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pple是蘋果
-
2 # 瘋瘋玩玩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這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電影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松子父親帶了禮物回家,7歲的松子滿懷希望地伸手去接,迎來的是父親的公文包,而父親拿著禮物上樓了。
松子就那樣看著父親上樓的背影,看著父親把帶回家的禮物送給了臥病在床的妹妹。
這公平嗎?答案顯而易見。
二孩家庭,想要做到平衡又讓孩子接受。
公平很重要。不要因為孩子性格差異而偏向誰。
每個孩子出生本就是獨一無二的,不要因為自己喜歡活潑好動的性格,而對另一個安靜內斂的孩子缺少關注讚揚。
很多父母總是無意識的偏向自己認為性格好的孩子。這些無心的動作,會讓另一個孩子產生失衡,做自己和父母的喜愛之間的平衡,而最終孩子往往選擇後者,而和原本的自己做鬥爭,心理健康很可能問題由此而生。
就事論事,公平的對待每件事,賞罰分明,做錯了就懲罰,做對的給予表揚。
雖然做起來真的很難,但是要有這個意識,一點點去做,一點點去改變。
引導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父母是否具有正確的價值觀與孩子具有強關聯關係,簡單的說,如果父母價值觀正確孩子不會差到哪裡去。
引導孩子不要為了“爭寵”而活。這就要求父母儘可能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而不是讓孩子關注點時刻在討父母喜愛而得到父母額外的關愛上。
而尊老愛幼,將心比心,樂於助人,熱愛自然這些教育主張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我看來,二孩家庭,不要因為性別,不要因為大小就一定對誰額外照顧,額外關愛。可以有,但是不能偏得太嚴重。如果偏愛,不管是哪一方,都會帶去不好的影響。父母應該更多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孩子產生心裡落差。
行動雖然難,但堅持這樣做,長此以往,相信孩子們會更相親相愛,共同成長。
-
3 # 羊媽說娃
現如今,有很多家庭都準備要老二,但是隨之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畢竟一個小娃娃的到來,不僅會給家庭經濟增添一定的壓力,還會導致一個家庭的生活模式發生變化。這些問題讓不少家庭都在要二胎的路上,摔了不少“跟頭”。
就比如前天網上曝光的一個影片,爸爸媽媽想再要一個老二,就跟老大說要給他添一個小弟弟玩,他們原以為大寶知道這件事之後會很開心,卻沒想到他會如此的排斥,甚至還威脅父母,如果生小寶寶的話,他就從樓上跳下去。最後他成功把爸爸惹惱了,轉身丟下一句“你決定不了”就離開了。其實,現實中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很多孩子都覺得小娃娃的到來會搶走他們的粑粑麻麻,所以才會的二胎這麼排斥。那該如何讓老大同意生二胎呢?
想要老大接受小寶寶的降臨,家長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減少對老大的關注。我知道,很多家庭在迎來二寶的時候,全家人都會圍著小的轉,甚至有些家長還希望大寶能體諒自己,變得懂事一點,讓著小的。正是家長們的這種想法,才會導致大寶不願意接納二寶,還會讓大寶覺得,小寶寶的到來,搶走了自己的愛和關注。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完整的愛,如果想要二胎,那就要做好再付出一倍的精力和愛來照顧兩個娃,而不是將大寶的愛分一半給老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們普遍情商都很高,所以寶媽在懷孕期間,就可以藉助產檢的機會,帶著老大一起去,讓老大慢慢的開始接觸二寶。換句話說就是讓老大陪著老二一起成長,除了平時產檢的時候帶著大寶之外,在家裡做胎教的時候也可以讓老大參與進來。比如讓老大給老二講故事、唱歌等,都能讓他從心理上慢慢的接受老二。
一般來說,孩子們對情感都是非常敏感,所以當父母決定要二寶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跟老大溝通。如果他的情緒波動非常大的話,家長就要多和情感上和大寶交流,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愛是不會變的,而且小娃娃出生後,會多一個人愛他。只要給予他情感上的安全感,他就不會排斥老二的到來了。
除了增加對老大的關注和溝通之外,有些寶媽還會用寶寶的口吻向哥哥表達愛意,這也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畢竟孩子的世界還是很天真的,家長只要稍加引導,都是能讓兩個娃變得相親相愛的。比如老二出生後,老大主動給他拿奶瓶,或者是給他蓋被子的時候,寶媽就可以用小寶寶的口吻說:“哇,我的哥哥真好,好想謝謝他呀,可是我還沒學會說話,不如媽媽提我親一親哥哥吧!”,類似的口吻,都會讓老大變得“害羞”,甚至會覺得小娃娃還很可愛。這也間接的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想要二胎的家長,要好好把握引導孩子的機會哦!
其實,老大排斥老二的到來,主要還是因為擔心粑粑麻麻不愛自己,只要家長能一碗水端平,多跟老大表達愛意,那他就不會出現排斥二胎的情況,甚至還會跟爸爸媽媽一起去照顧“小人”哦~
-
4 # 士弘媽媽育兒經
我說兩點
1、先來後到
可以跟寶寶說,哥哥(或姐姐)最大,跟我們生活更久,所以哥哥先,然後到你。所以,我們愛你,但是先愛的是哥哥,其次是你。
有時候小寶的到來會讓大寶缺愛,不要因為他小就讓大寶退讓,他也是寶寶呀。教他們團結友愛,每個人都是家庭的寶貝。
2、表現怎樣
誰的表現好,就先抱抱或者先給他吃。而且要說明為什麼先抱他(或先給他吃)。
以此激勵表現不好的下次爭取,也讓表現好的覺得有甜頭,再接再厲。
-
5 # A水清天藍1
一、給老大更多的愛
兩個孩子中,容易出問題的往往是大一點的孩子。有些家長因為老二比較小,往往會在其身上傾注更多的心血。老大也就難免會產生嫉妒,同時還會將怨恨轉移到老二身上,認為正是老二的到來,才會讓自己備受冷落。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能因為老二,忽視了對老大的照顧。反而要比以前給老大更多的愛。這樣老大才會覺得,弟弟/妹妹的到來是件好事,爸媽比以前更愛他了。
二、不要干涉孩子間的小吵小鬧
小孩子之間打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大人一旦插手,孩子就會根據父母的裁判結果來判定父母更愛誰,從而引起孩子心理的不平衡。
三、讓孩子們持續共處
要接受兩個孩子中的摩擦。不能因為兩個孩子總是爭吵,打鬧,就把他們隔離開來。儘可能地多讓孩子們一起玩耍,要讓他們在同樣的環境中,接受同步的生活頻率。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習慣對方的存在,也會慢慢放下戒備心。
四、做好鋪墊
-
6 # 風雨之後見朝霞
我就是倆個孩子的媽媽,剛生二寶時就不敢當著大寶的面親二寶,否則就得把嘴巴貼在大寶的臉上她說行才能撤回。現在二寶三週歲了,大寶11歲了,吃啥的要不平分,要不由大寶分配。犯錯了受一樣的懲罰
-
7 # 二寶麻麻小藝
生二寶之前最好和大寶商議,尤其是對年齡比較大的孩子,需要了解孩子想法,尊重孩子,而且要保證不會分掉父母對她的愛,讓孩子參與到增加家庭成員的計劃中。而家長還要做到:1、隨時與大寶溝通2、關注孩子情緒變化3、對待孩子要公平不偏袒
-
8 # 五邊形往事
第一 要解決孩子們的爭寵問題,首先要明白孩子們為什麼爭寵。
無論從心理學還是從生理學上講,所謂寶寶們爭寵是好事。這是一個寶寶心理發育的正常過程。不用過於焦慮。正常家庭的正常孩子幾乎都會有這樣的心理階段。
每個孩子出生後隨著身體發育,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心路歷程。就像剛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吃奶和睡覺基本與世無爭,俗稱不認人時期。這時寶寶沒什麼危機感。
孩子正常發育的第一個重要標誌就是開始認人的階段。伴隨著的,就是危機感和不安全感的產生。危機感和不安全感一旦產生,就會伴隨孩子的成長,針對每個孩子可能會有強弱之分,但不會消失,是一種本能反應。 當家庭中迎來了二寶之後,孩子們危機感和不安全感會成倍放大,所以爭寵的局面會自然而然的產生,這很正常。
第二 解決爭寵問題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引導。
父母是孩子的依靠,這是孩子出生以後的第一個重大認知。在孩子兒童時期,從孩子開始認人開始,這種認知會越來越強。表現出來的就是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越來越強,同時危機感和不安全感加劇。尤其是家有二寶的情況下,危機感爆棚,爭寵是必然。
瞭解了這些其實解決的辦法也就很清楚了。就是父母親人用自己的行動提升孩子們的安全感,降低孩子們的危機感。同時增加孩子們之間的親密感。要做好這些工作,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
第三 解決問題時 父母應當遵守的幾個原則。
1 中國有句古話,“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說公平很重要。比如說:孩子們在分水果的時候其實對數量和大小的感覺是很敏感的。假設有三個蘋果,一大兩小。那麼拿一大一小來分配肯定是不行的,給其中一個孩子一個大的另外一個孩子兩個小的也是不行的,都有失公平。會加劇孩子的不安全感。
2 在公平的基礎上,要給孩子強調親情。
同樣以第1點中的分水果為例。什麼是最好的分配方案呢?有朋友說一個孩子一個小的,大的放在下次吃,這樣也是可以的。還有朋友說大的一切兩半,每個孩子半個大的,這也是可行的。但是最好的分配方案是大的一切兩半父母各半個,小的孩子們一人一個,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這樣分配那麼家裡的每一個人就都有水果吃了。長期這樣做既能保持公平也能促進親情。
3 不要在面對兩個正在爭寵的孩子時對其中一個使用冷暴力。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應當進行批評教育,一味的縱容是不可取的。而批評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其中冷暴力最不可取。尤其是同時當著兩個正在爭寵的孩子時對其中一個採用冷暴力。這對孩子心理傷害非常大,嚴重時會使兩個只是正常爭寵的孩子產生敵對情緒。這種情況下父母應當對二個孩子同時教育。比如:教育犯錯的一方要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同時教育沒有犯直接錯誤的一方
,當自己的兄弟姐妹要犯錯的時候,做為兄弟姐妹應當擔當起兄弟姐妹的責任和親情 ,站出來阻止。當然,我說的只是一種特定情況,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辦法。
總之,面對孩子爭寵,父母要儘可能做到公平公正,用公平公正淡化孩子的爭寵心理。讓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的成熟,用親情來取代爭寵。
-
9 # 飛雨成溪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覺得在表揚一個孩子的時候也還要順帶表揚另一個孩子,而不是總是做比較。比如妹妹倒水給媽媽喝,在表揚妹妹真懂事的時候,也順便表揚哥哥之前也會幫媽媽掃地,兩個都是媽媽的小幫手,媽媽有他們兩個真幸福。而不是去說妹妹就是比哥哥懂事之類話。相同的,當哥哥有什麼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時候,也要和妹妹說以後妹妹長大了也會這麼棒的。這些都是日常的小事,但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不讓孩子產生落差,有安全感,才是平衡的關鍵。
回覆列表
獨生子女的家庭在80、90年代風靡一時。然而,現在的家庭普遍越來越接受二孩政策,一方面是政策調整,可以在宣傳冊上看到:過去,是爸爸、媽媽,中間牽手一個孩子;現在,是爸爸、媽媽,牽手的是兩個孩子。另一方面是現在家庭觀念的轉變。
當然,在二孩家庭最令人困擾的莫不是兩個寶寶互相爭寵。針對這個現象,作為父母,不應該太過於困擾。因為,孩子之所以會爭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要得到父母的肯定,得到父母的關心和認可。父母這時做的就是適時引導,糾正孩子們爭寵的心理。
多向孩子們表達你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都是平等的,及時照顧好孩子的情緒,切忌不可因為重視一個而忽視另一個。
告訴兩個孩子,大家都是我們這個家庭的一分子,應一起努力共同讓我們這個家變得更加的美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