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康翔

    2015年12月mate8的4+64的手機就3500正了,現在2020年初,8+512的p30pro要5000左右,看配置,可不止翻了兩倍,而價格卻只漲了1000多點,而8+128的也就3500正,是加量不加價。效能卻提升了不是一丟丟。所以吧感覺旗艦機並未漲價很多。既然證明了手機產品並未漲價很多,那自然與蘋果關係不大了

  • 2 # arianaventi

    蘋果全球一個價,它的價格和和它的科研、設計完全合理。價格高低完全取決於各地區的關稅。比如一臺iphone 8000,中國關稅2000,蘋果拿到手只有6000。

  • 3 # 此花開後

    數碼產品越來越貴是因為研發成本高,物料成本高,研發成本高主要包括

    機型研發,處理器和基帶需研發,系統研發,軟體研發。

    物料成本用的比之前好,如記憶體,處理器,照相攝像,電池和快充,螢幕。

    這個是一個趨勢,也就是說,華為,小米,蘋果,三星,藍綠都是越來越貴,每代手機的成本固定,但物料成本上漲。

    如果你仍然用以前的物料標準,手機幾乎沒漲價,還降價了,降得還很多。

    如mate20現在用釋出價的一半即可購買。

    只有自有晶片可以這樣降價,還是我的那句話,第一片晶片的成本是十億美金,第三千萬片晶片的成本可能就是30美金。

    廠商售出第一片晶片肯定很貴,因為不知道能售出多少,到後面降價也不是沒良心,只是因為成本已收回或者接近收回。

    所以蘋果在售的機器有很多前代的機器,京東官方店也有iphone7在售,價格便宜。

    所以說,不是手機越來越貴了,而是你的要求太高了,又想買最新的手機,又想便宜,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哪怕等一年,廠商成本收回後就會降價,如1599的v20,1799的榮耀magic,2000的mate20。

    這些價格貴嗎?

    其實,小米和華為競爭,死的是那些第三方的手機業務,如htc,諾基亞,堅果,魅族,華碩,這兩家企業都是優秀的企業,在美國製裁之下,希望華為守住國內小米麵向海外。

    如果美國政府不讓華為使用臺積電,那就只能依靠小米和藍綠了。

    中國企業加油 。

    總之,手機剛釋出的時候是貴,但是會降價,覺得貴可以等,不想等有便宜的,就是去年的產品,或者三個多月前的產品。

  • 4 # 新聞看看辣肉面吃吃

    小米好不容易把價格打下來,然後又被某個有愛國背書的品牌價格打回去,蘋果有樣學樣,都在漲我為什麼不漲?然後就集體漲價了

  • 5 # 超能網

    在智慧手機市場上,中國廠商在中低端市場上很無敵,提到這些手機大多數人的評價都是物美價廉,但是2018年很多人的感覺變了,那就是手機越來越貴,蘋果的iPhone XS Max賣到了萬元級,其他廠商的旗艦機沒有6000塊也下不來。事實上大家的感覺沒錯,Q3季度中智慧手機市場總體下滑了5%,但是高階智慧手機佔了全球手機市場的22%份額,營收大漲了19%,其中蘋果在800美元及以上的市場上獨攬79%的份額。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資料,今年Q3季度中全球手機市場下滑了5%,雖然整體環境看起來並不好,但是高階手機市場的情況卻是相反,年營收同比大漲了19%,400美元以上的高階智慧手機已經佔了整個市場的22%,而且市場越來越集中,TOP5廠商佔了全部高階機份額的89%,其中蘋果佔了47%,三星佔了22%,華為佔了12%,OPPO、Vivo各佔5%,小米佔了3%份額。

    在全球絕大多數地區中,高階機份額前兩位的都是蘋果或者三星,不過中印兩個市場除外,中國市場上是蘋果第一,華為第二,前五都沒三星的份兒,而印度市場上是一加第一,三星第二,蘋果只排到第三,另外意外的倒是華碩手機,竟然也排到了印度高階機市場的第四,比第五位的華為還高。

    整個高階手機市場上又可以細分為多個級別,在800美元及以上的絕對高階手機市場上,蘋果一枝獨秀,佔了79%的市場份額,今年Q3季度中iPhone XS系列才剛上市,但是去年的iPhone X售價本來也不低,今年iPhone價格更高,蘋果在這個市場上的領先無人能敵。

    在600-800美元的市場上,蘋果依然佔了最多的市場份額,61%的佔有率遠高於第二名三星的21%。

    在400-600美元的市場上,三星以25%的份額領先蘋果的21%,接下來是華為的17%、Vivo的10%、OPPO的7%及小米的6%。

  • 6 # 科技西格瑪

    現在的手機越來越貴,很多人把原因歸咎於蘋果,認為是蘋果公司把手機價Grand SantaFe抬越高,甚至成為“奢侈品”,蘋果表示這個鍋它不全背。1.神仙打架開啟價格競賽。智慧手機的兩大巨頭蘋果與三星都是不好惹的神仙啊,自從進入智慧機時代,蘋果三星就是最大的競爭對手,相愛相殺,更是有著世紀官司。蘋果與三星之間的較量,一度把手機價格引向新的高度,旗艦手機從三四千到七八千,甚至破萬。而蘋果三星又是行業的領導者,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以蘋果三星為目標,中國產紛紛跟上,從而拉開了所謂的價格競賽的序幕。2.成本升高打響供應鏈戰爭。隨著手機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在上游供應鏈上取得優勢,幾乎可以讓手機廠商立於不敗之地。三星壟斷AMOLED螢幕,索尼壟斷攝像頭感測器,高通壟斷尖端處理器,美日韓三國壟斷記憶體。壟斷意味著手機廠商必須花費高昂的價格購買零部件,手機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比如三星note7爆炸事件讓三星損失慘重,但奇怪的是三星的利潤卻一度超過了蘋果,原因就是作為的供應鏈領導者的三星抬高了螢幕與記憶體的價格,導致當時手機行業出現集體漲價的現象。3.中國產手機衝擊高階市場。世界前十大手機廠商,除了蘋果三星幾乎就是中國產品牌。一直以來,中國產的利潤都是非常低的,甚至有些廠商甚至“賣一臺虧一臺”,因此淘汰了樂視、360等一大批公司。中國產手機的出路,就是從低端走向高階。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取得利潤,有了利潤才能加大研發、擴大生產。中國產手機正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升價也就成了必然。

    最後一點就是當前消費者的收入和購買力大幅度增加,廠商們也不笨,手機能不漲價嗎?

  • 7 # 愛攝影的小波

    普通朋友或許能說幾句。比如,新iPhone一出來,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想等這一刻,甚至把第一代iPhone當成炫耀。但是這個時候產能,運輸,物流都跟不上,物以稀為貴。當然,蘋果可以笑著數錢。再說了,土豪們的瘋狂哄搶,對蘋果品牌本身也有促進作用。當然,也有人將此歸因於“飢餓營銷”——即商品供應商為了調節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維護產品形象,維持商品較高的售價和利潤率而有意減少產量的營銷策略。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產這些iPhone的中國工人工資極低。為什麼?這些組裝工作或者簡單的配件並不是iPhone的核心價值鏈。如果不在中國做,蘋果很容易找到替代產品或者工廠工人。比如東南亞的工人工資只有我們的1/3左右,別人的蘋果都能找到更便宜的。當然,蘋果現在不這麼做,也是因為中國在人力素質、物流、政策、市場等方面還有其他優勢。

    這個案例實際上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供給與需求”。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經說過,學習經濟學是最簡單的事情。你只需要掌握兩件事,一個是供給,一個是需求。

    什麼是供給?經濟學中的標準定義是,生產者願意並且能夠在一定時期內以各種可能的價格提供一定數量的商品進行銷售。通俗地說,就是能提供的商品數量。只要“有利可圖”,生產者就會不斷提供產品。售價越高,賣家願意提供的產品就越多。

    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願意並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只要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他們就會繼續購買這些商品。售價越高,買家的需求越小。用白話文說,越便宜買的越多,越貴買的越少。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

    那麼,當供需雙方互相“磨合”,達成一致時,我們看到的價格就是均衡價格。

    身邊經濟學第一課:為什麼新發布的iphone這麼貴?

    以iPhone為例,新品一出,需求大於供給,自然會把價格定得死高;合同工很多,不跟別人合作的話這種勞動力供給巨大,蘋果是唯一一個勞動力需求有限的。這種勞務和組裝服務當然賣不出好價錢!

    這兩種不平衡也帶來一些機會或者促使一些行動。比如iPhone這幾年的“高冷”,給我們中中國產手機帶來了很大的機會。不值錢的勞動力促使國家大力升級產業結構,努力站在更多具有核心價值的產業鏈和環節的上游,等等。

    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今年有很多大片。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雖然某些影院在某些時段上映的電影票價基本相同,但“熱門”電影的票價還是比“冷門”電影貴一點。

    有趣的是,我愛讀書,但我也發現暢銷書恰恰相反。它們越好,越便宜。噹噹網上暢銷書可以打五六折,但不那麼暢銷的書折扣沒那麼低。

    都是“熱銷”。為什麼電影票比較貴?而且書更便宜?

    我們也可以用供求關係來分析。對於影院來說,提供的電影票數量主要取決於場次和座位數。電影一般都是在預定時間上映,一天只有24小時。此外,許多電影在凌晨首映,其他節目在白天,而且節目有限。更重要的是,每個大廳的座位有限。也就是說,一旦電影院座位爆滿,再多的錢也無法為額外的顧客提供服務。對於消費者來說,所謂的“熱門”電影,絕對是他們最想先看的電影。比如:狼勇士2,在那裡好幾天都買不到合適的票,還得提前幾天買,這足以看出大家的“熱情”。當需求大於供給時,票價自然貴;相反,對於一些“冷門”電影,人們觀看的意願低,需求低。供大於求時,票價相對便宜。

    這時候你可能會說,多一些“熱門”電影,少一些“冷門”電影,這樣就可以根據電影的熱門程度來調整供給了?對,沒錯,電影院一般都會這麼做,但是別忘了,放映場次畢竟有限,而“熱門”電影的熱度又是壓倒性的,所以還是供小於求,這也是《戰狼2》一票難求的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暢銷書。不像電影院,賣家給暢銷書打折,不會排擠額外的顧客。隨著印刷技術的提高,書籍的供應不是問題。可以說賣家能提供的暢銷書數量是無限的。雖然價格打了折扣,但是“薄利多銷”。所以通常情況下,賣家可以透過預期哪些書最暢銷,然後提前準備充足的庫存來保證貨源。

    另外,幾乎所有的賣家都會買暢銷書,而不同的賣家會買不同的非暢銷書。這意味著,對於暢銷書來說,賣家面臨的競爭壓力更大。也可以說暢銷書供大於求,價格自然更便宜。如果這本暢銷書價格有點高,我可以去別家買。但是,如果是非暢銷書,這個有,其他的可能還沒有,只能按照賣家標註的價格購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舊服獵人怎麼打盜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