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言球事
-
2 # 梁有東460
投資總會有得有失,不是說所有投入都會獲得成功的,也沒有一個人敢保證,投入百分之百成功,只有成功了才敢把話講實。投資歸化球員,道理也一樣,誰敢打保票絕對成攻。此次歸化球員,是中國足協首次嘗試,也喊做開天劈地第一回,錢真是沒少花,不成攻的話,那實在太可惜。不過,不成功只是一種假設,然而,成功出線卻是眾望所歸,歸化球員好虎添翼,中國隊的實力大增,李鐵教練帶隊戰上海雙雄,取得大比分勝利,便是最好的證明,李鐵的執教風格,給了國足全新的面貌,那些想在國足混日子的球員永遠沒有資格了,每位球員進國家隊都是電話問清楚的,來,就要為國拼搏,不來則罷。這便是以往沒有過的,這便是李鐵風格。想信國足有歸化球員的助戰,一定會馬到成功。
-
3 # 足球憤青
現在中超有不少的歸化球員,北京國安的李可,廣州恆大的高拉特、埃爾克森、小摩托、野牛、阿蘭和布朗寧。這些都是中超賽場上一頂一的好手,如果全部手續辦好,他們就可以出現在中國男足衝擊2022年世界盃的賽場上了。
今年中國男足還有4場比賽,分別在11月和11月各有兩場比賽。到時候這些歸化球員基本上都可以批掛上陣,只要主教練運用得當,進入12強賽問題不大。
12強賽將在明年進行,因為不能再推遲了,後年就是2022年卡達世界盃。國內的那些球員再加上這些歸化球員,國足的整體實力已經大大提升,具備了征戰世界盃的實力。
如果萬一中國男足沒有出現,那這些球員大部分都白白歸化了。廣州恆大為了完成歸化目標,傳聞已經突出了8個多億。再加上北京國安的兩名歸化球員,整個中超在歸化球員身上的投資應該在10億左右。
如果衝擊世界盃沒有成功,這其中的大部分球員可能會選擇回到巴西養老。像李可和布朗寧這樣的球員仍然可以在中超再踢上幾年,再選擇何去何從?
引進歸化球員去衝擊世界盃原本就是一場豪賭,勝了皆大歡喜,輸了從頭再來。生意場上的事原本都是如此,輸贏都得認,都得有一顆平常心。
這些對於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來說都不算什麼,真正重要的是未來10年中國足球到底能不能取得長遠發展,能不能像日本和南韓足球那樣崛起為亞洲一流?這才是廣大球迷真正關心的問題。
現在中超的俱樂部每年的投入都在10個億左右,16個俱樂部的總投資肯定在200億左右。和這個數字比起來,在歸化球員身上投入的10個億又算什麼呢?
哀莫大於心死。如果中國足球讓人看不到希望,球迷們的心都死了,那麼中超的價值還會有嗎?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青訓和校園足球方面的具體大的進展。那麼未來10~20年,中國足球又會走向何方呢?
-
4 # 中超足球說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為了增加國足進軍世界盃的可能性足協開放了歸化球員的口子,但這僅僅只是增加了理論上的可能並不是說國足就一定能夠打進世界盃,那麼問題來了一旦國足未能出線歸化球員的花費是否就打水漂了呢?
國足世界盃出線形勢分析
截止目前國足在40強賽中只取得2勝1平1負積7分暫居小組第二,落後小組第一敘利亞多達8分客觀的說國足想要以小組第一齣線基本是不可能的,務實的做法是保住成績最好的四個小組第二名額,儘管國足在接下來的四場世預賽充滿著諸多不確定性,但對於國足晉級12強賽個人認為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國足真正的考驗在於12強賽,歸化球員真正的作用也是在12強賽階段,對於歸化球員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本土球員的能力是否跟得上是個問題,所以國足進軍世界盃根本上還是看本土球員而非歸化球員,畢竟足球是十一個人的運動。
即便未能出線歸化也不是浪費
首先,歸化球員的出現填補了本土球員青黃不接的空窗期。從目前國青國奧的戰績看本土在未來的十年內都無法達到亞洲一流水準,歸化球員的出現就是在填補這個時間段的空缺,隨著歸化球員的悉數亮相國足的實力一定是可以得到實質性的提升,退一步說即便無法進軍世界盃至少也可以穩坐亞洲二擋,這對於本土球員信心的樹立極為重要。
其次,歸化球員除了衝擊世界盃還有一個用途就是衝擊亞洲盃。下一屆亞洲盃重新回到中國舉辦,為了籌備這次亞洲盃足協也是花費了不少心思,自然是希望在這屆亞洲盃上衝擊最好成績,這就離不開歸化球員的支撐。
所以基本未能出線歸化球員的出現並不是壞事。
-
5 # 攻守之道
有歸化球員助陣,國足還有出線的可能;沒有歸化球員,那肯定出不了線!
2019年亞洲盃上,國足在1/4決賽中0:3慘敗,止步八強。賽後國足的表現自然遭受了最猛烈的抨擊,比賽中第一個出現重大失誤的馮瀟霆,更是遭受了球迷的口誅筆伐!當時就有人說,這是十年裡最差的一支國家隊,但卻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支國家隊!
這種說法不是空口無憑,而是基於近幾屆國青隊在亞青賽上的表現給出的中肯評價。
2012年阿聯酋亞青賽,93年齡段的國青1-2輸給泰國、1-2輸給伊拉克、0-1輸給南韓,三戰皆負小組賽被淘汰出局;這屆國青有王彤、賀慣、謝鵬飛、徐新、劉彬彬、吳興涵;
2014年緬甸亞青賽,95年齡段國青2-1戰勝日本、0-0戰平南韓、1-1戰平越南,小組第二齣線;1/4決賽2-4輸給卡達;這屆國青有高準翼、韋世豪、張修維、唐詩、姚均晟;2016年巴林亞青賽,97年齡段國青0-1輸給澳洲,0-2輸給塔吉克,0-0戰平烏茲別克,小組未出線;這屆國青有魏震、黃政宇、馮博軒、胡靖航、曹永競、郭田雨、楊立瑜;
2018年印尼亞青賽,99年齡段國青0-1塔吉克、0-1沙特、2-0馬來西亞,小組未出線;這屆國青有蔣聖龍、朱辰傑、劉若釩、郭田雨、陶強龍;
2019年亞青賽預選賽,01年齡段國青甚至都未能闖進亞青賽。是的,你沒看錯,不是世青賽,是連亞青賽都沒進去!
戰績很慘淡是吧,更讓人發毛的是,這些球員將是未來十年,在沒有歸化球員助陣情況下,國足的主力班底。
自從高洪波第一次就任國足主帥開始,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國足主力框架都是85年齡段的球員,這批球員闖進了世青賽,並在2005年世青賽上發揮極其出色,小組三戰全勝出線,1/4決賽2:3惜敗於實力強大的德國隊。
就是這樣的一批球員,尚無法為國足爭取到世界盃出線,後面那些連亞青賽小組賽出線都費勁的球員,又如何能夠挑起大梁呢?只要中國足協還想爭取一下國家隊的成績,避免被人認為放棄抵抗。短期內提升國家隊實力的辦法只剩下了一個,就是歸化!
沒有歸化球員助陣,估計很多球迷會連看世預賽的興趣都沒有了,誰會願意看一場註定失望的比賽呢?
-
6 # 長樂體壇
中國國足即使有歸化球員,也沒說必定出線,只是增加了希望而已。既然是未知數,就存在“豪賭”的意思。那如果賭輸了,歸化球員會何去何從呢?這錢就打水漂了嘛?
目前歸化球員,主要集中在廣州恆大俱樂部,據說也是花費了恆大不少成本。這說明什麼呢?
歸化球員選擇被歸化的前提,無非就是金錢,外加有衝擊世界盃的希望。如果沒有金錢的誘惑,想讓他們放棄自己的國籍,選擇入籍中國,基本不可能。
當然了,華裔球員,或許還能有感情在,畢竟他們的身上還留有華人的血脈。
所以呢,對於歸化球員的未來,自然就有多種可能性。
【1】華裔球員,會選擇在中國一直踢球到退役。如果有可能找個中國媳婦的話,或許就落地生根了。即使退役後,也可以在中國繼續生活下去。
【2】非華裔球員,年紀都比較大了。不在中國繼續踢球的話,也很難找到合適的球隊。只是在退役後,這些非華裔的歸化球員,或許就會選擇離開中國,迴歸其“故土”,畢竟那才是他們真正的家。
即使留在中國,他們也會經常回去,為什麼呢?家人、親戚、朋友都不在中國,而且中國飲食、風俗、文化等等都有區別,難免會生活不習慣。
留在中國,唯一的前提就是利用其歸化球員的身份,繼續撈金。
如果衝擊世界盃失敗後,在俱樂部也沒有機會,那他們會離開嗎?可能性不大,被歸化後,他們離開中國足球就屬於外援了,而外援在哪個國家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沒有本土球員那麼優厚的條件。
關鍵也是他們的合同,基本都是簽到快退役的年齡了。留下來履行完這份合同,那錢才能到手。所以呢,他們也不捨得離開,誰會和錢過不去呢?
這樣的話,俱樂部是不是虧大發了呢?未必,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勢必會減少比賽登場的機會,但可以做好傳幫帶,促進和提高隊內年輕球員的成長。
對於國足而言,衝擊世界盃失敗,也不是沒有其它任務和目標。2023亞洲盃在中國舉辦,國足也想在家門口的比賽中,有所突破,取得佳績。
反正,物盡其用吧。既然花費那麼大的成本去歸化球員,肯定要想法榨乾他們,不能讓這錢白白地打水漂了。
特別是廣州恆大,精明得很,不會做這種虧本生意,關鍵就是看中國足協的態度,是否有意讓這些歸化球員繼續發揮餘熱。
回覆列表
不出線就不出線,還能怎麼樣?去與留,隨他們選擇了。
用歸化球員來衝擊世界盃資格,本來就是帶有“賭”性質的遊戲。試想,“賭”的遊戲本身就是有輸有贏。
那未來歸化球員怎麼辦?這個看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歸化球員,入籍中國,只是他一個人,整個家庭,在國外,一人在中國,這是基於踢球,換句話說,踢世界盃夢想的驅使,一旦這個夢想,沒了,他們有多少能留在中國呢?
這裡面有兩種情況,一是有中國血統的歸化球員,二是無中國血統的歸化球員。
個人認為,如果這批歸化球員,艾克森、費南多、高拉特、洛國富、李可等,不能幫助國足實現踢世界盃的夢想,他們的選擇會兩條路:
一是在俱樂部踢到退役,無中國血統的歸化球員,多半會選擇重新回到自己的出生國度,畢竟,那裡才是他們真正的家。
二是對於像李可、蔣光泰等這樣具有中國血統的球員,他們本身就有“炎黃情懷”,在所在俱樂部踢到退役,在國內結婚生子,做個華人了。
不過,由於歸化球員的加入,國足實力得到提升,只要把隊伍捏成一股繩,形成戰鬥力,拿到2022年世界盃資格,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不管他們最後去留如何?希望他們代表國足出戰期間,能夠帶領國足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