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拂柳廚房
-
2 # 楚香村
本期導讀:小時候愛吃吃不起,現在吃得起卻不敢吃的食物是什麼?
我是一名八零後,家在農村,家裡就我和弟弟兩個孩子,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有不少想吃卻吃不起的東西,但那些想吃吃不起的東西放到現在看起來基本都是垃圾食品,或者營養價值很低的零食。
冰棒
那個時候家裡沒有冰箱,夏天要想吃冰棒只能靠等,到了傍晚就會有人騎腳踏車到村子裡賣冰棒,車子後座上綁著一個泡沫箱,箱子裡面放著被子,被子裡放著一排排整齊的冰棒。
每次一人只能買一根,這一根冰棒至少可以吃半小時,根本不捨得大口咬下來嚼著吃。有時會用一個搪瓷杯裝著,讓它慢慢化掉,然後喝冰涼的甜水。
再後來就不饞冰棒了改饞雪糕了,只有夏天去外婆家的路上才能吃到兩毛錢一根的彩色雪糕。
餅乾
那個時候還不懂什麼牌子,什麼口味,只知道叫餅乾,白色的,脆脆的甜甜的,還有水果的香味,現在想來其實就是威化餅。家裡有一盒買來送親戚的,被我和弟弟打開了,還被父母罵了一通。
火腿腸
這是我弟弟小時候特別喜歡的,我不太感冒。記得有一次父母年前去街上買年貨,買了兩根火腿腸,留著過年來客人吃的,結果被弟弟在大街上吃了一根,少不了又是一頓罵。
荔枝
第一次吃荔枝我大概已經上小學三四年級了,是我叔叔從廣東打工帶回家的,那時覺得這東西長的真奇怪,紅色的不光滑的表皮裡的肉質那麼甜,還沒吃過癮就沒了,再次吃到荔枝,這中間間隔很久很久,不過到現在我依舊喜歡荔枝。
像各種糖果、泡麵、熱帶水果等等都是小時候想吃但不太能常吃到的東西。總結下來小時候這些想吃吃不起的東西大多都是一些加工的食品,這些食品用濃濃的甜味或調料味吸引了兒時的味覺。
現在的我們卻懷念家裡養的雞鴨,塘的魚,地裡的蔬菜和糧食。成家了有了孩子,孩子卻又和我們小時候很像,照樣喜歡糖果、泡麵、火腿腸等一些不想讓他多吃的零食、每次去超市我們娘倆總要為一種該不該買的零食理論一番,越是不讓孩子買的東西,孩子越想嚐嚐味道。
-
3 # longsuixin
我記得非常清楚,在小時候住的地方,去上學的路上,有一個小板房,那就是一個小百貨店,他們家在賣一種食物,就是午餐肉。
那個阿姨估計在開店,不大有空回家做飯,於是,她們家的那個兒子,有時候就蹲在路邊,吃午餐肉。
有一次,我們家買了一次,吃了吃,感覺好好吃啊!
但是,很貴,我隱約記得是五塊錢吧。
所以非常不容易吃到。
現在大了,很偶然地想起午餐肉,就買了一盒吃,結果呢,感覺完全沒有小時候的美味了,粉粉的,面面的,好像摻和了許多面粉一樣。就沒有興趣吃了。
小時候那麼饞這個東西呢!
-
4 # 春風十里
小時候,沒有小食品。
冰棒,二分錢一根,後來漲到五分。但沒錢買。一個作業本八分錢。
一年到頭也沒有水果吃,即便過年。依稀記得,好像八月十五中秋節,有過水果。擺在一個盤子裡,還有月餅。放在窗臺上。等月亮出來,然後吃。一家七口,三四個蘋果,幾塊月餅。
春天是絕無什麼可吃的。夏初,有榆樹錢。但它是長在大榆樹上,我生性膽小,不太敢爬樹,只能吃別人從樹上扔下來的,等他下來了,再把樹枝還給他。接著,玉米長起來了,玉米杆可以嚼。像吃甘蔗那樣。但要悄悄地。秋天,有蘿蔔。大蘿蔔太辣,就吃紅蘿蔔。吃得拉屎都是粉紅色的。冬天有凍秋梨。可能那東西便宜,且不限購,即不需要購物票。所以,泡在盆裡的凍秋梨,與冰聯在一起,成一個大坨,歷歷在目。
現在,吃得起了。但一個是沒吃慣,享受不了那種口味,再者說是垃圾食品,也就失去了興趣。
還有就是:有牙的時候,沒有花生米。有花生米了,牙沒了。
-
5 # 狗叔的菜
這個我必須說一下,這就是泡麵
那個時候小,父母外出打工,我是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吃的也不好,也不會做什麼好吃的,但是沒有辦法,家裡窮嗎,每次爸爸媽媽回來的時候,也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她每次都會帶一箱子泡麵,可是那個時候還是比較貴的,,那時候,沒有多少零花錢,吃不起,我心想要是給我吃泡麵的機會,我一定要一屋子的泡麵。
但是現在呢,長大了,知道了泡麵雖然好吃你,但是經常吃,對身體真的不太好,終於理解了電視劇裡的那些人為什麼那麼討厭吃泡麵了。
出來工作後,我也吃過火雞面,但是卻不再吃泡麵了,泡麵真的是我小時候愛吃吃不起,現在吃得起卻不敢吃的食物
-
6 # 阿Q續傳
可以說,當今幾乎所有食物都可以"不敢吃"!但是,又不能不吃,你懂的!寧願是小時候的情景。雖然“愛吃吃不起",但幾乎都是"放心食品",只要吃到一點總比當下飽餐好得天壤之別!
-
7 # 奕世布衣
以前愛吃炕羊排的,畢竟這算是一種大餐了,可是現在不喜歡吃羊肉以及較辣的食物。看看自己的肚子,再想想自己的胃,都很少吃了。炕羊排只在晚上烤肉,常常人滿為患,需要提前排隊。吃炕羊排的時候,你可以看到盛羊排的鐵盆都是老舊的,食盆口徑足有臉盆般大小。盆中的羊排均勻地躺在鮮紅的幹辣椒,翠綠的尖椒,和一圈一圈的洋蔥之間。各種食材上薄薄地粘上一層白芝麻,中間灑有顆顆碾碎的花生粒。再搭配上金黃的土豆片,和嫩白的寬粉,還未提起筷子,就已經垂涎三尺。一般來說許多人不喜歡羊肉的羶味,但是在炕羊排中,反倒覺得這羊獨有的羶味,簡直是一絕。外加上口感香糯的土豆片和入味均勻的寬粉,吃後就停不下。夾上一塊羊排放在嘴裡嚼著,滿口溢香,羊油從齒間浸滿整個口腔。
-
8 # 邑昀
分享一下我跟棉花糖之間的“感情糾葛”吧!
我出生在黃河岸邊、交通閉塞的一個小鄉村。父親兄弟姐妹多,奶奶去世的又早,他在三十多歲才娶妻生子。對於現在來說三十多歲很正常,不過在三十年前的農村就太晚了!
家裡一貧如洗,窮的叮噹響。當然我們小時候也沒有太多的零食,因為窮也養成了我省吃儉用的習慣。即使村裡有個爺爺拿著撥浪鼓叫賣小糖人,我也只是跟在後面看,饞的流口水也知道父母不容易,不肯開口給他們要。
當然小時候沒見過棉花糖,上了初中來到鎮上,才見了白白的像雲朵一樣的棉花糖,那時候賣五毛錢一個。雖然初中自己有點零花錢了,但是五毛錢也不捨得浪費,認為吃了就沒有了,起不了作用!就暗暗發誓,好好學習,以後多賺錢吃所有小時候沒吃過的,穿遍小時候沒穿過的,玩遍小時候沒玩過的,好好彌補自己匱乏的童年!
上了大學來到一個離家幾百公里的地級市,賣棉花糖的就隨處可見了,只是漲錢了,好像是一塊錢一個!也忍了忍沒買,仍然不知道是什麼味道!
第一次嚐到棉花糖的味道是大學畢業,第一個月參加工作,休息之餘去青島啤酒節玩,又看到了夢寐以求的棉花糖。2006年在別的地方賣一塊,在啤酒節現場賣兩塊,同事說嚐嚐吧,於是掏出來兩塊錢買了一個久違的棉花糖!看著它想象著美妙的味道,沒捨得下口!
快要變形了,連忙咬了一口,說實話有點失望,並不像想象中的味道。太甜,太黏,甜的味道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只是因為在心目中停留太久了,等待太久了,依然吃完了!
後來想想棉花糖的味道雖然並不太美,但是那種久久想念的感覺卻值得回味!只是以後自己再也沒有買過!
後來女兒慢慢長大,看到街上有賣的,給要得時候會告訴她,並不太好吃,不過可以嚐嚐,買的最貴的是十五塊錢一個!
貧窮是會生根的,能根植於人的骨子裡,即使想改變依然還會出來作祟,即使有錢買了,依然感覺不能浪費!
-
9 # 李小敏Vlog
小時候愛吃吃不起,現在愛吃不敢吃的食物當然是大蝦啦!大家都知道小時候,也就是我們八九十年代,想要吃海鮮那得多難呀。當時捕魚技術不發達,捕魚船小而且並非機械化運作,無法去遠海而且無法大批次地捕魚,所以當時捕到的蝦非常少。而我對大蝦則非常喜歡,因為那時候吃過一次別人的喜酒吃到了椒鹽蝦,太美味了!
現在我還是喜歡這股椒鹽蝦的味道,香辣脆皮可口。隨著中國養蝦技術,墾海漁場,大型漁船等的發展,大蝦變得觸手可及,成為了大部分人都能吃得起的桌上家常菜。大蝦的做法也千奇百態,味道越來越美,鹽焗蝦,椒鹽蝦,清蒸,水煮,麻辣,油炸等等做法,讓大蝦的味道深入到千家萬戶。但是由於大蝦鈣質較多,還有一些其他元素,吃多了容易痛風,年齡逐漸增長,為了預防這種疾病,現在都儘量少吃了。
所以,小時候愛吃吃不起,現在能吃卻不敢吃的食物就是大蝦了。建議喜歡大蝦的朋友可以多嘗試一下各種做法,滿足了味蕾需要後也要注意身體健康哦。
-
10 # 空中世界的百花園
小時候的願望是一個美好的人生和諧家庭以及幸福,我出生在黃河邊一個小村子,家中兄弟姐妹好幾個和爺爺奶奶家四世同堂。那裡是貧困的黃泛區,吃的是黑麵窩窩頭,後來又離開了那裡去過好多地方,現在懷念這裡的生活和故鄉的一切,泡麵和水煎包以及藕片等等好多這樣子的,現在吃過已經沒有當時的問道了,油條和油餅等油炸食品好吃,而現在卻成了垃圾食品和沒有營養的代名詞。醃製食品也是如此。羊肉泡饃和火鍋以及油炸花生小時候感覺很好吃,我現在吃的少多了,也貴多了。當時的零食有好多都是一樣的好看又好吃,後來又沒有在這裡生活,吃喝玩樂,遊山玩水,我們一起努力,創造未來的美好生活,千山萬水一起走過,田園風光,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百花盛開,爭奇鬥豔,人傑地靈,偉人輩出的時候好高興啊。食不厭精,花樣百出。
-
11 # 井底之孩
葡萄乾,小時候很貴的,五毛錢一兩,那時冰棒才五分錢一根,那時傾其所有買一兩吃,太好吃了,現在能成斤買了可是不敢吃了,吃完牙疼。
-
12 # 裝備天下
不少朋友回答豬肉,哈哈,一想覺得還真是。不過感覺小時候最愛吃的是火腿腸和泡麵。後來一直到上大學那會,都很想吃路邊攤、烤串什麼的。現在,什麼都不敢亂吃了,馬上變素食主義者,曾經沒錢吃不起,現在身體不讓吃,感覺人這輩子……就是和嘴較勁了!
-
13 # 春夏丨秋冬776
說起來小時候就是五六十年代時期,那個年代,生活非常艱苦,最喜歡吃的就是一盤子肥大肉。因為我記得那時候有三公分厚膘的大肉,是一級大肉每斤八毛五分錢,膘厚兩公分的大肉,是二級大肉每斤七毛五分錢,三級大肉是膘厚一公分半,每斤六毛錢。
不論哪個等級的大肉?都是全憑碰運氣,還要排上一個多小時的隊購買,100%的人都希望買到膘最厚的大肉,但是往往買不上,有時候還不得不託人走後門,能買上肥一點的大肉,而且每一個人每一個月只發1斤肉票。
現在生活好了,人們都儘量想買瘦一點的大肉,膘厚的大肉反而沒有人買,寧可不吃也不去買那太肥的大肉。
其主要原因是人們都懂得了吃過多的動物脂肪,對身體毫無益處,尤其是中老年人吃肥肉多就會,引發很多疾病,對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所以現在是有條件買來肥大肉,由於為了健康的原因,而現在卻不敢吃,這是為了健康的原因,另外一個也是為了你能承受的住,能消化的了的原因。
-
14 # 後排師兄
想了一下,篩選了小時候愛吃吃不起,現在吃得起又不敢吃的零食,那必須是辣條啊,有沒有?
辣條又叫大面筋、素牛筋等,它是以小麥粉或其他穀物、豆類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一種食品。小時候各種形狀的辣條層出不窮,特麻特辣,味道特別好,但是小時候家裡年飯都吃不飽,哪有錢去買辣條啊。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裡給點零花錢,首先就是去買辣條,五角錢一包,幾個分一小點給特別好的朋友,其他的就自己慢慢享受了。吃完還意猶未盡,偷偷吸一下手指上的油,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還會把包裝袋拆開偷偷舔一舔。還有一種特別長的辣條,一角錢兩根,有時候一天要是有個三四角錢的零花錢,每節課課間都去買兩根,跟朋友分著吃(絕大部分是自己吃)。
現在辣條還是那些辣條,卻吃不出那些味道了,或許是沒有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因為一買就是一整包或者好幾包放著慢慢吃,也或許是沒人跟我們分享了。
前些年,關於辣條的負面報道也是猶如過江之鯽,什麼小作坊、黑心工廠、新增劑超標,等等,一個接一個的。在心裡蒙上了一層陰影,再也沒有想吃辣條的想法了。隨著年齡的長大,知識的增加,知道有些報道確實是誇大其詞了,但是,依舊對辣條提不起什麼興趣。
即使現在對食品安全管控比較嚴格了,但是,有些安全隱患依舊避免不了。那辣條都有些什麼樣的安全隱患呢?
一、 加工方式多為油炸或油浸,增強辣條的口感,吃起來香香的。
二、 所用油脂品質不容易監控,辣條的生產商多為小作坊,其生產食品所用油脂的品質讓我們不得不擔憂。
三、 辣條的顏色是靠色素來染,一般多為食品新增劑中的染色劑,如胭脂紅等,其在用量上小作坊著實難以監管。
四、 生產環境不衛生等其他因素。
五、小包裝的辣條一般售價便宜,5毛、1元居多,這些低成本的小食品為了保證各環節的利潤,在生產環境和生產公司的生產人要求。
種種原因加起來,現在我雖然可以隨時隨意的買辣條吃個夠,但是我卻不敢吃了,或者說我對辣條沒多少興趣了。
-
15 # 農民也有小資情調
小時候我家裡的條件並不是太差,只是父母都愛玩很少顧及到我,他們相互指責對方對家庭的疏忽,不斷的吵架,吵架過後彷彿報復一般越玩越兇。所以我多數的時間都是跟著我爺爺,我爺爺是窮苦出生,一輩子都過的很節儉。
我爺爺對自己節儉的程度近乎苛刻,只需要每餐有一碗白米飯就很知足,一塊小小的豆腐乳就是他一天的配菜。
我兒時最愛的零食就是爺爺做的豆芽煎餅,白米打成粉加水加蛋加少許鹽調成迷糊,在鍋裡倒一勺米糊,加入豆芽,韭菜,雙面煎成焦黃色,就可以出鍋了,這算是我們這比較傳統的小吃,只是會去做的人很少,賣的人更少。那時候爺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我做,念小學的時候爺爺去世了,這道豆芽煎餅再也沒機會吃到。工作很多年以後,一次無意中在一個我們當地的美食節目中看到一家傳統小吃店,主打的小吃其中之一就有這道豆芽煎餅,我興沖沖的找去了,其實這道小吃做法很簡單,但不知為何就是覺得與兒時的味道不一樣。也許是心境變了,也許是口味變了,爺爺做的豆芽煎餅成為了我心目中的白月光,永遠只能是記憶中的一部分。
-
16 # 我是朗朗書聲
小時候家裡生活條件不好,最愛吃糖。但是疼對孩子們來說是一種稀缺的東西。唯有過年過節時才能在親戚朋友贊助下享受到一點點。那時對糖的渴望幾乎成了一種理想。吃糖的時候總感覺那麼幸福甜蜜,吃不夠。
現在日子好了。手裡拿著饅頭,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紅糖,蘸紅糖。可是卻不敢吃了,現在只要一蘸糖,血糖蹭蹭的往上漲。過去想吃吃不到,現在吃的到卻不敢吃。
回覆列表
我小時候在偏僻的農村生活,沒怎麼出過遠門,16歲到地級城市讀中專,視野一下子開闊很多,認識了很多之前從未見過的零食。這時候身體還在猛長,但是在學校食堂吃飯,總是感覺吃不飽。那時候一出校門,就有很多零食、小吃攤子。實在忍不住了,我就會買一點嚐嚐,比如5毛錢一包的多味花生、瓜子、餅乾之類的,但是一般都會剋制一下,一週買2次。
有一次去公園玩,同學請客,吃了一串魚丸麻辣串,那味道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從來都沒有嘗過的美味。透明的魚丸,先用油炸熟,然後放在鐵板上,加入各種調料,拍扁入味,再淋上一種加了米酒的辣椒醬,吃起來辣中帶甜,脆中帶韌,真是美味。
自從吃了這個麻辣魚丸串,其他的小零食我都看不上了,但是這個魚丸價格比小零食貴。那時候吃在食堂吃一餐飯,只要8毛錢,飯3毛,菜5毛,但是麻辣魚丸串要1元一串,吃一次,把一餐的伙食費都花掉了。但是如果不吃飯,只吃一串炸魚丸,就吃不飽,當年我為了吃上這個,確實省了很多餐飯,那個餓的難受呀。
現在我留在了當時讀中專的城市,一直在這裡生活。麻辣魚丸串還有賣,每天接送孩子,在校門的小攤上2元、3元的都有,但是我不敢吃了,也不讓孩子吃,一是出於衛生考慮,二是出於健康考慮,三是沒有想吃的衝動。曾經它留給我的記憶是那麼美好,現在每次想到它,我還能回味起它當初的味道,但是現在再吃,已經沒有以前的味道了。
不是炸魚丸串的味道變了,因為現在的孩子,還是那麼喜歡吃它。應該是我變了,在那個年代,那樣的生活環境裡,我喜歡上這種小吃,如今我的思想觀點、生活環境都變化很大,我不再喜歡吃,也不敢吃了麻辣魚丸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