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預備律師
-
2 # 梨花鎮主
很多寫楷書的寫不來行書,可是很多擅長行書的都能寫楷書。楷書當做行書來寫,無非是,一,結體上,使楷書更豐富更生動,不死板,二,速度上,寫楷書也要加快,講求節奏,三,墨色上,也要借鑑行書的處理方法,濃淡乾溼。總之,使楷書作品變化更多,境界提升
-
3 # 湘順1
智永和趙孟頫的《真草千字文》中的楷書就是當行書寫的!還有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柳公柳的《神策軍碑》也是楷書當行書寫的都是露鋒入筆!我特別喜歡的是柳公權的《神策軍啤》此啤為柳公權六十歲所書,書法勁健,筆劃圓厚流美這就是楷書當行書寫的美感!筆劃圓厚,為柳書中的最佳作品,行書完整,猶如墨跡。我認為是楷書當行書寫的最高古的藝術珍品!我加倍學習和研究《神策軍碑》!
-
4 # 快意詩畫
書寫各種書體書者書寫狀態應該是不一樣的,寫楷端莊肅穆,寫草狂放不機,寫行書輕鬆靈便。
是否可以理解為寫楷書時要像寫行書一樣放鬆心情,更能釋放心中緊張情緒,從而達到心手雙暢的境界。
本人也練習書法,試圖從自己切身體會上來解釋這一句話,未必妥帖,請諸位參考商確。
-
5 # 五美軒十三紅
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
楷書給我們的感覺是什麼?說得簡單點就是一筆一畫、一手一腳。我們從慣性思維來理解,楷書是一個很死板的樣子,不然不能體現出“正”的感覺。而實際上,真正寫得好的楷書既有正的感覺,又不失靈動,靈動二字則需要有行書的筆意。楷書要當行書寫是告訴我們不要把字寫死了,就如褚遂良之大字陰符經、智永之真書千字文,也如魏碑元倪墓誌、于右任之楊松軒墓表,其都稱楷書,但其靈動瀟灑的用筆把字寫活了。
-
6 # 凡人老胡
一:書法追求最根本的東西是神采神韻,在基本保持文字共性的前提下,更多的體現書法家的個人審美喜好等,寫字是為了記錄語言,它最大限度的追求標準美觀工整。楷書這一字形規範性強的書體也是如此。魏晉楷書之所以彪炳千古就是因為它性情生動活潑。自唐代以書判取士以來,楷書書法日趨以工整為能事,到明清終於把魏晉生動活潑的楷書書法寫成了呆若木雞的館閣體。現在居然有人以能寫印刷體而自豪,說什麼“印刷體也是人寫出來的”,簡直是不知書法為何物。下面,大家看看古人是如何評論楷書的:王羲之說“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平直,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王羲之認為書法的字形要有“大小、偃仰、平直、振動”,字與字之間要“筋脈相連”,“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平直”的不是書法,僅僅是會寫點畫的寫字。
二: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宋·姜夔《續書譜》按:這段話舉出以鍾繇、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真書瀟灑縱橫、各盡字之真態,來對比唐人一味求平正的失誤。姜夔的見解是很正確的。漢字雖然叫方塊字,但實際每個字短長、肥瘦各異,疏密欹正不同。作真書切不可截鶴續鳧,令其整齊劃一,布若運算元,失盡字本身的勢態。唐人以書判取仕。士大夫追求功名,故限制了在正書中表現自己的個性,因而字形呆板。姜夔所謂“私意”,正是指唐人的這種明顯的功利目的。真書之難,古今所嘆,書法不由晉人,終成下品。鍾書點畫各異,右軍萬字不同,物情難齊,變化無方,此自神理所存,豈但盤旋筆札間,區區求象貌之合者!楷書雖然是字形比較工整的書體,但楷書書法還是和行草書一樣追求書法最根本的東西——神采神韻,因楷書書法的字形大小長短順其自然書寫,所以,書法家的楷書顯得生動活潑,像活生生的人一樣各有各的個性。
回覆列表
我的理解有兩點:一是行書筆法結構章法與楷書有密切聯絡,甚至有的書家行書直接脫胎於楷書,不可避免地要融合楷法。二是行書比楷書多變動感更強,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規範,不可隨意塗抹,因此寫行書也要不失楷書的規範和嚴謹。人們常說,楷法無欺。其實這句話應該適用於各種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