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莫忘初心242650426
-
2 # 名字已線上
關於“人生真不真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說人生如夢,只是人不自知以夢為真,到死都不會明白不知人生為何。所以,人既然活在夢裡,那麼一定有一個“本體”在“做夢”,否則夢從何來?要想知道人生是不是如夢,只要找到了產生夢的“主體”,則人生之夢就可以隨時醒來,人生是不是在做夢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思想是“天人合一”,即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是天地精華和合而生之“物”,因此也具有天地的一部分屬性。天地是“自然”的產物,從這一點上說包括人在內,世界上的萬物無一不是“自然”而生的,都是共有一個“母親——自然”。注意,此間所說的“自然”非我們常講的“科學上的自然界”或“大自然”,是等同於傳統文化裡“道”的存在,又或者是“道”的別名。
世上萬物只有人是無限接近於“道”的存在。這裡之所以不說其他有生之物,是因為與其他生物相比較,人所單獨具有的屬性“人性”是其他生物所不具有的,而“人性”又是由人的“精神世界”來主宰的。其他生物只具有本能屬性,而沒有精神屬性。所以,雖然世間萬物都是“自然”所生,但只有人所獨有的“精神世界”才是最接近“自然”的那一部分,我們的身體不過是精神的載體。這一點也是身體對於一個人最大的功用。在這一世界,我們的精神不能脫離於身體而存在,身體也不能離開精神思想的指導。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精神思想與行屍走肉無異。同樣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離開了身體的承載和保護,也同樣會消失於這一世界。
人生當中,我們透過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面板等感覺器官來感知世界、認識世界。並透過不斷地收集這些認知來豐富並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我們從未懷疑過世界的真實性,因為我們看得見、摸得著。在不同人眼裡,世界或許是一樣的。但在不同人心裡,對世界的感受卻會變得千差萬別。我們身體上的眼、耳、口、鼻、面板等等組織器官,就是為了能感知這個由物質構成的世界而產生的。這些相對應的客觀條件,構成了我們人生認知上的物質基礎,並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精神世界,也包括精神之中最為本真的一面,這是構成人生如夢而不自知的客觀條件。比如萬籟俱靜耳朵就沒了用處,四周沒有一絲光亮眼睛就失去了作用等等以此類推,當我們的感覺器官所能感知的前提條件統統消失的時候,能說一切都不存在了嗎?當然不能!
所以,生活上的認知並不能完全代表精神上的認知。看到的不一定真實,聽見的也不一定完全正確。真真假假、對對錯錯也不一定完全是其該有的本來面目。夢與非夢、醒與非醒,人生之事果然需要大智慧。就寫這麼多吧,實在是水平有限體會不多。
-
3 # 木子秀河
人們認為人生真實是因為有許多的誘惑存在,現實生活並不虛無,白開水不是明前龍井茶,二鍋頭不是五糧液,門前荒蕪怎可比車水馬龍?說人生如夢大至兩種意思,一是成功者不可爾爾類似的感嘆,一是失敗者無可捺何的自嘲。人生富有夢想,連四大皆空的佛門小和尚都夢想有朝一日一成為一方大主持。名和利爭奪戰無處不在,為此有人淪為盜,淪為竊,淪為鉅貪…有人臨終醒了,有人至死不悟,不管你在世界如何生活,現實並不虛無,看不看透不等於就真的放得下…
回覆列表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夢是一次次做的,好夢、歹夢,大小長短的夢境,變幻莫測。
好夢成真,可以使一些人們由此沉浸之中,企盼好夢連連,大夢不斷而無法自拔。
人在事中迷,不可怕,人在夢中迷,醉生夢死般,走火入魔的狀態,挺嚇人的!如夢初醒,是好夢破滅之後反醒的結果。
其實更多的是夢幻泡影倒逼自己走出夢境的,雖然是被動的,卻是步出泥潭的好現象。
人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容不得總是處於夢想的狀態之中,酒不醉人人自醉的遊戲人生。
有多少不可逆轉的寶貴的時光,經得起大把大把的拋撒在虛無縹緲的夢幻世界裡?
當步入生命倒計時的日子裡,依然時而清醒,時而還在夢裡,是因為閻王爺生死薄的吶喊聲還沒有臨近自己!
真正的死到臨頭,還不清醒,還在夢幻中,恐怕少之又少,即使只有片刻斷斷續續的時光,也在追悔莫及罷了!
(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