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愛好笑的小夜貓

    面積: 18,333.00 平方公里

    同北京時差: +4.00

    國際電話碼: 679

    人口: 82萬人(1998年)

    語言: 英語為官方語言,也講斐濟語和印地語。

    貨幣: 斐濟元 Fiji Dollar F.$ FJD 1FJD=100 cents (分)

    民族: 印度族佔48.6%,斐濟族佔46.2%,歐洲血統、羅圖馬族、華人及其它佔5.2%。

    宗教: 無官教,53%信奉基督教,38%信奉印度教,8%為穆斯林。

    斐濟是個多種族的國家,首都蘇瓦,是全國政治中心和服裝業基地,也是南太平洋著名的天然良港。英語是斐濟的官方語言,同時他們也講斐濟語和印地語。 位於西南太平洋中心,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陸地總面積1.8萬多平方公里,位於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32個島嶼組成,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其中106個島有人居住,主要有維提島和瓦魯阿島等。年平均氣溫為22℃~30℃。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斐濟地跨東、西半球,180度經線貫穿其中,因而成為世界上既是最東又是最西的國家。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

    斐濟是南太平洋島國中經濟實力較強、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斐濟重視發展民族經濟,促進投資和出口,逐步發展“高增長、低稅收、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經濟。製糖業、旅遊業和服裝加工業是其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斐濟土地肥沃,盛產甘蔗,因此又有“甜島”之稱。斐濟工業以榨糖為主,此外還包括服裝加工、黃金開採、漁產品加工、木材和椰子加工等。斐濟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 從20世紀80年代起,斐濟政府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旅遊業。目前,旅遊收入約佔斐濟國內生產總值的20%,是斐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斐濟全國約有4萬人在旅遊部門工作,佔就業人數的15%。2004年,來斐濟觀光的外國遊客達50.7萬人次,旅遊收入近4.5億美元。 斐濟地處大洋洲與南北美洲海空往來中心,是南太平洋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首都蘇瓦港是重要的國際海港,可泊萬噸輪。

  • 2 # 雞年大吉上課

    斐濟共和國(斐濟語:Matanitu Tugalala o Viti),簡稱斐濟,是一個太平洋島國,位於南太平洋,萬那杜以東、東加以西、吐瓦魯以南,由332個島嶼組成,其中106個有人居住。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主要有維提島和瓦努阿島等。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年平均氣溫22~30℃。

    斐濟國旗

    國家名稱源自東加語的“島嶼”,並變為斐濟語的“Viti”。公元前1500年就有人居住。1643年荷蘭航海者阿貝爾·揚松·塔斯曼首先來到斐濟。 19世紀歐洲人開始移入。187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879~1916年,英國招募大量印度勞工定居斐濟1970年10月10日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1987年改稱共和國,脫離英聯邦,1990年透過新憲法確立國名為斐濟主權民主共和國。1997年重新加入英聯邦。1998年改國名斐濟群島共和國。 2009年改國名為斐濟共和國。

    人口:90萬(2016年)

    人口密度49.2人/km²(2016年)

    主要民族斐濟人,印度人

    主要宗教基督新教,印度教,伊斯蘭教

    國土面積18333km²

    GDP總計46.32億美元(2016年)

    人均GDP5153美元

    國際電話區號+679

    道路通行靠左駕駛時

    同北京時差:+4.00

    建交時間1975年11月5日

    斐濟位於西南太平洋中心,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主要有維提島和瓦努阿島等。陸地總面積1.83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年平均氣溫為22-30℃。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斐濟地跨東、西半球,180度經線貫穿其中。

    斐濟氣候斐濟氣候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冷熱適中,氣溫一般保持22°C-32°C之間。每年5-10月盛行涼爽的東南信風,是一年中相對乾燥的季節;雨季則從11月持續到次年4月,其間風向多變,氣溫最高可達35°C左右,溼度較大。從雨量分佈看,斐濟主島分為涇渭分明的乾燥地區和溼潤地區:東南部地區雨量豐沛,蘇瓦市平均年降雨量3850毫米;西部地區相對乾燥,第二大城市勞託卡(Lautoka)年降雨量則只有1910毫米。

  • 3 # 旅食家

    斐濟共和國(斐濟語:Matanitu Tugalala o Viti)是一個太平洋島國,位於南太平洋,萬那杜以東、東加以西、吐瓦魯以南,由332個島嶼組成,其中106個有人居住。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主要有維提島和瓦努阿島等。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年平均氣溫22~30℃。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斐濟地跨東、西半球,180度經線貫穿其中。

    自然資源豐富 森林覆蓋面積93.5萬公頃,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一半,有開採價值的約25萬公頃,出產優質硬木和松木。有2個金礦,還有少量銅、銀資源,鋁礬土、石油資源在勘探中。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

    從經濟上看 斐濟是太平洋島國中經濟實力較強、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製糖業、旅遊業是國民經濟支柱。斐重視發展民族經濟,強調發展私營企業,建立寬鬆的政策環境,促進投資和出口,逐步把斐經濟發展成“高增長、低稅收、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經濟。

    從工業 以榨糖為主,其次是黃金開採、漁產品加工、木材和椰子加工。農業上可耕地面積約28.8萬公頃,主要產甘蔗、椰子、香蕉等。小麥全靠進口,大米能自給20%。斐政府努力發展多種經營,推廣水稻種植。

    語言上 斐濟的憲法規定了三個語言為官方語言,分別是英語、斐濟語和印度斯坦語(Hindustani)。其中,英語由英國殖民者所引入,印度斯坦語是居住在斐濟的印度族裔的主要語言,而斐濟語則是斐濟本民族的語言。

    對外政策上 斐濟是太平洋島國中外交較為活躍的國家,重視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關係,重點發展同澳、新的全面關係,同時保持與太平洋島國的傳統關係。

    斐濟旅遊資源概況斐濟由333個島嶼組成,近海珊瑚廣佈,魚類繁多,陸上有瀑布、巖洞、熱帶雨林等自然景觀和獨具特色的土著村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佈在三個區域。楠迪-瑪瑪努薩群島-雅薩瓦群島楠迪鎮位於斐主島維提島西部,是國際空港和旅遊城市,其西北依次是瑪瑪努薩群島和雅薩瓦群島。各島均有白沙灘,海面下有大片珊瑚和各色熱帶海洋

  • 4 # 驢行旅遊攻略大腦袋

    分享一下斐濟首都蘇瓦市區的日常生活,希望可以幫到你。

    蘇瓦是斐濟的政治中心,主要的旅遊區域不在這裡,如果你是旅遊的話,時間不是很充裕的話,可以不來首都,這個國家的人文歷史比較簡單。

    斐濟目前主要以製糖業和旅遊業為主,這裡的商業街只有幾條,集中在市中心的位置,保留了不少19世紀之前的古代建築,因為週日很多人都會去教堂,所以大部分商鋪到了週日大都會歇業,是不是感覺很不可思議。

    斐濟時間就是沒有時間,這裡的生活節奏緩慢,非常放鬆,當地人熱情友好,照面之後會開心的跟你打招呼。

    以前的斐濟紅綠燈設施寥寥無幾,現在隨著經濟發展的變化,車輛多了起來,佔比人口的一半左右,每個家庭基本都有車輛,每天也開始堵車,看到斐濟如今的變化也是諸多感慨。

    蘇瓦的酒店基本都是商務酒店,主要用於業務接待,商務出差,這裡還有著名的南太平洋大學(USP),學校建於1968年,是由多個國家和地區合辦的,校長則由各國首腦輪流擔任。

    在斐濟要體驗它特有的無窗巴士,動感十足,據說斐濟的無窗巴士是源於火災造成的乘客傷亡做出的改變,窗戶改造的非常大,坐下來到手肘的位置,上到車頂。到了上學放學的時候,看到塞了滿滿一巴士的孩子,生怕他們一個不注意掉下來。

    後期這種無窗巴士反而成了斐濟的一大特色,早期投幣乘坐的時候我也每日的坐著出門,幾十分斐幣上車交給司機就行,沒有售票員,也只有前門一個出入口。現在是需要刷卡,一直沒有去辦理也就很久沒有坐了,而且現在一半左右又改為正常的車窗巴士了,我想漸漸的到了以後,無窗巴士可能會專門變成旅遊遊覽專案,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必然要捨棄一些東西,存在的時候就好好體驗一番。

    巴士走的路線是固定的,但是你可以隨時搖鈴,司機就會馬上停車讓你下車,他們耐心友好,即使一條路停三四次,相隔不過幾百米,也絲毫不生氣。

    遇到下雨天的時候,巴士上面有捲起的布簾子,整個放下來車廂就昏暗壓抑,這個時候我基本都是避開乘坐的,斐濟的雨來的快去的也快,有的時候上車的地方是晴天,路上就會碰到下雨,這種情況無法避免。簾子放下了以後,還有一點不好接受的就是味道,當地人喜歡噴香水,加上本身的體味,天熱的汗臭味,腳臭味,很是酸爽。

    無窗巴士的重點就是音樂,動感十足,即使從你身邊駛過你都會跟著愉快起來,若是坐在裡面跟著會唱的一起打個拍子,簡直熱血沸騰。

    斐濟是熱帶海洋性氣候,沒有四季變化,主分為11月-4月的雨季和5月-10月的旱季,全年氣溫在22~32℃之間, 森林覆蓋面積非常大,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一半。

    特種兵請注意,熱帶雨林請跳傘!! !!這是我在飛機上,看到下面茂密的熱帶雨林畫面,腦海裡想到的一句話。

    斐濟的空氣溼度比較大,有點潮溼,經常會有颱風或熱帶風暴登陸,這裡隨處都是鮮花,斐濟的國花是扶桑,又名中國薔薇。

    為了保護海洋,斐濟2020年1月起不再提供塑膠袋,花錢也沒有,還好超市會提供不用的紙殼箱,菜市場用報紙包菜。

  • 5 # 王不宇與周老師

    斐濟是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亞的一個島國。

    該國的官方名稱是斐濟共和國。

    其最近的鄰居是西部的萬那杜,西南部的新喀里多尼亞,東南部的紐西蘭克馬德克群島,東部的東加,東北部的薩摩亞和法國的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以及北部的吐瓦魯。

    斐濟有三種官方語言,斐濟語,英語和斐濟印第語。

    截至2017年1月1日,斐濟人口估計為90萬人。

    就面積而言,它是世界上第151大國家,面積約為兩萬平方公里。斐濟是一個擁有330多個島嶼的群島,其中110個島嶼有長期居住的居民。

    斐濟最大的兩個島嶼維提島和瓦努阿島佔斐濟總陸地面積的87%。

    蘇瓦是斐濟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也是大洋洲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 它位於維提島島的東南海岸。

    斐濟的大部分地形都是多山的。 這些山脈中的大多數是休眠或滅絕的火山,有些也是由石灰岩和珊瑚島形成。

    斐濟的最高點是位於維提島主島的托馬尼維山。 它高出海平面1324米。

    斐濟有1129公里的海岸線。

    斐濟對遊客的主要景點主要是白色沙灘和美麗宜人的島嶼,這裡全年都是熱帶氣候。

    斐濟擁有50組溫泉,許多島嶼的最內層區域擁有茂密的熱帶雨林,擁有豐富的樹種,植物和野生動植物。

    斐濟有6個國家公園。西加託卡沙丘國家公園是斐濟的第一個國家公園,成立於1987年,旨在保護一個獨特的自然和文化遺產。 它位於斐濟維提島的西加託卡河口。

    布瑪國家遺產公園涵蓋了塔韋烏尼(斐濟第五大島)總面積的80%以上,佔地約150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和沿海森林。 該公園有三個主要供遊客遊覽的瀑布,每個瀑布都有天然游泳池。

    斐濟有1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萊武卡及其低矮的建築物位於沿著海灘的椰子樹和芒果樹之間,是斐濟的第一個殖民地首府,於1874年割讓給英國。它從19世紀初開始發展成為美華人和歐洲人的商業活動中心。 土著居民在南太平洋島嶼周圍建造倉庫,商店,港口設施,住宅以及宗教,教育和社會機構。 萊武卡於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

    根據斐濟傳說,偉大的首領盧圖納斯巴索巴帶領他的人民跨越海洋到達斐濟的新土地。大多數當局都同意人們透過馬來半島從東南亞進入太平洋。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美拉尼西亞人和波利尼西亞人混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歐洲對斐濟集團的發現是偶然的。第一個是在1643年,由荷蘭探險家亞伯塔斯曼和英國Nautilus發現它,接著是1774年航行的詹姆斯庫克船長,並在18世紀,詹姆斯庫克船長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然而,發現和記錄斐濟群島的大部分功勞歸於威廉·布萊上尉,他在1789年英國皇家海軍艦船賞金叛變後航行至斐濟。

    隨著斐濟歐洲人口的增加,他們對斐濟文化也產生了更大的影響,正是在這個時期建造了房屋和獨木舟,首先採用了西式服裝,形成了聯合會。

    1874年,斐濟酋長提出割讓,斐濟被宣佈為英國王室的佔有和依賴。

    在英國統治下,印度僕人被帶到斐濟,在甘蔗田裡工作。 這些印度勞工的後代被稱為印度斐濟人,目前占人口的40%左右。

    在擔任英國殖民地96年後,斐濟於1970年獲得獨立。

    斐濟傳統的食品非常健康。 斐濟烹飪的基本要素包括紅薯,芋頭(山藥根菜),米飯,木薯,椰子和魚。

    卡瓦或雅各納是斐濟的非官方國家飲料。它是一種溫和的麻醉飲料,由胡椒植物的粉末根與水混合製成,導致口腔,嘴唇和舌頭周圍充斥著麻木感和放鬆感。

    斐濟的氣候屬熱帶海洋,全年溫暖。溫暖的季節是從11月到4月,涼爽的季節從5月持續到10月。涼爽季節的溫度仍然平均為22°C。

    斐濟群島是鳥類愛好者的天堂,他們可以花上無數時間探索島上可以找到的100多種鳥類。

    斐濟有30種爬行動物,其中12種是地方性的,如冠鬣蜥。每年約有25萬名遊客前往這些島嶼。

    該國的貨幣是斐濟元。斐濟的國家運動是橄欖球。

  • 6 # 澹奕

    斐濟也許你沒聽說過,但是“斐濟水”想必一定有所耳聞。斐濟是南太平洋島國,由332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106個有常住居民,總面積大約1.8萬平方公里,領海13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僅僅90萬左右。

    斐濟經濟算不上發達,遠離大陸孤懸大洋中,然而這裡卻是世界上十大蜜月勝地之一,至今保留著大量傳統部落文化,還流傳著“唱歌捕魚”的傳說,也是大洋洲印度人比例最高的國家。

    南太平洋的交通樞紐

    斐濟雖然是個小型島國,但在整個大洋洲,雖然比不上紐西蘭、巴巴新幾內亞等,但與吐瓦魯、諾魯等相比也並不算小。斐濟地跨東西兩個半球,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要衝,是國際上很多航線的必經之地。

    雖然名不見經傳,不過斐濟的經濟發展狀況也還可以並不算很糟糕,尤其與其他南太平洋島國相比。斐濟的面積稍微大一點,經濟以漁業、製糖業與旅遊業為主,其人均GDP在7000美元上下浮動,算不上富有也算不上貧困。

    斐濟的印度人

    斐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印度人比例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印度人是斐濟僅次於本土斐濟人的第二大民族,比例超過37%。斐濟的印度人大多來自於英國殖民時代,英華人帶來的印度勞工。

    度假天堂,蜜月聖地

    世界上有十大蜜月聖地,斐濟的名字赫然在列。作為南太島國,斐濟四季如春溫暖的氣候、湛藍的大海、優美的燈光、良好的旅遊產業基礎,都給斐濟加分很多。斐濟如今越來越成為很多境外婚禮的首選,被稱作“蜜月聖地”

    斐濟全國14%以上的人口都從事旅遊業,旅遊產業也是斐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每年都有大量來自於歐美的觀光客,不惜跨越大半個地球來到斐濟,享受南太平洋的Sunny、海水與沙灘。這裡也擁有世界上僅次於澳洲大堡礁的第二大珊瑚礁群,是世界聞名的潛水勝地。

    而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荒島餘生》、波姬小絲主演的《青春珊瑚島》《藍色珊瑚礁》等都曾在斐濟拍攝取景。

    傳統與現代文明完美結合

    南太平洋保留傳統部落的國家不少,斐濟也是其中之一。斐濟是個很特殊的國家,雖然被殖民多年,歐美文化成風,但是部落文化仍舊佔據重要地位,在斐濟大部分部落仍舊保留著數百年來的傳統生活,外人也不能輕易踏足部落。

    斐濟的城市規模都不大,但是現代化程度很高,是南太平洋地區重要的購物中心,在斐濟的首都蘇瓦也有置身歐美的錯覺。然而前往斐濟的部落,傳統文明的影子又讓人有時空錯置的感覺。

  • 7 # 文史磚家

    斐濟,位於西南太平洋中部,由維提、瓦努阿兩大主島及附近的330個島嶼組成,北部隔海與吐瓦魯相望,東部隔海跟東加相望,南鄰太平洋,西部隔海和萬那杜相望,陸地總面積為1.83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12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91.2萬,首都是蘇瓦。斐濟是個多民族國家,其中斐濟族約佔總人口的57%,印度裔約佔37.5%,國民大多信奉基督教或印度教,英語、斐濟語、印度斯坦語同為官方語言。

    斐濟地圖

    斐濟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早在公元前1500年,當地便有人類定居,但直到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始終停留在比較原始的社會階段。1643年,荷蘭Nautilus塔斯曼率先“發現”斐濟群島,但並非實施佔領。從1804年開始,歐美各國移民紛紛擁到斐濟群島採伐檀香木、從事捕鯨業,並與當地土著民通婚。1874年,英國透過武力威脅,強迫群島部落聯盟最高首領薩空鮑(俗稱斐濟王)臣服,由此將斐濟變為它的殖民地。

    英國征服斐濟後,大量招募印度契約勞工到斐濟從事甘蔗種植,時間長達30餘年(1879-1916年),由此使得印度裔移民數量激增,最終成為斐濟第二大族群。二戰結束後,斐濟民眾舉行大規模的反帝反殖、爭取獨立的運動,經過多年持續不懈的鬥爭,終於在1970年10月10日贏得獨立。斐濟獨立後,跟英國繼續保持特殊關係,不僅加入英聯邦,而且依舊擁戴英國國王為元首,直到1987年才建立共和國。

    斐濟境內的印度裔

    平心而論,斐濟境內的資源比較豐富,具備發展經濟的良好條件。截至目前,黃金、銀、銅、鋁土等礦藏的探明儲量相當豐富,近年來又勘探出相當數量的石油、鋁礬土資源。與此同時,斐濟富含森林資源,森林面積達93.5萬公頃,盛產優質硬木和松木。此外,斐濟的漁業資源也相當豐富,盛產金槍魚、旗魚、劍魚、石斑魚、蘇眉魚、笛鯛等魚種及海參、黑珍珠,出口額約佔出口總額的近10%。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斐濟能夠有效地開發、利用好上述資源,如果該國局勢能夠保持長期穩定,完全有可能擺脫貧困,步入富裕國家的行列。然而,由於斐濟歷史上長期遭受殖民掠奪,加之獨立後政局長期不穩、經濟基礎薄弱、吏治腐敗、災害頻發、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起伏不定等原因,導致經濟發展波動性很強,實現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斐濟首都蘇瓦

    雖然斐濟經濟近年來保持增長勢頭,但由於該國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結構單一,至今仍是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國家財政嚴重依賴製糖業和旅遊業的收入。近年來,雖然斐濟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發展水平有所提高,使得國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距離富裕國家的水平還相去甚遠。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斐濟2019年的人均GDP為6220美元(約合41674元人民幣)屬於中等收入偏上國家

    雖然斐濟實行免費醫療和9年制義務教育,但由於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物價居高不下,導致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水準很低。截至目前,斐濟的貧困率高達48.6%,失業率達8.8%,文盲率達6.3%,新生兒死亡率達10.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達25.6‰,國民營養不良率達3.9%,平均最低工資僅有2.68斐元(約合8.46元人民幣)/小時。上述資料令人憂心,也值得執政當局引起高度關注。

    斐濟風光

    雖然斐濟的生存現狀相當糟糕,但並不妨礙“別有用心者”掩蓋真相,將它捏造成一個無比完美的人間天堂,用以榨取不明真相者口袋中的金錢。例如,把斐濟描繪成“無癌國”的文章在中文網路上極其流行,並且聲稱斐濟之所以沒有癌症患者,除了當地風景優美、氣候溫和、民眾樂天知命外,還緣於島民特別喜歡食用杏仁,而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甙成分(即維生素B17)正是抗癌的“靈丹妙藥”

    然而一系列研究表明,苦杏仁甙對癌細胞固然有一定的殺傷作用,但由於效果不明顯且危險性高,因而在臨床當中很少使用。更加可怕的是,苦杏仁甙的有效成分是氰化物,而氰化物是劇毒化學成分,可以阻斷人體細胞有氧代謝,引起窒息死亡,因此在美國醫療界被明令禁用。如此看來,長期食用杏仁非但不能強身健體、抗擊癌症,反而對人體有害,所謂“杏仁抗癌”說由此成為無稽之談

    斐濟婦女

    除此之外,斐濟官方和權威研究機構的說法,還給我們真實地展現出這個“無癌國”的真相。2012年,時任斐濟衛生部長曾指出,癌症是該國第三大致死因素,每年約有1/10的死者是因為罹患癌症而去世,其中尤以宮頸癌和乳腺癌最為嚴重。而斐濟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數字則顯示,該國每年新增癌症病例1100人,每年死於癌症的患者約700人。由此可見,斐濟非但不是“無癌國”,而且癌症患者數量和發病率還相當驚人,絕非網路上宣傳的那般美好。

    參考書目:《列國志:斐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時總以上班太累為由不幫忙帶孩子和做家務的男人們,在這麼長假期裡,都幫忙做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