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信陽時間
-
2 # 分享那點事兒
之前研究查了一下這方面的問題,北京遼寧這個緯度僅靠太陽能供暖裝置滿足不了冬天供暖,必須要用電或者其他供暖方式輔助供暖,北京平谷那個示範村就是那麼做的。房子是沒有保溫層的老瓦房就就更難保證了,最好能翻修或新建房屋,用太陽能裝置結合碳纖電熱膜之類的其他供暖方式,是不是可行。投入成本可能也會比較高
-
3 # 翼龍科技匯
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特別是現在已經到了冬季,一種迫切油然而生-太陽能為什麼不能用來家庭採暖?外國人能享受“陽光普照”,我們卻不行?難道我們和別人用的不是一個太陽?作為一個北方人,雖然現在生活在南方,但一想到北方老家冬天的生活,不由得讓人浮想聯翩,回想起來都是那麼地讓人回味、感覺幸福: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或是坐在炕上嘮嗑、吃涮鍋,烤紅薯、烤土豆等等;雖然北方人冬天一般都願意待在家裡(貓冬),但他們的生活並不缺乏精彩,因此說南方冬天的生活,真的不如北方冬天生活的愜意-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北方人家裡有暖氣(室內溫度不能小於18攝氏度),相對南方,北方人的冬天又多了一維空間、一個生活實景,這顯然是一個冬季採暖造成了南北差距(現在南方有的地方也有區域性供暖…),因此這個問題也就引出了我們今天的話題-關於太陽能採暖的問題?我們國家北方城市採暖,在沒有集中供熱之前是以家用柴、煤爐取暖,一種比較原始的採暖型式-而後是單位小區鍋爐供熱-熱力公司大噸位鍋爐供熱-發電廠冷卻迴圈水供熱;但其燃料主要以煤為主。這幾年透過環保治理,逐步以用電、氣取代燃煤,特別是西氣東輸後,以氣代煤得到了大力推廣,極大地降低了2氧化硫和粉塵的排放,我們為首都北京冬季環境貢獻了不小的力量。但如今環境壓力還遠遠沒有達到老百姓的要求,其癥結就是出在採暖燃料上面,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現在的燃料還沒有全部使用清潔燃料;假如採用風能、太陽能、地熱等等無汙染能量完全置換現在所使用的燃料,從這一點來說:這才是從真正的意義上解決了採暖環境汙染問題。但作為清潔能源-太陽能能否實現家庭採暖目的?眼下看來還比較難,我以為有下面幾點(本人在這方面是非專業人士),權且當做嘮嗑話題。1是 國內真正意義上的適合老百姓家庭使用的太陽能採暖系統還沒有推出,或創新的理論基礎研究還沒有到位或實現。現在是各路諸侯、各顯神通;各敲各的鑼,各唱各的調;2是 國家是否適時能推出相應的太陽能採暖標準?可能為時尚早。因此現在的太陽能在家用採暖方面的應用,可能還是一個“盲區”或屬於不成熟區,僅僅只是一些廠家的獨角戲而已;3是 太陽能家用採暖的成本和壽命問題,這才是太陽能採暖遲遲難以實現民用的關鍵問題。因為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國民的條件還遠遠達不到歐美的物質生活水平,前期投入動輒幾千幾萬、10大幾萬,有幾個老百姓投的起,用的起;且使用年限只有10幾20多年,因此一般老百姓也只能望洋興嘆!還是等國家出手比較實惠,還是等科技進步成本大大降低、壽命大大提高為好。綜上所述,太陽能家用採暖要大面積推廣還只是一個概念,可能只是廠家、商家的一個噱頭,真正要實現還為時尚早?!
-
4 # 居民123
太陽能供熱本身就是一個概念性的提法,其它的地方不清楚,在呼和浩特市周邊農村傳統民居採用的淺進深、滿面門窗的建築就是點型的一種太陽能取暖建築,不要一提太陽能就一定要怎麼怎麼做,好像不搞點花樣就不能做。
另外在建築密度這麼大的城市裡,好多建設物常年都見不到太陽,還談什麼太陽能利用,城市裡太陽能利用只是一種姿態。
-
5 # 暖通磚家胡永睦
國家一直在推廣太陽能取暖,早在2010年前後,北京就整村推進過太陽能取暖專案,只是效果不佳。
近年來,隨著農村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弊端的顯現(農民收入低,用不起),太陽能供暖再次被提上議程,河北邢臺、承德等地今年整村推進的太陽能供暖工程為數眾多。
只是,這種推廣註定是失敗的!
我研判過很多政府的戶用太陽能供暖工程,發現這些工程有一個特點,一是集熱器面積與採暖面積之比嚴重偏小,二是以熱水工程的做法做戶用太陽能供暖工程。
看見房頂上架的太陽能了嗎?別以為這是家用太陽能熱水器,這是政府給邢臺市農村做的太陽能供暖工程,只是不知道,這麼小的兩個熱水器,是準備給幾個房子供暖呢?
從圖片中,大家可以看出,這些房子沒有做外牆保溫,這樣的房子,即便是將太陽能熱量利用到極致,在邢臺,每採暖面積也至少需配備3支真空管,才能滿足晴好天氣一天的散熱量,這種背個大水箱式的,能有多少熱量,可想而知。別以為水箱有保溫就不散熱,我們家裡的電熱水器也有保溫,一個60L的電熱水器24小時保持70℃的恆溫,也需一度電來維持。
這麼兩個大水箱,在邢臺零下十幾度的夜間,散熱量有多可怕,裝的人算過嗎?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從圖片上可以看出,這是河北省秦皇島的太陽能供暖工程,做法5邢臺的太陽能供暖工程如出一轍,相對而言,這裡的配管增加了,只是不知道這又是準備供多少平方呢?
上述兩個專案,要說區別,就是輔助熱源不同,邢臺是用電,秦皇島是用生物質顆粒釆暖爐,我早先寫過一篇文章,說的就是這個生物質顆粒釆暖爐,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條件下,生物質顆粒釆暖爐的使用成本比直接用電更貴,具體演算法想了解的可以檢視我相關文章。
那麼安裝的人知道這麼個做法就是禿子頭上的梳子,擺設嗎?我想,他們知道不知道,難說,但是他們的老闆肯定知道。
那麼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我前面說了,這是政府工程,乾的人不用,所以,你明白的。
雖然各地政府的招標檔案中,明確要求太陽能保證率達到50%、70%,只是太陽能供暖,受外界因素影響太多,達不到,只一句天氣不好,就推的一乾二淨了。
要是這50%或70%的保證率是硬性指標,我想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企業、承包商緊盯著這塊蛋糕不放了。
那麼,在河北,能不能將太陽能保證率做到70%呢?
能!西藏、青海能將太陽能保證率做到100%,在河北有啥做不到70%的?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根據房子的採暖熱負荷,以及當地近十年來氣象資料,計算出屋頂應該安裝的太陽能集熱器面積,根據當地緯度+10度,設計太陽能集熱器安裝傾角。
我們必須做到在十一月份、二月份、三月份除連續陰天狀態下,不依賴輔助能源供熱,十二月份、元月份晴好天氣狀態下,採暖完全不依賴輔助能源,唯有這樣,才能讓老百姓真正用的起。
其次,像河北這種冬季嚴寒地區,水箱必須內建,也就是放到室內,以儘量減少水箱熱損。
第三、為了減少夜間管道防凍及集熱器的熱損耗,屋頂系統的水太陽下山時應排空至水箱。這樣的話,也就不用給管道加伴熱帶了。但是管道的保溫還是要做,而且還必須做好,以免白天迴圈時散熱。
第四,合理計算水箱體積。要知道,戶用太陽能供暖的水箱,目的就是為了讓系統水加熱後膨脹的水有地方去,讓外系統排空的水有地方去(如果需要的話,有些地方是不用做外系統排空的)。
第五、輔助熱源應儘量和太陽能供暖系統串聯,且做到輔助熱源啟動時,不加熱水箱中的水。
在太陽能供暖領域,我認識很多專家,他們是太陽能供暖先行易火峰,築能科技胡生,大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向他們請教。
而我,只是一個暖通磚家,做的久了,悟出了一點經驗而已。
-
6 # 雷雷掌門
太陽能取暖就是一個虛假概念,最多太陽能熱水罷了!
隨便找個供暖公司計算一下,一個100平米房間,保持20度溫度,24小時,迴圈需要多少熱水,然後根據熱水量,計算需要多大的太陽能,那會超乎想象的
-
7 # 星輝650
為什麼不推廣太陽能取暖?
這話要慢慢講,一層一層講,
不是不推廣,是純太陽能不夠,
這裡關鍵在一個純字,
純太陽能真的不夠,
要是夠早就是夏季了,
冬季的太陽能採集面積和供應面積,是以大換小,大面積採集,小面積供應,
一個大房頂大院子,供應一兩間屋子,畢竟冬季陽光能量密度不足,
但這是純太陽能,
純太陽能不足,不等於複合太陽能不行,
複合太陽能,就是太陽能+Ⅹ,
比較現實的是,太陽能加熱增殖發酵沼氣,
就是用太陽能熱水器給沼氣池加熱,讓沼氣池冬季高溫發酵,用沼氣供熱,
這類能源方式,是利用秸稈,利用養殖業豬牛驢雞糞便,在沼氣池內經由太陽能熱水器供熱發酵產生沼氣,再用沼氣供熱,
或用大面積太陽能熱水器白晝採集熱量,存入絕熱保溫大水箱,夜晚日落後再供熱,
後一種,釆熱面積大,供熱面積小,僅適用房屋稀疏的農村大院小平房,
陽臺太陽能熱水器也可部分供暖,但都需要其它補充。
總之單純太陽能,只能以大換小,可做一部分供暖但不足以擔負全部,
回覆列表
近年來,我國建築供暖能耗不斷下降,太陽能熱利用產品效能日益提高,太陽能供暖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些專家認為,太陽能採暖是比較成熟可靠的技術,發達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同先進國家相比,我們的技術比較落後,太陽能採暖系統的設計大多仍然停留在簡單估算的水平上,沒有成熟、成套的設計方法或軟體,而我國的能源形勢卻日趨嚴峻,且太陽能資源比歐洲國家要豐富許多,因此我國的太陽能採暖亟須也應該得到進一步發展。太陽能採暖比較發達的歐洲國家其太陽能資源僅相當於我國的三類或四類區,即資源較富區或資源一般區。因此我國的採暖地區的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有利於推廣太陽能採暖。目前已實施的太陽能採暖專案,大多數採暖效果不理想或經濟效益低,使用者滿意度差,哪些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呢?
技術原因
為了保證採暖效果,太陽能採暖系統一般是在常規採暖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一套太陽能集熱系統。太陽能集熱系統只能在白天工作,而建築物需要24小時供暖,太陽輻照最好的時候卻是建築物採暖需求最少的時候。當集熱系統提供的能量超過建築物需要的採暖能耗時,需要把集熱系統收集到的太陽能蓄存起來。
太陽集熱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熱效能引數不完全符合冬季採暖的要求。不同地區的太陽能採暖保證率相差比較大,設計系統要因地制宜。
大部分太陽能採暖設計方案採用單一的採暖模式,不能形成優勢互補。如:被動式太陽能採暖僅僅可以滿足部分採暖需求,且被動式太陽能採暖需要在建築設計階段進行設計,而大部分建築設計師不懂太陽能技術,限制了該技術的發展。主動式短期蓄熱太陽能採暖需解決夏季過熱問題,且輔助熱源的消耗量大,採暖成本高。而主動式跨季蓄熱太陽能採暖佔地區域大,且初投資大。因此,單一採暖模式無法解決太陽能採暖問題。
在太陽能採暖設計中確定的太陽能貢獻率要符合實際,不能一味要求高的貢獻率,使得工程驗收時達不到要求,影響太陽能採暖的市場推廣。
市場原因
一是居民直觀感受到太陽能採暖的經濟性不好。比起太陽能熱水器,可以365天,天天用;而採暖只是在冬天用。所以太陽能採暖比起太陽能熱水經濟性差很多,使用時間少得多。二是有很多其他的綠色能源和方式用於冬季採暖,這也擠佔了發展太陽能採暖的市場空間。三是太陽能採暖目前使用成本高,當然包括綠色能源的新能源技術使用成本都高,需要國家補貼才能推行,光靠提倡個人環保意識來推進太陽能採暖是不夠的。太陽能採暖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府政策導向的支援。
一些樓的樓頂面積有限,即使能夠安裝也無法全部利用,有限的採光面積不足以讓大多數使用者都能暖起來。朱敦智建議,為推廣太陽能採暖技術,應開展試點示範工作,對具體工程進行系統測試分析,總結出適合我國的具體經驗。
成本原因
太陽能採暖首先受制於先天條件,也就是集熱空間和麵積。對家庭使用者冬季採暖而言,太陽能能量密度低,雖然採用太陽能熱水器能解決生活熱水的能量要求,但還不足於支援家庭使用者在冬天實現太陽能採暖。如果要支援家庭太陽能採暖,就得增加太陽能集熱器面積,導致成本升高,初期投資成本較高,很多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往往會因為投入較高而放棄安裝太陽能採暖裝置。
太陽能採暖系統的增投資主要是太陽能集熱器的造價,因此,經濟性很差。以太陽能採暖系統的壽命15年考慮,按照靜態簡單投資回收計算,可在7~12年收回增投資,投資回收期較長,風險較大。
房屋建設方對太陽能採暖系統的經濟性是非常關注的。太陽能採暖系統的效能與很多因素有關,因此經濟性的評價必須與具體建築相結合。針對參照建築,以北京市為例,不考慮末端系統及輔助加熱裝置,包括太陽能集熱系統等在內的系統增投資約為250元/m2。在非採暖季節,太陽能採暖系統可以用於生活熱水的製備。雖然在太陽能壽命期內可以收回系統的增投資,但是,僅從經濟性方面來看,太陽能採暖並不具很強吸引力,考慮到節能和環保效益,結合發達國家的經驗,在時機成熟時,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來鼓勵太陽能採暖的發展。
政策期待
目前霧霾嚴重,環境惡化,鑑於此,各地、各級政府出臺了相關鼓勵發展清潔能源的政策。而太陽能採暖技術作為清潔能源採暖方式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專家認為,霧霾可能是發展太陽能採暖的一個機會,但綠色能源的方式種類多,機會不一定就落在太陽能採暖的頭上。透過倡導降低霧霾來推動太陽能採暖的發展,能否真正起作用,還得靠太陽能採暖產品、技術在經濟效益上的表現。
相關專家建議,太陽能採暖的實施應納入建築工程體系,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統一管理。太陽能採暖有顯著的節能和環保效益,為使太陽能採暖更具經濟性,在時機成熟時,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來鼓勵太陽能採暖的發展。(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