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士太太葉憨憨
-
2 # 璦宸媽媽說
我覺得為了孩子維持婚姻,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這種不幸福的婚姻也會讓孩子覺得不幸福。都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
其實我們的孩無論多大,他們對父母的關係是比較敏感的,如果父母的關係很好,家裡充滿愛,對孩子的發展也是很有利,他們的性格往往十分開朗,樂觀。而且自信心很足,因為他們知道家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現在如果只是為了他來維持婚姻,他也能感覺到,其實以孩子為藉口,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婚姻是父母兩個人的事情,不要把孩子當做藉口,如果維持不下去,讓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相愛的溫暖,不如分開的好。對於媽媽獨立自強,也能給孩子做出一個好的榜樣。
一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而在成年孩子的身上,往往能找到父母的所有,如果你能夠樂觀積極的生活,總比勉強維持婚姻痛苦低沉的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更有利。只是要孩子知道,無論父母怎樣,那是你們的事情,而你們對孩子的愛不會減少。
-
3 # 豆豆ww
如果你對你的丈夫還有感情,這樣的婚姻和家庭是可以維持的,對自己和孩子也是最好的安排。畢竟你們已經有孩子了,婚姻生活也磨合的差不多了,與其單身或是二婚還不如和原配維持原有的家庭呢,恢復單身對自己或是家人未必是好事,而面對二婚夫妻感情隔閡比較多,因為有頭婚遭遇所以私心較重,又容易在各方面攀比,能一心一意對彼此的還是比較少的。如果是男方有大奸大惡的作風,比如家暴、賭博、吸毒等觸犯法律的行為。你大可不必為了孩子勉強維持婚姻,因為跟這種人待在一起時間越久越受傷害,儘早離開對自己和孩子的安全才越有保障。相信孩子懂事以後也會理解、尊重你的。無論什麼問題影響了你們夫妻的感情,希望都可以和平解決。至於是否對孩子有好的教育意義,我覺得無論有沒有教育,孩子都是希望父母和自己永遠是一家人、永遠不分開的。只要父母能公平公正的處理彼此的感情,多數孩子都是可以理解、支援的。
-
4 # 唐糖糖愛寶貝
作為父母,首先要知道的是離婚對於一個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
但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如果是有以下幾種情況的話,可以考慮繼續維持你們的夫妻關係。
二在孩子面前還能勉強扮演恩愛夫妻,這樣的情況可以先不考慮離婚。因為面對離婚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一些人是理智的,有些人是衝動的。如果確實對對方感到疲倦和失望,可以私下協議離婚。避免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如果能在孩子面前秀恩愛,說明彼此還是有緩和的餘地,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可以在維持婚姻關係。
如果真的要到了離婚的地步,那麼要對孩子坦誠,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他們只是不懂得怎麼表達。
惡劣的夫妻關係還會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不利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孩子對於婚姻對未來生活的期望值降低。
-
5 # 九月
離婚,無疑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對夫妻而言,是一紙協議的結束,也可能是愛恨情仇的轉變;
對孩子而言,是要對“家庭”進行重新定義。
但是,離婚,首先是夫妻雙方的大事,其次才是關乎孩子的一件大事。
然而,這個重要次序卻被大多數人顛倒了。
喪己式付出的女人是多麼可悲
千百年來,男人掙錢養家,女人在家帶孩子成為中國傳統家庭的潛規則。
“你只是帶個娃而已,受點氣、受點委屈也是正常的”這毒害了華人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仍烙印在60、70甚至80後的潛意識中。
於是她們逆來順受,幾十年如一日地苦守著飽受折磨的婚姻。
我曾在醫院看見過這樣一對母女:一個三十來歲的女人因家暴被打斷一根肋骨,遍體鱗傷的躺在病床上,她衣著簡樸的母親滿含熱淚守在床前,憐憫的說:“以後少說幾句,多讓著他,省的再受這份罪。”
“媽,都這樣了,日子還能過嗎?”
“還能怎樣?你是個女人,又沒有工作,再說,你總得為了孩子吧!”
床上的女人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悲痛和委屈,放聲哭了起來。
這不就是失敗的婚姻中,多數女人的樣子嗎?
不斷有姑姑嬸嬸告訴你,你是個女人,你得為了孩子,你得忍受一切!生活不就是這樣?忍一忍就過去了……
沒錯,一輩子,也過的很快,因為我是女人,就要把自己的一輩子都搭進去?
面對家暴或出軌,忍辱負重彷彿是妻子應該履行的責任,而經常聽到履行這個責任的藉口就是:為了孩子!
“為了孩子”而維持的婚姻,是否會對孩子成長造成傷害?
如果一個家庭每天都處在無休無止的爭吵打罵或冷戰中
如果真是為了孩子好,那請選擇離婚吧!
這不僅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這個家的每一個人!
小艾成長於一個破碎的家庭,從4歲記事起,父母不是爭吵就是打架,鍋碗瓢盆換了一茬又一茬,童年時的小艾看到他們爭吵打架,除了哭也無能為力,每天像只生活在貓窩裡的小老鼠,小心翼翼地喘息著。每次踏進家門,巨大的心理壓力,讓他覺得很自卑,生活中也膽小怕事,而這樣的爭吵一直持續到他初中畢業才以父母的離婚終止,可十多年的折磨,早已在他心靈中刻下了難以修復的傷害!
那些為了孩子而維持的婚姻,傷害的恰恰是孩子!
因為父母再好的演技,也不可能在孩子面前成功地掩飾他們婚姻關係的虛假,更不可能逼真地表演他們夫妻關係的和諧。
“我爸媽雖然天天吵,但之所以不離婚,都是為了我。我很內疚,像個罪人,我應該為我爸媽的不幸負責,而且我學習還不好……”這是一個六年級學生親口對我講過的一番話,她臉色凝重,夾雜著小學生不該有的憂慮和成熟。
中國有太多這樣的父母,用一句“都是為了孩子”,把孩子從道德層面死死地捆綁住,豈不知孩子可能用一輩子為父母的不幸以內疚和自責來還債。
但話又說回來,“我是為了孩子而不離婚”真的是單純的為了孩子嗎?
為了孩子而維持的婚姻,究竟苦了誰?
有問題的婚姻中,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離婚了”“孩子還那麼小,等他懂事了就離婚”“如果離婚了,孩子缺少父愛、母愛會很可憐”……
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但細想這些話不難發現,“為了孩子”只不過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深入TA內心,恐怕TA自己都未必相信這是真的。
一個人決定留在婚姻裡,往往與孩子無關!
從深層次上講,是自己放不下婚姻中的某些受益,也許是物質上的,也許是離不開婚姻帶給自己的感覺,或是一種已婚的關係狀態,亦或是一種家庭氛圍,哪怕這個家庭氛圍並不好,也有可能害怕回到一個人,害怕孤單寂寞冷!
“再找一個又能怎樣?說不定連這個也不如呢!”
於是就這樣年復一年的湊合,不放過自己,也不放過對方!
有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名女性求助者,她父親是一個非常暴力的人,在她的記憶裡,父親經常會打母親。那時候她一方面特害怕父親,另一方面卻做出各種努力去討好父親。在那個時候,她想如果自己表現的好一點,在家多做些家務,學習成績好一點,變得懂事一點,也許父親心情會好一點,不會再打媽媽。
現在她也結了婚,有了孩子。她的婚姻用閨蜜的話就特奇葩:老公掙的錢從不給她,撫養孩子的費用也都是她辛辛苦苦省吃儉用省下來的,老公從不盡一個做丈夫、父親的責任。婚內所有的財產,大多數在她老公名下,她對這也沒太多要求。
兩年前,老公開始有了外遇,夫妻衝突增多,暴力行為也隨之增多。閨蜜都說她太傻,勸她離婚,可她總是說:孩子太小,如果離婚了對孩子影響不好。另外自己也不甘心,不甘心會輸給那個小三。自己為了一口氣也要努力把婚姻經營好,讓丈夫回到自己身邊。
之後她明白了之所以留在婚姻裡,並不是為了孩子,而是在重複自己討好的模式和救贖情結,就如當初她想透過自己努力去改變她的爸爸一樣,這就是她留在婚姻中的深層次的獲益。
如果說是為了孩子,那麼一個糟糕、痛苦的婚姻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一點不比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傷害和影響小。
早些年在一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孩子,一個初三的男孩說道:“我每天看著媽媽處於抑鬱狀態,那麼痛苦,我心裡也痛苦極了,我想如果沒有我,也許媽媽早就和爸爸離婚了,說不定每天都開開心心的過著,我常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讓他們早點離婚,那樣他們就都解脫了,我也就解脫了!”
這番話令人心生酸楚,你能說這是孩子懂事?
孩子甚至用結束生命來救贖婚姻中焦灼爸爸媽媽,緩解自己內心的愧疚和無力。所以,爸爸媽媽,你們不離婚,真的是為了孩子嗎?
擔心你自己吧,別輕看孩子的承受力
在一個離異的家庭,如果父母能夠不把孩子捲進他們之間的情感衝突與糾葛之中,彼此尊重對方,孩子同樣會成長的很優秀。
而那些以“為了孩子”的名義而湊合在一起,彼此充滿了攻擊、抱怨、傷害、憤怒的夫妻關係,對孩子的傷害會更大,他們連自己內在的負面情感都處理不了,更別說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許多時候還會把憤怒等情緒轉嫁發洩到孩子身上,甚至彼此以孩子來報復對方。
一個低質量的婚姻中成長的孩子,怎能得到高品質的父母之愛!
離婚後,最好的狀態就是讓孩子懂得,我們離婚了,但他還是你的爸爸,我還是你的媽媽,我們依然愛你,並且保持一個良好的聯絡。
然而在生活中,一些離異的夫妻並不懂此道,或反目、或形同陌路、或糾纏不清,好聚好散的夫妻,即便離婚,也不會給孩子留下太多負面影響,反而會樹立一個妥善處理複雜情感的好典範。
那些因離婚而受到心理傷害的孩子,其實早在離婚之前的家庭裡,孩子的心理已經潛伏了不利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離婚只不過是孩子的心理與行為問題得以顯現的導火索而已。
婚姻本身,既不能保證孩子能健康成長,也不能避免孩子不會受傷害。
在談到離異對孩子的影響時,一位網友說:“初中時父母離婚,之後跟著媽媽生活,沒有什麼負面影響,感覺父母只是選擇自己要過的人生。看到他們的經歷,我就覺得,一定要跟愛的人在一起,即便不愛了也希望好來好去。”
另一位網友說:“父母在我幼兒園時期離婚,之後跟隨父親生活成長,節假日或寒暑假回跟隨母親一起生活。因為所居城市並不大,所以即便不是節假日,週末有時也會和母親一起出來逛街吃飯等。我個人目前工作兩年,單身狀態,談過戀愛,對戀愛和婚姻都無排斥或者陰影。對我來說,父母離婚並沒有多少負面影響;這還是保守的說法,我很想說父母離婚其實挺好的,因為本不合適的兩個人勉強在一起只會更不幸福。”
所以,孩子並沒有那麼脆弱,很多孩子都理解並支援父母的離婚決定。當然,從他們的敘述當中也可以看出,他們一定在之前就擁有足夠的愛和安全感,並不擔心離婚會改變父母對他們的意義。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6 # zhong鍾
第一是孩子太小,怕離婚了,老公找個後媽來對自己的孩子成長上受到影響。
第二是怕離婚了自己帶上孩子,沒有能力養小孩,由於帶孩子的原因,有好多女人都是在家做家庭主婦,如果突然離婚了還帶上小孩,都不知道自己怎麼養活自己和小孩,更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
笫三是有的家庭孩子正在讀初三或高三,這個時候的大人會選擇維持目前狀況,因為孩子正面臨中考和高考,如果這個時候離婚會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打擊,很難考到理想的成績。
-
7 # 馨晨的島
如果這個母親的婚姻已經不幸,確因為孩子維持,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婚姻本就這樣的不好的印象,對孩子以後的戀愛結婚都是不利的。
-
8 # 心裡視角VS育兒
有沒有想過,為了孩子才能維持的家庭,對孩子來說才是真正的傷害。
首先,先問問自己,讓你不滿意的家庭問題點在哪裡?每個家庭婚後都會面對很多瑣事,孩子教育,雙方父母,社會角色等等,需要耗費巨大精力,甚至耗盡夫妻雙方所有的熱情。但這並不是說你們就不愛了,所以重新認知,然後用最初的愛的回憶喚醒你們最初的熱情。
其次,是不是真的難以維持了。觸犯了你的底線甚至家暴。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甚至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
所以希望你重新認知,然後讓自己快樂起來,畢竟孩子需要一個完整家庭,一個快樂的媽媽。
-
9 # 一隻優雅的貓
先來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我的父母從小到大都是意見不合的,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而且,幾乎每次都把戰場安排在飯桌上。曾經,初中時,我很認真地跟媽媽說:“媽媽,你離婚吧”!到現在為止,我的父母依然還是在爭吵中度日。
其實,我是非常不理解的。既然不相愛,為何要將就。朋友說,那是因為你爸媽愛你,完整的家庭就應該有爸爸媽媽。
是這樣嗎?顯然不是,有愛的家庭才完整,長期生活在爭吵的環境中,導致我到現在為止都不會正確表達情緒,生氣時會不搭理任何人。也學會了討好,希望身邊的每個人都能對我滿意,這給了我很大的壓力。
離婚並不可恥,作為母親,選擇離婚並不意味著不愛孩子。相反,單身母親以身作則,獨立堅強,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愛情,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回覆列表
作為父母離婚的我,應該有資格回答你的問題。父母撐著維持婚姻對我而言肯定是好的,雖然家庭內部有紛爭有矛盾,但至少父母都在,我在他們離婚很多年後才能大方的和朋友同事說起,以前一直都是迴避類似話題,莫名有點自卑。但是作為母親,她應該是掙脫束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