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
2 # 郭峰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成功的,最完美的東西,好像也有缺陷,月圓則缺,月缺則圓,不完美才是完美。大盈若衝,其用不窮。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
-
3 # 伊尹597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老子五千言》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窘。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嬴如炳,躁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為天下正”。
【譯文】修德獲得大的成效時,知識好像欠缺。德效用是不會竭盡的。德修到極盈滿時,心境好像很空虛。他的德效應就不受侷限。德修得直正時,他的話語好像鈍拙。德修得精靈時,卻好像很遲鈍。德修得極園滿時,如同見到光明。疾速可戰勝寒冷。經修練的德勝過Sunny,穿上修飾服裝向天道祈請,可以使心靈端正。
再進一步領悟老子講的深層之意。
一、本章老子對修德所獲得成效的外在表現,做了結論性表述。其作用在於對解除修練者疑慮和誤解及正確認知修德成果,都將起到重大作用,確保修道者心態端正、信心堅定、深入修德都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檢驗修德成效的標準。
二、修德為什麼會出現頭腦空虛,話語遲鈍,好像傻了似地,這是由於修練成效所致。是世人生靈向靈界生靈昇華、轉化過程中,質變的外在表現。由世人思維向高階生靈思維轉化尚未到住的外在表現。是兩種功能同時運作不協調所致。
三,老子再次強調修道必須要心誠。要嚴肅認真,要用祈請心態修練。實質上對修道的尊敬,是對道的尊敬,是對師父的尊敬。這是修道獲得成效的關鍵所在。所以不管是練功,還是靈讀,也不管是聽講,還是寫日記,總之,都應以尊敬的心態,心懷著師父去做,去聽、去讀、去寫、去思考,做到專心致志。這是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
-
4 # 佳話民俗
萬人讀千人意 無證解品隨心 不要看註解 也不要看個人觀點 而是你如何理解而已 就像各國寓言大師一樣 留下的就是後人去推敲 誰也不敢說自己理解的就是對而已
-
5 # 太古水月
《奇葩說》若要在諸子中間請導師,孟子是首選。孟老夫子雄辯滔滔,滔滔不絕,聽起來很是過癮!
孟子檔期若有問題,還有孔子和莊子。孔子雖絮叨叨,莊子雖神叨叨,都比老子強。老子最要不得,老先生總是‘正言若反’,聽起來相當燒腦,只怕站起來就要跑票!
這幾句話就很能體現老子一貫的規訓:
凡是要往表象的反面去想。
一:字面意探究:
這幾句話見於通行本《道德經》第45章,告訴我們:真正偉大的成就好像還有缺陷,它的效用卻永遠不會過時;真正內涵豐富的學問好像空虛不足,發揮起作用來卻是無窮無盡。
成”和“缺”是相對的,“盈”和“衝”也是相對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返樸歸真,由燦爛歸於平淡。修養到了最高境界,反而虛懷若谷,表現出空虛不足的樣子。豐盈到了極處,反而顯得空空如也。表象的反面,實際上是“不弊”和“不窮”的。
二:指歸與導向
任繼愈在《老子新譯》裡說:‘這一章講的是辯證法思想,老子認為有些事物表面看起來是一種情況,實際上又是一種情況,表面情況和實際情況,有時完全相反。在政治上不要‘有為’,只有貫徹‘無為’的原則,才能取得成功’。可以說相當有見地。老子一書,本就是寫給統治者的治國方略。敲黑板劃重點:無為並不是真的什麼都不做,是順應規律而已。
現代人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往往是從修養心性方面。
大成若缺:人生就是不完美向完美的進發。求上德做上士,要勤而行之;道生萬物,負陰抱陽,陰陽二氣衝氣以為和;柔弱勝剛強,強梁者不得其死;人生修道的關鍵是知足,知止。
物極必反。事物本身存在著不完美,一旦達到完美馬上變化。泰卦稍微不謹慎就會變為否卦,否卦經過62卦才能再次成為泰卦,‘否極泰來’。懂得陰陽二氣的制衡導致事物的屬性互相轉化,我們就懂得順勢而為,不能用強,要知足,要知止。
-
6 # 修行人
《老子》第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廢話少說,直入主題:
大成,意思是無物不成;若缺,意思就像沒有圓滿,有所缺失。大成至聖而若無聖,大有天下而若無天下,至大而能自損自小,至尊而能自下自卑,謙之至也。
《易》曰: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能若缺則自卑矣。所以大成經常處於無成與不圓滿之中,卻可以長久保持,其用不弊,就是指功用永遠沒有止盡和耗損。
大盈若衝的意思,大道本是以虛為體的,所以大盈其實是虛無,衝即是虛的意思,只有虛才能容人容物,無所不虛則無所不容,就能取之不盡,注之不滿,而用之不竭其用無窮!
-
7 #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守靜篤,今年的春節無比安靜,真的最適合深度閱讀讀《道德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翻譯也是很簡單,那就是:最完美的事物,好像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像是空虛的,但它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緊接著的文字還出現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可見,其實,巜道德經》並不高深晦澀,相反,它是那樣的質樸,給人真正的智慧和能量。
為什麼說最完美的東西,好像有殘缺呢?記得有人說過,這世間最美好的境界是"花半開,月半圓“,這個半開的花,半圓的月並不完美吧,為什麼卻是最好的呢?因為全開的花馬上就要謝了,這圓滿的月,馬上要虧了。為什麼斷臂的維納斯是美的,是因為殘缺給了人無限的想像。記得有那麼個故事,說的是一位女主人邀請她的朋友到家裡作客,她的家到處是花花草草,很是養眼,很有藝術氣息,不過,這些植物有真有假,真假難辨。受邀的朋友就問,怎樣辦別呢?女主人微笑著說,很簡單,越是完美的,沒有一點枯枝敗葉的,當然就是假的,而那些有枯枝,有敗葉,不那麼好看的,當然就是真的了。在這裡,再說一個現實的吧。大家都知道南韓的整型美容業很發達,美女多,可是都好像是一個模子出來似的,白白的面板,尖尖下巴,精緻的鼻子,看起來無懈可擊,簡直完美,但這是真的美麼?我覺得真正的美應該是有區分度和辯識度的,有個性的,而不是一模一樣的。好吧,言歸正傳,還是說說正面的吧,當代散文作家,我挺喜歡史鐵生。史鐵生的巜我與地壇》寫得真的好,但史鐵生是殘疾的,當他的文章得到世人認可的時候,最愛他的母親已經離世,這樣的人生完美麼?不完美吧而且殘缺。但史鐵生用生命寫出的文字相信可以讓很多人感動,親情,孝道永遠都那麼珍貴。不完美才美。接受、悅納生命的殘缺我們才可以成全自我。接下去的大盈若衝,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好理解吧。其實,我們真應該練就一雙慧眼,任何時侯都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的聰明人看起來都是憨憨笨笨的,都是不走捷徑,不投機取巧的。你看曾國蕃就是這樣的人,總打呆仗,實足一個笨人。但這樣的笨人才是真正的高手。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的武俠小說吧,你看真正的高手並不是那種手拿名劍寶刀或神器的人,真正的高手,一粒石頭、一片樹葉、一斷枯枝……都會成為他的獨門暗器,威力無窮,讓人不寒而慄。真正厲害的人都不那麼完美。低調如順風快遞老闆王衛,高調如新東方俞敏洪。俞敏洪大學期間因為自卑,為全宿舍舍友開啟水整整四年,任勞任怨,這不是拙麼?但後來為什麼同學們都願意來幫他,甚至他們班的班長,這難道不是因為品德麼?
綜上所述,《道德經》早告訴我們:人生最終拼的是人品,所有的缺憾和磨難都是來成全一個人的。
-
8 # 澡雪堂主談修心
謝謝邀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出自《道德經·四十五章》,這些都是例子,它要揭示的道理,聯絡上下文來看,通俗的講,就是真相往往隱藏在我們的認知盲區,所以我們越是認知不到的東西,越是要謹慎對待,千萬不要輕易忽略它們的存在及影響。
我們的已知會對未知形成障礙我們已知的東西,很可能會對那些未知的部分形成障礙,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天下大雪,一個盲人聽到別人在喊:好大的雪,好白的雪!他就問那個人,什麼是白?那人說,就象鵝一樣,盲人又問,鵝是什麼樣子?那人說,就是家裡養的,那個“嘎嘎”叫的家禽嘛。哦!盲人終於明白了,原來“白”的樣子就是自己平時聽到的“嘎!嘎!”
現實中很多時候,我們都和這個盲人差不多,相比他們而言,我們多了一雙眼睛,好象有了很大的優勢,但對這個世界而言,僅有眼睛、耳朵、鼻子這些感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有太多的東西,它們的存在方式,都已經大大超過了我們這些感官的捕捉極限。
“大成若缺”這個“缺”並不是缺損,更不是不存在,而是指我們認知不到的地方,也就是我們的認知盲區。《道德經》中這樣的表述很常見,不考慮任何人的主觀感受,簡單明瞭,直接把真相告訴我們,中間不要任何過度,也沒有任何鋪墊。
之所以說是真相,還要得益於近些年的科學探索,現代科學已經證實,宇宙中的暗物質、暗能量加起來,要佔到宇宙總量的96%,所謂的“暗”,就是指我們的認知盲區,這些物質和能量雖然存在,但我們卻無法捕捉到它們存在的任何資訊。也正是因為這些超出我們認知以外的物質和能量的存在,才構成了宇宙的相對穩定狀態,這不正是“其用不弊”嗎?
突破障礙需要先突破我們自己“大盈若衝,其用不窮。”這段話裡既有事例,也有對策,理解這段話,要用到老子講的另一個觀點,即“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裡的“有”是指我們能認知到的範圍,“無”是指認知不到的範圍。
萬物的變化都有一個從隱到顯,從微到著過程,也就是說,在萬物的演化過程中,有一個階段,我們是無法感知到的,而這個階段,就是“大盈若衝”的階段,“衝”是什麼狀態?就是一個東西雖然一直在使勁,但我們卻感覺不到它,看起來好象是空的,但其實卻是非常的充實。
這個“衝”不念第一聲,而是念第四聲[chòng],就象一股風迎面吹來,很強勁,我們就會說被風衝到了。還有說一個人脾氣很衝,也是這個意思,平時看不出來,他可以面無表情,也可以不說話,但這股衝勁並不會消失,只要一揚眉,一張口,就能讓我們感受到。
所以“大盈若衝”就是講萬物都會用一種巧妙的方式來隱蔽自己的實力,表面上空空蕩蕩的,背後卻是暗流湧動,這才能保證“其用不窮”,就象上面提到的暗能量,就是“大盈若衝”,但正是因為這些暗能量的存在,宇宙才能正常運轉,這就是“其用不窮”。
那麼我們要想捕捉真相,就要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一方面要藉助外在的儀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突破我們自己,既然“大盈若衝,其用不窮。”那我們也要把自己隱藏的那部分能量想辦法挖掘出來。
關於這一點,老子告訴我們,要“至虛極,守靜篤。”前面講到,萬物的變化都有一個從隱而顯的過程,我們也是萬物之一,所以也不例外,那我們就要給自己的潛能營造一種氛圍,讓它們順利的顯現出來,從潛能變成顯能。這種氛圍就是“虛”和“靜”,這和母雞孵蛋的過程非常相像,我們可以從中仔細體會。
總結總之,經典都是讓拿來用的,我們以前經常講到,經典不是飯,而是食譜,也不是目的地,而是導航圖,經典拿到手裡不是結束,書讀百遍也不是結束,是要從中找到實踐的方法,按食譜把飯做出來,按導航圖到達目的地,這才算是圓滿的結束。
母雞孵蛋的過程中,不吃不喝,一動不動,這個就是“虛靜”,這種狀態正是蘊育生命所需要的氛圍,《道德經》中所說的“致虛極,守靜篤”也是在告訴我們,要想挖掘潛能,就要先創造一個“虛靜”的氛圍,只有在這種氛圍下,我們隱藏的那個更高維度的智慧才有機會破殼而出。
-
9 # 東方國學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字面意思為:“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 ”
普通人在做事情時,都試圖達到十全十美的狀態,態度固然認真,但先行的壓力撲面而來,反而將事情辦的不太理想,畢竟要交一份完美的答卷不是那麼容易的,甚至是不太現實的。知識是有限真理,曾經轟動一時的牛頓力學不是也被後人顛覆了嗎?所以要嘗試放下,接受不足和缺陷。
老子很聰明,他知道完滿的東西,好像存在缺陷,沒有追求十全十美事物的執念,這反而使其能力的發用最為廣大。金庸小說講到,張無忌在練習九陽神功時,雖然有完整的武功秘籍,但因不求武林至尊之位而只練到七重功,這恰恰最後儲存了他自己,因為後兩重的武功秘籍實則是先人走火入魔之後所作,一旦習之,則萬劫不復。
老子很睿智,他知道“空虛”的東西能夠使萬事萬物充盈起來,“無”的功用要遠遠大於有的功用。在學習生活中,我們常常心中盛滿了很多雜事雜念,使得本心不能清明開來,一旦明其本心,去掉私心偏念,便能“如是”的看到事物的真相,便能真正放鬆、自在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其威力是巨大的。所以,我們應該向老子學習做事的真諦,修煉“歸無”的 境界,所謂“無為而無不為。”的功夫。
回覆列表
回答無用與有用,如是:
無物無用,大小逍遙!
用則成器,不用即道。
不用之用,用而無用,
惟嫌揀擇,心為境撓。
大化流行,復而歸根,
萬千景象,惟一氣真。
用者無物,心與道契,
執著生死,無心無物。
上次回答:持而盈之,不亦已乎?,如是:
反對當時的霸道,
以強凌弱,豪奪不止,
地唯恐不廣,財唯恐不多,
甚至才唯恐不為己用,
是以智詐百出,權謀迭興,
置天下於塗炭,
棄生民於溝渠,
貽害無窮,民生維艱!
老孑發出警告:
再不息爭,天下亡,
強取豪奪者也難逃厄運。
宛如端著盆水,不斷增加,
一則得而復失,
二則不堪其重,
非堯舜而有天下廣,
不獲其利,
反害己身!
皆從實處論,而若缺若衝,
恰恰是補實之虛,
在於心上立論,
辯證法的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