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籬山人

    君記否: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巜西遊記》中還有一句詞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 。

    首先,面對和接受現狀。 優質生源為獲得個體更好的發展 ,向教育師資水平更高的大中城市彙集是不爭的事實 。

    其次,在進口上下功夫 。因為作為縣域高中所能招生的生源範圍是相對比較確定的, 你沒有能力和實力去挖掘其他地方的優質生源 ,所以只能儘量保護好自己的優質生源不再流失。現在很多地方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應該還是有一定的效果 。

    第三 ,在出口上下功夫 。多招收高水平教師 ,多組織在職教師進修培訓,切實提升教學能力水平,正如沒有永遠的差生一樣,非名校和名校之間也是辯證轉化的, 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提高升學率,使原來所謂的“低進口 ,低出口”變為“低進口, 高出口 ”,這應該才是切實可行的王道吧。

  • 2 # 雲峰網際網路

    優質生源向大中城市匯聚,縣域高中出路在哪?首先向提問者致敬,該問題是一個現實意義很強的問題,值得全社會思考。

    談起這個話題,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報道的“西遷精神”。西遷指的是交通大學的西遷,1955年年初,交通大學的多千名教師生響應黨和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用了四年之久的時間,從繁華的黃浦江畔來到了渭水之濱,紮根大西北,勤勤懇懇、紮紮實實、苦心專研,為西部大開發培養人才,建設了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學。 2017年11月,西安交大15位教授給總書記寫信;2018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點讚了西安交大的老教授們;近日,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期間到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博物館參觀考察,肯定了交大西遷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對西部發展戰略佈局的重大意義。

    “西遷精神”帶給我們的啟發是什麼呢?經濟發展離不開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能改變當地的經濟狀況。優質生源流向大中城市,是由於大中城市有更好的教育資源,而好的教育資源是因為有好的經濟條件。沿著這個邏輯思考,縣域高中的發展似乎是無解的。

    我們再回到“西遷精神”,如果國家把好的高中都搬到縣城,哪麼該問題就解決了,而且可以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按照這個思路,縣城高中的出路問題,就等價為優秀教師的獲取問題。

    從優秀教師的自身需求出發,提供比大中城市更有競爭力的福利待遇。例如:免費分房、學術基金等。這些投入可以理解為當地經濟未來發展的投資。

    換個思路,也能解決該問題,就是從教育本身入手。隨著大中城市就業壓力的增加,生活在大中城市的年輕人,也不見得生活過的幸福。可是為什麼他們還寧願在大城市擠公交、擠地鐵,不願意回到縣城就業生活。除了經濟環境和產業配套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缺少教育引導。我們的教育都是教孩子要做精英,要考高分數,很少教孩子如何幸福的生活。

    正如馬雲在母校的發言,教育理念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升級進步,否則怎麼能用昨天的教育理念,培養出未來需要的人才。

    結論:縣域高中的出路問題,就是優秀教師資源的引進問題和教育理念的升級問題。

  • 3 # 星光微教育

    這個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我所在市一個縣的高中教育正面臨這樣的困境。

    全縣每年有四千多高中生畢業,而總分能考六百分以上的平均每年只有二三十個學生,四千多學生能考上985大學的人數一個巴掌就能數完。而普通一本上線率也相當低,二本上線率也不高,而且該縣的教育一直居全市較低水平。這樣的現狀導致老百姓對學校教育怨聲載道,無奈之下,每年許多學生家長都找門路或者花錢送孩子往市裡或者外縣學校就讀,留在縣內讀初中或高中的學生,大多是沒有門路或經濟負擔重的家庭。

    一些縣級高中教育面臨巨大困境和壓力,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首先,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才是提高教學成績的關健。

    試想,一所高中的教師大部分只是普通二本師範院校畢業,甚至部分教師還是多年前中師畢業生(這裡沒有貶低中師生的意思),高中教師普遍低學歷,學生的學業水平也會令人著急。

    二、學校的管理制度鬆散嚴重製約教學成績的提高。

    眾所周知的”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河北衡水實驗中學,就以嚴苛的管理制度創造了一個個高考奇蹟,讓無數學子追逐。

    與此相對應的,上課期間無課時女老師逛街,男老師打麻將,難道上課期間無課時老師們,尤其是高中教師不應該在教研室鑽研教材、考試題型、反思教學?

    三、優質生源流失是一個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

    舉一個本市例項,我所在市的另一個縣,在十多年前,高考升學率也偏低,優質生源往外地就讀。在政府與學校的齊心努力下,雖然生源不太好,但經過五六年的努力,這幾年該縣的高考升學率在市裡一直名列前矛,贏得了學生及家長的讚譽,也留住了優質生源,許多外縣的學生都湧向該縣就讀。

    我的結論是:縣域高中陷入困境,絕不僅僅是優質生源流失的問題,更要從師資力量和學校管理上花大力氣。

  • 4 # 亦菲話教育
    下面亦菲根據平時掌握情況與大家共同分析一下目前縣域高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育發展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短缺。我省優質的高中教師尤為緊缺,並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不能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普遍存在“教師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的現象。

    二是學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學校特別是一些市縣重點中學校長,不認真履行職責, 不認真研究教育改革和發展問題,沒有明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學校發展規劃,對本校存在的問題缺乏智慧解決的方法和技巧,導致學校管理狀況難如人意。

    三是學生生源流失嚴重。家長和社會信任度降低,優質學生流失嚴重。近幾年,我省縣域流失的優質學生較多,中考成績前200名的學生,在縣域就讀的不足30人,本地就讀的這些學生的排名位次相對靠後,造成升學率下降。

    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是教育體制機制不健全。沒有形成系統的高中多樣化發展機制,教育主管部門對高中階段辦學沒有規範性指導,各自為政。高中學校教育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校長沒有發揮好積極的帶頭引領作用。

    二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滯後。隨著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教師編制沒有及時跟隨教育的變化需求調整,制約著學校的發展。教師的聘任制度形同虛設,“終身”制導致教師缺乏危機感和競爭意識,也應此缺少應有的自主發展、自覺提高的壓力和動力。造成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愛崗敬業精神不足,教學質量下降。

    三是學生生源流失嚴重。由於優質學生的流失,一些縣區近幾年沒有出現考取清華、北大等名校的考生。造成家長、社會對本地教育質量持懷疑態度,紛紛將子女送到省級或更好的學校就讀,造成惡性迴圈。

    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是健全教育管理體制機制。繼續深化學校內部體制和教學改革,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一切積極力量,形成競爭激勵機制。體制上, 真正落實校長目標責任制,校長有權, 也要有責。借鑑民辦學校辦學經驗,啟用機制,引進競爭。完善校長任期責任制,對於任期內未實現預期目標、群眾不滿意的校長,引咎辭職,另行安排。完善定向培養政策,建立長效機制,保持定向培養政策的連續性,提高政策執行力水平。定向培養“本土化”教師,是解決目前縣域部分學科教師緊缺及教師流失現象的有效方式。

    二是激發教師的內生動力。用好的機制激勵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增強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心。適當的進行教師交流,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可制定名師和骨幹教師跨校執教和交流的制度。要適時調整教師編制,各市縣可視當地情況兩年調整一次編制總量,以適應發展中的高中階段教育。要進一步完善教師崗位績效津貼制度,高中教師也應納入全省範圍內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崗位績效津貼的範疇。

    三是加強老師隊伍的培訓與管理。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省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研究並制訂我省教師培養的規劃,合理調整師範類高校的招生計劃,保證高中階段教育對各學科各型別教師的需求。要繼續實施培訓提升工程,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以提高其教學能力和水平。要發揮各級骨幹教師的作用,各市縣對當地現有的骨幹教師要給予關心和照顧,充分發揮他們教學技術的輻射和引領作用,以此帶動一個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用政策吸引優秀教師,努力作好留人留心工作。

    四是控制生源的流失。

    教育是大問題,全社會應攜起手來共同關注教育,支援教育的發展。嚴格落實好國家關於劃片招生的教育政策,讓學生就近入學,組織實施好學籍管理和督查落實工作。嚴格控制大政額、大校額現象,合理調控、分流招生人數。要按照課程標準執行教學要求,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因此,普及我省高中階段教育既是我省社會經濟建設的需要也是國家戰略的要求。

  • 5 # 文字的文清

    這是一個教育領域很普遍的現實問題,是一個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而又無法破解的難題,更是一個直接關係到縣域人才斷層、經濟社會發展難以可持續的重大問題。

    至於優質生源向大中城市匯聚,縣域高中逐漸衰落,舉步維艱的原因十分明顯,一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大中城市高中教育的軟硬體均優於縣域高中;二是大中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是縣域高中無法企及的;三是大中城市的生源範圍、質量比縣域要大、要強,且大中城市在招生政策上有選擇優生權利,而縣域高中只有大量優質生源外流後的本地低分生源,根據沒有吸引外地優質生源的政策和資本;四是縣域高中優質師資也外流嚴重,更沒有招聘補充優質師資的吸引力;五是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大量進城務工的農民隨家子女逐漸增多,也是一個不容改變的現實。

    那麼,針對上述原因,縣域高中的出路在哪裡呢?其實造成縣域高中優質生源外流的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人”,簡單地說就是取決於當地政府及學校領導、教師隊伍和學生。眾所周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許多教育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一再證明:經濟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振興靠教師!只要當地政府真正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堅持科教興縣戰略,在教育經費投入、學校領導班子及師資隊伍建設、現代化校舍設施和管理建設、提高教師各方面待遇、制定激勵和控制優質生源外流等方面下苦功夫,並動員全社會力量尊師重教,群策群力,同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在三至五年使縣域高中走出困境,進而使“用一流管理、辦一流學校、育一流人才”逐步變為現實。

    最後,縣域高中的出路在哪裡,不妨借用一句老校長的話:“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只要千方百計留住優質師資和生源,縣域高中就會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因為人是決定性的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逆鋒起筆真得要這麼“造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