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子小又又
-
2 # 遂寧青年
紅樓夢的故事是記載在一塊大石頭上的,所以,《紅樓夢》原名為《石頭記》。
據《紅樓夢》第一回,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頑石,被丟棄在青埂峰下,被一仙一道大施幻術,變為一塊美玉,身入紅塵,經歷了悲歡離合,炎涼世態,後面又回到青埂峰下。
不知過了多久,有個空空道人從青埂峰下經過。看到大石上密密麻麻地寫滿字跡,因而抄錄下來,因而叫《石頭記》,意思是石頭上記載的故事。
擴充套件資料:
《石頭記》的空前性,在於它薈萃了古代中國幾乎全部人文知識和藝術技巧的精華,用以精妙地呈現作者對中國社會、歷史及生命尊嚴的透徹觀察和理解。
作者的誠實見證,與世界其他國家、民族一切偉大的文學作品一樣,遵循著共通的、普適的藝術法則和道德立場。
對於濁臭的祿蠹,作者毫不苟且地予以揭露和鞭撻;對於美好生命,作者傾注了毫不保留的讚美;對於人性的複雜,又呈現出痛苦的無奈。
《石頭記》的這種空前性在中國文學史上迄今後無來者。
-
3 # 使用者58435540336陽城
石頭嘛,只是神話傳說了。當然是有寓意的。是指那個看似頑石般的社會,表面光亮,實際危機四伏,就要廢棄(崩潰)了。
-
4 # 往事如雲煙
本名《石頭記》裡的石頭是補天剩餘石,而不是神瑛侍者。
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個原因:
1、這塊石頭記錄了什麼?
2、為什麼偏偏要讓這塊石頭記錄呢?
下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確切點說《石頭記》其實不能叫做《紅樓夢》的本名,而是《紅樓夢》的原名。古代有一種文學體裁叫做遊記,我們熟悉的《西遊記》雖然是小說,但可以歸類到遊記裡,可以看做是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的遊歷記錄。所以通俗點講,原名叫做《石頭記》的《紅樓夢》也可以理解為一塊石頭的遊歷和記錄。
古本《紅樓夢》
1、這塊石頭記錄了什麼?《紅樓夢》這部小說記錄的是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著重以賈家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的家族榮辱興衰史。
小說透過賈寶玉與林黛玉和薛寶釵之間的愛情悲劇為明線,其他人物的切身經歷為補充,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和社會政治的腐朽。
所以,它透過賈寶玉的視角記錄了這一切。
2、為什麼偏偏要讓這塊石頭記錄呢?就是,既然是記錄,為什麼不讓一支筆或者一把摺扇之類的具有文學載體性質的物品記錄而是要讓一塊石頭來記錄呢?或者,乾脆讓賈寶玉自己記錄豈不是更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了解《紅樓夢》的寫作手法。紅樓夢的成功之處不僅僅在於它豐富的文學性,也要歸功於它的寫作手法。紅樓夢是一部大場面,多角度的章回體文學作品,其中涉及的人物就多達七百餘人。所以,雖然總體上來說絕對的主角是寶黛釵三人,但每一回裡的主要人物卻不盡相同,而這些人裡有不少人物是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警幻仙姑、”“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甄士隱”、“賈雨村”、“冷子興”等人的出現對故事的發展更是有著預言警示的作用。所以,問題的答案就在某些關鍵人物身上。
飛來石
女媧當年補天,煉化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補天,卻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剩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於是這塊石頭便埋怨待遇不公,自怨自艾。它聽了一僧一道口中的凡間事,便動了凡心,央求兩位仙人將其攜帶下凡。不知道這塊石頭經歷了幾世幾劫,上竟刻錄了一段故事。於是空空道人路過之時,受石之託,將故事抄錄下來傳世,輾轉傳到曹雪芹手中。石頭上面的故事經他之手而成書。
從上面看出,這塊石頭可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當年女媧補天時剩餘的一塊補天神石。而它歷劫時的所聞所見也就非同一般。所以,《紅樓夢》之所以叫《石頭記》並不是因為這段故事被這塊石頭記錄了,而是先有這塊神石的記錄,才有了後來的《紅樓夢》。
故而,我們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石頭記》裡的石頭是補天剩餘石,而不是神瑛侍者。既然《石頭記》裡的石頭是補天剩餘石,那神瑛侍者有事誰呢?
87版《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
神瑛侍者,其實在《紅樓夢》裡就有解答。同樣透過僧道的口中,我們可以得知“神瑛侍者也因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所以他其實就是賈寶玉的前身,而林黛玉則是受神瑛侍者澆灌之恩的絳珠仙草;《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恨糾葛也是緣於前身的宿命;記錄這故事的正是化作通靈寶玉被佩戴在賈寶玉身上的補天剩餘石。
-
5 # 遼水之魚
《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因為剩下的一塊石頭化成美玉,入了紅塵附在神瑛侍者身上,遊歷一番後重又回到青埂峰,並將所有經歷銘刻在身,所以頑石即美玉,進一步說是個旁觀者。
神瑛侍者即寶玉,前身於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灌溉絳珠仙草,後起了凡心去造歷幻緣;而絳珠仙子為報其甘露之惠也下世為人,以畢生淚水相還,這就是所謂“木石前緣”。這些都是書中原話。
《紅樓夢》作者由於自身背景以及當時社會狀況,很多地方都採用了模糊的寫法,誰都無法證明其最初目的,就連作者是否曹雪芹都有爭議。所以我們在品讀時,切莫被別人的濫加分析影響而失去判斷力,正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黛玉”,自己感覺喜歡就好。
-
6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紅樓夢和石頭記可以說是兩本書!前80回版本的叫石頭記。所以我們看到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卻不寫脂硯齋重評紅樓夢。就是這個原因!而120回的才真正用名紅樓夢!經過高鶚程偉元二人修訂釋出的全本120回,即程甲程乙本!
所以說紅樓夢本名石頭記這個說法是不嚴謹的。紅樓夢就是紅樓夢,120回。石頭記就是石頭記,80回。
石頭記中說指的石頭就是那塊補天神石。他記載的故事。在脂本中,補天神石和神瑛侍者是沒有任何關聯的。補天神石幻化成通靈寶玉,神瑛侍者是赤瑕宮一個小小的散仙。而紅樓夢的故事是神瑛侍者這一面惹出來的,和補天神石沒有什麼關係。補天神石跟著神瑛侍者(即出生的賈寶玉)看盡了世態炎涼經歷的人間冷暖。它不過是以歷而渡劫。神瑛侍者是以悟而渡劫。
但在程本中,神瑛侍者被改成是補天神石的化身,兩物成了一個人。這樣設定有點不嚴謹。從這個名字上看來神瑛侍者最接近於是守護這塊石頭的侍者,和山神土地的職位差不多。說神瑛侍者是補天神石的本身。大為不妥!
-
7 # 桂梅傑
那是女媧娘娘補天沒用完的一塊大石頭,因為其他石頭都在天上了,而它卻屈居地下,心裡不服,所以故事由此展開……
-
8 # 生命的追問
補天剩的一塊石頭,神瑛侍者,賈寶玉,三者合一。相當於前生、今生、來生。今生,賈寶玉。前生,神瑛侍者。來生(經過鍛鍊之後),(才真的化為)通靈寶玉。
-
9 # 靜觀教育
石頭是補天剩餘的石頭,自愧有才卻不出可用,後來被和尚道士變成了一塊扇墜大小的美玉,還寫上了字。
神瑛侍者是寶玉的前身,用甘露澆灌絳花仙子,也就是黛玉的全身。後來神瑛侍者下凡成為寶玉,這塊石頭就成為寶玉出生時口中所銜的玉,與寶玉一起見證了人世間的富貴榮華和興衰起落。
所謂《石頭記》,意思是紅樓夢這部小說的內容是被記在了石頭上。
-
10 # 夷水行舟
這是一個很意思的問題,很多讀者在讀《紅樓夢》時,被補天剩石和神瑛侍者搞糊塗了,不知道賈寶玉的前身到底是誰?其實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將《紅樓夢》背後的意圖說清楚,在此基礎之上再來看這個問題就瞭然不惑。
《紅樓夢》有五個書名,其中《石頭記》一名是書的本名,為什麼呢?是因為《紅樓夢》一書背後寫的其實是清初自順治1644年國朝定鼎北京起,至1744年100年時間範圍內皇家內部爭奪皇權的故事。說到皇權,就不得不說皇帝玉璽的來歷及其意義。
自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奉命用藍田玉刻制傳國玉璽起,傳國玉璽便成為歷代皇權的象徵,遂成為歷代欲謀帝位者爭奪的物件,誰入承大統有傳國玉璽在手就被認為“皇權天授”,而沒有傳國玉璽的人登上皇位就被譏為“白版皇帝”,為世人所輕蔑,底氣顯得不足。
據《遼史·志》記載,王莽篡漢時,曾經逼平皇后交出傳國玉璽,平皇后氣憤的將玉璽投於殿階,致使玉璽一角受損;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六回中也寫了一個孫堅、袁紹、劉表爭奪傳國玉璽的故事。
據傳說傳國玉璽受損部位後以黃金進行修補,並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最終迷失,至今杳無蹤影。但後來皇家以皇帝玉璽象徵皇權的歷史慣例卻保留下來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到雍正朝時期,皇帝用璽達到了三十九枚之多,後經乾隆規範,定位二十五枚。
皇帝玉璽絕大多數為玉石所刻制,《紅樓夢》中的“石頭”二字背後的涵義即指“皇帝玉璽”。《石頭記》一名背後的意思也就是“爭奪皇帝玉璽記”。
有了這一基本瞭解後,我們回過頭來看女媧娘娘的補天石和神瑛待者的關係。
《紅樓夢》小說開篇就借用了女媧娘娘補天的神話傳說。女媧娘娘是傳說中的上古創世女神,地位極高,在“三皇”之上,又稱媧皇。傳說她的補天剩石後來修煉成精,化為石磯娘娘,又名“石記”,是一個禍害天下的妖精。《紅樓夢》的作者正是以“石磯娘娘”禍害天下作比,把象徵皇權的皇帝玉璽喻為“禍害天下”的東西。它是怎樣“禍害天下”的呢?小說寫它被女媧拋棄後,在大荒山無稽崖下“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後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大施幻術變成“可佩可拿”的通靈玉寶一塊,上面鐫有“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八個字,這八個字隱喻了秦始皇傳國玉璽上李斯所書篆刻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意即它從荒山野嶺的一塊普通石頭經人為的雕刻成皇帝玉璽後彷彿神賦予了他神奇的力量,迷惑了眾多的追逐者。
再來看神瑛侍者。“侍者”二字我們可以理解為守護者,守護的是什麼?是“神瑛”,“神瑛”二字其實也是暗指皇帝玉璽,查康熙字典可知,“瑛”字本意為似玉美石,“神瑛”就是具有神奇力量的似玉美石,這個美石就是“通靈寶玉”,它的神奇力量小說中表面寫的是“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背後暗指“皇帝玉璽”對皇家子弟的強大的魅力,吸引著他們為追逐這塊所謂的“石頭”父子反目,兄弟成仇,血流成河,屍堆成山,可謂“白骨如山忘姓,無非公子與紅妝”。
明白了這層關係,我們就知道“神瑛侍者”下凡為賈寶玉。而“補天剩石”它下凡化為“通靈寶玉”,就是賈寶玉出生時口中所銜的那塊玉。賈寶玉“銜玉而誕”的喻意在於他生下來就有當皇帝的命,賈寶玉的“賈”諧音假,暗示他是“假寶玉”,最終沒有能當上皇帝,是個“有命無運”的人是誰?他就是康熙末年九子奪嫡失敗的皇太子胤礽,由於他是嫡子,生下來就有當皇帝的命,所以他的打扮是“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紫金冠”是戲曲中的道具,又名太子盔,暗指了賈寶玉的身份;他在眾皇子中排行老二,小名保成,所以小說中稱之為“寶二爺”,婆子們開玩笑也說“姨太太竟做媒保成這門親事是千妥萬妥的”一語雙關;所以北靜王稱之為“雛鳳清於老鳳聲”;所以襲人說“我是橫了心的,當著眾人在這裡,我這一輩子莫說是‘寶玉’,便是‘寶金’‘寶銀’‘寶天王’‘寶皇帝’,橫豎不嫁人就完了!”;所以秦鍾死時賈寶玉去看他時,鬼判都怕他並讓他三分,並說寶玉是“天下官管天下事”,能管天下事的天下官能有誰呢?
-
11 # 閒靜PXY
《紅樓夢》本名《石頭記》,石頭是女媧補天剩餘的一塊石頭,已通靈性的石頭被一僧一道鐫刻了字,故說石頭“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經一番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
-
12 # 飛露灑我裳
空空道人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看見的寫滿故事的石頭,就是女媧補天棄下的那塊石頭,這塊石頭也是賈寶玉銜著出生的那塊玉。
神瑛侍者對絳珠仙子有再生之恩,在神瑛侍者下世投胎的時候,絳珠仙子也追隨他來到人世間,其目的是報恩,報恩的方式是為他流淚。整部《紅樓夢》中,最符合絳珠仙子的形象是黛玉,而黛玉的眼淚多為寶玉而流,那麼寶玉無疑是神瑛侍者了。
關於神瑛侍者和石頭的關係,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神瑛侍者是寶玉,女媧補天所棄的石頭是寶玉所銜的那塊玉。第二種說法是,石頭曾經去過赤瑕宮,變幻成神瑛侍者,石頭就是神瑛侍者。
《紅樓夢》裡提到過“木石前盟”和“木石姻緣”,木是絳珠仙子,石就是這塊石頭,而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有前緣。照這樣看來,神瑛侍者和石頭二為一的說法更正確。
-
13 # 舞文弄墨的孫老師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石頭是女媧補天棄置無用的東西。作者以石頭命名,應該是說,石頭無力補天,是塊頑石。這是說,賈寶玉擔當不起振興賈家的重任,是個紈絝子弟。其次,石頭化身為賈寶玉,它又變成了賈家衰敗的見證者,親歷者,感受者,參與者,這樣就把石頭無力補天的紈絝子弟影響坐實了,把賈寶玉這一形象批評的淋漓盡致,入骨三分。
-
14 # 久煮回魂草
我認為曹雪芹獨具匠心,既是一位大作家,又是一個心中幻設亭臺樓閣偉大的設計者,他的作品使讀者或者後人帶進一個封建時空另一番境地,超越時空…也許作者認為他的作品象神話故事女禍女神用七彩石補天缺,激勵後人深刻了解封建王朝許多腐朽病症禍害,也希望後人能推翻這個封建制的王朝,幻想著美好的幢影…也暗示人們要深刻銘記象刻在石頭上一樣永遠不要忘記等等…
回覆列表
根據《紅樓夢》的記載,是女媧補天所剩下的一塊頑石。
第一回中有提到這淵源: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異,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這石凡心已熾,那裡聽得進這話去,乃復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強制,乃嘆道:“此亦靜極思動,無中生有之數也。既如此,我們便攜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時,切莫後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說你性靈,卻又如此質蠢,並更無奇貴之處。如此也只好踮腳而已。也罷,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終之日,復還本質,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頭聽了,感謝不盡。那僧便唸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託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還只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後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石頭聽了,喜不能禁,乃問:“不知賜了弟子那幾件奇處,又不知攜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問,日後自然明白的。”說著,便袖了這石,同那道人飄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後來,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後面又有一首偈雲: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摘自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