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公煲
-
2 # 西門大嬸兒
中考沒考好到了普通班,你肯定心有不甘吧?所以你高一的時候很努力,急著證明自己。但是這種狀態持續久了就會產生一些壞情緒,比如不想學習。
說白了就是對目前學習成績的不滿足,但又拿不出任何能改變的方案,陷入自己製造的恐懼裡耗費著眼前正在經歷的每時每刻,忘記了生活裡自己該擔當的角色,讓自己也亂了陣腳,所以說焦慮不安也是製造懶惰的一種假象。
不想學習的時候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去痛痛快快地玩一場!去操場跑幾圈,去打幾場球,出出汗、釋放一下擠壓已久的壓力,或者找個清淨的地方散散步、放鬆放鬆心情,這都是有利於從消極情緒走出來的一些方法。
-
3 # 青音約
突然對學習有抗拒心理,這好像是說,你以前都不抗拒,也許是都喜歡學習,我覺得你真厲害。我們很多人很多時候對學習都有抗拒心理呢!不過大部分人是,一邊有些抗拒,一邊繼續學習著,這當然有點遺憾。如果對待學習就像對待我們青春期暗戀的物件一樣,也許我們都能考上清華北大了。
不知道中考沒考好,發生了什麼事。剛來到普通班,是不是讓你覺得特別不服氣,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也許你努力了一年以後,發現在普通班也不是很糟糕的事,普通班的同學也照樣有自己的生活,不像你想象的每日蒙羞含恥,以淚洗面,然後你就覺得,普通班的生活也可以接受。當我們生活的圈子不一樣,比較的物件不一樣時,我們就會不知不覺在心裡發生變化,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很多家長拼命想要孩子往重點班或重點學校擠,就是希望孩子身邊都是一群很上進的同學。
也有一種可能,或許是中考失利對你造成很大影響,你一直覺得很痛苦。第一年或許被這個痛苦激勵著,想改變現狀,重回過去。可是第二年,你突然害怕了,因為你又將面對一個重大考試——高考,也許你非常努力卻還是會馬失前蹄,像上次一樣。因為這個擔心,你變得懶散。也許你希望別人的評價是,這孩子挺聰明的,可惜就是不努力。你害怕別人說:這孩子挺努力的,可惜還是太蠢了。也許是父母或者別人不恰當的評價,讓你害怕失敗,寧可裹足不前。
不管哪種原因,你要好好想一想,你對你自己的生活預期是什麼?你渴望兩年後進入什麼樣的大學?你希望十年後過著怎樣的人生?把你理想的大學和理想的生活認真想出來,照片貼到牆上,經常看,制定出具體行動計劃等等,都是很好的。當然你也可能突然發現,以前的努力拼搏都是為了取悅父母,你真正的內心並不喜歡那樣的生活,也許你想重新思考自己,重新整理人生的方向。不過,高二的確是一個分水嶺,希望你抓緊時間,理清自己!
-
4 # 果爸爸育兒
如果孩子出現厭學現象,抗拒學習,不喜歡讀書,我建議你首先了解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要想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只有瞭解孩子的心理,才能發現孩子厭學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在找到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之後,才能對症下藥,從而使孩子輕鬆快樂的學習。
我們來探討一下孩子抗拒學習的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
第一存在注意力缺陷和多動障礙。
這種毛病是兒童期最常見的,具體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和極易衝動。大多數情況下,是注意力不集中,並不是他們不想集中注意力,而是他們做不到。而有的家長在不瞭解孩子身心特徵的情況下,就強行要求孩子進行較長時間的閱讀或者是進行算術練習,這種房苗助長的方式不僅不利不利於孩子的學習進步,而且會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時間長了,家長看到的情況就是孩子不願意學習總是搞小動作,於是家長給孩子貼上了厭學的標籤兒。這種情況一般是前庭感覺統和失調造成的,家長要給予一定關注,並積極做好訓練。怎麼做好前庭感覺統和失調訓練,我會在我的文章中做具體的介紹。
第二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認為學習是無聊的,上課和寫作業非常無趣。因為在學校除了上課還要考試,到了家裡還要做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讀家長給準備的課外讀物。其實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都是沒有問題的,只是他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而已。
樂趣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小孩子更容易被熱氣驅使,讓自己不斷的去重複這種經驗,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樂趣。但是學習切斷了大部分孩子獲得樂趣的渠道,是他們感到不快樂,如果家長和老師不想辦法給孩子增加樂趣,而是透過指責懲罰的方式來強迫孩子學習,那孩子便會陷入痛苦恐懼抗拒的迴圈。對學習產生越來越強烈的牴觸心理。
所以如果孩子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家長和老師要注意教學方法的改善。
第三家庭教育方法有待商榷。
很多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家長並不關心我的學習,他們關心的是成績。的確,很多家長只滿足孩子在物質方面的需求,甚至用物質上的獎勵來激勵孩子考取好成績。孩子在學籍上沒有得到父母的有效陪伴,也得不到父母在情感上的關懷,自然會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也感覺不到快樂,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厭學情緒。
事實上,學習成績定並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標準。因此為了讓孩子更好的發展,家長不能只重視孩子的成績,而是要懂得發現孩子身上的各種能力,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用心陪伴孩子,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父母的關愛。
第四對學習的目的定位有偏差。
是網路的影響,現在的很多小孩接受學習無用論的毒害。什麼比爾蓋茨都沒畢業,不是照樣成功上學有什麼用,好好學習又有什麼用?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渴望成功的。他們之所以會遲學習無用論這樣的觀點,是因為他覺得學習並不能使它成功,而不學習未必就不成功,而且成功的機率可能比上學後獲得成功的機率更大。
應有這種想法的孩子對學習的價值觀是錯誤的,是模糊的。 要及時給予糾正。
總得來說,孩子厭學的原因多種多樣,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點。沒有一個方法適合所有的孩子。父母只有和孩子多溝通,多傾聽多觀察。發現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的真正原因,並對症下藥。
現在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和孩子溝通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家長與孩子溝通的目的性太強,只是學習。但是孩子的生活不僅僅學習,他們和我們一樣有著多姿多彩的世界,有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事,也有他們自己的煩惱。家長可以在他們的興趣愛好等方面與孩子進行交流。有的家長認為這樣會耽誤孩子的學習,其實並非如此。相反的,如果孩子在他們感興趣的點上得到父母的關懷,會讓他們在學習體驗上產生更加高漲的熱情,從而促進他們學習進步和自身成長。
回覆列表
首先你要解決的是你搞清楚學習是給誰學呢,學習又是為了什麼?這個時期的學習對自己和別人都有什麼意義,只有搞清楚這個重要性,你就會有動力去學,如果你自己都不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那麼你永遠是提不起精神的,你還得想,這樣做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自己以後過更好的生活嗎,還是為了其他的……
你應該瞭解它們每門學科到底的作用,還有就是你要多瞭解他們學科的外沿,漸進的對它產生了興趣也許就不一樣了。就好比物理,身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可能涉及到物理專業知識都可以加以運用,學以致用嘛(ง •̀_•́)ง首先必須找到學習的樂趣。校園生活縱然是枯燥無味的,但是隻要你懂得在其間找到樂趣就很好了,可以和好朋友散散步聊聊天,在喜歡的課上更加努力……每一件事都是可以屬於自己都小確幸~可以按照課程制定一個學習規劃表,預習下節課將要講的內容,把不懂的地方做為你聽課的重點,聽不懂要即時問老師。 認真聽講,不偏科不偏愛老師,能在課堂上完成的就要把它完成。 每天晚上臨睡之前,閉著眼睛。靜靜的把當天學習的東西溫習一邊,這個方法特別好,會總結好一天的學到的東西,這樣也有待提高記憶。 能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努力學習,不偏科,少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把時間管理好,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就玩。學的時候學好,玩的時候玩好。加油,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吧!(ง •̀_•́)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