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時候父母再苦再累還要把最好的留給孩子,一輩子盡其所能的給孩子付出,孩子能體會到嗎?有時候看到一些孩子為了自己的小小的願望不能得到滿足,就和父母要死要活,更有的為了報復父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感到很痛心,更為父母感到惋惜,傾盡所有為孩子付出卻得不到回報,是父母的溺愛,還是孩子無知,難道不知道天下父母心嗎?
6
回覆列表
  • 1 # Jennymichelleray

    愛,有很多種,夫妻之間的相敬如賓;摯友之間的惺惺相惜;家國面前的捨生取義,還有如您所言的父子之間的哺育滋養。

    那麼多的愛,我想真正付出的人,是純潔的,也不會以有所回報做為付出的前提。

    小到夫妻摯友,大至家國民族,古往今來從未缺乏真正付出的人。織女為牛郎甘做凡胎俗骨;黃繼光捨身為戰友擋住那顆顆子彈;鍾南山耄耋之身赴一線對抗病魔,如此種種譜寫了段段佳話。

    說回父母對兒女之恩,從咿呀學語到識文寫字,從衣食住行到嫁娶婚喪,父母永遠都在陪伴的路上無悔付出,有賴以生存的物質給養,有素質提升的精神食糧,有成功歡笑的賀喜褒揚,也有失敗沉淪的勤勉與共。

    歷經如此風浪和陪伴的父母,我想,他們在付出的同時就在享受生命帶給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兒女的成長,本就是生命賜予我們的成長。

    當然,羊羔仍知跪乳之恩。相信蒙父母恩澤而成長的兒女,也定知愛的真諦和傳承。

    所以,付出便是生活給予我們的收穫補償。

  • 2 # 木易文化草堂

    我認為“大多數孩子不知道”。

    老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可真正到了我們養兒的時候,我們懂得父母無私的愛時 ,我們的父母也許年已老矣 ,甚至有的永遠離開了我們。現實的殘酷也讓我們不禁沉思幾點原因:

    01.家庭教育陣地失守。好多人曾給現在眾多孩子冠以“三無產品”——無情、無能、無責任心。痛心孩子的自私,“巨嬰”,無感恩之心。可我認為這難道不是我們父母的“過分”(過分關心、過分替代,過分溺愛)導致嗎?

    02.校園教育陣地尷尬。不知何時,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教師管理學生卻變得束手束腳。不知是孩子管理難度的增大?還是家長維權意識過分膨脹導致的膽怯?或是教育方法的弱力無奈?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03.社會教育陣地的紛亂。不知為何?文明科技的進步 ,對孩子誘惑的渠道越來越赤裸,越來越沒有底線。一部手機,一個遊戲,一個網路 ,孩子迷失了自我,泯滅了童真無邪,成為家庭與孩子最大的心裡屏障。

    少年強 則國強 我們不能讓孩子的未來成為不可彌補的遺憾 ,不能讓孩子忘記感恩的民族善根。讓社會、學校、家庭強強聯手,為孩子們打造一個立體、綠色、健康的營養空間,讓所有孩子成為祖國的棟樑!

  • 3 # 容深

    我認識一位朋友,她跟我這樣講過:“鄙人十四,單親家庭,跟了媽媽來姥姥家,有大姨媽,媽媽,姥姥疼我,特別幸福。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這份愛就變味了,大姨總是說,養你是情分,不養你是本分,讓人感覺挺不舒服的。姥姥前些日子拿出來十二萬說要供我上大學,本來挺好的一件事,她非得讓我寫欠條。內心深處一隻馬跑了過去。一下子從祖孫到欠主。當大姨哭著養我回到從前的時候,我就知道,回不去了。我相信她們還是愛我的,只是都變了,我不再單純,她們不再像過去一樣喜歡我了。

    我覺得她們是愛我的,什麼是愛,想糾正你身上所有的毛病,讓你變得完美,但她們不喜歡我了,喜歡就是喜歡,愛就是愛,不要混為一談,喜歡是你就是你,只是喜歡你,沒有別的原因。”

  • 4 # 京都老客41118

    不知道!因為人們對別人的習慣,只有情況變化了,才能反思感受得到!比如,你如果一直吃糖,並不會感覺糖的甜!只有吃到苦味東西了,才知道之前很甜。父母對子女的好,是父母的自以為是!是不是現階段子女需要的,要看子女的年齡階段和環境。所以,不要認為父母對子女的好都是對的,也不要認為父母說的子女都必須接受!他們長大後,已經是社會人,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和看法。父母該退出就不要多管閒事。子女小的時候,多給孩子講家裡的困難,讓他從小體諒父母是必須的!否則,沒有人天生就知道父母內心!長久以往,就會把父母的關愛當做父母應該做的!父母忽然不做了,他們受不了,反而會責怪父母失職。這就是“習慣成自然”了。

  • 5 # 陳新鑑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是一個新的課題,它洞開了作為父母對孩子關愛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父母愛孩子,不能再默默地愛,你的每一點關愛必經立即讓孩子給你回報。

    不能做無名英雄,你在關愛孩子時,必須讓孩子覺得你在愛他,愛他的每一個過程都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你不要急著去為他解決,你必須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不是父母的愛,他遇到的這個困難將會是什麼結果,有了這些認識,孩子就自然懂得感恩了,千萬不能讓孩子覺得你為他解難是應該的。

    有許多孩子都認為,你生了我,就應該養育我,就應該什麼都該滿足我。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種想法,請給他出一道作文題:假如爸爸不在了,或假如媽媽不在了,讓孩子自己去想,如果爸媽不在了,他會是怎樣的一種人生,透過假設來觸動孩子的內心,讓他知道父母在是多麼幸福的事。

    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父母的不容易,懂得同父母分亨自己快樂和傾訴自己的困難,那樣勾通就多了。

    千萬不可小看與孩子溝通,那是通往孩子心靈的高速公路。

    有了經常性的交心溝通,才能讓孩子知道,愛和感恩愛是怎麼回事,千萬不可以讓孩子感受不到你在愛他,這樣會最失敗。

  • 6 # 一頭怪牛

    謝邀!有的孩子懂道理,當然知道!有的孩子則不懂道理就當然不知道!父母的原則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要是遇到不懂事的孩子,大人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大人就是把這個孩子打死,他也不知道父母對他的付出,怎麼辦?我們所說的外因內因就是這個道理!母雞的溫度再合適,如果暖的是一塊石頭,它照樣不會暖出來小雞來!

  • 7 # 頑固達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一直都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是這樣做 孩子真的知道嗎?

    舉個真實的例子吧:我阿姨的孩子馬上要中考了,現在的升學壓力那麼大,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升到一個好的高中學校,於是在沒有經過他兒子的允許下,就為他報了週末的一對一培訓,換來的是孩子完全的不理解,說成績他並不差,算中等偏上,但是這件事他始終覺得沒有徵求過他的意見就擅自做主了,本來平時就很少說話的關係,又變得異常緊張。

    反觀父母呢,一筆不菲的補習費用是省吃儉用的結果,目的是希望他能上個好高中,平時甚至捨不得他做一次家務,幹一次重活,甚至在生活上處處為他亮“綠燈”,但是帶來的結果是孩子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付出沒有錯,但是也應有各自的底線,不然帶來的是不能獨立的結果和不理解他人的冷漠!

  • 8 # 徐大俠慢生活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毫無保留的,這些孩子都應該知道的。

    我是一個農民,早在十幾年前就來到城裡面打拼,為的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生活,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我們一起出來的,村裡的人,他們在孩子上學的時候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學 。而我卻把孩子留在身邊,交贊助費上城裡的學校。老家的人好多都不理解:農民到城裡就是掙錢的,還在城裡花錢上學,有病吧!

    現在我的孩子已經上初二了。學習上不需要我操心了。性格也比較開朗。經常和我們分享學校裡的有趣的事。有次班裡寫作文“我的爸爸”,他在作文裡寫道:我是非常幸運的,我有一個好爸爸,他雖然不是大老闆,沒有很多錢,卻能天天和我在一起,陪我玩耍,陪我聊天,陪我一起長大。

  • 9 # 琳塔兒

    不管到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的生活,兒孫自有兒孫福,嬌寵出來的,往往都是沒有出息,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 10 # 紅彤珂

    生活中有很多種愛……唯獨一種愛是亙古不變的――父母之愛

    和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奧地利的故事,羅莎琳是個13歲的女孩,性格孤僻,父親去世早,母親靠做清潔工掙來的微薄工資養大羅莎琳。因為家境貧寒,經常受到別人的歧視和欺侮,這些給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久而欠之,她對母親產生怨恨,她認為正是母親的卑微才使她遭受如此多的苦難?.

    為了緩和女兒的關係,母親索菲婭決定利用自己放假的時間,去阿爾卑斯山滑雪。但不幸降臨了,在雪地裡迷路,對雪地環境缺乏經驗的母女驚慌失措,不曾想到的是突然發生一連串的雪崩,把母女倆埋了起來。出於求生本能,母女倆不停刨著雪,歷經艱辛終於爬出雪堆了,但怎麼也找不著回家的路。就在這時,突然看見了直升機,任憑母女倆怎麼呼喊,救援人員也沒發現她們。

    當女兒羅莎琳醒來時,發現母親已離她而去了。醫生告訴她,是母親用岩石割斷了的動脈,然後在血跡中爬了幾十米,正是那道長長的血跡救了她們。羅莎琳陷入了深深愧疚中,是給了自己第一次生命的媽媽,在如此惡劣環境中又一次勇敢地選擇了捨棄自己生命,把生的機會留給女兒,這是一種怎樣的愛呢?這就是人間平凡和偉大的父母之愛!生活中很多種愛,唯獨父母之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毫無保留,百分百白一種純粹的愛!當我們有了子女後,我們怎麼就知道用同樣的方法去愛他們嗎?

    除了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外,因為

    我們自從出生後,接受著來自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除自己親身感受外,耳濡目染了周圍很多父母對孩子。所以本能遺傳父母的基因,所以一切在我們身上發揚的。

    父母的愛,毫無保留,百分百灑在子女身上,但我們作為父母的,不可過分溺愛子女:

  • 11 # 盡力而為變成有可能

    現在的孩子太自由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長為其傾其所有。孩子是應該知道的,只是孩子享受習慣了,不願意做出改變

  • 12 # 叶韻3132

    我個人理解,一個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母肯定是希望孩子能獨立於世的,有自己的生活能力,自有思想,他們會尊重孩子,同樣也希望透過引導讓孩子尊重別人,允許孩子犯錯,但會在孩子犯錯後一起承擔結果,積極引導孩子認識錯誤,允許自己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差,但能看到自己孩子的閃光點,如此等等。

    溺愛,如筆者所說,給予孩子所有的幫助,但唯獨不給予孩子成長的機會;給予孩子所有的保護,但不給予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給予孩子所有力所能及的一切,但不給予孩子負責任的機會。而後時常感動自己的付出,抱怨孩子不懂事,不懂得父母給予的一切。那麼對比而言父母是愛孩子多一點還是愛自己多一點,反問你所付出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有時候我倒是覺得,家長在教育問題上真的要多思考,多反問,多找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時常抱怨孩子,難道不是嗎?

    有時候家長在給予的時候,是否應該思考什麼才是真愛?有些時候,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家長也需要一起成長。其實這裡有很多家長會說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不知道怎麼給的問題,那麼真的反問家長,你不懂得,你是否也應該多學習提升自己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立危機管理體系應遵循什麼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