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語志合文化

    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落評更灰心!——這是一句形容教師評定職稱的心酸路!

    教師的職業道路,除了要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為社會滋潤下一代的知識之田。但是其自身也有職業規劃,他們也需要會有自我進步的需求。而教師職稱評定,就是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一大方面。

    教師職稱評定雖然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一種激勵手段,但是也給教師工作帶來了一種無形的壓力,讓很多的教師看不到希望。那麼,教師職稱評定到底有多難呢?

    職稱評定“難”在哪兒

    一、職稱評定名額有限,基本靠等

    對於教師行業的職稱評定,每年每個學校的名額都是有限的,且可以說是少的可憐,但是一個學校的老師是很多的,因此他們在評職稱的道路上只有靠等待才能有機會獲得職稱評定!據瞭解,每年教師行業100個人中,只有2箇中級,兩個2級名額!

    二、重科研輕教學,一線教師評職稱難

    在教師職稱評定中,年度考核、評優選先、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認定等,都可作為參評高階職稱的業績條件,而以上的榮譽在評定方面,和學校中層以上幹部相比,普通教師基本處於劣勢。因為能得到高階榮譽的一般是學校的領導、中層幹部,而一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一般沒有機會獲得。

    三、準備評聘材料精疲力盡,老師無法安心教學

    現在教師行業評定職稱會需要做各種材料,為了評定高階職稱,老師們往往需要花幾天幾夜才能準備好材料,後期還需要反覆修改,反覆上傳等等是需要很多時間!程式繁雜的過程,會需要老師們投入很大的精力,而這樣的過程會使老師們無法安心教學。

    四、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標準不科學

    當下許多中小學校的小學科教師與主科教師相比,評職過程就會相對滯後。通常在很多情況下,中小學校的小學科教師需要晚三至五年,甚至有些中小學校的小學科教師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獲得相應的職稱,特別是在評定中級以上的職稱時,尤為明顯。

    職稱制度如何改革更科學?

    面對教師行業在職稱評定中的難度,國務院辦公廳針對這一情況印發的《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年)》,明確提出“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增加鄉村學校中高階崗位數量,實現縣域內城鄉學校教師崗位結構比例總體平衡;改進鄉村教師評審標準,不作外語成績(外語教師除外)、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對此,很多受訪的中小學教師表示充滿期待,希望改革儘快落地,讓農村教師的職業發展更有希望。

  • 2 # 使用者曉彬

    晉級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都是官規定的。他們規定的條件是倒向他們的。證書都在他們的手中,還有他們的假論文。下邊的人沒有證書,也沒有論文。怎麼晉級?第一批官晉級後調走了,又調來一批沒晉級的,還得這些人晉級呀。迴圈式的,下邊的人怎麼晉級?光是官嗎?還有官的女人,官的朋友。下邊的人怎麼晉級?

  • 3 # 秋實80587892566

    普通教師評定職稱是有一定難度,主要難在以下幾分面,一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一般教師學歷較低,達不到相應職稱的要求;二是獲獎達不到要求;三是評優評先不達標;四是沒有論文(科研成果);五是學校規模小、級別低,指標少,優秀教師佔先,一般教師輪不到。總而言之,還是一般教師不夠條件。

  • 4 # Emma45084

    經歷了清楚諮詢縣教育局被告知是符合條件,卻被鎮教辦無端卡下,不給我評級。而那些條件不夠的,編了條件都給評,還評上了,多麼諷刺?

  • 5 # 探究教育

    這麼看:

    普通教師,職稱評定,難……三個關鍵詞。下邊分析一下。

    一是首先明確是晉升中高階職稱難,初級教師,考核合規,自然晉升,不在困難之列。困難的應當是中高階職稱……現在看一些教師吐槽職稱的情況……加上自己周邊教師晉級情況……職稱晉升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

    二是晉升需要什麼來實現?中高階職稱賦分標準。只要自己的賦分達到了要求,又在本校競爭的人員之中,脫穎而出……基本勝券在握……看起來也不難……

    三是總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1.去年本來分數在前面,可是今年突然有一個人的分數超出了自己。2.終於有希望了,一個領導又佔了自己的名額(題主的普通教師的劣勢)。3.終於捱到自己了,可是學校名額又沒了……4.自己也努力了,也奮鬥了,就是不漲分數……5.自己天天上課,哪裡有準備職稱的時間……6.牢騷滿腹,吐槽職稱……沒有辦法……

    四是很多老師奮鬥目標不明……只顧低頭拉車,沒有抬頭看路……教育教學之中,應當對應自己的分數,看看哪裡是短板,就應當精準發力……上課既掙了分,又提高了教學質量,兩不誤……變難掙分為易得分……

    五是目前急需給老師解決的晉升職稱的困難:1.儘可能增加名額。2.減少職稱之間的工資差距。3.讓教師靜下心來,學習晉級檔案。4.像農村教師30年教齡自然晉升那樣,其他地方也可推廣……5.中高階教師退出制度,能上能下……

    總之,目前晉升中高階職稱確實有很大困難,普通老師還需做個有心人……按照賦分標準,精準發力,分數與教學結合,儘早儘快多拿分數……搶得晉升先機……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好運。

  • 6 # 洪爺33344611

    普通教師要佔整個教師隊伍的80%左右,普通教師是每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力量,沒有普通教師的努力,整個學校的工作是無法完成的。

    普通教師對職稱評定意見很大,就在於很難評上中高階職稱,而教師工資直接與職稱掛勾對應,職稱越高,工資收入越多。副高階職稱比中級職稱多一千元左右。

    說實在的,教師職稱本身設計是正確的,沒有問題,設計教師職稱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優秀,肯定先進。用職稱級別來體現。

    為什麼普通教師感覺評定中高階職稱難?

    一,因為中高階職稱是挑選,肯定優秀和先進,所以設計了晉升評審的許多條件,而且在成績成果方面規定了具體的要求。

    條件要求很高,普通教師很難達到。

    比如,申報晉升中級職稱,規定參加優質課競賽要獲得縣級二等獎以上。

    教師所教學科班級成績要優秀,要獲得縣級表彰二等獎以上。

    教師指導學生參加教育教學競賽,要2人獲得縣級一等獎。

    又比如,申報晉升副高階職稱,教師要獲得縣區政府,或者地區級教育部門表彰2次以上。

    優質課競賽要獲得省三等獎,地區二等獎,縣級一等獎。

    教學成果要獲得縣級一等獎。

    二,不是普通教師不敬業,不努力工作,沒有能力和水平,而且客觀現實制約了普通〈多數〉教師爭取業績成果的機會。

    大家都清楚,你再有能力和水平,不給你提供機會和平臺,你又怎樣展示呢?

    優質課評選也好,輔導學生參加競賽也罷,一年一度的個人先進評選,都是極少數個別的推薦,多數教師只能擺在門外,等待機會,有時一等就這好幾年。

    三,再加之中級,高階職稱是有指標限制的,有的鄉鎮一年就幾個指標,有的甚至幾年才有指標。特別是聘任指標。

    這樣一來,符合條件的也有部分不能取得資格,也只能等。前面已取得資格的,也在等聘任指標,因為只有聘任到對應崗位,才能兌現職稱工資。

    造成了多人擠過"獨木橋"的現象。因此帶來了諸多存在問題。

    為此,普通多數教師反感職稱,希望取消職稱,反對職稱與工資掛勾。希望改變普通多數教師工資晉升途徑。走以教齡加工資的方式。

  • 7 # 使用者2297291657608

    提案:教育

    最佳化中小學教師職稱的建議

    中小學職稱制度受到很多教師的詬病,在實際實施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如:過度競爭讓教師之間教師和領導之間產生矛盾問題;因定職難和定高職後出現放棄工作消極怠工問題等。這會嚴重影響了學校教學工作的開展。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最佳化職稱制度,如果把職稱與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教師地位待遇聯絡起來,解決問題就有了辦法。

    一是增加高階職稱(副高、正高)的名額,讓更多符合條件的教師能夠評上高階職稱,這也是提高教師工資收入水平,穩定教師隊伍的好辦法。

    二是按學科和不同工作性質科學分配高階職稱指標,讓從事不同工作的教師都有晉升的機會。這有利於推進德智體美勞素質教育全面發展。

    三是讓職稱評定更公開透明公正合理,不能每年都讓局領導費心審評,這樣長期下去會給領導帶來許多困惑。應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市區級職稱評審人才庫,實施高階職稱(國模、省模、特教)跨縣市評委評審制度。

    四對於鄉村教師應該在職稱晉級上給予優先。制定30年教齡符合基本條件(學歷、年限、業績)的鄉村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副高或正高)的職稱晉升優惠政策。不受名額限制直接晉升,讓工作在鄉村教師看到希望。

    五重新設定評職年限:參加工作3年評三級,過5年評二級,過5年評一級,過8年(女教師減少1年、學歷超格減一年)定副高,過8年(女教師減少1年、學歷超格減1年)。定上副高和正高的教師必須在原崗位工作5年,否則停止聘用。

    六在高階職稱工資標準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三級、二級和一級教師的基礎工資標準,減小高階職稱與初、中級職稱之間的過大工資標準差距。這既有平衡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鼓勵吸引中青年骨幹教師的作用。

    這樣六策齊施,再加上國家的特級教師和破格晉升等鼓勵政策就全了。這要比給全體教師普調工資更有意義,更有利於基礎教育的長足發展。一則是落實了提高了教師地位增加了教師的收入,而且又減少了教師之間的矛盾。二則讓更多的教師看到希望,努力工作,不斷進取,樹立終身從教的願望。三對農村教育也有了實質性鼓勵政策,又不是一刀切,而是有標準有層次晉升(高階、正高階)。讓每個教師都能看到有梯度、有長度、有穩度上升的目標,努力就會成為自覺,教師的隊伍才能穩定,也有利於給教師減壓促進身心健康。

    楊公立 2020.1

  • 8 # 手機使用者59055281070

    須知,教師職稱與其他行業的一樣,不是普惠性的,不是每個教師到退休都可評上高階教師,而是有條件、名額限制的。近年有人老是在網上吐槽教師評職稱,因而覺得有必要做幾點分析,供參考。

    一、教師評職稱是國家行為,有其正面引導的重要作用,不要臆想會被取消。學校很多教師都在為自己心中的職稱目標默默努力(包括有的嘴上嚷嚷的人),也有的由於種種原因極力反對,這很正常,事物總是多面性的。

    二、教師評職稱存在的問題往往是社會各行業評職稱存在的共性問題,有的比教育更嚴重。但其它行業少有人去抨擊,唯有教育老是有人在網上整天談教師評職稱的不是,極力否定,而極少有去反思自己學歷、業績、教齡等條件的不足,讓別行業的人笑掉大牙。       

    三、高階教師總體上看,大多數仍在一線。按規定,根據學校層級、型別的不同,高階比例在5~35%,如普通小學可能在5%、頂級重點高中可達35%,從全國中小.學教師整體來看,高階教師人數這麼多,不在一線,往哪安排?縣及以上中學尤其是這樣,不少鎮區中學也是這樣。就很多學校高階職稱的行政人員而言,他們在評高階之前必在一線,且大多是教學能手、教改標兵,如現行的教務主任、分管副校長等。如果你所在學校高階基本不在一線,很可能是你學校高階人數較少,要不就是普通小學,高階比例少,導致高階人數少;要不就是學校規模小,教師總數少,導致高階人數少;如果兩者都兼有,高階人數就更少了。就通常學校而言,大多數高階教師仍在一線。       

    四、高階教師一線任務不一定要比年輕人重。“三十歲挑三十斤,則百歲應挑百斤”是違反人性的要求,就是評勞模也不是隻看工作量,又如醫院的主任醫生(高階職稱)一線值夜班工作總比年輕醫生少,年齡越大的醫生需體力的活就越少,重在發揮指導作用。教師也是如此,其實在學校中,教師到一定年齡,往往一線活比年輕人少些,這與其教師職稱高低無關。有的年輕人缺少人性的思考,太年輕氣盛、傲視一切,老教師在年輕時大都輝煌過,但隨年齡增大,敏捷度、體能下降,這是人的自然規律,就如教練員賽不過現役運動員。按一些人的邏輯,當你處於中老時期,比你年輕的教師也會藐視你,說你不能評上高階,那你又如何呢?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老教師的今天可能是你的明天 。

    五、大多數高階教師是憑真本事評上的。從宏觀上看,公辦教師只要大學畢業,其它條件不錯,不違規(如不違計生政策)、不違法、不自棄,基本在退休前早就可評上高階,不信的,多去周邊學校瞭解,相信你很難找到一個可反駁的例項。現在較年輕教師有的缺少論持久戰精神,暫時評不上高階就怨氣沖天,甚至否定一切。如果你掌握周邊的人評高階有弄虛作假等違規、違法行為的具體材料(不是道聽途說的),你可依法去舉報(匿名也行),全華人民都支援,但不要誣陷。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學歷、業績、教齡等條件夠足夠上乘,比周邊剛評上高階的還強,高階本非己莫屬,而被甩了,你可依據依理向上申訴,討回說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是現代人應有的意識,比吐槽更實惠、更有效。如果你只是中師畢業,能評上中級是不錯的,企業工程師、主治醫生、大學講師也是中級,不要只有高階才算職稱的錯誤觀念。說來也怪,想評高階,在從教二、三十年期間也不去進修本科(函授也行),當同行邊努力工作邊努力進修時,你忙什麼去了?千萬不要說你工作忙到沒時間進修,誰信?學歷是時代要求,書(證書)到用時方知少,不怨別的,首先就怨自己。        

    六、高階總是有名額限制的,且名額總是緊的。高階人數相對較少,這是國家的職稱金字塔設定(各行業都是如此),且高階人數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地方財政的支出,因而高階名額由當地政府人社局依據政策和當地財政支付能力確定,決定、審批權並不在教育局。不管任何行業,只要不是新單位,高階總是暫被人填滿,基本只有等待新老交替。不少地方規定高階教師達55歲就可騰出高階名額(仍算高階),便於新老高階的交替。只要你學歷、業績、教齡等條件比周邊的人強,一旦有名額,就會先輪到你,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

    七、近幾年有些教師對評職稱意見增大,那是與有的教師對職稱新方案實施不夠理解有關。原小學的基本頂級職稱為小學高階教師(中級),而在新方案中小學教師職稱合併後,改稱為中小學一級教師(中級),級別不變,名堂遜些,有利的是可評高階,本是好事,但由於高階職稱在小學歷史欠賬多、名額少(名額比中學少,這也正常,學校等級越高,高階比例越高,如大學高階職稱比例比高中的高),且在學歷、業績等方面有相應要求,小學教師要評新方案的中小學高階教師職稱就較難。有的在網上老是吐槽從教三十多年,還沒評上高階職稱,這些人基本是小學教師,就存在上述問題,但有的不理解,因而意見也就增大。

    八、教師職稱工資差距是正常的,是國家頂層設計的,不是吃大鍋飯。寡聞確實限制了你的想像,多去國企、央企等看看,那才知道由於級別差導致的工資差別有多大,教師職稱工資差別與之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

    總之,如果你評不上高階,不要只是吐槽,建議詳讀上文,並捫心自問4個問題,就會找到原因:1.你的學歷有多高?    2.你的教齡有多長?   3.你的業績怎樣?   4.你的條件比周邊剛評上高階的人強嗎?

    哲人說過,人對環境可有三種選擇:改變、適應、離開。不要老是怨天尤人,路就在你腳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越來越多的人不相信愛情和婚姻了是真的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