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赤玄子

    練字如同建房子,基礎不牢,房子會塌。同理,楷體就是基礎,練好了就可以行書,草書,隸書……而且練楷體更能出成績,剛開始苦,累,想想書聖王義之

  • 2 # 中文宣魏良鵬

    道理很簡單,練好楷書是為寫好行書、草書的基礎。我們知道,楷書就是作為楷模的一種書法字型,楷在這裡所起到的意思就是楷模、模範的意思,也就是說,它是我們所有的學習書法的人應該使用的一種模範性的書法字型。都是學書法的人應該學習的,而且應該掌握的一種書體。

    但是行書和草書不一樣,行書和草書,你不光技術上要過關,而且你的情感,你的學識涵養都融入在你的書寫創作當中,而且會比楷書要明顯的多,尤其是你的情感,楷書是一個極為剋制的書體,他的情感表達不容易,是不那麼明顯的,也不容易為書法家所創造。

  • 3 # 薆來輕輕

    楷書筆畫和架構不刁鑽,比較基礎,先從基礎練起,基礎牢固了,寫出的字好看而又有章法,再練行書草書更易遊刃有餘,事半功倍。

  • 4 # 學科學用科學談科學

    要知道楷體練的主要是結構

    形體練的主要練的速度

    有了結構之後才能掌握速度,否則太吵了,誰也看不懂?

  • 5 # 識吃

    這個沒有硬性的規定啊,因人而異吧。

    練字從楷體開始?

    宋代大文豪蘇軾層說過:“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此後,絕大部分人學習書法都從楷書入手。其實在楷書成為普遍應用的字型之前,人們首先練習的基礎字型肯定是篆書或隸書。因此,只能說開始學習書法應以規矩、端正的書體入手,以便在穩定性、基本筆法(藏鋒、中鋒等)以及結構的勻稱、均衡等基本技法上能得到充分的訓練。因此也逐漸形成了一種觀念:楷書是書法的唯一基礎,也是最困難的書體,寫不好楷書便不算掌握了書法。

    篆書、隸書都是早期書體,特別是篆書,識別多有困難,其實作為基礎訓練,一冊範本涉及的字數不多,認識它們比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初學者字型選擇

    一、使用常規字型——楷體

    無論是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於初學都而言,建議從楷書習起。書法字型的演變有一定的規律,而書法講究功底,原則上須從楷書練起,基礎紮實了,再練習其他字型則事半功倍。

    二、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型

    篆書,隸書筆畫簡易,容易上手,筆畫的質感容易掌握。真書之間是相互關聯的,隸書篆書在造字上的空間間架結構是相同的,楷書一是一樣的。

    練習要點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習字尤其強調入古!無論練習何種字型,臨帖都是必須的!所以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字帖非常重要。切記:臨帖要專注,忌頻繁換帖。

    學會讀帖,即看準範字之基本筆法和結體,對運筆的輕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數,進而透過不斷練習形成“手感”,再加以強化,形成自己的風格。

    務必堅持每天練習,不間斷!所謂練字,重在“練”,貴在持之以恆!

  • 6 # 曼草煙雲

    古人的楷書,一筆一畫彰顯了書法的美感,看了有點剛正不阿的筋道與力度!也就是名家說的,那就是法度!我們寫字就像我們做人一樣,必須根據法度來,不能亂來,就像孩子學走路一樣,要先學會爬再學走,之後再學跑。哪有孩子不會走就會跑的。所以說,學書法,要一步一個腳印地來,書法是靜心的,不能急的,哪個書家不是幾十年的努力?我們業餘學書法,不想當書法家,只想安安靜靜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修心養性,多好啊!

    我年前退休,現在也開始一筆一劃地學寫字了,前幾個月對著字帖寫,一直沒有大的進步,現在,我透過影片先從最基本的筆畫開始,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忘掉一切雜念,沉下心來,就一定能寫好字!

    同志們,加油吧!

  • 7 # 字言字語吧

    先練楷書,楷書是字的基礎。行書也應該稱為“行楷”,顧名思義,行書是由楷書演變而來得。

    如果把楷書練好了,練熟了,自然就行成了行書。

    楷書講究間架結構和筆劃運筆

    先練楷書是為了練好字的框架,就好像你寫字要先一筆一劃寫然後才能寫自己的風格,書法也是這樣,寫楷書是為了瞭解字的字行結構。可以說,一手好的楷書就是行書的基礎。

    但行書與楷書也是不一樣應注意幾點:

    1注意筆畫之間的連帶。行楷字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筆畫之間又細細的線條相連,這稱為“遊絲”。寫出遊絲的時候,筆底下要輕,還要自然,筆尖執行要有一定的跳躍。

    2注意筆畫的“借代”。行楷子多有借代現象,最典型的就是用點代替短橫,用點代替撇和捺。

    不要急於求成,要先練好楷書。萬事功到自然成。

  • 8 # 半檯筆記本

    書法也一樣。 只有你楷書練好了,知道每一個筆畫的來歷,筆順的關係(舉幾個例子九、必、乃、及、有,嘗試著比劃一下,看看這幾個字,他們的筆順是咋樣的)間架結構如何安排?寫出來的字才穩妥,看起來有力量。

    當你楷書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之後,我建議你練習楷書的同時,結合著行書去練。這樣寫出來的楷書才會靈動,否則的話太過於死板。

    如果你剛入手就開始練習行書。沒有一點楷書的基本功。那樣寫出來的字就會有一點“飄”,注意這個飄可不是飄逸。

    如果有人告訴你行書是楷書衍化過來的。所以先練楷書。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按照他這個邏輯,楷書是由隸書衍化過來的,隸書是由小篆過來的,小篆是由甲骨文衍化過來的,如果我們先練楷書的話,是不是需要先從甲骨文練起?答案是完全沒必要。這裡我要推薦的是趙孟頫的真草《千字文》。

  • 9 # 張勁逸

    古人有句話:"學書法先學楷書,楷書先學唐楷,唐楷先學大楷"從中可以看出,練字最好是先由楷書練起。因為楷書是基礎,特別是一些基本性的筆法,只有在楷書裡,才能得到紮實的基本功訓練。虛的理論就不說了,舉幾個實在的例子

    一 比如如何運筆的問題,綜合起來,常見筆法大致內容有以下幾種:藏鋒用筆, 中鋒用筆,提筆,按筆,回鋒,斂鋒。露鋒硬筆,翻筆 ,轉筆。

    其中,書法最基礎的起筆。"逆鋒起筆"。具體來說有三句話,而這三個規律,只能從楷書一步步學起,"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豎畫橫下,橫畫豎下"。不論行書,草書,隸書,篆書。歷代書法家總結的規律,只有這樣起筆,才能有力,寫出的字才圓潤勁挺。

    而由於行書的快寫和連貫性,不是說它不能練習這種"起筆法",而是它就沒法比楷書更細緻入微的學好起筆的基本功,甚至從行書學起筆,容易形成油滑的用筆習氣。沒有經過楷書訓練 是做不到也體會不到這種起筆法的,

    二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中鋒用筆,如下圖

    中鋒用筆,在運筆時,還須有一定的技巧,清代書法家劉煦載提出“逆入,澀行,緊收” 的觀點,這六個字高度的概括了書寫的全部用筆技巧。

    就是說,入筆時用逆鋒,中間的運筆階段澀行,筆畫的末端收筆時使用回鋒,這些用筆方法過程,必須一筆一劃,就像是分解動作,它只有在楷書裡才能得到系統性訓練。

    如古人說中鋒用筆要達到"如錐畫沙"入紙三分,如果直接學行書寫,在一流動性快速書寫時,是很難得到中鋒行筆訓練,就會留下夾生飯,以後的書寫就會容易造成寫得飄浮,用筆不到位的毛病。再回頭克服就難了。所以強調要從楷書學起。

    這些筆法,楷書,行書都會應用到,然而,行書裡往往幾個筆法綜合起來,一筆帶過,初學階段如不認真仔細分辨 ,更本就無從學起,毫無頭緒。

    三 再複雜一點,行書實際是楷書的複雜化,連貫流動性的寫法。它大多數都是中鋒用筆和側鋒用筆互動使用,如果沒有經過楷書的運筆訓練,經常會看不出自己到底是在中鋒,還是在側鋒,甚至常常寫成了偏鋒的病筆,

    常言"楷如坐,行如走,草如跑",行書不僅是連筆得楷書,而是楷書的流動性書寫。在這個過程中 ,是積點成畫,連畫成字,接字成行書的,是一步一步來的,如下圖的行草書,關鍵部位畫黃圈的節點,它不是一筆轉過,而是許多楷書基礎上的起承轉合,頓挫熟練的組合,還有控筆能力的全面體現。

    這些連線,使轉,接筆的過程,就是一個筆畫和另一個筆畫發生連線的地方,往往是一個字結構和細節的關鍵。初學從行書入手,就根本難以體會到其中的筆法結構的轉接部分的精妙。而在楷書裡,筆畫是靜止的,很容易看出之間的起承轉接所在,就像是一個電影的慢動作分解字型。而行書是連續快速你很難掌握它的節奏和轉換筆法。

    掌握一門手藝的路徑都是相似的,起點方法正確,加上持續的努力,就能在不斷的成就感和驚喜中獲得享受和激勵。如果方法不對,很容易就耗盡熱情,無法堅持而最終放棄。所以練習書法還是從楷書學起,要比從行書學更科學,更紮實,事半功倍更有效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寫出富有現代韻味,又符合古典文學形式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