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史載劉賀上臺後荒淫誤國,登基27天被霍光廢黜帝位。嘉靖皇帝朱厚熜繼位情形和劉賀相似,登基後沒少和楊廷和一幫人擰著來,為何楊廷和無法廢黜朱厚熜?
8
回覆列表
  • 1 # 市井講史

    這問題很簡單,霍光能幹這樣的大事,一是因為他是漢武帝的託孤大臣,身份具有合法性,加之當時他的地位也十分穩固,沒有太有實力的對手製約;二是因為當時的太后是上官氏,雖是上官桀孫女,但同時也是霍光的外孫女,她按照霍光的意思發出旨意,是廢除劉賀的法律依據。所以,霍光才能幹出這種破天荒的大事,而且毫無損傷。

    楊延和對比霍光就差多了,他一沒有霍光的權威和地位,受制於皇權和宦官,以及其他官僚團隊;二得不到更高一層的象徵性皇權(如皇太后)的支援。另外明朝的官僚體制與漢朝也有很大不同。

    綜上所述,所以霍光能廢劉賀,但楊延和卻廢不了朱厚熜。

  • 2 # 楓葉0829

    同為首輔,霍光和楊廷和的權力地位不盡相同,可以說霍光的權力要遠大於楊廷和,霍光是實質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由於門生黨羽滿天下甚至地位高於當時的皇帝劉賀,而楊廷和在當時只能算是名義上的第一人。這一切是由於漢朝和明朝的選才制度以及政治制度不同所造成的。

    選才制度

    明朝的選舉制度大家都很熟悉了,是科舉制度,基本上就是根據考試來選拔人才,雖說也有所謂的門生座師,鄉黨等等,但是在明朝前中期由於政治相對來說比較清明(當然也可能是被朱元璋殺怕了),所以說朝廷內部的結黨並不沒有那麼緊密。

    而漢朝呢,採取的是鄉里察舉,這個制度是什麼呢?就是說鄉里認為這個人有才,那麼就會推舉他到朝廷任職,這種選舉制度就造成了一大弊端,那就是如果你想子孫後代一直做官的話那麼你就得一直朝中有人,所以這個制度呢就造就了一個現象-門閥現象。基本上只要在朝中任職幾年,門生故吏就會不少,更別說像霍光這樣,兩代人在朝廷中樞幾十年的人了。

    政治制度

    明朝自從朱元璋殺死胡惟庸之後,宰相制度自此終結,但是由於後代子孫沒有朱元璋這種勞模精神,所以又發明了內閣制度,內閣首輔成為了名義上的宰相。然而內閣首輔和宰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楊廷和是文臣,手裡缺少軍權,在明朝文武大權一手在握是很難想像的,要知道整個明朝文臣和武將一向是不對付的,更何況京城的軍隊大部分掌握在和朱棣一起靖難的那群勳貴的後代中,這些人更不可能幫楊廷和了。

    而霍光的職位是什麼呢,大將軍、大司馬,這個職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手裡有軍隊,而且由於上一點所說的朝廷上下都是其門生故吏,相當於選拔權和軍權都在霍光手裡,所以說霍光想罷免一個剛登基沒有一點根基的皇帝一點難度都沒有。

    其實明朝相對於漢朝來說,中央集權程度加深,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避免出現霍光這樣的權臣,所以說楊廷和是沒有這個實力去罷免嘉靖的。

  • 3 # 小龍女5505

    雖同為一朝首輔,看似尊貴顯赫榮耀,卻地位權力都有天攘之別。西漢首輔權臣霍光地位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天下位極人臣,故能廢天子劉賀立劉洵為漢宣帝。明朝首輔楊廷和雖出身名門,又位列首輔,卻空有首輔之名卻無至高之權。所以霍光有超強之權能廢天子劉賀,楊廷和卻無權廢天子朱厚熜。

  • 4 # zdwhly

    明朝的制度決定了 人都說唐明的太監最牛 實際上明的太監跟唐的沒法比 劉瑾 魏忠賢牛不 皇帝一支詔令灰飛煙滅

  • 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明代的內閣首輔楊廷和,與西漢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所遇到的情況非常相像,都是上一個皇帝突然去世,又沒有兒子,也來不及立接班人,所以,作為朝中一把手的楊廷和與霍光需要在宗王中選一個接班人來繼承皇位。

    (霍光劇照)

    這兩個人更相像的還在於,他們選的皇位繼承人,都不讓他們滿意。霍光不滿意他選的昌邑王劉賀,楊廷和也不滿意他選的興獻王朱厚熜。

    但是結果非常不一樣,霍光只讓劉賀當了27天皇帝,就順利地把他給廢了,重新選擇了劉病已當皇帝。但是,楊廷和卻不但沒能廢掉朱厚熜,後來朱厚熜還把他削職為民。

    第一,楊廷和與霍光職務能力不一樣。

    在皇權和相權問題上,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宋朝前,相權大於皇權,宋朝以後,皇權大於相權,宋朝皇權相權均衡。這句話雖然說得極端了一點,但是大致是這麼個意思。

    霍光是漢朝的宰相,那時候皇帝更多的是一個元首的意義,宰相才是政府首腦。決定朝中大事的,是宰相。宰相和皇帝也是一種坐而論道的關係。雖然皇帝依然有生殺予奪的特權,但是宰相的權力實在不可小看。這一點,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有詳細的論斷。

    (楊廷和畫像)

    楊廷和只是首輔。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第一次廢黜了宰相這個職位後,皇帝變成了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皇帝直接統攝六部。但是這樣一來,皇帝便會顯得非常繁忙,他也做不了那麼多事,於是又重新設定了一種內閣大臣。不過,內閣大臣和宰相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內閣大臣,更多的相當於皇帝的秘書,皇帝的高參,其工作職能是有限的,權利是非常小的。

    第二,劉賀與朱厚熜兩人的問題不一樣。

    霍光在廢劉賀的時候,給他羅列了一千一百二十七起錯誤。說是因為他犯了這麼多錯誤,所以不適合當皇帝,要把他給廢了。

    後世有人分析說,霍光廢劉賀,這些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劉賀進京後,把他自己的人安插在了重要崗位,而且試圖提前動霍光,這讓霍光很不爽,所以才收集羅列了劉賀的那麼多錯誤,把劉賀廢黜。

    但不管怎麼說,劉賀的這一千多起錯誤,也都不是假的,雖然都是些小毛病小細節,但是,至少這一千多的數量的堆積,足以從量變到質變。霍光要廢黜劉賀,也是理直氣壯的。

    (戲曲中的劉賀)

    朱厚熜的問題不一樣。朱厚熜讓楊廷和不高興,主要是在“大禮議”問題上。因為朱厚照去世後,朱厚熜只是朱厚照的堂弟,因此,楊廷和希望朱厚熜認朱厚照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為皇考,認他自己的親生父親朱祐杬為皇叔。而朱厚熜卻要認自己的親生父親朱祐杬為皇考,認明孝宗為皇伯。

    當然了,兩人的這種爭執,說白了也是權力爭執,是朱厚熜一進京就不想受楊廷和的控制,而楊廷和卻一定要把朱厚熜納進某種禮儀規範中去,一定要控制他。情況和霍光與劉賀面對的局面差不多。

    但是,就算是這樣,這也不算朱厚熜的什麼錯誤(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他孝道的表現)。而且楊廷和也收集不到朱厚熜另外的錯誤,他要想效仿霍光的做法,顯然是不可能的。

    第三,楊廷和與霍光權力的大小不一樣。

    霍光在漢昭帝的時候,透過拿下上官桀、桑弘羊等輔政大臣,實現了在朝中他一家獨大。霍光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當然不願意劉賀和他分享權力。

    (朱厚熜劇照)

    但是楊廷和不一樣。在朱厚照的時候,楊廷和雖然做到了首輔大臣,但是,楊廷和其實對朱厚照毫無辦法,朱厚照可以為所欲為。楊廷和實際上有點權力,是在朱厚照去世,朱厚熜還沒有到京城的幾十天裡。他把朱厚照時期的很多弊端給改過來了。但是,在權力結構上並沒有發生改變。朱厚熜進京後,楊廷和依然只有提意見的權力,沒有決策權。因此。楊廷和就算想動朱厚熜,他也動不了。

    (參考資料:《明史》《漢書》)

  • 6 # 三漠胡楊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

    主要原因在於西漢王朝同明朝的政治制度所決定的。此外,個人感覺劉賀一點也不荒淫誤國,完全是霍光栽贓的,只是劉賀劉先生在地位沒有穩定前就跟霍光對著幹十分的不明智,導致被廢。

    霍光做為漢武帝后期重要的權臣,掌握朝政,各個重要職位安插親信。當時國家中央集權,其他地方沒有任何的政治力量可以同中央政府對抗,而霍光恰恰掌控著中央政府。在漢昭帝死後,迎立劉賀為新帝。當時,霍光及其親信掌握著長安的禁軍,後面當霍光死後霍氏子孫也是在交出兵權後才被屠戮。

    做為對比,楊廷和做為武宗一朝的內閣首輔、文官集團的領導在武宗死後的40余天裡,掌握著明帝國的最高統治權!期間解散團練、料理江彬,迎立朱厚熜為帝。看著在做同樣的事情,但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決定了楊廷和的權力要遠遠小於霍光,導致其很難做出廢帝的舉動。

    首先,明代已經實行科舉制度,文官的選拔面向全國

    各地的儒生透過考試進入仕途,最後透過同鄉、同門、同事組成了明代文官集團的基礎。但是在集團內部則是各種小團體,他們之間會告狀、掐架。比如內閣中楊廷和可以很強勢,但是卻也不會缺少敵人。當朱厚熜初來乍到、羽翼未豐時,有人開始跟皇帝合作來搞倒楊廷和,事實上也證明在雙方對掐的“大禮儀”事件中,前朝重臣楊一清復出站在了嘉靖這一邊,此外,眾多的心學門人也跟楊廷和對著來。

    霍光當時就沒有這個問題,當時實行的是察舉制,互相之間有牽連,大家也容易統一意見。

    內部(文官集團)團結問題,楊廷和遠不如霍光。

    其次,明朝的統治基礎是內閣、太監、皇帝

    在朱厚熜即位之後,對武宗親近太監表現了強烈的不贊同。先是,把太監進行了處理,罷免、除掉了眾多的太監,終嘉靖一朝也沒有出現權監!在明代276年曆史中也是相當罕見的。太監一方被修理的老老實實,只能好好幹活、不能發表治國的意見。文官集團又不統一,從中找出若干親近皇帝的官員後,楊廷和很難做到隻手遮天,各方勢力都搞不定,很難進行廢帝。再者,嘉靖帝做為明代最聰明的皇帝,完全不會像劉賀那樣。

    最後,對都城附近軍隊的控制力度不同

    雖然,楊廷和在武宗死後,任免了軍隊領導者,但是在宮內眾多太監被料理後,沒有嘉靖的同意,楊廷和很難對軍隊做出人事安排。當年朱元璋先生,為了保證軍權控制在手中,制訂了非常完善的軍事調動制度,內閣人員很難把手申到軍隊中。此外,錦衣衛、東廠的密探對於有二心的大臣也是一種震懾。

    而霍光則沒有這些問題,軍隊都是自己的親信,劉賀在短時間內完全沒有能力對此方面進行安排,軍隊始終在霍光的手中,當他想廢皇帝時軍隊不說二話。但是,楊先生如果想進行廢帝,保不齊會有人動手把他給搞了,畢竟如此的大功勞肯定會讓人一朝飛天。

  • 7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霍光是漢武帝劉徹留給兒子漢昭帝劉弗陵的四個“顧命大臣”之一,因為彼時漢昭帝年幼,漢王朝的實際權力都掌握在這四個人手中。在金日磾去世之後,剩下的三位便掀起了大規模的內鬥!上官桀、桑弘羊為了搞掉霍光不惜犯忌、與漢昭帝的哥哥燕剌王劉旦勾勾搭搭,甚至企圖擁立劉旦取代漢昭帝。正是因為上官桀和桑弘羊這個犯忌的舉動,讓漢昭帝徹底倒向了霍光。最終,在漢昭帝的支援下,霍光以謀逆罪搞掉了上官桀和桑弘羊。自此,霍光成為了唯一的“顧命大臣”,開始權傾朝野。因為漢王朝尚處於強盛期,漢昭帝又是名正言順的皇帝,而且彼時群臣、百姓大多還是心向劉漢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從郎官拒絕將玉璽交給霍光一事便可以看得出,一個小小的郎官尚且如此,世家大族的態度可想而知。因此,霍光雖然弄權,卻始終繞不開漢昭帝。換言之,霍光雖然掣肘皇權,但是與漢昭帝之間始終維持著一個相對的權力平衡,漢昭帝搞不掉霍光,霍光也拿不下漢昭帝。

    但是,在漢昭帝去世之後,平衡被徹底打破。霍光不僅權傾朝野,連皇太后都是他的親外孫女!劉賀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擁立的。劉賀初抵長安便迫不及待搶班奪權,大肆任用昌邑舊人,犯了霍光的大忌,在位僅僅一月不到便被廢黜了。那麼,霍光一個大臣,憑什麼廢黜皇帝呢?原因很簡單,皇太后是他外孫女!霍光就是憑著這一點,以上官太后的名義“合法”廢黜了劉賀這個皇帝!也就是說,彼時象徵皇權的是霍光的親外孫女上官太后,掌握實權的是霍光本人,霍光已經幾乎失去了任何制約。

    楊廷和麵臨的情況與霍光截然不同!楊廷和只是內閣輔臣,而不是“顧命大臣”。在“胡惟庸案”之後,明王朝廢除了宰相制,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內閣僅僅是建議和執行機構,沒有決策權。說白了,楊廷和雖然仍然被人尊稱一句“宰相”,可這個“宰相”的權力其實有限得很,早已不是唐宋的那個宰相了。與此同時,明王朝為了防止文官集團做大,採取了以宦官集團牽制文官集團的策略。換言之,楊廷和代表的僅僅是文官集團,即便這種所謂代表也並不牢靠。皇帝一死,群臣紛紛重新站隊,連張璁一個小小的九品觀政都公開站隊了,其他大臣可想而知。投靠新皇帝還是跟隨前朝“宰相”,回答這個問題想必不用費太多腦筋吧?換言之,楊廷和根本做不了文官集團的主,更別說是明王朝的主了!

    其次,明世宗朱厚熜並不是被楊廷和看中的,而是按照明王朝的祖制就該是他繼承皇位。明王朝實行的“嫡長子繼承製”比較特殊,它是一種嫡長房優先的制度,一房絕嗣才輪到下一房。明孝宗朱祐樘一脈爵嗣。因為上面兩個哥哥夭折、也絕嗣了,繼承皇位的只能是最大的弟弟興獻王朱祐杬一房,而時任興王的朱厚熜恰恰就是朱祐杬的合法繼承人,按照祖制就該由他繼承皇位。這其實就是後來明世宗敢於和群臣頂牛、堅持繼統不繼嗣並掀起“大禮議”的底氣所在!實際上,明武宗朱厚照臨終前想到朱厚熜也並不是因為和這個堂弟關係好,僅僅是因為朱厚熜是第一順位繼承人。

    其三,彼時明武宗的生母張太后以及皇后夏氏都在世。明朝雖然後宮不得干政,但作為皇太后,張太后是有發言權的。而且,她並不受楊廷和控制,和漢王朝的上官太后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實際上,最終決定妥協、同意朱厚熜繼統不繼嗣的就是張太后,而不是楊廷和。對於張太后而言,親兒子已經死了,誰來當皇帝區別不大,只有保住自己的太后之位就行!不願繼嗣就不繼嗣吧,總不能為了死人丟掉自己這個活人的榮華富貴吧?

    有了皇太后和宦官集團的制約,加之文官集團內部的倒戈和重新站隊,楊廷和別說是廢立皇帝,自保都很難!嘉靖三年,剛剛即位僅僅三年的明世宗便將楊廷和逐出了朝堂!嘉靖七年,楊廷和被削職為民。次年去世,直到隆慶年間才獲得平反。

  • 8 # 歷史神秘人

    霍光能廢劉賀那是他能量大,大權獨攬,朝廷內外都是他的人,劉賀是他一手扶上去的,能讓你上臺就能讓你下臺,而楊廷和他的能量遠遠不及霍光,他根本就沒有實力和資格廢嘉靖帝朱厚熜。

    霍光那可是四大命大臣之一啊,漢武帝死後,認命了四個人做顧命大臣,霍光就是其中一個,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當時劉弗陵在位時,霍光透過手段把其他二位顧命大臣幹掉了,一個病死了,只剩下霍光一個人了,這樣一來霍光掌控了整個朝廷,官員幾乎都是霍光的親信,更重要的是霍光也是大將軍,掌握著兵權,又有實權,再者皇太后都是霍光的親孫女,可以說劉弗陵死後,霍光就是權力的第一人,他自己都可以做皇帝了,當然他是不能做的,只能做“站著的皇帝”,旁邊坐著的才是真皇帝,霍光是“實權皇帝”。劉賀還是霍光選出來當皇帝的,本來皇位就不該輪到劉賀,只不過霍光看劉賀這個人,覺得劉賀容易控制,方便自己繼續大權獨攬。沒想到劉賀當了皇帝后,不斷任用自己的親信排擠霍光的勢力,導致霍光很不爽,你以為你是誰啊,你做皇帝還是我扶上去的,能讓你上去,就能拉你下來。因此劉賀做皇帝不到一個月,霍光就讓自己的親孫女上宮太后以“天子無德”的理由廢了劉賀,畢竟劉賀在不到一個月中幹了幾百件荒唐的事,不管真假,反正有理由廢了你就是啦,劉賀就這樣成了西漢歷史上最短命的皇帝。誰讓劉賀愚蠢不知進退,迫不及待想要削弱霍光的實力,霍光自然有實力反擊,皇太后都是我自家人,廢劉賀真不難呢!

    楊廷和廢嘉靖帝朱厚熜那是自不量力,別說他沒有這個資格和能力,一旦他有這個提議他連命都保不住,別說去廢帝了,那是白日做夢。首相明朝和漢朝的權力制度不同,明朝是由皇族後宮勢力,宦官勢力,文官勢力三個集團構成了權力的平衡,而文官集團相對弱一些。楊廷和之前內閣首輔罷了,他不是顧命大臣,再說他也不是文官集團的頭頭,雖說名義上他是頭頭,實質是他不能完全控制文官集團,這是因為內閣的特殊情況所致。本來內閣是向皇帝提供建議的機構,明朝是廢除了丞相制度的,後來因為皇帝懶惰,內閣才逐漸權力增大,但是還不能大權獨攬,因為六部的官員不是內閣的從屬,這些六部官員和內閣成員也是有權力爭鬥的,誰都想把你搞下去,我當內閣大學士。武宗朱厚照死後,因為沒有兒子,朱厚熜從血統還是祖制上都是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而武宗的生母張太后和楊廷和商量同意朱厚熜繼位的,就這樣朱厚熜繼位當皇帝,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嘉靖上位後,就開始清除楊廷和的勢力,就像劉賀上位後清除霍光勢力一樣,只不過霍光有足夠實力能廢劉賀,楊廷和卻根本沒有什麼力量廢朱厚熜。你楊廷和以什麼理由廢朱厚熜啊,朱厚熜也沒幹什麼錯事,就算幹了什麼錯事,也輪不到你楊廷和廢朱厚熜,首先張太后就不願意了,廢不廢張太后有話語權,張太后反正兒子死了,哪個做皇帝無所謂,只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就好,朱厚熜還是很尊敬張太后的,張太后有什麼理由廢朱厚熜呢!再說你楊廷和就為了權力就說要廢帝,你那是不要命了,其他文官肯定會攻擊楊廷和貪戀權力,因私廢公,大家的口水都可以把楊廷和淹死,說白了新帝上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文官都想巴結皇帝,剛好你楊廷和不知死活想廢帝,這就給了大家藉口拉你下馬,其他文官也想當首輔啊!楊廷和就算有廢帝這個想法,他也說不出來,一說出來官位和命都保不住。最關鍵的是你楊廷和有什麼資格廢帝呢,廢帝是皇族內部的事,你一個外人有資格插手嗎,要知道掌握京城兵力的都是皇族後人,一旦你楊廷和說要廢帝,馬上以“謀反”的藉口殺掉你,在暴力機器面前,你楊廷和算什麼東西,人家霍光就不同那是手上有兵權的,槍桿子出政權那是真理。宦官集團也不喜歡文官集團,宦官集團是依附皇帝權力的,太監給你楊廷和搞動作還不容易嘛,畢竟太監也是有特務組織東廠的,找你麻煩還不容易嗎?最關鍵的是嘉靖是皇帝,是天子,你楊廷和算哪根蔥,能有什麼資格廢嘉靖,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古代的帝皇權威不是你能隨便抗衡的。楊廷和連文官集團都不能掌握,憑什麼跟剩下的兩大集團鬥啊,就憑你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嗎,那是白日做夢!因此嘉靖三年,朱厚熜只用三年就清除了楊廷和的勢力,把他趕回老家。

    霍光和楊廷和麵對皇帝不同結果,一個廢了帝,一個反被皇帝趕回老家,這是因為實力的懸殊,你有實力才能幹事,沒實力說什麼也沒用!

  • 9 # 尋根拜祖

    歷史是不能類比的,看似相像的情況,往往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廢立皇帝絕對是個風險巨大的技術活,尤其是在和平年代,幾乎很難複製。

    楊廷和看似跟霍光一樣,是朝廷無可爭議的一把手,其實兩人面臨的環境,和個人身份及實際權力的大小,差異太大。另外他們面對的物件,實力也不一樣。

    霍光與楊廷和差異,決定了兩個人的路,是無法相交的平行線

    楊廷和是儒家士族階層出身,儒家思想是其精神核心,忠君像一個道德藩籬,楊廷和不可能突破這個界限。

    世人只看到楊廷和所代表計程車族集團與皇權的衝突,沒看到這種衝突,始終沒有超出忠君的範疇。明清時期,皇權逐步走向獨裁,已經偏離了唐宋形成的皇權與士族共治天下的模式,而楊廷和所爭取的正是士族階層,在政權上的該有位置。這也是士族階層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訴求,是對朱元璋獨裁政治的一次糾偏。

    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楊廷和在正德和嘉靖擔任首輔時,他關注的焦點都是在政治改革,而不是權力分配,雖然“大禮儀之爭”本質上涉及權力之爭。也就是說,楊廷和所追求的是,皇權統領下的共治,是對治理結構絕的關注,而不是個人凌駕於皇權之上。

    楊廷和麵對正德時期的混亂,常常心力憔悴,多次請辭,藉著丁憂,他毅然決然地足足“逃離”朝政三年。“大禮儀之爭”中,也是楊廷和主動繳械,並非窮途末路的被動結果。

    這些都說明,楊廷和沒有擺脫儒家忠君思想,他本質上還是在維護皇權,不可能做出廢立皇帝的行為,更不可能為個人利益,讓自己走向道德審判臺。

    霍光則不一樣,他不是儒生,甚至都算不上讀書人,世人對他評價是“不學無術”。霍光其實就是秦朝和漢初體制中的“吏治”代表,如果要歸類,他屬於法家思想。

    與儒家思想忠君不一樣,法家其實更忠於自己的職守,而不是操守。再形象一點比喻,霍光更像一臺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只為目標服務。楊廷和像一名操作工,他融入更多的“情懷”。

    基於這種差別,霍光對君主的“忠”其實只能排在第二位,甚至皇帝只是實現其目標的工具!這就是他與楊廷和的本質差別,他沒有道德枷鎖。

    因而,楊廷和天生就沒有廢立皇帝的思想基因,霍光這樣的權臣,恰恰是楊廷和批判的物件!

    劉賀與朱厚熜差異,決定了霍光能跨過小河溝,楊廷和無法橫渡大江

    劉賀即位時18週歲,朱厚熜即位時只有14週歲。但顯然,18歲的劉賀,不具備14歲的朱厚熜的才具和胸襟。

    劉賀之所以二十七天就被廢,說白了就是他自己太膚淺,對朝政局面沒有半點清晰的認知。他在自己還沒坐穩的情況下,就急於跟霍光爭奪權力,對政治鬥爭一竅不通,枉為皇室子弟。

    同時,劉賀也不識大局,沒有認識到霍光對國家的價值,一切從個人好惡和利益出發,格局太低,眼界太窄。這種人當皇帝,恐怕是漢帝國的災難!

    請注意,這是在拋開強加在劉賀頭上的,一千多條罪狀基礎上說的,假如其中能有幾條坐實,也足以說明劉賀品行不咋地。這樣一位無德無能的傢伙,怎麼會是霍光的對手?

    朱厚熜不一樣,雖然只是一個小小少年,但表現出來胸襟氣度,以及出色的才能,連楊廷和都佩服。

    比如,朱厚熜還沒進城,他就敏銳地意識到,從哪個門進皇城,事關他的身份以及未來的地位,所以堅持要求按自己的意圖辦,否則寧可不即位!事實上,楊廷和哪有再換儲的退路,只能接受朱厚熜的條件!

    這種洞察局面的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老道,哪是十四歲的少年,簡直就是四十歲的老江湖!屁股還沒坐上龍椅,就先給楊廷和一個下馬威!

    在朝政問題上,楊廷和與朱厚熜多次發生激烈衝突,但朱厚熜所表現出來的胸襟讓人感佩,他不光給楊廷和以鼓勵,甚至曾經公開承認錯誤,向楊廷和道歉。

    要知道,朱厚熜也是人,也存在人性的弱點,能主動剋制自己的私慾和情緒,能擦亮雙眼,看到楊廷和的價值,不遺餘力地給予支援,至少說明,朱厚熜確實具備了明君的基本條件。

    後來的事實證明,朱厚熜把控時局的能力,無論哪個大臣都難以望其項背,劉賀跟他相比,差距太遠太遠!即便楊廷和有廢立之心,他也做不到。

    內朝官制和內閣制差異,註定霍光的專權和楊廷和的臨時工身份

    比當事人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環境的制約。

    支撐霍光專權的是內朝官制,而讓楊廷和成為一把手的是內閣制。內朝官制和內閣制,表面上看有那麼一點相似,其實差異很大。

    內朝官制創立於漢武帝,是皇權架空三公的武器。到霍光時期,內朝的大權,完全掌握在代政的霍光手裡。也就是說,內朝官制造成的結果是,霍光成了無冕之王!

    內閣制始於明成祖,起初的性質跟內朝官類似,是皇權獨裁的助手,到後期逐漸演變成“多相制”。也就是說,內閣其實是皇帝平衡朝政各派勢力的工具,首輔也很難在內閣中做到獨裁。

    內朝官制,讓霍光的權力有了制度性保障,內閣制,則讓皇權得到了制度性保障。所以,霍光是獨裁者,楊廷和只是受聘的高階打工仔,隨時可以被替換。

    我們看到的事實是,霍光滿朝盡黨羽,連老資格的張安世都得投靠在霍光門下,霍家子弟後期完全把控了朝廷要樞。而楊廷和呢?別說黨羽,連他自己都如履薄冰,時時刻刻遭受政敵的排擠和打擊,皇權如果支撐他,他還能說了算,一旦失去皇權的信任,分分鐘倒臺。

    楊廷和廢立皇帝?在那種環境下,先把自己站穩了更現實!

    軍隊是豪賭一把的關鍵力量,霍光有條件,楊廷和連邊都摸不上

    政變是一件風險性很大的技術活,即使條件再成熟,依然是搏命的行為,離不開軍隊的支援。霍光有基本條件,楊廷和沒有。

    西漢的政治結構和大明不一樣,大明更成熟,軍政完全是兩條線,首輔想介入軍隊,門都沒有。西漢不一樣,那時候的朝政有兩個特點:一是家國不分,皇室事務與國政攪和在一起,二是軍政不分,文官兼任將軍。

    以霍光為例,他的職務是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也就是說他以軍界第一人身份,兼領朝政一把手!

    那麼霍光可以隨心所欲嗎?也不是,正常情況下,霍光沒有調兵權,調兵權在皇帝手上。不過,霍光可以做到,把軍界的大大小小將領們,都換成自家人。我們可以看到,連皇帝的貼身保安團,衛尉、中郎將、期門郎、羽林衛等,都是霍光的親信。

    這是個什麼局面?皇帝的生死都控制在霍光手裡了!兵符能調動誰啊?

    即便這樣,在廢黜劉賀的時候,還是充滿了兇險。劉賀太低能,被打了措手不及,沒有任何準備。更關鍵的是,他當時就懵逼了,都沒做反抗。如果他利用兵符,和自己從昌邑國帶來的親信,跟霍光對峙,而不是拱手交上玉璽,恐怕誰勝誰敗還真不一定。

    楊廷和呢?完完全全的文官,鬧政變根本摸不到門邊!

    綜上所說,不能簡單將楊廷和與霍光類比,表明面上他們都是權臣,其實兩個人的差異,決定了楊廷和不會做出與霍光相同的舉動。對手的情況差異,也註定楊廷和做不到。再加上客觀環境的制約,楊廷和根本不具備廢立皇帝的客觀條件!

  • 10 # HuiNanHistory

    倆人手中握有許可權不同。

    霍光是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既掌握軍權,又領導中樞政務。楊廷和只是一個內閣大學士,兩者怎麼能相提並論呢?

    在漢武帝臨終前,霍光成為了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按照漢朝制度,這個位置可以說是位極人臣,是地位最高的輔政大臣。霍光,既有相權,又有軍權,後世沒有人能跟他相提並論。

    而海昏侯劉賀,他能短暫的當上皇帝,完全是霍光的扶持。既然霍光能立他,自然也能廢了他。

    因此,霍光經常被人和流放太甲的商朝大臣伊尹並提,並稱伊霍。後人往往以“伊霍之事”,指稱權臣攝政廢立皇帝。

    再說說楊廷和與嘉靖。

    這對皇帝-大臣的關係,與霍光那會情況不同。

    首先,楊廷和只是內閣大學士,這個位置是與司禮監、科道系統互相牽制的。換言之,楊廷和並不是真正的宰相,權力與霍光不可相比。

    其次,嘉靖的皇位,本質上與楊廷和的意願無關。這個結果,是遵循朱元璋《皇明祖訓》規定的明朝家法所立的皇帝。

    因此,霍光能廢劉賀,但楊廷和絕無可能廢黜嘉靖。

  • 11 # 夜狼文史工作室

    霍光是西漢權臣,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後無子,霍光和朝臣商議後,決定選擇昌邑王劉賀當皇帝。但是劉賀繼位後與霍光各種對著幹,比如把霍光的人從重要位置上換下來,把自己的親信安排上去。還做了諸多荒唐事,因此只當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廢了,接著劉病已入主未央宮,大漢朝開啟昭宣之治。

    一千多年後的明朝也出現這樣的情況,明武宗朱厚照駕崩身後無子,內閣首輔楊廷和與張太后商議決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但是朱厚熜並非任人擺佈之人,繼位後更是與楊廷和摩擦不斷。可是最終的結果並不是權臣楊廷和換掉剛剛繼位的朱厚熜,而是朱厚熜把楊廷和削職為民。為什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首先是兩位皇帝不同。昌邑王劉賀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荒唐,霍光列出的罪狀共有1127條,這還只是在27天內做的事情。即便霍光羅列的罪狀有失公允,可是一個能在27天折騰出這麼多事的人,也不適合被漢武帝掏空的大漢朝。並且這麼多政令接連發出,滿朝文武是什麼反應,是不是會認為皇帝朝令夕改不堪重用。因此劉賀不僅是急於掌權給霍光難堪,他的任性也令文武百官失望。在這種情況下,霍光主張廢掉皇帝是有群眾基礎的。

    朱厚熜則不同,雖說劉賀18歲登基朱厚熜14歲繼位,劉賀稱帝的年齡比朱厚熜大四歲,可是行為處事上卻遠遠不及朱厚熜老練。

    劉賀被廢掉的真實原因是急於擺脫霍光掌控,霍光羅列出來的一千多條理由都是藉口,但是這樣的藉口朱厚熜並沒有留給楊廷和。朱厚熜與楊廷和的矛盾主要是“大禮儀之爭”,朱厚熜是前任皇帝朱厚照的堂弟,按照規矩即位後應該認朱厚照的父親為皇考,也就是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但是朱厚熜堅決要追尊自己的生父為皇帝生母為皇后,至於堂兄朱厚照的父親,朱厚熜只願意稱之為“皇伯考”。一個“伯”字,不僅生疏,還讓喝著儒家墨水長大的楊廷和受不了。

    為了組織朱厚熜的胡鬧行為,以楊廷和為代表計程車大夫集團與朱厚熜進行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儀之爭,最後朱厚熜勝出。為什麼在這期間楊廷和不能廢除朱厚熜呢?我想不要說楊廷和沒有能力做這樣的事,就是有,在楊廷和的意識中,也不敢想這樣的事情。儒家“君臣父子”的觀念在明朝計程車大夫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皇帝在他們的固有觀念中是比父親還要重要的存在,因此除了造反,他們不會出現換皇帝的念頭。可是在漢代這樣的思想禁錮並不嚴重。

    拋開思想的束縛,楊廷和可以換一個皇帝麼?還是不行,因為他沒有霍光那樣的權利。楊廷和是明朝的內閣首輔,霍光是漢朝的大司馬大將軍。只看名字我們也能知道,楊廷和是文官,霍光是武將。換皇帝看似可以和平進行,可是每一步都離不開強悍的武力。

    霍光要把劉賀廢掉的時候,大司農田延年在廷議之時按劍怒叱群臣,並說“今日之議,不得拖拉。凡是後應者,劍斬。”這樣有權的鐵桿支持者,楊廷和沒有。廷議之後霍光率領百官面見上官太后,並且痛斥劉賀的惡行。上官太后又是誰呢?她是霍光的外孫女,即便上官太后有後面王政君的氣節,但是王莽要求當皇帝之前,王政君對這位孃家人的所作所為也是完全支援的。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霍光帶領群臣去請自己的外孫女上官太后拿主意,只是走過場。

    霍光是漢武帝的託孤大臣,是太后的外祖父,是掌握軍權的大司馬大將軍,並且早在漢昭帝劉弗陵統治時期霍光就已經大權在手,其他的託孤之人非死即傷早就成了擺設,因此霍光具備廢立皇帝的條件。楊廷和有什麼籌碼呢?即便他有另立皇帝的打算,後宮的張太后會同意麼?掌握軍權的武將能同意麼?他只是內閣首輔,聽起來高大上,但是明朝廢除丞相建立內閣制度,這裡的內閣只是皇權的高階打工仔,即便是內閣首輔,權利也要比漢朝的丞相小很多。因此楊廷和不具備廢除皇帝的資本。

    總之,霍光面臨的是荒唐胡鬧、政治手腕很幼稚劉賀,他自然可以利用手中的勢力行駛廢立大權。而楊廷和麵對的是雖然不聽話但是聰明能幹的朱厚熜,他自己又不具備掌控朝堂的能力,只能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

  • 12 # 信風煇

    我覺得說到底還是政治體制的不同還有兩人背後所代表的勢力的不同,漢朝時雖說也是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央集權制度但它是郡縣封國並行,中央的影響力並不是我們想象的十分強大。而且漢朝選官是察舉制和舉孝廉,教育資源被貴族所壟斷所以官員基本出在幾個大的家族或者小地主家中。因此形成“士族”這一政治勢力,這些官員主要對自己的家族效力為維護家族利益不遺餘力。霍光當時可以看做一些士族在朝廷的代言人與利益維護者,劉賀上臺就削弱霍光權力,這在霍光和士族眼裡都是不能容忍的。再由於士族在朝廷和地方的影響力,所以霍光能輕易的召集勢力逼劉賀下臺。

    明朝時科舉制的成熟打破了在“門閥士族”這一政治勢力使老百姓的孩子也能立足朝堂握天下權柄,張居正就是例子。雖說後來誕生了“文官集團”但由於明朝是高度中央集權的王朝,前期權力全部集中於皇帝,後期是內閣。楊廷和是內閣首輔權力極大但他也並沒有廢皇帝的權力與勢力。文官集團只是依附皇權的羽翼並不能單獨與皇權對抗所以你讓他們攻擊攻擊幾個官員拉幾個尚書總督下馬他們還做的到。直接攻擊皇帝搶奪皇權他們是不敢的,因為他們背後的勢力穩定性太差,合作基礎弱。誰都怕沒弄好被推出去當替罪羔羊。當時明朝時思想都以程朱理學為主,忠君思想深入人心,如果楊廷和敢行廢立之事必將眾叛親離,所有官員定群起而攻之讓他身敗名裂,所以楊廷和自己也是不敢的。

  • 13 # 明月奴

    根本原因在於漢與明的制度設計權力制衡方面不同,主要表現有:a,漢朝的皇權沒有那麼集中,皇帝的私權被世家大族限制著,國家的權力三公九卿掌握著,皇帝本人並不能為所欲為。明朝是一個沒有制度的朝代,皇權高度集中,將國家權力收歸皇帝本人,從此任何人都只是皇帝的代理人而根本沒有其他集團可以挑戰皇權。

    b,當時霍光的權力是全方位的,包括軍政大權獨攬,而明朝的內閣只是首輔相當於皇帝的秘書班子,楊廷和並不握有軍事大權,行廢立之事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事情,對全域性沒有決定性的把握對掌權者是毀滅性的打擊。

  • 14 # 鄧海春

    在古代如果皇帝突然去世,又沒有留下子嗣,皇位應該交給誰呢?劉賀和楊廷和都遇到了上述情況,更巧的是,這兩位都對自己推選的皇位接班人不滿意。西漢的大司馬霍光在迎立劉賀27天后,果斷廢黜劉賀,又重新選了一個劉病已接替了皇位。楊廷和雖然也和新帝產生了矛盾,但別說廢掉朱厚熜,反而是明世宗利用三年多的時間將楊廷和集團徹底擊潰。

    我們從霍光廢黜劉賀入手,逐步對比楊廷和與霍光的差距,首先劉賀本身確有問題,霍光廢除劉賀的理由就是劉賀未能修身奉法,“行淫亂”,有失“帝王禮誼”,亂了漢家制度。對於劉賀的行為不僅霍光看不下去,《漢書》中有多處記載,太傅夏侯勝、侍中傅嘉等人都數次因劉賀的這些問題對其進行過勸諫,可劉賀非但沒有反思,反而拒諫飾非,已經失去了一個帝王應有的“仁德”。

    例如漢昭帝死後,劉賀在主喪期間,沒有遵守當時的孝道制度,劉賀被徵後,在趕往京城的路上沒有吃素,而且沿途擄掠女子,不節慾。在以“孝”治天下的漢代,這是不被容忍的。而朱厚熜繼位初期雖然有大禮議之爭,但說到底是因為“改換父母”所引起的,朱厚熜的做法也不是毫無道理,後來更是發展成政治鬥爭,在此期間朱厚熜已經坐穩了皇位。

    其次,霍光在劉賀繼位之前早已經鞏固了自己的權勢,對於桑弘羊、上官桀父子等異己早在昭帝之時就已經剷除了。劉賀即位時,朝中已經形成了“政事一決於光”的局面。而楊廷和並沒有霍光的實力,甚至兩者都無法相提並論,從漢代到明朝,皇權已經今非昔比了,朱元璋廢相後,將權分給六部,最終決定權歸給皇帝,內閣的閣權受到諸多限制。

    再有,霍光扶持劉賀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繼續把持朝廷的大權。而劉賀不願意做一個傀儡皇帝,剛一登上皇位就大肆培養自己的親信,想要真正掌握實權,甚至謀劃過要直接剷除霍光。《漢書·霍光傳》中記載劉賀手下的昌邑舊臣在被霍光屠殺前曾大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霍光當然不會眼看著大權從自己手中溜走,而霍光廢黜劉賀也是打著為了漢室江山的旗號,算得上名正言順。再來看楊廷和,雖說也是為了掌權,但並不是為了繼續掌權,楊廷和根本沒有那麼大的能量推翻皇帝。楊廷和充其量是想趁著換皇帝的機會擴大自己的閣權,從一定程度上講,朱元璋制定的祖制幫了朱厚熜大忙,讓楊廷和處處碰壁。

    朱厚熜繼位早期還是有一副明君的表現的,再有朱厚熜的繼位不是選出來的,明朝的《明皇祖訓》中本身就有“兄終弟及”的原則,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後,朱厚熜是順位繼承人,想要廢了朱厚熜難度不是楊廷和可以承受的,實力也不允許!

  • 15 # 芋頭170900173

    楊廷和真的不管不顧,也可以廢掉嘉靖。但是他為啥要這麼幹?霍光家族啥下場沒看到?而且嘉靖在大禮儀朝爭中一直分寸拿捏的很穩,人家是皇帝,又站在道理上,在按程式規則做事,你憑啥廢帝呢。道理上過不去。不過好多人說楊廢不了皇帝。不對的。楊廷和願意冒險動手,十有八九能廢了嘉靖,而且張太后也會支援的,嘉靖控制的那點錦衣衛立刻就會反水,不會死鬥。但是楊廷和從中得不到任何好處。自己變成史書上的權臣,一輩子要小心皇帝或保皇黨對自己下手,十有八九還要死後還要賠上家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手機多少記憶體夠用,玩手遊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