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韻畫手
-
2 # 慧虛
壺破了能修,人破了就變了。畫中女子儀態端莊、雍容華貴應該不缺這把壺,有意跨在手臂上,好像在說,我就是把破壺,也是你們男人心中嚮往的破壺;這不是注重女子貞操,而是闡釋男人內心對一把“壺”的心態,無論是破了的“壺”還是老“壺”、嫩“壺”只要能激起男人佔有慾望,破壺也比用過不破的好。正如,格瑞茲最後還是娶了這把破“壺”一樣。也是有點對女人的蔑視。
-
3 # 鴻鵠迎罡
從17世紀末期開始,西方油畫又一次發生革命,在法國境內逐漸產生了一種具有清新、纖細、明快、豔麗特徵的繪畫風格,這種藝術風格既遵循油畫傳統,又吸收現代性,關注當下生活,很快引起法國貴族階層的賞識,之後,透過法國跟歐洲其它國家頻繁交流,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流行於歐洲,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
格瑞茲自畫像
這種藝術風格就是“洛可可”,被稱作新古典主義的前奏。格瑞茲(1725年——1805年)就是法國18世紀洛可可油畫風格的重要畫家,他的全名叫作“讓·巴普蒂斯特·格瑞茲”,是一名靠自學成才的畫家。
《懲罰子女》
21歲時,格瑞茲用一幅《給孩子讀聖經的父親》的油畫,讓畫壇對他刮目相看,從此,他走上了職業畫家之路。他一生創作的作品大約有50多幅,算不上高產畫家,但每幅作品畫得都相當認真,能表現出他對藝術的那份虔誠態度。
《破壺》
《破壺》是格瑞茲創作於1785年的作品,此時的法國,經歷大革命的思想啟蒙後,思想變得逐漸開放,許多年輕姑娘在婚前就開始跟情人同居。在創作本意上,格瑞茲是用它來譴責法國貴族女性無視傳統道德觀念的。因為在法國諺語中,“破壺”特指那些失去貞潔的少女。
《寵壞的孩子》
但在這幅畫創作出來後,並沒有看到譴責意味。格瑞茲把這個少女塑造成了一個清純可愛、楚楚動人的形象,宛如一個女神,跟失去貞潔似乎不搭邊。
個人覺得,根本原因是畫中姑娘有人物原型,格瑞茲對這個姑娘產生了愛慕之情,他不希望讓自己的心上人是“破壺”形象,而是女神形象。
《鴿子與少女》
這位姑娘名叫“卡芙列俄”,之前跟格瑞茲合作過多次,都以模特形象出現在他的畫中,如《鴿子與少女》的形象。在多次合作中,他們日久生情,俗話說:情人眼中出西施,面對情人,怎麼讚美她的美麗都不為過。
-
4 # 吃素的穿山甲
格瑞茲是法國洛可可風格的風俗畫家,他的作品附庸了當時啟蒙運動的思想潮流,背離但並未完全擺脫布歇所代表的貴族化的審美品味,充斥著道德說教和訓誡的意味。在當時的法國,具有一定的革命性進步傾向,但這種主題先行的創作所與生俱來的侷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某種意義上說,他的作品充滿著一種瞻前顧後的妥協味道,但這正是他作品之所以具有一種不過時的價值之所在的關鍵。
《破壺》
這幅《破壺》很好地體現了格瑞茲的藝術風格。法國“破壺”一詞與我們民間中經常提到的“破瓜”一詞意義相近,意指少女失去童貞之身。這是一幅畫面背離主題的看上去不成功但卻十分和諧的作品,畫面中的少女看上去天真純潔,右手臂挽著一個破壺,兩手透過裙子的下襬抱著一捧鮮花於腹部,身上的衣裳略有不整。在構圖上看,畫家無疑是致力於表達“破壺”這一主題的,但在細節的刻畫和狀摹上又極盡古典風格之能事,筆觸細膩而溫婉,尤其是在面部表情的刻畫上更是溫情脈脈。觀摩這幅作品,不由讓人想到《紅樓夢》中曹雪芹對秦可卿之死的描繪一樣,刪去了“淫喪天香樓”一節但卻更隱晦地賦予了人們更多的想象空間。在我看來,這種剋制的表達無疑更具有藝術的永恆魅力,而並非人云亦云的不成功的主題畫,鋒芒內斂的深度有時比鋒芒畢露的力度更重要。
《鴿子和少女》
《為死去的小鳥而傷心的少女》
這幅畫中的模特並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這位名叫安勒·卡弗列俄爾的少女是一位舊書商的女兒。她是格瑞茲的幸運女神同時也是他的不幸之神,格瑞茲正是靠這幅《破壺》走向了藝術巔峰,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除此之外,格瑞茲還以她為原型創作了一系列諸如《鴿子和少女》《為死去的小鳥而傷心的少女》等許多作品。但在兩者“一樹梨花壓海棠”式的結合之後,格瑞茲卻終其一生也為走出這個看上去楚楚動人人畜無害的少女的“套路”,在“但願長醉不願醒”的美夢中醒來後才發現原來是噩夢一場,她捲去了格瑞茲的財產而遠走高飛,於是最終格瑞茲在不名一文中悽慘離世。正所謂前半部分是美好的故事而後半部分是悽慘的事故。
《拜訪神父》
《寵壞的孩子》
《父親的詛咒》
格瑞茲的一生中諸多作品,最重要的描繪世俗民間的主題,以故事性和情節性見長,反映了當時市民社會中人們的價值取向和倫理遵循,但在我看來,他的這種主題先行的作品在說教和勸喻方面是隱忍而含蓄的,是冰山而不是火山,引而不發,含而不露,這樣的藝術表達方式的運用賦予了他的作品一種獨特的風貌,正因如此才在藝術史上更具有持久的價值和影響。
-
5 # 疾飛昏鴉
破壺是法國民間俗語,暗寓少女失去童貞,這幅畫是洛可可派畫家讓·巴爾蒂斯·格瑞茲於1748年接受訂製所創作的一幅帶有道德說教意味的“訓誨藝術”作品。《破壺》
格瑞茲採用了十八世紀學院派風格和古典主義繪畫較為時髦的橢圓構圖,訂製者原意是想借這張命題為破壺的繪畫來宣揚屬於第三共和國代表資產階級家庭的道德價值觀。
哲學家狄德羅嚴厲批判以布歇為代表的極盡奢繁華麗和浮誇纖巧之能的風格,攻擊其諂媚和投合貴族趣味的作風。格瑞茲無疑受到了狄德羅的影響,也因此成為了洛可可畫家中難能可貴非常接地氣的一位。
格瑞茲在這張畫裡並沒有透過複雜的敘事內容來描述失貞所帶來的諸如懊悔、痛苦、自我譴責等等標籤化的表情包。反而彰顯了少女純真自然且不可方物的美麗,暗示失貞的是挽在臂中的破壺,緊緊捧住小腹的雙手以及略微敞開凌亂的華裳。
黑影中噴水的人獸很好對比了少女細膩健康又亮的發光的膚色,背後的深意可以展開種種解讀吧。格瑞茲的過人之處就是以一幅唯美而又古典、華麗而又風俗的典型畫面表現出了肉體的貞潔無法替代心靈的聖潔。反諷的是稚嫩純真的表象同樣無法印證內在的忠貞……畫中這位後來成為其妻子的綠茶妹――卡弗列娥爾在卷完了格瑞茲的財產後毅然決絕地離開了他,晚年悽苦不堪的畫家只留下了一幅幅絕美的繪畫。
破壺給昏鴉所帶來的遐思有很多,自年少懵懂時見到這幅畫到今天方真正看清楚其背後的故事。這些關於道德和美的故事遠遠並非我們所見的那麼簡單,但願昏鴉的絮叨能給大家帶去些許共鳴吧,就此飛掠而去,下回見。
-
6 # 道dao
將人物肖像置於橢圓形的畫框中,這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很流行。畫面上是一位妙齡女子,面色紅潤,眼神清澈,是一個秀麗多姿的可愛的女性形象。據說當時畫家格瑞茲正暗戀著這個女模特,自然情人眼裡出西施了,呈現出來的畫中女子更加的生動可愛。
明明是一幅美女肖像,為什麼要叫作“破壺”呢?仔細看畫面,女子的胳膊上挎著一隻壺,這應該是當年法華人燒水的水壺吧,為什麼要畫在這裡呢?原來在法國這個“破壺”是有說法的,它象徵著失去童真的少女,這個美麗的女孩是受譴責的物件,畫這幅畫是為了進行道德教育,但是作品完成以後並沒有起到預想的教育作用,但作為一幅學院派古典主義風格的繪畫本身卻取得了很大成功,確立了格瑞茲在畫壇的地位,這個女模特也成了他的妻子。
這幅畫現藏於法國巴黎的羅浮宮,有機會去看看吧。
破壺,是法國畫家格瑞茲的一幅油畫,此畫現藏巴黎盧浮宮。"破壺",是法國民間俗語,但在這個時髦的橢圓形畫框裡展現的卻是一個十分可愛、秀麗多姿的妙齡淑女。
回覆列表
評價格瑞茲的油畫作品《破壺》
《破壺》是法國18世紀洛可可畫派畫家格瑞茲的作品,當時由一位舊書商的女兒名叫安勒卡弗列娥爾為模特兒(也是畫家的戀人),以法國民間俗語《破壺》為題目的一幅風俗畫,“破壺”是少女失去童貞的象徵。
格瑞茲作品《破壺》這幅畫從主題來看,是帶有道德說教意味的“訓誨藝術”作品,可格瑞茲沒有用情節畫面來表現主題,而是畫了一個清純可人的少女形象。唯美的清純形象與主題破壺的喻義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種反差讓觀賞者對於這幅畫的內涵喻義認識更加深刻。
格瑞茲作品作品用色均勻,刻畫細緻,格瑞茲用細膩的油畫表現技法,將畫中少女的形象畫得十分可愛,秀麗嬌柔,表現出動人的青春魅力。從畫風上看,完全是十足的學院派的古典主義風格。
格瑞茲作品作品除了生動的人物表情和精細的服飾刻畫,畫中更值得觀賞的是她那富有表情的雙手。手的姿態能表現人的不同心裡特徵,一直被稱為人的第二個表情的部位,藝術家們在創作肖像畫時都非常注重對於手部的塑造刻畫。
格瑞茲作品作品中的少女,雙手抱著衣裙裹著的一束鮮花,鮮花象徵少女含苞待放的花季年華。格瑞茲將少女雙手的形態、動勢以及在明暗中產生的清秀嫵媚之韻律刻畫的極其生動。從這嬌嫩的雙手能感覺出姑娘的青春活力和少女純淨的美感,使整個畫面增色很多,也使之增添了些許靈性。
格瑞茲作品《破壺》從表現手法上採取了古典主義的寫實技巧,格瑞茲的目的在於真實地表現自己熱戀的愛人的真實面貌。因此,作品的準確生動的直觀形象,打動了眾多觀賞者的內心情感,使人們陶醉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格瑞茲作品透過對這幅作品的欣賞,我們不難理解,在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的過程中,人們只有透過美的直觀形象和美的體驗,才能達到欣賞美目的,也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感知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存在。
格瑞茲作品格瑞茲的作品《破壺》,注重表現美的直觀形象的畫面,以美的直觀形象使人們體驗到美的感受。作品中的姑娘,那美好的少女形象就像一股清泉,淨化著人們的心靈,把人們帶到純真美好的環境中去,作品雖然沒有向觀眾敘述更多的內容,但它所展示的美的形象,足以使人沉浸在無限的、深刻的遐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