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睿讀西遊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稱他為蜀漢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漢獻帝被曹操挾制,為了除掉曹操,秘密發出了衣帶詔,號召朝廷忠義之士起兵反對曹操。劉備接受衣帶詔之後為何潛逃?漢獻帝被曹操挾制,為了除掉曹操,秘密發出了衣帶詔,號召朝廷忠義之士起兵反對曹操。本來以董承為首,已經聚集了六個人,完全可以動手了,可是馬騰說,必須等到聚集了十個人再下手就好了。董承說,忠義之士,不可多得。馬騰於是推薦了劉備。

    劉備是漢室宗親,而且來到朝廷之後被封為左將軍,在軍中地位崇高,也曾經擔任豫州刺史,徐州牧等重要職務。尤其是大家認為,在許田打圍的時候,劉備的表現,說明他和曹操是不對路的。竟然是敵人的敵人,那就是我們的朋友。可是,幾個人都瞎了眼,看錯了劉備。此時的劉備早就歷經了無數政治風波,看透了人心的善惡,什麼時候該扮演什麼角色對自己對有利,劉備瞭如指掌,處理的得心應手。

    當許田打圍的時候,關羽想衝上去殺掉曹操,被劉備阻止,關羽說,此時不除,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劉備說不行,因為可能“投鼠忌器”。劉備的意思,曹操是老鼠,漢獻帝是器物。可是,如果關羽衝上去,就算是行動失敗,漢獻帝會受影響嗎?根本不會。當時關羽的行動並非是漢獻帝的指示,而就算是漢獻帝的直接指示,有衣帶詔這個不容辯駁的物證,漢獻帝倒黴了嗎?沒有!曹操還是得好好把獻帝供著,當然日子會難過一點,不過本來就已經是傀儡了,也就不會再壞到哪裡去了。

    劉備真正擔心的是影響到自己。劉備做事,並非是像口中所說的,時刻以皇帝以漢室作為第一考慮物件,而是時刻以自己的利益作為目標。殺掉曹操,對劉備有好處嗎?根本沒有好處,劉備無法掌控曹操手下那一批死黨。如果曹操不死,那自己就更死無葬身之地了。

    於是,當袁術進犯徐州的時候,劉備主動邀請出兵徐州,於是在徐州殺掉曹操委派的刺史車胄,自己搞獨立去了,把漢獻帝的衣帶詔完全忘在了腦後。在後來,劉備離開袁紹之後來到汝南,和汝南的黃巾軍劉闢聯手,在曹操和袁紹官渡對峙的時候進攻許都。結果曹操放下袁紹回軍攻打劉備,劉備在馬上慷慨激昂的唸了漢獻帝的衣帶詔,表示自己奉詔討賊。可隨即就被曹操打敗,流落到荊州依附劉表去了。

    而西涼太守馬騰在許都只是一個光桿司令,兵馬都在西涼呢。既然大漢皇叔劉備都開溜了,自己還呆在是非之地幹嘛呢?於是馬騰也拍拍屁股走了。剩下董承等幾個沒什麼心眼的傢伙,還傻傻等著溜掉的兩位打回許都,可不久之後就都被曹操收拾掉了。

  • 2 # 知乎子不語

    東漢末年,曹操迎漢獻帝於許都,獻帝不滿當做傀儡,下衣帶詔給董承,董承聯合劉備等人,準備誅殺曹操。事敗,董承等人被誅殺,而劉備則逃走。

    小白出奔,入而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復。劉備知道,光靠這幫文臣之手,不不足以成事。況且,許都是曹操的老巢,即使成事,也難免一死。

    而劉備心懷匡扶漢室之志,可不想這麼白白送死。因此,他揣著衣帶詔,一口氣跑到袁紹哪裡,讓袁紹奉詔討伐曹操。

    因此,劉備逃離是正確的,並非懷疑衣帶詔的真實性。

  • 3 # 碼字的蝸牛

    “衣帶詔”恐有人假借獻帝之名,怕惹禍上身,劉備的逃離?

    正史和《三國演義》都沒這樣說。

    “衣帶詔”

    正史和小說《三國演義》都述說了劉備是參與到“衣帶詔”中的,只是兩者有個區別。

    一、正史《三國志》的說法:

    獻帝與舅車騎將軍董承密謀“衣帶詔”時,劉備並沒有參與其中。剛好是這個時候,曹操突然叫上劉備一起煮酒論英雄,結果曹操的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把劉備嚇得“花容變色”、心驚肉跳,筷子直接掉地。

    回到窩的劉備,立馬就參與了董承他們的“衣帶詔”秘密小組中。隨後曹操派遣朱靈和劉備一起去打袁術,劉備趁機留下下邳,讓朱靈先回去覆命,隨後就用計謀誅殺了曹操集團的徐州刺史車胄,讓關羽領兵守下邳,劉備自己守小沛。

    然後劉備還派遣孫乾做說客,說服了袁紹與之結盟共同夾擊曹操。而且開始時,還擊潰了曹操派遣的征討大軍,直至建安五年,曹操親率大軍,才將劉備打到袁紹那裡打工,曹操還俘虜了關羽和劉備的妻兒。

    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 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先主走青州。——《三國志 先主傳》

    二、《三國志武帝(曹操)紀》的說法:

    稱帝被諸侯胖揍的袁術,已經四面楚歌、山窮水盡了。因此作為本家的袁紹就派遣兒子袁譚自青州遣迎之,曹操派遣朱靈和劉備一起鎮守下邳阻擊袁術,最後袁術病死。

    劉備讓朱靈先返回覆命,這時候曹操集團中的智囊到了官渡(當時曹操與袁紹對峙),才聽曹操說劉備在下邳,立刻告訴曹操這是放虎歸山。

    留在下邳的劉備此時馬上誅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擊敗了曹操派來的劉岱、王忠,到了建安五年春的時候,“衣帶詔”事發,曹操集團才發現劉備也參與其中,曹操立刻親征劉備。

    三、《資治通鑑》《後漢書》的說法:

    劉備早期就加入了“衣帶詔”秘密反曹組織中了。

    《資治通鑑》的說法是,煮酒論英雄後,劉備被曹操嚇得“芳心驚顫”,回到住所後,立刻、馬上聯絡了組織成員一起研究對策【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隨後劉備就加入了朱靈的平定袁術大軍中,最後找了藉口留在下邳,隨後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後與《三國志》同)

    而《後漢書》的說法是:開始時是董承與劉皇叔一起密謀,結果劉備被曹操派去朱靈追殺袁術的隊伍中了,董承只好再找【偏將軍王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結謀,結果失敗被殺,而在外的劉備趁機佔據了下邳。

    四、《三國演義》的說法:

    小說《三國演義》的說法則是:劉備早在漢獻帝認了他為皇叔之時,就是“衣帶詔”秘密反曹組織一員了。“衣帶詔”秘密反曹組織中不僅僅有董承、種輯、吳子蘭、王子服、吳碩、劉備等人,還有西涼馬騰。

    結果是董承家奴秦慶童與董承侍婢私通事敗,為了防止“綠帽國舅爺”要殺人,家奴秦慶童跑去告密,曹操看到名單後,煮酒論英雄,嚇得劉備連忙請求親自帶兵攻打袁術,後來徐州刺史車胄欲害劉備,但計謀被陳登識破,劉備乾脆殺了車胄,徹底再次反了曹操。後來劉備怕曹操來攻打他,還寫了封信給袁紹,結果造就了“官渡之戰”的爆發。

    【其實三國前夕,馬騰是曹操的盟友,再則馬騰作為外來戶,怎麼可能會忠於一個傀儡皇帝?因此《三國演義》中所述的馬騰參與“衣帶詔”根本就是編的】

    不管從正史《三國志》,還是宋朝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以及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都沒有說是劉備害怕惹禍上身,才跑的路。反而都表明了劉備是參與了“衣帶詔”。

    只是後來曹操的煮酒論英雄,嚇到了劉備,他趁機先離開了政治漩渦,跑到外面再次佔據徐州反曹,同時曹操也查出了“衣帶詔”,董承、種輯、吳子蘭、王子服、吳碩剛好也是這個時候被曹操誅殺了。

    在今天看來其實劉備快速離開政治漩渦並沒有任何錯誤

    董卓亂京師,曹操逃出京城,返回家鄉後,立刻讓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散盡家財募兵反董卓。後來“山東諸侯聯盟”與董卓對峙之時,唯有孫堅與曹操是實打實攻打董卓,之時孫堅勝,而曹操大敗。

    失敗後的曹操返回老家後,佔地為王再次募兵,同時憑藉他的門閥世家和宦官家族的身份,頒佈了“求賢令”,隨後施行屯田練兵。可以說此時的曹操集團,就是曹操親手實力打造的。袁術、袁紹、劉表這些地方大戶,都是以來於門閥、世家才組建一時的輝煌。

    當曹操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衣帶詔”的秘密組織中有誰有實權?

    董承只是因為國舅的外戚身份才得到個文官職位,劉備雖然是個左將軍,可不過是個虛職,只有種輯、吳子蘭、王子服幾人手中有兵馬而已。

    可是這些兵馬真的會服從這幾位主將嗎?

    要知道,曹操屯田制後,他的兵馬都是屯田各堡裡訓練出來的。當年收服黃巾軍訓練出來的青州軍,結果還被曹仁給鄙視為“禍亂一方”的雜牌軍。

    且在《三國志 先主傳》中的特意寫上這一句:當劉備再次佔據徐州後,讓關羽守下邳,自己守小沛時,【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

    這是不是意味著劉備在支走朱靈之後,朱靈並沒有留給他多少兵馬,又或者是劉備再次反曹時,原來的曹操兵馬都不願意跟隨曹操?(軍中計程車卒家人還在屯田堡裡)

    所以劉備開始時能憑藉這數萬“烏合之眾”還能抵抗劉岱、王忠,可當建安五年,曹操親征後,立刻就煙消雲散了……

    所以,可以推測當時還在許昌的劉備,雖然獲得了獻帝認可的宗室身份,還得到曹操給予的左將軍官職,但他並不能讓軍隊跟隨他走。因此當“衣帶詔”秘密組織在一起密謀如何誅殺曹操時,組織上應該是考慮到所面臨的各種危機,就如《三國演義》中王子服所述的“我驚恐不敢當,且兵力不足"。

    因此劉備才趁機請求跟隨朱靈到下邳阻擊袁術,那樣才能布好“裡應外合”的局勢,若真暗殺了曹操成功,許昌一亂,作為外圍的劉備就能領兵救駕,以免漢獻帝死於亂兵之中,又或者避免再次被其他人“挾持”以“令天下”。

  • 4 # 周清華

    怕惹禍上身只是其中之一;另一種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玄德如果不逃離,那麼後世史家估計都記不得有這麼一個人。

  • 5 # 謙語謙尋

    首先他跑路是在事件敗露後;

    其次他跑路不是怕人假借天子之名,而是怕曹操弄死他。

    玉帶詔事件中,劉備可是以血籤命為誓的,他本來就恨曹操,巴不得天子把他殺了才好。可是他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並非忠君愛國替皇帝分憂,而是愛那把金燦燦的龍椅……

    天子劉協的宗親劉服王子也有自己的打算,看似他們替天子除曹,實際各有各的盤算,都想借天子的名義和力量來除掉曹。

    劉服想的是曹操一除,就煽動人心讓眾人立自己為新皇;

    董承想的是最大的障礙曹操除掉了,他要當王莽那樣的外戚,畢竟女兒剛懷了龍種;

    活該不死,被小人趙達巴結著洩密給了曹操。

    所以事件敗露後劉備第一時間跑路,去投了袁紹。

    第一為保命。劉備依附袁紹意圖將來(歷史證明他數次易主都是為自己割據圖謀),畢竟袁人多兵馬壯,曹操也不敢輕易來河北弄死他。

    第二為自己割據打算。他一跑,劉曹的恩怨就變成了袁曹的仇恨,袁紹打著天子“誅此狂悖之徒”的旗號滅曹,曹打著“為天子討逆賊”的旗號,既然大家都不要臉,兩人就此公開撕了臉。

    你說劉備跑路對不對嘛!太對了!螳螂捕蟬,他劉黃雀在後……

  • 6 # 老才雜談

    1."衣帶詔"真實性存疑,董承自稱持有"衣帶詔"卻無真屏實據無法證明是真詔,當然可以不奉詔。

    2董承與曹操存

    巨大的權利之爭,矛盾叢生,劉備是董承利用的棋子不言而喻,成功了董承是最大受益人,劉備幾乎零收益,劉備心知肚明。

    3.“衣帶詔"主角董承是一個兇狠殘暴,貪婪成性,無忠君體國之人。這樣的合夥人絕對是過河拆橋的主,劉備當然心中有數。

    4.劉備素有大志,雖知其意卻假意應承,因為他本人也想借機除去曹操這個最大威脅及競爭對手,透過觀察,分析各方實力,反覆權衡得出結論:自己弱小,合夥人更無實力,得手極難,身處許昌這個曹操勢力中心,既使得手也無法全身而退。

    5.因董承事情敗露身死,劉備怕引火燒身,遠走高飛。

    6.劉備世之梟雄早有稱霸天下之野心,即使是真詔也斷不會捨命奉詔,於己不利不會出手,與己有害更會遠離。

  • 7 # 中國驃騎兵

    題主,你好。劉備逃離肯定是對的。“衣帶詔”的政治背景比較複雜,簡單的說,就是漢獻帝及跟誰他的大臣,與曹操為代表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曹魏勢力的政治角逐。

    劉備是曹操在滅呂布後,帶回朝廷中樞的。他的左將軍官職也是曹操向朝廷上表封的官。在曹操眼裡劉備應該是他勢力範圍的人,但是曹操沒有想到的是,漢獻帝也想拉攏劉備。而劉備的政治理念又與曹操不同,他的想法是振興漢室,他對曹操的認識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所以他很快就投入到漢獻帝的陣營。而漢獻帝為了增加劉備的政治影響力也尊稱他為皇叔。

    曹操對劉備的政治態度變化是有所察覺的,於是有了一場傳唱千古的煮酒論英雄的故事。這場酒會實際上是曹操對劉備政治上的攤牌,劉備也很清楚的認識到這點。他開始不問政事,在家裡種菜。其實這是一種隱忍,隱忍的目的就是等待機會。可惜機會沒有等來,他參與的“衣帶詔”聯盟卻被曹操發現,如果此時不跑,那就是砧板上的肉,等曹操來砍。

    所以劉備機智的借討伐袁術的機會,而逃離曹操的地盤,這一逃猶如龍入大海,劉備讓自己的政治生命有了復活的空間,也讓他有了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機會。

    逃離曹操,對劉備來說是他整個生涯非常精彩的一筆。對曹操來說無異於一場赤壁大戰的失敗,這句話我沒有說過,漢末的政治人物裡,沒有幾個像劉備那樣能堅持自己政治理念,而為之徵戰一生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琴是一種容易學好的樂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