,不過媽媽會偶爾回來看我。”
聽到這裡,我的心裡感到有些悲傷,原來小劉的家庭情況還這麼曲折啊?還好現在的小劉心理很健康,沒有產生什麼負面的影響。
我說:你放心,以後有什麼事情要主動和老師說,老師會幫你的。早點回家吧,要不你爸爸會著急的。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我有點心疼他。小小年紀就失去了媽媽的愛撫,還好,他爸媽在離婚時的處理比較妥當,不會影響到這棵優秀的幼苗,實屬萬幸。
-
3 # 願你成為你自己
作為家庭的一分子,孩子同樣有有知情權。我不贊同那些詆譭對方,或者找個理由藉口搪塞孩子的做法。
個人覺得,坦誠相告才是最好的愛和教導。無論任何人,任何情況下,都有對自己生活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婚姻也是一樣,現在爸爸和媽媽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無法生活在一起,勉強在一起,我們大家都不開心。當然,我想你也能感覺得到,但是爸爸媽媽分開並不會影響我們對你的愛,不管將來怎樣,不管爸爸跟媽媽能否永遠在一起,我們對你的愛,永遠不會改變。雖然,我們這樣的決定可能會讓你很難接受,但是我想,你會慢慢懂得的。
其實,不幸的婚姻,孩子是有感知的,爸爸媽媽的不快樂,爭執吵鬧都是紮在孩子心靈上的尖刺。所以,有時候,分開比假裝在一起來得對大家都要好
-
4 # 膩膩媽
父母離婚,最受傷的無非是孩子了。孩子在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事的情況下,卻要承擔起不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的後果。因此,這個時候,孩子是最需要呵護的。
我想,父母雖然離婚了,但對孩子的愛,應該是不會改變的。如何和孩子談離婚,是父母雙方都應該參與的一件事。父母間不要因為離婚了就冷眼相待,既然彼此都願意放手祝福你了,那矛盾也應該有所化解,至少也要為了孩子。
首先,父母應先用孩子能理解的話語跟孩子簡單說明一下離婚原因,如:不適合、不開心。但記得不要在孩子面前太過貶低一方,就算離婚了,那還是孩子的爸爸/媽媽。
其次,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雖然不住在一起了,但你若想念爸爸/媽媽了,就一定要跟我說。”父母一定要多跟孩子交流,讓孩子也願意向父母傾訴。
接著,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分離是人生常有的事,讓孩子覺得分開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為孩子舉例說明生活中都有哪些分離,如:上新年級了就不再是原來的同學跟老師。並告訴孩子,以後還有機會再見面的。
最後,離婚總是因為生活中出現了太多不如意的事,父母多告訴孩子以後的日子會過的更好,讓孩子對未來的生活有更多的憧憬。
總之,父母要以平常心來跟孩子談,讓孩子透過父母的態度與表達知道父母離婚不是一件多麼不好的事,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選擇的分開。
-
5 # 巧妙媽育兒
看到這個問題,心有被扎一下,眼睛朦朧。想與孩子聊這個問題,媽媽最好提前想好,並且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做到平靜且關懷的心情與孩子說。
看過一段心理學案例,離婚讓孩子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他們沒有安全感,喜歡把錯誤歸結在自己身上,主要問題就是出在父母沒把離婚這事好好的跟孩子談。
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消除孩子內心的不安,讓他們明白離婚不是因為他的錯,而是因為爸爸媽媽的原因。可以這樣說:寶貝,今天媽媽要告訴你的問題,你聽後肯定會難過,媽媽也難過。爸爸媽媽準備分開過,首先這不是你的錯,原因在於爸媽自己的感情出現了無法解決的問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雙方都認為只有分開才能讓彼此過得快樂幸福。但是爸媽雖然分開了,你依然是我們最愛的人,會像從前一樣愛你。也許不能做到像從前一樣都陪伴在你身邊,但是你有任何事情,爸媽都會幫助你。爸媽從感情上不能做夫妻,但依然是朋友。
人是感性的,孩子很可能不能完全接受,但是媽媽心平氣和的跟他談後,至少讓孩子明白離婚是大人之間的問題,不是他造成的,也感受到父母離婚不代表要拋棄他,對心理上的傷害可以降到最低。
後面找合適的機會與事實,再與孩子談論溝通,直到孩子最終接受這事為止。
同時也希望,無論什麼原因造成離婚,都要一如往常的愛孩子,關注孩子,陪伴孩子,不要說對方的壞話,教育孩子也要愛自己的父母,讓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長大。
-
6 # 薯條媽媽如是說
最重要就是:不要和孩子說對方的任何不是。
是性格不合也好、出軌也好,無論什麼原因造成的離婚,那是夫妻兩人之間的問題。這中間少不了對彼此的仇恨,但不要讓孩子捲入這仇恨中來。
孩子需要知道的不是你們離婚的具體問題和理由,他的內心其實只想知道,“你們還要我嗎?”“我還是你們的孩子嗎?”“是我的錯嗎?”他有著非常強烈的不安全感等待著父母的撫慰。
“爸爸媽媽當然要你,你永遠都是我們的孩子!”——孩子暫時需要的可能就是這份小小的確定罷了。
如果孩子問:“為什麼爸爸走了?”、“為什麼你恨媽媽?”
我想最好的答案應該是:“爸爸還是你的好爸爸,媽媽也還是你的好媽媽,只是我們不是一對好夫妻罷了。”
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愛情沒了,親情還在。雖然爸爸媽媽因為一些原因不在一起了,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並不會因此減少,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離婚是父母的事,與孩子無關,努力減少孩子的負罪感和自責感。
如果是比較大一點的、已經開始懂事的孩子,父母可以跟孩子說明白,讓孩子慢慢學會體諒父母。
-
7 # 紫瑗
1、孩子問到這些問題的時候,首先大人要理性、客觀的去陳述。
坦白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離婚了。告訴孩子離婚的原因,離婚不是因為寶貝,是大人之間的事。雖然爸爸媽媽離婚了,但不是不要寶貝了。只是分開生活了,爸爸和媽媽還是會經常看到寶貝,也會給寶貝更多的關愛。
2、離婚前要提前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不要讓孩子因為離婚而受到太大的影響。
尤其是心理上。撫養孩子的一方,要給孩子灌輸一些積極正面的資訊,不要對對方抱怨和敵視。更不要挑撥孩子和另一方的關係。
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還是和以前一樣會愛他,不會讓他擔心害怕什麼。
3、離婚肯定對孩子會有影響,但關鍵看撫養孩子的一方。持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如果是積極豁達的,對離婚的陰影和失敗並不害怕,能夠堅強的面對所承受的單親生活。對孩子而言,也就是經歷一個陣痛期。過去就好了,每個人都有自我免疫力和復原能力,相信大人也相信孩子一樣會做的更好。
如果孩子還小,不能理解一些事情,大人可以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離婚是怎麼一回事,讓孩子少去顧慮和擔憂,消除孩子心理的不安全和恐懼。
既然選擇了,就要去面對。
痛苦,痛一下,就不會苦了,如果不離婚,會不會一直是種既“痛”又“苦”呢?
紫藤家園,感謝來訪!
-
8 # 嘟嘟媽成長記
離婚這件事,不僅是父母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而是一個家庭的事情。父母不要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畢竟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父母如果想要把傷害降低,就要對孩子做到離家不離情,要儘量做到和以前一樣呵護孩子,關心他的生活,給他傳遞正能量。讓孩子在最少的痛苦中接受離婚這種變故。
-
9 # 兮兮沫
當然我永遠都不希望這種事發生在我的身上,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覺得說什麼爸爸媽媽分開不會影響愛你什麼的,都是狗放屁!怎麼可能會不影響?爸爸跟媽媽分開,就意味著孩子只能選擇與爸爸或媽媽一方生活,父母的愛自然缺失一方!我沒有辦法也不敢跟孩子說,但如果我真的真的與孩子的爸爸過不下去了,我也只能和孩子實話實說,為什麼分開!
-
10 # 亦君說書
離婚,無論什麼原因對孩子都會是一種傷害。
如果孩子還小(6歲以下)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分開了,但我們都很愛你,你永遠是爸爸媽媽最愛的寶貝。你仍然可以看到爸爸/媽媽,我們對你的愛永遠不變。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詳詳細細解釋什麼是離婚了。離婚就是兩個原本相愛的人不再相愛了。爸爸媽媽不想再生活在一起了,勉強在一起只會覺得不開心。但這不影響爸爸媽媽愛你。
對於十歲以上孩子,甚至可以分析給他父母離婚的真正原因。孩子知道的會讓我們吃驚,與其他自己胡思亂想不如明明白白告訴他們。
無論多大的孩子都要強調,即使父母離婚都是愛他的。
-
11 # 棗陽市農村生活
我的孃家家教比較嚴格,有一條就是無論生活怎樣難過,為了孩子不能離婚。雖然抗議過多次,可是依然抗議無效。即使我是“出嫁的女兒”也不行。為了孩子不離婚好嗎
古代很少人離婚,一般家族也不允許孩子離婚,家教家風比較嚴格。那個時候的日子貌似過得也不錯。
身邊也有離了婚再嫁過得好的,一般都是女方再婚,南方未婚;如果雙方都是再婚,即使再生了寶寶在一起生活,依然會彼此防備。如果單單在一起生活,用一句俗話講“這種婚姻就是兩張皮”,年老了就各是各了,彼此歸依自己小孩生活。
如何最小傷害的同孩子談離婚可生活如果真的到了無法避免過不下去的地步,也就只能是離婚了。離婚的時候,彼此不要講對方的壞話。
跟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稍微緩和平靜一點;直接告訴孩子結局並對孩子保證即使離婚對孩子的愛也不會少;協助孩子接受已定事實。不可能沒有傷害,但是可以最低限度的減少傷害。
林語堂先生在結婚的時候,就燒掉了結婚證。他對妻子說:“結婚證只在離婚的時候才用,我們用不著,那就燒掉吧。” -
12 # 親子溝通如何說
這不是個輕鬆的話題。每一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的父母,都在做出了離婚的選擇之後,不得不去面對孩子。我知道的朋友有避而不談,欺騙孩子的;也有抹黑對方,讓孩子記恨的;相比之下,敢於與孩子交流實情的反而是少數。
在和孩子談之前,我的建議是你首先要準備好。比如你已經可以接受這個事實,審視過婚姻的歷程,並且可以客觀看待兩人的關係,那麼,這時再去和孩子談離婚,或許才是比較好的時機。要知道,帶著強烈的情緒去和孩子溝通,你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加深入和持久。
那麼,和孩子談,談什麼呢?
首先,讓孩子認識到離婚並不代表著他被父母其中一方所拋棄,也不代表著他沒有了爸爸或者媽媽,這是最最重要的。
離婚,是雙方婚姻不再存續,但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並不因為離婚而斷裂,它仍然是存在的。這就像曾經的三角形,拆掉了其中一條邊,還有兩條邊,牽著孩子與爸爸,孩子與媽媽。
對於孩子來說,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心智成熟的原因,會常常把事情都歸因到自己身上,傾向於把離婚的原因歸結於自己,他們可能不會表達出來,但確實有這樣的情況。所以清楚地告訴孩子這是大人之間的決定,並不是因為他造成的,父母也不會因為離婚離開孩子。
其次,要給孩子適當地展望未來,告訴他離婚後,對於家庭生活的實際影響。比如如何安排孩子平時的生活,他多久可以見到另一方父母,以及緊急情況下,他可以聯絡誰等等。這樣的溝通,可以幫助孩子驅逐內心的不安全感,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儘量避免孩子的胡思亂想。慢慢的,也可以向孩子去溝通,有可能出現的新的家人,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而不是等到你已經做了決定才通知他。這樣會幫助孩子和新的家人建立更好的關係,讓孩子明白,並不是因為對方,婚姻才破裂的,重建家庭,是離婚家庭普遍可能存在的現象。
最後,那就是更勇敢地活出自我,給孩子做個好榜樣。無論離婚的原因是什麼,既然走到了這一步,那麼不妨將它看做人生路上的功課。離婚,何嘗不是一種對錯誤的及時止損,以及開啟新的可能性呢?當你在離婚之後,走出低谷,重新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時,我想,這就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挫折教育。
“媽媽,為什麼爸爸走了?”
“爸爸,為什麼你恨媽媽?”
“你們仍然愛我嗎?”
“是我的錯嗎?”
如果離婚,孩子可能會問你上面這些問題,而你的心可能會因此痛得像刀割一樣。該怎麼回答?
回覆列表
心態平和的說這個事。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爸爸也不會走,媽媽也不會走,只是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你還會有新媽媽愛你,你還會有新爸爸愛你,我們寶貝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好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