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看待孩子是應該在鄉下給公婆還是跟著父母,在沒房子的前提下?
10
回覆列表
  • 1 # 西門大嬸兒

    1、很多老人的育兒習慣急需更正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很多生活上的習慣已經被更健康、更科學的方式取代,比如,孩子沒長牙之前,很多爺爺奶奶喜歡用嘴嚼碎食物給孩子餵食。

    而實際上成人每天會接觸很多的細菌,嬰幼兒的抵抗力較弱,經常性的口對口餵食容易將細菌傳遞給寶寶,使孩子患上胃炎、肝炎等傳染性疾病。如今有很多的碎食廚具,已經完全不需要嘴嚼餵食的方式了,這一點是老人需要注意的。

    還有就是老一輩人認為孩子睡不著,搖一搖、晃一晃孩子就會停止哭鬧。但實際上,嬰兒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頻繁的搖一搖晃一晃會讓大腦和顱骨相撞,嚴重的還會造成腦小血管破裂。

    如果眼睛裡的視網膜受到影響,還可導致弱視或失明,由此鑄成大錯,尤其是10個月內的小寶寶更危險。

    孩子睡不著,完全可以給孩子聽聽輕音樂、唱童謠、輕輕撫慰來促進孩子入睡。

    2、隔代親造成的溺愛

    我們在生活中會見到這樣的情形:爸爸媽媽剛要教育孩子,孩子就跑去老人那裡避難、搬救兵;有時候,父母沒教育成孩子,倒被老人給“教育”上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隔代親”。

    年輕人相對老年人而言,年輕人更期待未來,會把成人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所以對孩子的要求更嚴格。

    而老人不需要把自己的期望投射在孫子孫女身上,他們更希望孩子高興,隔代之間缺乏一個角力點,所以往往就會產生隔代親。

    就拿吃飯來說,在幼兒園裡中午吃飯的時候,父母帶大的孩子一般都會自己吃飯,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卻需要餵食。爺爺奶奶相對父母而言,由於隔代親的存在,很容易變成溺愛,孩子很容易養成嬌慣的壞脾氣。

    3、教育觀念造成的家庭衝突

    由於生活的年代不同,祖輩和父輩之間的教育觀念存在較大差異。

    在“您是否鼓勵孩子在戶外奔、跑、跳躍,盡情玩耍”的問題上,隔代家庭祖輩與家庭父輩差異較大 。

    不鼓勵孩子的祖輩有39.4%,父輩只有3%,鼓勵孩子家庭的祖輩只有12%,而父輩卻有55%。隔代家庭祖輩家長不是怕孩子摔了,碰了,就是怕孩子在玩中出問題,思想上比較保守。認為只要孩子不磕不碰就好。

    而孩子的父輩瞭解孩子的愛玩、愛動的天性,解孩子年齡、生理的特點,會鼓勵孩子的正常運動、發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教育觀念,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爭奪主導權的問題,爺爺奶奶喜歡用過去的觀念教育孩子,而家長則喜歡用現代的教育理念。

    兩下相左,就容易造成爭執衝突,影響家庭和諧。

    老人犧牲了愜意的退休生活來幫年輕人帶孩子,反而費力不討好,教育觀念的差異很容易造成婆媳口角,對家庭整體的氛圍也容易造成不良影響。

    4、隔代育兒是為青春期埋的雷

    孩子是誰帶的就跟誰親,我身邊有個朋友,天天忙工作,經常半個月不著家,孩子留在奶奶那裡,結果孩子三歲多了,管媽媽叫阿姨!

    這可能是個極端的個案,但是父母不能陪伴孩子,時間長了,在孩子眼中“爸爸、媽媽”和“王叔、李姨”沒啥區別,都只是個稱呼罷了。

    更重要的是,隨著孩子長大,隨著能夠自理自立,就會回到工作繁忙的父母身邊,而時間不長就會撞上孩子的青春期。

    孩子的青春期叛逆、衝動,而由於父母在幼年對沒有孩子進行足夠的照顧,孩子對父母也就缺乏足夠的親密感,這時候叛逆就愈發嚴重,在衝突和爭執中,親子關係會慢慢惡化。

    這一階段造成的親子關係的割裂,一般到成年也很難癒合,在孩子幼年期,若是父母真的來個大撒手,那老人幫你們省的心,就是為青春期埋的雷,一旦爆發,很難挽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一般會犯哪些女生很注意的小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