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敖興說電影
-
2 # 林宇剪輯
這個電影真的挺好的,安東尼霍普金斯演技太好了。片中有不少隱喻。講述了人性陰暗面和表象之間的關係,以及自我認知、社會認同、自我救贖等等心理層面的東西。有很多影片都在模仿這個片子的拍攝或者是隱喻之類的東西。
沉默的羔羊有三層意思,第一個就是女主角小時候看到的羊羔在尖叫,她想要拯救它,讓它不再尖叫或者說是拯救失去雙親的她自己。第二個是被綁架的參議員的女兒,在井裡尖叫,女主角去拯救她。第三個是女主角甚至是所有人,內心的潛意識,另一面的意識,達到自我救贖以及社會認同的一個行為。
剝皮的那個殺人魔,社會層面的認知是個男的,但是他自己的自我認知是想要成為一個女性,這和他從小受到的影響有關,至於什麼樣的影響電影裡只透露了一點點,沒有太多描述。
電影裡說他去做變性手術被拒絕了,因此他會感覺更加痛苦,於是以殺人剝皮來獲得心理暗示,認為自己又像目標近了一點。
他養的那些蝴蝶,有一個破繭成蝶意義在裡面,電影裡也有提到,說是改變,他縫製人皮衣服大機率也是這樣一個意義,認為自己穿上這件衣服就能達到改變和破繭的目的,可能不再抱希望於社會對他的身份和性別的認同,更多想要在自我的心靈層面上達到昇華。
-
3 # 剪輯使者
斯塔林在童年經常夢到在黑暗中的一群羔羊在慘叫,自己卻始終無法看到。這一童年的創傷夢境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她希望得到男性的關愛和保護。童年喪父的陰影使她無法成功地透過女性的俄狄浦斯階段。另一方面,她想拯救羔羊來給自己安全感。比爾的殺人方式正好觸動了她的創傷記憶。 斯塔林與漢尼拔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她利用漢尼拔的高超智慧來分析比爾的變態心理;漢尼拔利用她的童年傷痛來滿足自己的心裡需要。漸漸地,斯塔林對漢尼拔產生了依賴心理,她急切地盼望漢尼拔能提供給她有關比爾的資訊,希望透過他們的交談能夠迅速將兇手緝拿歸案。可是,狡猾的漢尼拔卻非要她講述她童年最痛苦的記憶,他總是喜歡探究人們不願提起的隱秘心事,這就是他的慾望。機智的漢尼拔有能力看出人們是否在說謊,因此,她無法不坦誠。同時漢尼拔喜歡克麗絲,因為他從斯塔林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執著、倔強、充滿好奇的慾望。漢尼拔是一隻羔羊,斯塔林與他具有同樣的特性,他們都願意將罪惡集於自身,不同之處在於:漢尼拔是透過替他人承擔罪惡的手段,而斯塔林則是透過救贖他人的手段。二人同為羔羊,性情上惺惺相惜,行為上格格不入,是同一種精神內涵的兩種體現。 漢尼拔與她的約定,迫使她開始了治癒之路,漢尼拔對她的精神分析使她的潛意識動機轉換為意識層面的自覺,進一步在雙重移置與搬演中,使她結束了心裡的困擾。
沉默的羔羊一方面指軟弱無力的受害者,我們就是那些羔羊。另一方面指欺負羔羊的強者,我們就是強者。每個人都是矛盾的個體。無論我們選擇了強者還是弱者只要不忘初心即可。
-
4 # madam影視圈
《沉默的羔羊》與續作《漢尼拔》之間有一個根本性的區別,那就是前者不僅恐怖,而且引人入勝,令人心悸,而後者只是令人心悸而已。一部以食人魔開場的獵奇片並不稀奇,《沉默的羔羊》的秘密就在於它沒有以食人魔開場,而是透過一個年輕女人的視線和思考逐漸接近食人魔。《沉默的羔羊》的主人公是朱迪·福斯特扮演的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克拉麗絲·史達林,整個故事一直跟隨她展開,中間沒有硬性的切換。潛藏在故事中心的則是漢尼拔·柯萊特博士,這個人物雖然兇殘狠毒,卻仍能引起我們的好感,我們對他有好感是因為他喜歡克拉麗絲,並且幫助了她。安東尼·霍普金斯扮演的萊克特只是陪襯,站在舞臺中央的則是克拉麗絲。
克拉麗絲作為一個女人被警界所摒棄。兩人都被無力感所折磨——萊克特感到無力是因為他被關在一所最高級別的監獄裡,轉移時還要像《金剛》中的大猩猩一樣被五花大綁、戴上口罩,而克拉麗絲感到無力是因為她陷在一群男人的包圍之中,不但處處矮他們一截,更要時時忍受他們猥褻的視線。兩人都善於透過說服他人為自己解決困難——萊克特一番挑唆便使討厭的獄友咬舌自盡,而克拉麗絲說服萊克特幫他追查連續殺人狂魔“野牛比爾”。此外,兩人都揹負著相似的童年創傷。克拉麗絲是個沒人疼愛的孤兒,年幼時便失去了父母,被送到親戚家寄養;萊克特得知克拉麗斯的悲慘經歷後深受觸動,因為他自己小時候也受到虐待。(在DVD評論軌中,戴米表示他應該更加強調萊克特的背景)
影片的視覺設計中存在幾個固定的模式,與上面提到的幾個平行主題形成照應。注意史達林接近囚室中的萊克特和地下室的野牛比爾時都要爬下一層層樓梯,穿過一重重大門,這象徵著萊克特和野牛比爾都身處地獄。注意影片的畫面彷彿始終在看著克拉麗絲,這是因為攝影機在模仿她周圍的男人們審視的目光;而當她進入危險的場所時,攝影機往往在場所內部等著她,而不是跟在她身後。注意影片對紅色、白色與藍色的反覆使用:聯邦調查局裡多處出現這三種顏色,倉庫裡的汽車上蓋著紅白相間的旗子,比爾的巢穴裡也散落著同樣顏色的旗子,就連影片結尾處的畢業蛋糕也是紅白藍三色的(蛋糕上做成美國鷹型的糖霜讓人想起萊克特將一個保安釘在囚室牆上的畫面,保安手臂張開的可怕造型正如老鷹展翅)。
影片的聲軌同樣自始至終與主題相呼應。片中不時響起呼吸聲,例如驗屍官從比爾的第一個受害者的喉嚨裡取出舞毒蛾繭的時候:關鍵情節往往伴有彷彿來自地下的隆隆聲和遙遠的哭嚎聲,低得幾不可聞;有時還有心臟監護器的聲音。霍華德·肖(Howard Shore)創作的音樂沉重而哀傷,具有葬禮的氛圍。有時影片的聲軌有意製造恐怖感,例如克拉麗絲身處比爾的地下室時,她驚恐的喘息聲、比爾粗重的呼吸聲和被比爾囚禁的姑娘的尖叫聲混合在一起,隨後又加入了小狗的狂吠,那刺耳的犬吠聲所產生的心理效果比其他任何聲音都要深刻。接著又響起了那副綠色夜視鏡的電流聲,比爾帶上夜視鏡就能在黑暗中看見克拉麗絲。
-
5 # 巴巴劇
電影《沉默的羔羊》的女主角朱迪•福斯特是美國著名演員、導演、製片人,她在進入大學之前參演過30多部電影與電視劇。獲得過第16屆,64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代表作之一就有《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儘管是1991年上映的,與現在的恐怖片相比,無論是從故事情節,是恐怖設定都豪不遜色。迪•福斯特扮演的女主角克拉莉斯,聯邦調查局實習探員,影片圍繞三個患有心理創傷和疾病的人來展開,一個是實習探員克拉麗斯,一個是心理學博士漢尼拔,另一個是連環剝皮殺手“水牛比爾”。
克拉莉斯代表的是心理問題初期的一類人,而連環殺手“水牛比爾”表的是心裡問題嚴重化的一類人。克拉麗絲奉命前去訪問患有精神問題的心理學家博士漢尼拔,從他那裡獲取一些罪犯犯罪心理資料。而作為交換條件,克拉莉斯必須把自己的個人經歷告訴博士。幾經波折後,克拉麗絲從漢尼拔那裡到了一些提示與幫助,最終抓捕真兇歸案。
克拉莉斯並非真的心理疾病,而是一種創傷,但不加以正確治療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影片女主角代表的正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心理印痕,人的心靈就像一條長河,如果不加以疏通就會氾濫成災。當發現自己有心理問題時,因及時找到心理醫生解決,心理醫生會與你慢慢的交流,相信在心理醫生專業的疏導和聆聽下,心理問題得到解決指日可待。
-
6 # 基情燃燒歲月
朱迪福斯特對於角色的駕馭,無懈可擊的表演充分體現了對她對於角色的精髓吃透到一個什麼地步。一個孤兒,還是一個來自偏遠地區的弱勢女子,全靠拼命工作才爬到了如今的位置。強裝的自信和深藏的自卑完美融合在一個人物的身上。片名沉默,實則內心是尖叫的羔羊。
“真正的恐怖片不是靠殘酷血腥的畫面堆砌而成,而是靠對細節的深入雕琢。”這話用來描述《沉默的羔羊》再貼切不過。女主在探查整個事件是也在拯救自己。朱迪福斯特太瞭解人性,太瞭解人心,簡單的透過面部表情來展現人物情緒,將人物的感情和心理的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或者說,她需要的只是一雙眼睛,就足夠演活這個角色。僅此而已。
-
7 # 忘憂電臺
1991年出品的《沉默的羔羊》是一部令我非常震撼的電影,由此知道,真正的恐懼是發自內心的。
對於這部片子,《華盛頓郵報》曾經做出了這樣的評價:“除了恐怖氣氛的營造,影片的社會命題也很有嚼頭。”的確,這部片子在層層遞進、明暗兩線交織的故事情節和強大的視聽觸感下,導演以希區柯克式的懸疑手法,向觀眾們揭示了一個潛意識下、人物病態的心理世界。人物內心反映當下現實,美國社會的恐怖根源,就是導演想要在片子中找尋探索的深刻主旨。
雙線敘述是架起故事血肉的骨幹,在敘述中,導演明白的表達了對於“真正恐怖”的理解。片子的明線,是女主史達琳在精神博士漢尼拔的“幫助”下,追捕變態殺手“野牛比爾”。而暗線,就是漢尼拔越獄。明線跌宕起伏,象徵著羔羊的史達琳與象徵著屠夫的漢尼拔進行角逐,不斷獲得線索和經驗,最後抓住野牛比爾的故事。
但是,當我們細細思考,羔羊在屠夫的幫助下才殺死了野牛,就好像是弱勢在一個罪惡強者的幫助下,才能戰勝另一個罪惡。由此可見,真正的恐怖不在於恐怖事件的頻繁出現,而在於一個恐怖需要更加強大的恐怖來壓制。如此想來,導演找尋和探討的東西,發人深省。 影片不斷利用強大的視聽來包裹恐怖,但是視聽技巧中暗含的社會恐怖探討,也依舊沒有停止。導演蒙太奇與長鏡頭用得十分嫻熟,後期剪輯節奏也把控得很好。
舉個例子,在野牛比爾家中,一個長鏡頭一鏡到底,慢節奏加上逐漸高漲的懸疑音效,讓觀眾充滿好奇、頭皮發麻。氣氛壓抑了一段時間後,一聲女人的尖叫衝出,蠶蛹、蝴蝶、刀、人偶模特等陰森道具鋪面而來。變態殺手比爾的背影在冷硬的燈光下,透出寒進骨髓的冷意。
恐怖已經渲染到了高潮,可是導演就此戛然而止,把觀眾好奇又期待的心情調到極致。 所有的視聽都服務於主題。人物病態的心理透過荒誕的視聽表現,恐怖根源的探索也由視聽來穿針引線。影片一直都沉浸在緊張的氣氛中,不過我個人認為最精彩的部分當屬漢尼拔逃跑。
創意的逃跑方式,強悍殘酷又不失優雅。他以極完美的姿勢舉起警棒砸向警察時,竟與鋼琴樂的旋律配合一致;他從容地將屍體以十字架形式掛在籠子上,富有藝術感和儀式感,卻更顯他囂張與荒誕的恐怖內心。
再看導演對人物的塑造:堅強果敢的史達琳,虐殺者比爾,他們都是十分成功的。但是,最讓人著迷的還是男主角漢尼拔了。漢尼拔的人設是一個變態機敏的精神博士,他殘忍血腥卻優雅迷人,在與史達琳五分鐘的對話中,他用從容不迫的舉動,就對史達林產生了碾壓式的打擊。這樣另類的惡魔,被導演關進了最深的地牢裡。
但,這並不能關住他。一支微小的鋼筆,一場優雅的屠殺,偷樑換柱的越獄在影史上變成了驚才豔豔的經典。導演在前期把漢尼拔塑造得強大而危險,因此在他成功逃獄之時,觀眾們一方面心痛無辜慘死的眾人,但是一方面,期待漢尼拔搞事的心理得到滿足,也是酣暢淋漓。
影片英文名是《The silence of the lambs》。除了史達琳常常夢見驚叫的羔羊這層表面含義外,從宗教《聖經》的角度來說,也有含義-------眾生是羔羊,上帝是牧羊人。片名用lambs這個複數,因此不是指史達琳一人。
對於史達琳,“羔羊”是童年的陰影。她痛失親人,異鄉而居。她想救一隻小羊羔,卻沒有成功。於是,羔羊在她夢中尖叫,只有找到“野牛比爾”、救出受害者,她的心結才能了卻,這對她就像是一種宿命的釋放。而對於漢尼拔來說,他就是牧羊人,他就是上帝。
他喜歡扮演這樣的角色,這一點在他把警察屍體做成十字架形態中就有所體現。他之所以會幫助史達琳和威爾,正是由於他們有著高於比常人、低於自己的智慧,這樣的幫助,會讓漢尼拔感受到自己就是上帝般的存在。
但是,在林林總總的包裝中,羔羊已經不再沉默,罪惡也低下了頭。即使是以惡制惡的短暫和平,但總歸是和平的。羔羊不沉默,這是社會的一次革新,值得鼓勵,值得繼續。
-
8 # 石頭影視99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教科書級的驚悚恐怖片,圍繞短鏡頭的屍體展示以及人性心理的捕捉所展開的故事,把沉默的羔羊這部電影推進到經典的影史當中 ,對於這部電影的影評,更是如滔滔的江水,連綿不絕,幾乎每一次的重刷之後,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對女主角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
10歲失去父親成為孤兒的史達琳,一天夜裡為救待宰的羔羊,受制於體型的弱小,僅僅懷抱了一隻小羔羊出逃,但最終激怒了寄宿家庭,並被送進孤兒院,小羔羊也難逃被宰殺的命運,史達琳的往事回憶,展現了女主強烈的人性善良,雖然他沒有上帝的能力,但他也有救世的心,長大以後的女主,同樣體型嬌小,她要拯救的是一位身材豐腴的馬丁,之前5個被害者同樣是身材豐腴,體型碩大,身材嬌小與體態豐腴這樣的設定,我想導演在編劇的時候也考慮到相互呼應的問題,而最終為什麼女主孤身一人搭救馬丁,面對強大而沒有退縮,因為他有一顆救世主的心,這裡跟他懷抱小羔羊一起出逃又對應了起來,在選擇女主作為電影主角的時候,我想她嬌小的身材更加貼合了電影主角。
回覆列表
女主克拉麗絲絕對不是一個頭腦簡單不解世事的女人。
其實她的性格是非常複雜的,要比普通的女性還複雜的多。
論堅強勇敢,我相信克拉麗絲不輸給警局乃至漢尼拔在內的任何人。但若論心狠手辣,克拉麗絲還處於入門級別。
漢尼拔則是一個幾乎大腦中只有理性的男人,甚至可能已經突破了人類的各種本能反應。
如果你理解了漢尼拔為人的根本,他會愛上克拉麗絲你就不會覺得那麼奇怪了。
兒時所遭遇的不幸使克拉麗絲的骨子裡透著一種難以名狀的冷豔,雖不曾拒人於千里之外但你仍然能感受的到她或許從未需要別人的陪伴。
這種氣質正是漢尼拔所渴求的。他熱愛作畫和古典音樂,這恰恰說明他所需要的不是燈紅酒綠的妖豔,而是克拉麗絲這種超脫了凡塵俗世的絕代之美。
另一方面,不難看出克拉麗絲也是一個過分自律,外強中乾的女強人。堅硬的外表下總是在不經意之間透露出一個女人該有的柔弱。但我相信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會讓漢尼拔在第一次見面就深深的被克拉麗絲所吸引。
誰會不喜歡這樣的姑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