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遠讀歷史
-
2 # 下里春秋
吳起的能力並不比商鞅差,他打仗的能力肯定在商鞅之上,曾經幫魏國拿下西河。陰晉之戰更是一戰成名,以一當十,以五萬兵馬打敗秦國五十萬兵馬。
可以說吳起是戰國初期魏國稱霸的關鍵人物。
吳起在的時候,魏國對秦國一直是有優勢的。
可惜這傢伙運氣不好,碰不上秦孝公這樣的主子。
本身人品也比較差,出名的有這麼三點:
1.離經叛道,背叛師門。
吳起出身名門,萬金之家,可惜都被他折騰光了,別人都笑話他。吳起是個要臉的人,就對母親說,不成大事不會回鄉!
結果他真是這麼做的,一開始他是跟著曾申學習儒家的。
他母親死了,因為沒活出人樣來他也不回去奔喪。曾申厭惡他,將他逐出師門。
因為儒家是最重孝道的。
吳起對此恨之入骨,發誓再也不入儒門。
2.為了功名,害死妻子。
公元前412年,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魯穆公想任用吳起,但吳起妻子是齊華人,穆公疑。吳起渴望功成名就,於是殺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齊國。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率軍大敗齊軍。
雖然吳起在此開始發跡,但殺妻惡名是躲不了了。後來魯穆公對吳起產生了懷疑,免去了吳起的官職。而吳起的主公季孫氏也因懈怠賓客被殺,經人勸說,吳起離開魯國投奔魏國。
在魏國開始了最輝煌的人生,幫魏文侯確立了霸主地位。
3.為求活命,不擇手段。
離開魏國後,吳起到了楚國,楚悼王特別器重他,開始用他的理論進行變法。變法觸動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楚國權貴都恨透了吳起。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打吳起。貴族們用箭射傷吳起,吳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屍的地方,將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貴族們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國王的屍體屬於重罪,將被誅滅三族。楚肅王繼位後,命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
總體上來說,吳起屬於可堪大用的小人。
小人得志,自然會雞飛狗跳,所以一般不會善終,但是對政局影響很大。
其實,春秋戰國時代,那些特別牛的改革家如管仲、商鞅、吳起等等,都算不上君子。
管仲發明妓院,而且貪汙,商君書出了名的黑暗,吳起殺妻博名,但是毫無疑問這幾個人對後世的影響極其大。
有些牛人,不可以用道德綁架啊!
-
3 # 小飛歷史趣聞
說到吳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殺妻求將。從道德上,或者從現代的眼光看,吳起這個人是有品質問題的,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吳起這人目標堅定,果斷決絕,不在乎虛名等,也沒多大問題。看問題還是得看正反兩方面吧,至於他的厲害之處,有很多,我稍微來捋捋。
第一,行事果斷決絕。
這好像是成大事者必備技能之一。吳起絕對是個比較狠的角色,不是外表,是其氣質讓人從內心敬畏。說到殺妻求將,將道德上的問拋開不談,吳起當時決絕中也透露出無奈。公元前412年,齊國攻打魯國,由於吳起娶了齊國田氏之妻,被懷疑裡通外國,這不僅是不會被重用的問題,也是個關係到自身乃至家人身家性命的重要問題,於是吳起棄卒保車,犧牲了妻子,成全了自己。在前381年,重用吳起的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起兵變攻打吳起,吳起死之前逃到楚悼王停屍的地方,將身中的箭插入楚王屍體,並高呼:“群臣叛亂,謀害我王。”吳起雖然死了,這些兵變的貴族也因為射中楚王身體被誅滅三族,這就是死,也要拉上你們這群墊背的。
第二,武藝高強。
《史記》記載:“起少時,……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試想,在冷兵器時代,你能一人殺得了三十多人嗎,別人就不會反抗嗎,官兵會坐視不理嗎,這麼多人你能全身而退嗎。普通人當然不能,吳起能,而且從容從東門出逃,這絕對是武林頂尖高手才帶有的特效。吳起為將,百餘戰未嘗一敗,而且未見有受傷記載,冷兵器時代,身先士卒的吳起在激烈搏殺的戰場上如何做到的,如果他不是個實戰經驗豐富的武力強者,打死我都不信。
第三,卓越的軍事才能。
吳起先後任仕魯、魏、楚,百餘戰未嘗一敗,這點整個歷史上能和他比的人也屈指可數。吳起在魯則弱魯能勝強齊。在魏大小戰役七十二場,全勝六十四,其餘皆平,更有五萬擊潰秦軍五十萬的記錄,幫魏拓地千里,使秦不敢東向。在楚國,使得楚國南平百越,北兼陳蔡,東退三晉,西敗強秦。吳起的軍事才能,不僅體現在他的軍事指揮能力,還體現在他的練兵能力上,威震天下的魏武卒就是他一手打造的。吳起練兵,首先自己與士兵同甘共苦。《史記》記載:“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其次,讓士兵無條件服從,不聽軍令者殺,擅自撤退,更是殺無赦。第三,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兵貴精不貴多。魏武卒只要七萬,且必須身強力壯者,再經過鐵人般的訓練,使士兵個個如下山之猛虎。《尉繚子》載:“有提七萬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在軍事理論上,吳起著有《吳子兵法》,是先秦時期最為重要的軍事著作之一,與《孫子兵法》合稱孫吳兵法。
第四,變法強國的政治治理能力。魏文侯死後,由於魏國內部糾紛,吳起離魏就楚,當時三晉崛起,楚國屢屢受挫,國內貴族專權,奢靡腐敗。楚悼王任吳起為令尹,推行變法革新。變法主要包括制定法令,加強王權;精簡機構,裁減冗員;整頓吏治,任賢用能;鼓勵生產,擴充軍備等等。吳起變法,收到了富國強兵的明顯效果。變法後楚國向北方,救趙伐魏,收復陳、蔡故地,將勢力擴充套件到黃河岸邊。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展至江南,佔有蒼梧、洞庭之地,楚人“兵震天下,威震諸侯”。同時吳起變法也為其後秦國商鞅變法提供了借鑑。
吳起雖然在某些方面有爭議,但這不影響其卓越功績,作為兵家,法家和實用主義者,吳起是成功的,正所謂我走我的大道,你們不走別逼叨。
回覆列表
吳起其人
吳起,衛華人,公元前440-前381年,戰國名將之一,與《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齊名,司馬遷在《史記》中把二者放在一起寫了《孫吳列傳》,可見其在歷史中的影響程度。
曹操曾評價吳起說他:“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三晉不敢南謀”。
吳起吳起生平吳起出生在一個沒有政治身份的商人家庭,早年時期是個正經富二代兼憤青,在第二期中我提到戰國是一個改革的時代,社會有著對人才的大量需求,吳起在這種大背景下也有了做官的理想,耗盡家產,雲遊求官,因為沒有做成官被鄉人嘲笑,一怒之下殺死這些人,逃離了自己的家鄉衛國。
當時的地圖當時魯國與衛國關係密切,吳起就來到魯國,求學於古聖先賢曾參(曾子)的兒子曾申,曾申把在左丘明那學到的《左傳》傳給了吳起,恰巧吳起的母親去世,吳起曾說過“若不為卿相,誓不回衛國”,他因為這種“小信”沒有回家奔喪,曾申這樣一個大儒,“怒其不孝”,與他斷絕了師生關係。
吳起從此放棄儒家,學習兵家,在魯國入仕。公元前412年,齊國來攻打魯國,魯國此時不知道如何應對,就找了會帶兵的吳起去抵抗,但是又擔心他的夫人田氏有問題,因為田氏是齊華人,魯華人害怕吳起為此不會出力,吳起為表忠心,竟然殺掉了自己的夫人。最終吳起帶兵大敗了強大的齊國,出盡了風頭。此時就有一些衛道士嫉妒他,就向魯國國君魯元公揭露吳起曾經的過錯,“母死不奔喪”、“殺妻求為軍之將”,說他是個無德小人,還說吳起帶我們這個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會有其他諸侯國來討伐我們,魯元公聽信了這些話,撤掉了吳起的官職。
吳起自此被世人貼上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標籤,非常消沉,吳起沒有考慮到的地方就是環境問題,因為魯國是孔子的故鄉,一切以道德為準則,吳起想要建功立業,卻不講道德,肯定就沒辦法在魯國繼續待下去了。
吳起發跡吳起因為李克的推薦來到了魏國,此時的魏文侯正在用人之際,且不拘一格,李克推薦說吳起這個人的軍事才能堪比春秋時期的名將司馬穰苴(rang ju),司馬穰苴治軍嚴明,與士兵同甘共苦,深得士兵的信任,願意為他衝鋒陷陣,文候一聽李克這樣說就啟用了吳起讓他帶兵。吳起帶兵後“與士卒最下者同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有士兵生了膿瘡,吳起竟然親自為其吮瘡,三軍將士都非常感激和敬佩他們的這個將領。由此可見,吳起是懂得如何籠絡人心的,他帶兵時政治與制度兼施,注重軍事訓練,強化士卒的身體素質,他帶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大,曾經用五萬人就可以打敗五十萬的秦軍,取得西河,名聲大噪。
魏文侯與國相李克公元前396年,魏文侯逝世,魏武侯繼位,此時相位空缺,所有人都看中吳起,但魏武侯卻任命田文做了國相。吳起不滿,與田文比較功勞,分別提到了帶兵、治國、守成三點田文都比不過吳起,田文只反問吳起說“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子乎,屬之我乎?”,吳起思考良久才說適合田文。
魏武侯與國相田文吳起雖然禮讓了國相,甘居下位,但是仍然沒有換來安全的境地。公叔座繼田文之後做了魏國國相,公叔座娶了魏國的公主,因為忌憚吳起的本領在自己之上,就想辦法排擠他。公叔座的一個門人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公叔座去向魏武侯說吳起本事大,魏國國家小,容不下吳起,讓武侯以嫁公主的名義考驗一下吳起,但是在這之前公叔座邀請吳起到家裡做客並讓自己的夫人,也就是魏國的公主在吳起的面前表現得向潑婦一般,讓吳起對另外的公主害怕,後來武侯真的聽了公叔座的勸告去詢問吳起是否願意娶公主為妻,結果吳起因為之前對公主的印象拒絕了,自此武侯開始懷疑吳起對魏國的忠誠。
公元前383年,吳起害怕在魏國被害就黯然地離開了魏國,南下來到了楚國。《呂氏春秋》裡就記載了吳起離開時的情況,“吳起果去魏入楚。有間,西河畢入秦,秦日益大”,臨行之前,吳起也預言說魏國要開始衰落了,此時正處在秦獻公和秦孝公的時代,有著商鞅變法的加持,秦國正在崛起。
吳起死因吳起來到楚國後,“楚悼王素聞其賢”,任命他做了楚國的國相,至此吳起終於實現了早年間的夢想,吳起開始實施改革,向楚悼王提出了楚國的問題是大臣權利過大,封君之人過多,貴族們佔據了太多的資源,所以楚國才衰弱,他提出廢除世襲制度,規定封君超過三代之後就要沒收他們的爵祿而獎勵那些有戰功的人,解決了楚國資源分配不均的弊病,南平諸越,北退三晉,西伐秦國,振奮了楚國國威,但是這一做法破壞了楚國既有貴族的利益。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薨。貴戚大臣作亂,攻吳起”,吳起被亂箭射死,楚國改革隨之而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