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崔聊收藏
-
2 # 老冀的北漂生活
1.首先關於優質回答是人工稽核的。回答的問題被推薦到首頁一般是機器稽核的;
建議1.一定要選擇自己擅長的問題去回答;
建議2.一定要影片回答,並且影片時長不少於1分鐘,最好1分鐘以上;
建議3.選擇的問題,儘量選擇回答人數少的;
建議4.每天一定要堅持影片回答4個問題;
-
3 # 俏媽的家居生活館
方法沒有用對,我用了十五天才過了第一個優質。後來用對方法,四天拿下三個。可以去我的頁面看經驗分享,文章音訊都有,希望可以幫到您,助您早日通關。
-
4 # 出棋不意
回答了12個問題有8個被推薦首頁,卻沒一條優質,考核只剩9天誰能幫我分析一下?
從你提問的補充內容裡來看,你已經偏離方向了,所以也無怪乎你到現在還沒能過興趣認證。
我看到下面一個叫“小崔聊收藏”的朋友寫的很棒,簡直是青雲收割機,真心佩服。不過我覺得有必要告訴所有的新人朋友們,如果按照他分享的方法來做的話,估計十有八九是過不了這個興趣認證的。
所以首先要把這個問題給搞清楚:我們的目標是過興趣認證,而不是去拿青雲。所以,筆者不建議新人衝著青雲的標準去做
1、拿青雲不但要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專業能力,而且還要熟知這裡面的一些規則——即提問者提到的所謂的硬指標,而對於新手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個把握不好的問題。
2、青雲的標準比優質回答的標準要高。就說字數吧,單日青雲的起始字數要求是900字,月度青雲的起始字數為2000字。但興趣認證的4條優質回答並沒有明確的字數要求,也就是說五六百字的回答也完全可以被認定為優質。字數太多會給部分新人造成寫作上的困難,又或者為了湊字而把文章寫的非常囉嗦繁冗,這就嚴重影響了文章質量,引起讀者的不快。
3、承上,但是青雲的字數標準決定了它的篇幅比較長,如果文筆跟不上要求,就很容易導致讀者不願看完你的回答,也就是說完成率不高或者說跳出率比較高。所以有很多拿到青雲的文章閱讀量其實並不高,這就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青雲對閱讀量的依賴並不大,但優質回答的認定對閱讀量卻是有要求的。
所以,不建議新人按照青雲的標準去創作。當然並不是說不可以,有能力的朋友也完全可以嚴格要求自己,但個人認為新人把起點定的太高並不利於自己的快速成長。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青雲的話題其實比興趣認證的話題要高一個級別,新人還不是拿青雲的時候,所以還是一步一步來比較好一點。
那麼,為什麼很多新人都會遇到提問者的這種問題?
我們要知道,“回答了12個問題有8個被推薦首頁,卻沒一條優質”,這意味著什麼?
第一、回答頻率太低。
量大定江山這句話是沒錯的,即使是老手目前也沒見哪個敢說寫個回答就一定能評為優質的,更何況是一無所知的新手了。所以至少在量上要有一定的保證,21天過去了只回答了12個問題,這是對自己的回答有多自信。
筆者在過興趣認證的時候基本上每天至少回答一個問題,到現在也還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這個號用了4天完成興趣認證任務,第一個號的時候用了一個星期多一點的時間,這和答題量是有一定關係的。
第二、文章質量不高。
首先要明白,被推薦首頁和優質是兩個概念。個人認為被推薦首頁只能說明你這個回答算是基本合格,可以給你推薦了而已。這只是一個成為優質回答的最低要求,也是前提條件之一,否則也弄不來合乎要求的閱讀量等各種量。
所以被推薦首頁是正常的,不被推薦才是不正常的。題主12個問題8個被推薦,這說明回答的質量不算太高,能繼續保持這個比例的話只是勉強說的過去。
不能搞錯了努力的方向
一上來筆者就說題主已經偏離方向了,因為優質回答和“人工稽核還是機器稽核”關係不大。無論人工還是機器,標準都是一樣的,不會說張三用人工,李四用機器,更不存在一個不夠格的回答會因為這個問題而改變命運。
改正對“回答”的理解錯誤
很多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筆者在文中常常把“回答”說成“文章”,這並不是什麼口誤,反而這正是被很多新人給忽視掉的、但卻很關鍵的問題之一。
“回答”即“文章”,這是一個最起碼的要求。筆者看過很多發私信諮詢的新人朋友的回答,絕大多數都在這裡有問題。很多朋友的回答經常是寥寥幾句就完事了,都沒有人家給他評論的字數多。實際上一個問題就是一篇命題作文,還得是圖文混排的,這麼說大家應該比較容易理解了吧。
所以一個優質回答至少要符合或者逼近以下幾點:
1、圖文混排。
這是一個自媒體平臺通用的標準,沒有商量的餘地,純文字的文章能成為優質全憑運氣。
文章必須配圖,而且避免帶有第三方水印。同時,配圖是為文字內容服務的,所以圖片要和文章內容有一定的關聯。曾經看到有人明明寫的是一個非常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卻放了一窩小豬的配圖,實在讓人不知所以。
2、字數要求。
上面說過,新人不必拿青雲的字數標準來為難自己,個人認為新人回答一般的問題把字數控制在600-1200字左右即可。字太少不成文章,字太多不利於完成率。
3、領域垂直。
對於正在興趣認證中的新人來說,這一點其實應該放到第一位。要選擇和自己興趣領域匹配的問題來回答,而不是你對哪個問題有想法就去回答。比如我是體育領域,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跨領域了。雖然平臺並不要求100%垂直,但無論新手還是老手儘量保持垂直度肯定都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回答一個問題你可以旁徵博引,但要儘量避免大段引用。有人甚至把別人的文章給原文照搬過來或洗稿,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即使你參考了別人的文章,但至少要用自己的語言文字把它寫出來。而且文章中最好能有自己的見解,有一定的深度,這也有利於粉絲粘度,對以後的發展也有好處。
5、避免錯別字。
很多新人比較容易忽視這一點,很多時候一篇很好的文章就僅僅因為裡面有幾個錯別字而被打入冷宮,是不是很可惜?當然,這裡面也包括標點符號的運用,比如省略號就是省略號而不是六個句號或者三個句號或者三個小點。
除此之外比如文章內容及語言要健康向上等也要注意,這已經不僅僅是文章優質不優質的問題了,字如其人文也如其人,很多時候文章也可以映射出作者的人品和素質。
所以總結一句話:文章質量是王道,量大才能定江山。
-
5 # 落英繽紛160056092
分享一下我的認證過程。
於是從生活領域跳到旅遊領域重新認證。當然,必須在30天內透過4條優質回答。於是第一天開始認真回答關於旅遊領域的問答,除了有兩篇無故失蹤(聽說是系統出問題)每篇都被恭喜推薦至首頁。
每天回答一至兩條,寫到最後一天也只過了三條優質。
總結認為推到首頁比較簡單,應該是機器稽核。而實在搞不懂優質的標準,不明白是人工還是機器稽核。
你回答有間斷,21天才答12個問題,才有8個推首頁,還有九天卻一條優質都沒過。
除非你認為自己這九天內能寫出爆款回答,否則放棄吧,不必再在此次認證費心費神。
如果還想繼續,30天后重新認證。
-
6 # 花果山115m
看了你的大部分回答,直接切入問題吧,你的回答基本屬於日記或者說遊記式的流水賬。對於回答問題側重點在解決問題,而非自嗨,提問者還要根據你的大段文字去尋找你所表達的意思,因而背離了提問者尋求答案的初衷。
以下幾點建議供你參考。
回答的內容:簡潔而有價值。回答問題的關鍵是要有用、有料、有邏輯。讀者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所以回答的問題要對讀者有用,能解決問題。回答的內容要有明確的有效資訊。
文章內容採取回答問題三要素+總結。是什麼?切入角度描述問題。為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問題。怎麼辦?問題的解決方案。總結問題是否有延伸的意義。
2、選擇回答領域中自己有興趣與有觀點態度的問題作答,先讀懂題目,回答時可以延伸到另外一層含義。
4、配圖1~3張以上。
問:回答了12個問題有8個被推薦首頁,卻沒一條優質,考核只剩9天。
選題的時效性與釋出時間1、選題儘量選擇收藏大於回答,而且釋出時間短的問題。
2、釋出時間儘量選擇上午11點與下午3點,為什麼確定這個時間?是因為大資料顯示12點與下午5~7點是閱讀的峰值。這一點可做參考。
興趣認證的四條優質回答是人工稽核還是機器稽核呢?閱讀量或者點贊評論數量有什麼硬指標嗎?希望能結合我現有的回答給出一些建議。
回覆列表
我是個技術員,但是去年夏天兩隻腳受傷了。一連幾個月臥床在家,大夫告訴我後半生要做好拄拐的準備。每個人遇到這樣的事情,心情肯定是低落的,我也一樣。不過在床上躺了一段時間,我開始想著怎麼在網路上掙點錢,於是在一些論壇中發現了自媒體這個概念。
但是當時陰錯陽差,我沒發現有收藏領域,於是我選擇了和收藏相近的歷史領域。開始完成興趣認證的時候很順利,一天就透過3道題,但是第4道題遲遲不能透過。我一直保持每天回答2個問題的頻率堅持著,一直到第4天才完成興趣認證。本來以為可以掙錢了,但是一天也就幾分、幾毛的收益。
剛開始看到有收益還是很高興的,畢竟這是自己第一次透過創作掙錢,但是時間一長就有點耐不住性子了。一方面賺取的收益太少了,另一方面雖然我喜歡看歷史,但是要每天寫文章就得每天學習。當時的狀況是每天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但是收益了了。這對於一個已近不惑之年的男人來說確實是一種煎熬。
終於在一天夜裡,我決心寫流量比較大的籃球領域。其實在這裡我想對大家說,在任何時候切換領域都不是明智的選擇。籃球領域的問答,我當時就感覺確實困難(後來發現籃球領域收益不錯,可能透過的難度就大)。直到一星期後我才透過第一道優質回答,然後第二個星期再透過一道,期間我一直在堅持答題,每天大概2道。到第18天的時候我通過了第三道優質問答,我當時其實有個想法,就是第一個月可能通過不了。
但是在我連續答題到第22天的時候,我終於通過了最後一道興趣領域認證的優質回答。期間我回答了至少40道籃球方面的問題。可能是答題多了,在我透過興趣認證的幾天後,我接到了開通問答收益的通知,這個還是蠻讓我興奮的一件事,因為除了文章外我多了一份獲得收益的途徑。
當時加上問答收益每天可以拿到幾塊錢的樣子,距離做副業的標準似乎還差很遠。後來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問答有青雲計劃。我開始幻想自己是不是可以透過青雲計劃獲取更多收益,我開始有意識的向青雲計劃問答的標準靠攏,而且每次給自己定的標準還要高一些。
我記得好像是在2019年11月份,我獲得了第一份青雲問答,獲得的是二等獎,獎金是100元。這對我絕對是個鼓舞,我把那篇文章翻來覆去的研究,打算以它為模板進行創作。結果真見到了成效,我在那以後的3-4個月裡獲得了30多次青雲問答的獎勵。
這次我做好了心裡準備,就是第三次改領域可能興趣領域認證會更難過。不過我依靠著體育領域積累了一些問答青雲的經驗,雖然自己是個理科生,但是儘量把文章寫得靠近青雲標準。事實證明這個做法是有效的,在第三天我答了大概有6道題後,完成了收藏領域的興趣認證。並且在第六天我獲得了收藏領域的第一篇青雲問答。當然收藏領域答題需要更嚴謹的態度,在收藏領域不可能像體育領域那樣更容易拿到青雲獎勵,但是收藏領域可以發揮我的興趣特長。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把一些知識性的內容透過文字分享給藏友,我覺得自媒體未來的發展方向肯定更注重知識性,靠誇張的標題和討好的內容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關於完成興趣認證,我的一些經驗第一,回答要體現知識性。我們寫文章的目的一定是能讓讀者獲得一定的有益的體驗,否則讀者憑什麼認可你和關注你?所以我覺得悟空問答自己一定得有一個目標,告訴讀者一些知識,一些經驗或者一些啟示。這樣才能吸引讀者,在這個過程中也能讓我們體驗分享的樂趣。
第二,回答要詳細些。我們答題並不能直接一句話說出答案,那是考試,不是文章。我們答題的目的不是說出正確的答案就可以了,而是要讓讀者聽明白這個答案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我們不光回答,還要分析和解釋。
第三,回答要有一定的字數要求。當然要實現第二條,回答詳細可能字數就沒有問題。但是我們選擇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高質量的,能給自己一定的發揮空間的問題。三言兩語的問答是大機率不能成為優質答案的。我的經驗就是按照問答青雲標準,字數在900字以上。
第四,內容結構和排版選圖要合理。我們必須把問答看做一篇文章來對待,所以文章的基本要求一定要做到。東拼西湊,一片亂糟糟,寫得再多也沒有用。一定要條理清楚,儘量讓讀者看著舒服。
第五,回答要表現出正能量。有些不該寫的東西和不該傳播的內容一定不要寫,那樣的回答不但不能成為優質回答還有可能受到其他處罰。
第六,回答要有趣味性,要有一定的閱讀量。當然這個趣味性要在緊扣題目的條件下完場,如果跑題了,再多的閱讀量都無濟於事。一般回答的問題觀點正確,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閱讀量在800次以上就可以。但是這個不是絕對的,不同領域有不同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