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道隨緣隨緣天道

    如果您問的是那二把壺,圖片太模糊了,看品相也不會是值錢的老壺;如果您問的是錢幣,沒發現有耀眼的;如果您問的是“木化石”屬於一般觀賞性擺件。

    木化玉也叫樹化玉,樹化玉是玉化的矽化木。它屬於矽化木,又因其晶瑩剔透的外表而區別於普通矽化木。 木化玉的硬度高達摩氏7.4度。其主要礦產成分為蛋白石(opaiSiO2.nH2 O)及玉髓(chalcedony,SiO2)。密度2.20g/cm3-2.80g/cm3。木化玉以特殊身價不但展示玉石富貴,同時美麗的年輪和樹皮的滄桑記錄著、提供著遠去的那個年代的若干資訊。不但有觀賞價值和科考價值。而且以其不可再生的寶石品質。

    在漫長的地史過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於地下。在高壓、低溫並且無氧環境下浸泡於二氧化矽的飽和溶液中,樹木中的碳元素逐漸被二氧化矽替代,並部分保留了樹木的某些原始特徵,納入圍巖的某些礦物元素,形成繽紛的色彩,這就是矽化木,也叫做木化石。

    而後漫長的地質時期,在溫壓的不斷變化中,矽化木木發生了差異的變質作用,重新結晶,主要成分轉換為蛋白石玉髓,這就是樹化玉,也叫木化玉。

    具體形成的年限,因為矽化木的研究侷限,並未有完全發現。迄今為止最早的木化石是石炭紀早期的裸蕨植物化石。最新的為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矽化木。可以確定木化玉的形成期在古生代石炭紀(始於距今3.55億年)到中生代白堊紀(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之間。

    綠為極品:綠色的樹化玉非常稀少、種水飽滿、通透力強、構造穩定,象徵生機勃勃,為色彩中的極品。市場常見用綠色玉髓雕刻後冒充綠色木化玉的欺騙行為。實際中國本地並沒有綠色樹化玉產出。

    紅為樣品:紅色樹化玉同樣資源極少,且紅色象徵喜慶臨門、大吉大利,是為樣品。

    藍為雅品:藍色深邃、素雅,給人以寧靜、清新的感覺,是為雅品。

    黃為貴品:黃色乃帝王色彩,給人以雍容華貴典雅大方的感覺,被稱為貴品。

    樹化玉雖現身收藏界不久,僅從2003年才剛剛開始興起,但得到了廣大愛石者的鐘愛,

    大家藏石、愛石,都在精心地呵護著自己的寶貝,但若護理方法不當,對樹化玉本身有害無益,影響了玉天然的光澤、氣韻,事與願違。

    市面上流傳的用油擦拭保養的方法是很片面的,也不是樹化玉的最佳保養方法。樹化玉的保養工具很簡易,一般用棉布和軟毛刷,保養液是清水、矽化油,保養方法是按照玉的加工方式及料的特質來進行的。拋光工藝加工的樹化玉:日常清理用棉布蘸清水清潔表面,不規則拐角處就用軟毛刷清理,背面未剝皮拋光處也用軟毛刷將粉塵顆粒清理乾淨,在把玩觀賞樹化玉時,需手感細膩、潤滑,無浮塵、粉粒,這種工藝加工的樹化玉不用上任何保護油,用此簡便的保養方法即可保證玉的通透度、細潤感越來越好。 噴砂工藝加工的樹化玉:日常清理也是同拋光類的一樣,清理完後你可以在玉的表面輕塗一層矽化油,作用目的是,在保持噴砂工藝的特質基礎上又增加了玉的光澤,使人看了倍感舒心,這時注意了,用的是矽化油,而不是食用油(市面上有人會在樹化玉上塗一層厚厚的食用油,揩下來夠炒菜了,食用油的氣味也不適合用在樹化玉上),一是它的光亮效果不及矽化油,油膩膩的觀感,而且更容易吸附灰塵,再是它若滲到玉的拐角不易擦拭處,天長日久起了異味,那不成了一般發餿了的山珍海味,大煞風景。另外,一般噴砂工藝的玉式形態都是較為抽象多拐角不易清理,可以直接用清水加軟毛刷沖洗清理,注意晾乾水氣後再擦矽化油。

    乾料樹化石:這種樹化石造型抽象、多樣,用棉面無法徹底清理,可以用軟毛刷加清水輕刷表面,風乾水氣再放進底座中即可,這種料也無需上油,清理乾淨即可突現樹化石的木質纖維及本身的天然造型。樹化玉中有附生物(蟲子)及加工的薄透處需小心清理,輕刷、輕擦,千萬別讓這有2億年的寶貝在你溺愛的手中變得殘缺不全,那會遺憾不已啊。

    樹化玉的底座一般都是噴了漆的木質材料做成,保養方法就可以如保養家中的木質傢俱一樣,這些方法很多,只要能達到清理灰塵,保持光澤度就可以了,放在庭院露天的大件樹化玉,放置的位置要通風、下水便利,過段時間要把底座新刷一層保護漆,這樣能保持他的光澤度及與樹化玉搭配的協調性。保養的目的是為了煥發樹化玉天然的特質,不要附加太多額外的東西在上面。

  • 2 # 金絲玉樹

    圖左邊這件是樹化玉,產自緬甸。是距今2.8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的樹木在地震或火山的作用經滄桑演化而成的神奇玉石,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當然樹化玉也有品質之分,好的樹化玉應具備玉化好、自然形優美、帶有原樹木的特徵(樹結、蟲或其它等)特點。樹化玉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瑰寶,收藏到就是緣分。

  • 3 # 異鄉情願

    單看照片,的確不能說明什麼,因為圖片清晰度不夠,而且拍攝的角度也不太適合,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有情可原的。因為畢竟不是專業攝影者。

    大部分人看到圖片的第一感覺,會認為它是水壺,但我不是這麼認為的,在我看來,它的用途應該是酒壺或者前期的油燈,但我還是更傾向於後者。具體分析有如下兩點:

    首先,判斷它不是水壺的依據,是基於它的外觀,因為一把水壺是由壺身、壺柄、壺蓋、壺嘴等幾部分構成的,為了加水方便,通常壺口都會做得比較大一些,而這個物件,壺口相對比較小,而且另外一個壺口下端還有一段細細的壺頸,壺頸上面那個敞口相當於現在的漏斗,是方便當時向裡面注油用的,那個壺嘴則是油燈芯的通道,燈芯草一端深入壺底,另一端暴露於壺嘴口,壺裡注入油後,就會滲透燈芯,從壺嘴處點燃燈芯,晚上就可以照明瞭。

    其次,從圖片上看到右上角有幾枚硬幣,以其中一枚一元硬幣大小做參照物,目測壺底的直徑大約在15cm左右,據壺底直徑推算它的高度,大致可以估計它的容量,由此基本可以肯定它的真實用途就是油燈。

    透過圖片看物件的外觀以及工藝,應該不會早於民國時期,屬於近代陶藝,具有收藏意義但價值不會太高,若有收藏條件,建議收藏。

    以上是個人淺薄觀點,僅供參考,具體應以實物參考和相關專家判斷為準,不足之處,誠望各位前輩及同仁多多指導。

    (附: 提問者附加的參考圖片)

  • 4 # 行雲流水A369

    有個錫壺,應該是燙酒(篩酒)的。不會太老,至多民國的。農村很多。但錫不純,大部分為鉛。留著玩,擺到茶架挺好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豆發了一點芽還可以吃嗎?對身體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