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曹操殺孔融一個重要原因是殺雞給猴看

    先回答問題,一向重視人才的曹操,為何非要對孔融下黑手?我的回答是,曹操想當皇帝,孔融作為名人反對,曹操殺他就是殺雞給猴看。

    孔融字文舉,魯華人,是孔子二十世孫。孔融幼有異才,十歲時隨父親到京師。當時,河南尹李膺為人持重,不亂交朋友,他對看門的交待,不是當世名人和通家,不得通報。孔融到李膺門前,對看門人說:“我是李君通家子弟。”李膺問孔融:您的祖上曾經和我有交情嗎?孔融回答說:那當然了,先君孔子曾問禮於老子,二人互為師友。在坐的都嘆息說:這孩子太聰明瞭。太中大夫陳煒來得比較晚,有人把這事告訴他。陳煒說:小時候聰明的人,大了不一定聰明。孔融應聲答道:那你一定也是小時候聰明的了?李膺大笑說:這孩子將來必然大有作為。

    孔融十六歲這一年,發生了東漢末年著名的黨人之禍,朝廷到處搜捕黨人。有一個名士叫張儉,就開始了逃亡生涯。有一天,張儉逃到孔融家,要見孔融的哥哥孔褒。可是,孔褒偏偏不在家,張儉見孔融年少,就不好意思把來投奔的事告訴他。孔融見張儉臉有窘色,對他說:哥哥雖然不在家,難道我就不能做主嗎?

    後來事情暴露,張儉逃了,朝廷就派人把孔褒、孔融二人抓了,但不知拿誰問罪。孔融說:人是我留下的,我來抵罪。孔褒說:張儉來找的是我,我應當抵罪。官吏問孔融的母親,孔融的母親說:我是家裡的長輩,我抵罪。一門爭死,郡縣拿不定主意,就把這事上報朝廷。朝廷最後讓孔褒頂罪,孔融由於這件事出了名。

    後來董卓專權,孔融在朝中經常有正義之言,不和董卓的意。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尤以北海郡鬧得最兇,董卓就讓孔融去當北海太守,想借刀殺人。

    後來,孔融被黃巾賊管亥包圍,就派太史慈向劉備求救。劉備十分吃驚地說:孔北海知道天下還有劉備我這一號人物?就派了三千人馬,解了孔融的圍。

    孔融有高遠的志向,他心懷忠義,也不怕死。建安元年,被袁譚所攻,從春到夏,戰士才剩幾百人,流矢雨集,戈矛等兵器已經到門前了,孔融還是照樣伏案讀書,談笑自若。但孔融的缺點是志大才疏。

    漢獻帝建都許昌,徵孔融為將作大匠,後來又升任少府。他最看不慣曹操。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嘲笑曹操說:天上有酒旗之星,地上有酒泉之郡,人有好喝酒的德行。所以,堯喝不了千鍾酒就無法成為聖人。而且,桀紂以色亡國,今人也不禁婚姻。

    曹操攻下鄴城,曹丕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做老婆。孔融給曹操寫信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不明白,後來見了孔融就問這句話的出處。孔融回答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曹操才知道自己被耍了。

    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討烏桓,八月,屠柳城殺降者二十餘萬。孔融又嘲笑曹操說:“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併案也。”

    孔融在道德層面上把丁零人的小偷小摸行為和蘇武牧羊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特別滑稽。“肅慎不貢楛矢”這是蔑視王權,不徵不行;丁零人偷盜牛羊雖然是小偷小摸的行為,但偷的是曹操的牛羊,不徵也不行。這裡孔融巧用這個典故,把“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放在一起併案處理特別妙。

    曹操表面上表現的雖然很寬容,但在內心卻非常恨他。

    山陽人郗慮按照曹操的意思,就找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免了孔融的官職,造成二人有矛盾的假象。然後,曹操就假惺惺的給孔融去了一封信,信的大概意思是說:現在的人恩怨分明,一飯之恩必酬,睚眥之怨必報。他的意思是警告孔融,說話小心點,無緣無故得罪人是會送命的。

    曹操想“稱王”,對大臣放風說:“性不信天命”。“性不信天命”就是骨子裡面就不相信什麼天命。現代人不信天命沒有什麼,但在古代,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不相信皇權,不相信皇權神授,這句話是大逆不道的。

    孔融就諷刺曹操說:“有天下者,何必鉚金刀”。意思是姓曹的照樣也可以得天下。

    這下曹操終於忍不住了,孔融的這一行為,最終給他帶來了滅頂之災。

    孔融個人品德高尚,海內有名,也沒有明顯的犯罪事實。曹操需要有個理由,命令丞相府一個叫路粹的,“枉狀奏融”,上書告孔融罪惡,他給孔融定了三項大罪:

    第一,孔融在當北海太守的時候,見王室不靜,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說我是大聖孔子的後人,有天下者,何必鉚金刀。他把這句話解釋成:光姓劉的能當皇帝,我是孔子的後人,我也可以。孔融說這句話本來是諷刺曹操的,曹操把這句話拿來,當做了孔融的大逆不道的罪證。

    第二,對孫權使者謗訕朝廷。

    第三,說孔融曾對禰衡說什麼,父子何親?母子何親?論其本意,還不是當父親的想發洩情慾;他把母子關係比作用罐子盛東西,東西一旦從罐子裡拿出來了,就和罐子沒有了關係。

    殺就殺吧,曹操還要把他搞臭,滅孔子的後人,是需要一些膽量,也需要造一些輿論的。你看孔融把母子關係比作瓦罐和東西的關係,該不該殺?如果孔融說過這個話,確實該殺,問題是曹操說這話是孔融對禰衡說的,而禰衡已死,死無對證,孔融想和禰衡對質他也辦不到。

    路粹所奏孔融的這三項大罪,都是大逆不道,如果屬實,每一條都是死罪,都足以致孔融於死地。可“枉狀奏融”一個“枉”字,就說明這是曹操想致孔融於死地,讓人坑他的,路粹的書奏上去以後,孔融就下了大獄,他的妻子、兒女全部被殺。孔融被抓的時候,他的兩個孩子,一個七歲,一個九歲,當時正在下棋。孔融被抓,兩個孩子端坐不起。左右的人問他:你們的父親被抓,你們也不起來,為什麼?孔融的兩個兒子回答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孔融滿門被殺朝野震動,要知道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孫,歷代的當權者對孔門都是禮敬有加的。孔融這人有點不讓人待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董卓也曾經想殺他,可是董卓顧忌孔融是孔子的後人,讓他到黃巾軍最猖獗的北海當太守,想借刀殺人。

    建安十三年,曹操殺孔融,孔融五十六歲,滿門二百多人,連小孩子也不放過,可見曹操對他有多恨。

    孔融的死是曹操篡盜的前奏。曹操宣揚“性不信天命”,孔融就諷刺他:“有天下者,何必鉚金刀”。曹操是殺雞給猴看,是要為稱王掃平障礙,是向其它大臣宣佈,敢擋他稱王之路的決不姑息手軟。

  • 2 # 讀三國感悟人生

    我認為孔融之死的主要原因是直接影響了曹操進一步擴充套件的道路,以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為例,孔融很直白的表達曹操不是袁紹的對手,這個表達對曹操對戰爭是影響很大的,畢竟孔融是名士,其言論可導致部分人的行為和心態轉變。再如,孔融直接反對曹操禁酒。當然,還有一些比如出言不遜的問題,我認為不是核心問題,沒有對曹操構成致命威脅。

  • 3 # 蟈蟈的文史原創

    曹操被後人稱為奸雄,其中有很大的貶低意思,我們在看《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時候,很多時候就希望劉備勝,希望曹操輸,這是因為我們的思想情感跟著作者的傾向走著。在正史中,曹操作為三國鼎立的一個部分,其所作所為完全符合那個時代的時代特徵,其非常注重人才,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大將和謀士,就此問來說,他之所以要殺孔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孔融的漢室正統的觀念。在孔融的觀念裡,凡是心向漢朝的其就鼓勵和稱讚,凡是返漢朝的,其就鄙視唾棄,而曹操利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法,掌控東漢政權為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一點孔融看的很清楚,所以其對曹操從始至終就沒有好的看法。其幕僚左承祖勸孔融納袁紹和曹操,孔融怒而將其殺害,可見一斑。

    2.孔融剛直不阿的性格。正是因為其剛直不阿的性格,在看清曹操的醜惡嘴臉之後,其不像其他人隱忍,而是直接和曹操面對面的鬥爭。如曹操進攻鄴城屠殺鄴城居民,袁紹家的婦人女子多被擄掠。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不明白,後來問孔融這出於何經何典。孔融答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可見孔融對曹操的鄙視之意是多麼的明顯。

    3. 孔融名重天下,其言論對天下人影響很大。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孫,正是因為這個身份,讓其在民間和士大夫中間具有很高的號召力,畢竟是聖人的後代,而且有那麼有才能,所以,曹操為了籠絡天下人,表面上對孔融的態度很平和,但是內心是很憎恨孔融的,所以一般都採取容忍的態度,但是隨著孔融越來越多的直面進攻和諷刺,讓曹操忍無可忍,最終採取了除掉孔融的辦法,殺掉了孔融。

    這就是我對此問題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妥請指正。

  • 4 # 胡侃解密三國

    曹操的確重視人才,但是人才也分很多種,曹操重視的是武能行軍打仗,攻必克守必堅,文能出謀劃策,教化一方的人才,可惜的是孔融不在此列。

    孔融有才,更多的是文學方面,在蔡邕死後,孔融基本上就是當時文章宗師的存在。但是文采好在亂世用處並不大,文章再好也拿不下一座縣城,口才再好也說不死人【諸葛亮罵死的王朗那是小說】,文采好頂天了就是做個有深度的檄文,比如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也就是演義中的“討賊檄文”,把曹操的頭疼都罵好了。而且如果比文采,後來才高八斗的曹植更厲害,但是並沒有什麼用。

    軍事方面,孔融真的是不入流,被黃巾餘黨管亥包圍就動彈不得,若不是透過太史慈找到劉備救援,孔融怕是要等不到見曹操了。而後來更是被袁紹之子袁譚打的滿地找牙,軍隊打的還剩幾百人,還在那慢悠悠的裝:隱几讀書,談笑自若。結果當晚就被攻陷,老婆孩子都被俘虜,倉惶逃難。

    按理說經歷了這麼多孔融也該學乖一點了,但並沒有,依然立志要做一個耿直BOY!長期譏諷朝政還算罷了,還拿甄姬的事嘲弄曹操曹丕父子,曹操北征烏桓解決邊患本是為國為民的好事,卻也被孔融譏嘲,亂世之中生產力降低,糧食不夠吃,所以曹操禁酒,這也是出發點比較好的,孔融也多次上書不要,而且一直拿這事嘲諷曹操,雖然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但也架不住你弄一艘巨輪啊!

    所以孔融死了,而且當權者想殺一個人太容易了,莫須有的罪名都可以,羅織罪名不要太簡單。孔融的罪名就是: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不光自己死,還被滅門。

    如果孔融但凡知道點進退,也不至於如此。或者說孔融根本是自己找死,給自己的定位有點高了,自認為是孔子後裔,且又是文學領袖,以為曹操不敢動他,所以放浪形骸,處處作對,如果攤上劉備那樣主或許還能活命,攤上曹操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就只能無奈說拜拜了。

  • 5 # 香茗史館

    曹操惜才,世人皆知,他對於有真才實學之人的確極為重視,總是想方設法讓其為己所用。而孔融乃是孔子之後,身為“建安七子”之首,其人品才學更是譽滿天下,那麼孔融為何最後還是被曹操害死了呢?孔融才學出眾的確不假,但其卻是個典型的文人,其剛正不阿、言辭犀利的性格,多次觸怒當權者,遇到重視自己名聲之人倒還好,可遇到曹操這種人,豈能有個好下場。

    △孔融

    孔融是典型的文人,才學出眾卻不諳世事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從小便才學出眾、品行優良,故其當可謂譽滿天下。然而,孔融的文人氣卻又實在有些太重,其剛正不阿、言辭犀利,善於修身、忠於漢室,對於不正之風和不良習氣往往大肆抨擊,這些固然為其贏得了極高聲望,卻也因不諳世事往往將自己置於絕境。

    △孔融可謂譽滿天下

    早在曹操之前,孔融便因其過重的文人“骨氣”而得罪了何進和董卓,甚至因此差點就命喪黃泉。

    孔融VS何進。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進即將升任大將軍,楊賜派孔融帶著名片去表示祝賀,就因為何進門人沒有及時通報,孔融便將名片奪回,自行離去。這令何進及其屬下極為惱怒,當即便想派劍客將其殺死,直到有人以“孔融頗有盛名,不能與其結怨,不如以禮相待,反而彰顯胸懷”為名勸諫,何進這才沒有追究。

    孔融VS董卓。董卓獨攬朝政之後,便想要廢掉漢少帝劉辯,孔融便當面與其爭辯,言辭極為激烈。這令董卓懷恨在心,雖然沒有直接將其殺死,卻將其舉薦為北海相國,要知道當時北海國的黃巾軍極為猖獗,董卓之心再也明顯不過。孔融到達北海後,雖然因禮賢下士、善待百姓而贏得了“孔北海”的名號,卻也因不知兵事而數次遇險,在被黃巾軍將領管亥圍困後,如果不是劉備所救,恐怕早已遇害。

    △董卓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孔融雖然有心匡扶社稷,但其空有一身才學,卻無實幹之能,對於劉表、曹操、袁術等公然自立的行為,他固然看不慣,但除了口誅筆伐之外,又毫無實際作為。

    例如,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雙方交戰長達半年,就在城破之際,孔融竟然仍舊憑几讀書,城破之後才逃往山東,妻兒全被袁譚所擄。

    又如,荊州牧劉表不向朝廷進貢,且多有僭越之舉,其郊祀天地之舉已經形同謀反,朝廷當時打算將其行為宣示天下,結果孔融卻認為應該予以隱瞞,從而維護朝廷臉面。

    △孔融文人習氣太重

    孔融這種極重的文人氣,不僅沒能挽救搖搖欲墜的漢室,而且還因意氣之爭而將自己置於險地,正所謂“空談誤國”,而孔融則是“不僅誤國,更加誤己”。

    多次觸怒曹操,最終慘被殺害

    孔融還具有腐儒的另一個特性,那就是自視甚高,清高的要命。對於曹操,他不僅是對其所作所為不齒,從而不願與其為伍,更因出身而從心底看不起對方,不齒與之為伍,這也是他為何多次公然頂撞曹操的原因。

    △黨錮之禍後士子階層與宦官階層勢不兩立

    黨錮之禍,孔融對曹操出身的不齒。在東漢桓帝、靈帝時,士大夫和貴族因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從而與宦官發生了嚴重的黨爭事件,兩次“黨錮之禍”,均已反宦官集團的失敗而告終,尤其是當時的士大夫集團,遭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打擊,被殘酷鎮壓。然而,士大夫雖然最終失敗,卻贏得了文人士子的廣泛同情。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再加上曹操少時便頑劣無比、不學無術,自視甚高的孔融對其自然極為反感,打心底就不怎麼看得起對方。

    事實上,鑑於孔融的名望和才氣,曹操早年也曾想要與其保持好關係,甚至將其籠絡過來,但奈何孔融根本看不起曹操,對於對方的好意根本不加理會,甚至大肆諷刺。例如曹操曾在後花園宴請才學出眾的文人,孔融也在受邀之列,但是孔融卻根本沒有去。多次碰壁之後,曹操也就不再自討沒趣,放棄了對孔融的拉攏。

    △曹操拉攏孔融反而自討沒趣

    孔融與曹操的對立是全面的,這不僅是由於雙方的出身導致的,更是由於兩人的政治主張不同所決定的。例如在治國方面,曹操主張亂世用重典,孔融則主張應該以仁愛為主,於是曹操主張恢復肉刑,孔融則堅決反對。

    而在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野心逐步彰顯之後,奉行忠君愛國思想的孔融對曹操的不滿更是積聚到了極點,實力上不允許他將曹操怎麼樣,便又玩起了口誅筆伐那一套。

    建安元年(195年),袁術稱帝,曹操一時奈何不了對方,便將與袁術聯姻的太尉楊彪下獄,結果孔融便跑來和曹操爭辯,曹操說此事乃皇帝的意思,孔融便譏諷道,“如果讓成王殺邵公,周公可以說自己不知道嗎?……如今卻要殺害無辜之人,那麼海內旁觀側聽之人,誰也不會再肅敬待您了!我孔融還是魯國一男子,明天便拂袖而去,不再來朝。”

    △孔融多次諷刺挖苦曹操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陷鄴城、屠殺當地居民,曹丕更是納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知道之後便諷刺道,“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才學自然沒有孔融出眾,不明白這是出於哪個典故,還專門寫信求教。結果孔融回了一句“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孔融又譏笑他說,“大將軍(曹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併討伐啊!”

    △曹操對孔融已是忍無可忍

    孔融對曹操的牴觸和不滿可以說是從才學到人品、從軍事到政治,由內而外、全面爆發,不僅對於曹操多次頂撞、諷刺,更要命的是他的這種諷刺譏諷很多都是公示於天下的,而憑藉其在天下士子心目中的影響,這種諷刺的威力會有多大?

    可以說,曹操對孔融下手,實在是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再加上郗慮投其所好的對孔融進行無線。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二十九日,孔融最終被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處死,並株連全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恆大新球場醜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