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像教室
-
2 # 評旻識諣
畫樓雕樑早成灰
廣廈金碧無處追
國運昌盛天地憾
靈魂建築更神威
紫氣東來壯武漢
白雲黃鶴展翅飛
-
3 # 落葉下的思念
小板凳坐好,要講黃鶴樓的故事了
黃鶴樓公園
2018-06-12
訂閱
古往今來,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縣府,都喜歡修建樓閣。崔顥的一首《黃鶴樓》使武漢的黃鶴樓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也作為武漢最亮麗的名片名揚四海。
關於黃鶴樓的得名,有“因仙”“因山”兩種說法。“因仙”一說曾有仙人駕鶴經此,遂以得名。據傳說呂洞賓曾在此地辛氏酒店的牆上畫了一隻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後呂洞賓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瑰奇多彩的傳說為黃鶴樓蒙上了浪漫主義的面紗,後來在此修建的純陽樓和呂祖閣也映照了“因仙”之說。但歷代的考證都認為,黃鶴樓是因為它建在黃鵠磯上而得名。古代的“鵠”與“鶴”二字一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因山得名的說法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得名的說法卻令賞樓者插上了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的需要。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孫權在武昌江邊修築黃鶴樓,當初主要發揮軍事上的瞭望和警戒作用。後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逐漸演變成了一處江景名勝之地。登黃鶴樓觀賞壯麗長江,氣勢雄偉,令人詩意勃發。在崔顥之後,李白、王維、賈島、白居易等著名詩人都在黃鶴樓留下千古名篇。相傳李白因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的登峰造極而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事實上,李白詠黃鶴樓的佳句,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等同樣流傳不朽。
明代江漢Range Rover圖(現藏武漢市博物館)
或許是因為黃鶴樓始建時出於戰爭之故,它的一生飽經戰火,命運多舛。唐、宋、明、清等朝黃鶴樓均有毀壞、重建的記載。清代最後一次重建黃鶴樓在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漢陽門外董家坡民房失火,殃及黃鶴樓,黃鶴樓焚燬只剩一片廢墟,一代名樓自此消失,令人唏噓不已。
同治年間的黃鶴樓
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湖北巡撫端方在黃鶴樓故址建警鐘樓,又名純陽樓。
民國時期的純陽樓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張之洞在湖北的門生故吏為紀念他在湖北的政績,在黃鶴樓故址附近,聚資為他建造風度樓。張之洞知道後,曾出言勸阻,但感於部下的好心,沒有再拒絕。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風度樓建成,張之洞親書匾額“奧略樓”,“奧略”語出《晉書·劉弘傳》中“恢宏奧略,鎮綏南海”,風度樓遂改名為奧略樓。此後長江邊只有奧略樓,再無黃鶴樓,世人多將奧略樓誤認為黃鶴樓達47年之久。
民國時期的奧略樓
重建黃鶴樓一直是湖北人的願望。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時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萬耀煌,邀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作為重建黃鶴樓的總設計師,開展黃鶴樓重建工作。後因內戰爆發,相關重建工作被迫取消。同年11月,武昌市政府也對奧略樓進行了維修。修復工作歷時34天,耗資2400餘萬元。
1955年,為修建長江大橋,對原黃鶴樓遺址上的純陽樓和奧略樓及其它建築進行了整體拆除。
1957年,毛主席視察長江大橋,聽聞計劃重修黃鶴樓時說:“應當修,這是歷史古物”。不久後鐵道部撥款80萬元,作為重建黃鶴樓的專項經費。
1976年,武漢市委批覆成立“武漢市重建黃鶴樓籌建辦公室”,並決定仿照清朝同治年間樣式進行重建設計。
1978年,湖北省委領導到蛇山(原高炮陣地)實地檢視,肯定了選址方案。同年7月,武漢市召開第一次重建方案討論會,對8個設計單位提交的20個設計方案進行評選,確定了10個設計方案入圍,中選單位繼續對設計方案進一步完善。9月,武漢市召開第二次方案討論會,選定4個設計方案為備選方案。10月,武漢市舉辦展覽,將選出的4個備選方案面向社會專業人士徵集意見,確定2箇中選方案。11月,中選單位帶設計方案分別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徵求專家意見。
1979年3月,中南建築設計院按照韓寧夫省長提出的修改意見,增加了四望如一,層層飛簷方案。10月,省委常委會審定了設計方案,最終確定中南建築設計院的2個方案為最終方案並報送國家建委審查。12月,國家建委邀請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討論,要求中南建築設計院繼續修改方案,等候審查。
1980年2月,湖北省政府邀請專家對設計方案再次進行審查,確定了最終設計方案。黃鶴樓主樓按“四望如一,層層飛簷”方案進行設計。總體設計上把蛇山建成為黃鶴樓公園,依山就勢、層次錯落,綠樹掩映,以達到園林建築的效果。3月,武漢市政府向湖北省政府報送重建黃鶴樓工程計劃任務書。5月,武漢市計委向湖北省計委報送重建黃鶴樓重建計劃書。6月,湖北省計委批覆同意重建計劃書。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動工,1985年6月,黃鶴樓正式建成成。
重修後的黃鶴樓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底層外簷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整座樓在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遠遠望去整座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像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
4 # 數學趣味課堂
根據實際情況來的,有的歷史原貌是無法復原的。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雲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
-
5 # 百味芳園
古黃鶴樓“凡三層,計高9丈2尺,加銅頂7尺,共成九九之數。” 新樓則要雄偉多了,加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共高51。 4米,比古樓高 出將近20米。
古樓底層“各寬15米”,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30米。 因此,黃鶴樓不是修復,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樓的某些特色,但更 多的是根據現在的需要和人們對審美觀點的變化來設計的。 與舊黃鶴樓相比,新黃鶴樓更加壯觀。
這是因為飛架長江的長 江大橋就橫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就是那24層的晴川飯店。這一組建築,交相輝映,使江城武漢大為增色。黃鶴樓的建築特色,是各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彷彿是展翅欲飛的鶴翼。
樓層內外都繪有仙鶴為主體,龍鳳、雲紋、花草為陪襯的圖案。 第一層大廳的正面牆壁,是一幅以“白雲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四周空間陳列著歷代有關黃鶴樓的重要文獻以及著名詩詞的影印本,還有歷代黃鶴樓繪畫的複製品。
2至5層大廳都有其不同的主題,在佈局、裝飾、陳列上都各有特色v走出五層大廳的外走廊,俯瞰整個江城,視野開闊。這裡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兩岸的景色,歷歷在目,令人心曠神怡。 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一帶已被闢為黃鶴樓公園,裡面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些牌坊、軒、亭、廊等建築。
另有一個詩碑廊,收藏著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石刻,蛇山一帶的古代景點都將陸續修復。黃鶴樓將成為位於中國心臟地帶的中心城市 武漢的一個標誌。
回覆列表
黃鶴樓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在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被毀了許多次!它有1800年曆史,期間興廢建毀達20餘次,每次重修都會加一點當代元素,黃鶴樓最初是什麼樣子的已經無人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