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稼軒何必長貧
-
2 # 學海xh1966
自從發現致遠艦以後,其沉沒的原因一直認為是被魚雷擊沉,實際上當時中日雙方參戰艦艇中除了北洋海軍“福龍”號頭等出海魚雷艇為攻擊日本聯合艦隊巡洋艦西京丸發射過3枚魚雷外,均沒有發射過魚雷。日方的檔案資料中也顯示聯合艦隊在交戰過程中未發射過一枚魚雷。
航行中的致遠艦
那麼我們根據當時交戰雙方的資料來複原致遠艦沉沒前的情況。
1、致遠艦屬於穹甲輕巡洋艦,速度在北洋海軍中最快,但裝甲防護薄弱,平均厚度僅三十五毫米。開戰之初艦體接連被命中,左側螺旋槳已漏出水面。
日方戰後繪製的致遠艦爆炸前的最後時刻,可見船體的傾斜程度。
2、致遠艦在接連被命中後,鄧世昌判斷本艦已無力脫離戰場,且當時炮彈也已經用盡,僅剩加特林機關炮尚有剩餘彈藥繼續射擊。於是加速向日方聯合艦隊本隊旗艦松島號撞去,意圖用艦首魚雷將其擊沉。
致遠艦構造圖,可見魚雷發射管設定在艦首。
3、日本聯合艦隊本隊已排成T字形佇列,側弦火力集中瞄準致遠艦,在距離聯合艦隊本隊一公里處被大口徑炮彈擊中鍋爐導致整艦爆炸。十分鐘後沉入海中。
還有一些網友對於致遠艦交戰過程中的一些細節產生疑惑。
1、致遠艦上的炮彈為什麼摻沙子?
這一錯誤認識源於《甲午風雲》電影,在影片中鄧世昌讓致遠艦上的水兵將彈頭拔下,從炮彈中倒出的都是沙子。看到這裡很多人都無比憤慨,外華人黑我們華人,大清朝太腐敗了!炮彈都是假的,這仗不輸才怪!
真實情況跟你想象的並不一樣,當時北洋海軍裝備的炮彈分為兩類,一類是開花彈,另一類是實心彈。開花彈的彈頭內填充的是黑火藥,擊中目標後會發生爆炸從而大量殺傷敵人;而實心彈的彈頭內則填充沙石,擊中目標後憑藉衝擊力擊穿敵艦造成進水,類似於現在的穿甲彈。
當時使用的實心彈,也是大東溝海戰中的主要彈種
2、致遠艦撞擊的不應該是吉野嗎?為什麼成了松島?
當時致遠艦面對的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松島、千代、喬立,而當時吉野的位置在第一遊擊隊,如果要撞擊它,需要致遠艦調轉180度。
右邊起第三個為致遠,最下方坐起第一個為吉野。致遠正前方為日本聯合艦隊本隊。
儘管有著這樣和那樣的爭論,但是在民族危急時刻,致遠艦上的官兵們以他們的生命詮釋了保家衛國的豪言壯志,他們是中國海軍的脊樑,是民族的英雄!
-
3 # 時光隧道2019
致遠艦的沉沒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敵炮擊沉,一種是觸雷而沉。
一種說是被敵炮擊沉
致遠艦屬於穹甲輕巡洋艦,速度在北洋海軍中最快,但裝甲太薄,開戰之初艦體接連被命中,左側螺旋槳已漏出水面。
致遠艦在接連被命中後,鄧世昌判斷本艦已無力脫離戰場,且炮彈已用盡,於是駕艦向日方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撞去,
日本聯合艦隊排成T字形佇列,側弦火力集中瞄準致遠艦,在距離聯合艦隊本隊一公里處被大口徑炮彈擊中鍋爐導致整艦爆炸。十分鐘後沉入海中。
二說被日艦發射的魚雷擊沉。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並未發射一枚魚雷,所以致遠號巡洋艦被魚雷擊中而沉有待科學考察和發現。
在國家危急時刻,致遠艦上的官兵們以他們的生命詮釋了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他們才是中國海軍的脊樑,是民族的英雄!
1996年12月28日,華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訓練艦為世昌號國防動員艦,以示紀念。
-
4 # 公元前
謝邀,致遠艦是為了救定遠艦,與日本的松島號同歸於盡沉沒的!
1894年9月17日下午14:20左右,日本海軍的第一遊擊隊對北洋艦隊的第一次攻擊逐漸結束,日本海軍的整個艦隊正在向北洋艦隊的南方轉移,這時這時雙方的戰鬥已經停止,日本的第一遊擊隊和聯合艦隊分別是第一遊擊隊在西,聯合艦隊在東,依次向清朝的北洋艦隊包圍了過來。
雖然這時候清朝的平遠、廣丙和兩艘魚雷艇已經加入了戰鬥,但是超勇號和揚威號的損失使得北洋艦隊處境還是非常危險。時間到了下午是15:10分左右,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號前甲板突然中彈起火,並且定遠號上的大清帥旗也掉了下來,從此以後定遠號上的大清帥旗再也沒有升起來過,定遠號瞬間處於一片火海中,作戰能力完全喪失。
終於日本海軍的噩夢大清的定遠號起火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上的官兵一片歡呼,然而這時日本第一遊擊隊的松島號突然向定遠號衝去,想徹底擊沉大清的定遠號。眼看定遠號就要被松島號擊沉了,然而噸位只有2300噸的致遠號在艦長鄧世昌的帶領下,直接衝向了日本的松島號號。1894年9月17日下午15:30時。致遠號無論是噸位、火力還是艦速都無法和日本的松島號相比。如果致遠號真的要擊沉日本的松島號,致遠號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使用最古老的海軍戰術,冒著炮火,使用致遠號的艦頭,直接撞擊松島號的艦中央,給它來個中間開花。致遠號在日本第一遊擊隊的攻擊下沉沒了,但是致遠號的沉沒卻給旗艦定遠號的贏得了時間,定遠號在這段時間內撲滅了艦上的大火,恢復了作戰能力。鄧世昌和他指揮的致遠號雖然犧牲了,但是它是整個中華的榮譽。在日本所有研究甲午戰爭的著作總,我們都可以看到鄧世昌和他的致遠號,都對鄧世昌和他的英勇行為表示極高的敬意。
-
5 # 黑馬胖子趙正vlog
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我們的英勇先烈,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鄧世昌
文章說,“落水以後的鄧世昌,仍然高呼殺敵不止。隨從把救生圈拋給他,他拒絕了。他飼養的軍犬游到他身邊,咬住他的衣袖,想救起自己的主人,卻被他用力掙脫了,然後他自己沉沒在洶湧的浪濤之中”。“西師版”四年級教材《海軍將領鄧世昌》一文,除個別文字,內容同“教科版”一致。①
這個故事幾經演繹,還有其他多種版本。譬如,在某版本中,鄧世昌的愛犬變為兩條,分別名叫阿雪、阿花。致遠艦沉沒後,“阿雪和阿花不知從哪裡突然冒出了水面,飛快地游到了已經昏迷的鄧世昌身邊,緊緊咬住主人的髮辮,把他拖出水面,奮力向前游去”,直至被一艘第三國軍艦救上船。鄧世昌醒來後,又投海自盡,阿雪、阿花“向著主人跳下去的海面,半跪著嗚咽了一陣,也雙雙跳進了滾滾波濤之中。”顯然,這已如同小說情節。
在這個故事中,致遠艦意圖撞擊吉野艦、致遠艦中魚雷沉沒、鄧世昌手按愛犬自沉三個關鍵要素,都很值得商榷。
事實上,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號,非被魚雷擊沉;犬案也另有版本
首先,關於致遠艦撞擊吉野艦問題。按照甲午史專家陳悅和他的團隊按照1:1時間的兵器推演顯示,致遠艦意圖撞擊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此時如果致遠艦想要撞擊吉野艦所在的第一遊擊隊,需要將船頭調轉180度,時間上並不允許。②
其他史料也佐證了這一推演結果。如《倫敦新聞畫報》上刊登的名為《中國軍艦“致遠”號沉沒》的新聞畫上,致遠艦“正前方那艘巨大的軍艦,它不是吉野,而是日本本隊的旗艦松島號”。親歷了黃海海戰的英國海軍提督斐利曼特也說,“致遠既受重傷,志欲與日艦同歸於盡,於是鼓輪怒駛,且沿途鳴炮,不絕於耳,直衝日隊而來。”③可見致遠艦當時並非明確地選擇吉野艦為撞擊目標。
在上述所引課文《愛國將領鄧世昌》中,鄧世昌告訴手下官兵:“日本艦隊全仗‘吉野’橫行,如果撞沉它,我軍一定會取得勝利!”這讓人們常常以為,吉野艦是日軍中火力最強的戰艦之一。但事實上,吉野全艦隻有大約10門炮,而作為聯合艦隊旗艦的松島艦,僅速射炮就有12門,這還不包括320毫米口徑的大炮等。正如陳悅所說,致遠艦衝擊日本聯合艦隊這一舉動,要比衝擊吉野艦所在第一遊擊隊更為壯烈和危險。④
第二,關於致遠艦的沉沒原因。戰事結束後,丁汝昌奏報,“倭船快,炮亦快且多。對陣時彼或夾攻或圍繞,其失火被沉者,皆由敵炮轟毀。”鎮遠艦槍炮官總結教訓,“譬如致、靖兩船,請換截堵水門之橡皮,年久破爛,而不能修整,故該船中炮不多時,立即沉沒。”北洋艦隊的英籍船員泰萊說,“為敵炮所擊沉者三艦,其中有一為忠勇之鄧君所統之致遠艦。”眾多材料指向,致遠艦是被炮火,而非魚雷擊沉。⑤
最後,有關鄧世昌犧牲時的情境,有一則與流傳說法相左的材料,長期以來不被人所重視。鎮遠艦美籍幫辦馬吉芬回憶,致遠艦“倖存者只有七名海軍士兵……他們所說,各不相同,難以置信。但唯有一點說法一致,據說,鄧艦長平時所飼養一頭大狗,性極兇猛,常常不聽主人之命。致遠艦沉沒後,不會游泳的鄧艦長抓住一塊船槳木板,藉以逃生。不幸狂犬游來,將其攀倒,手與槳脫離,慘遭溺死。狂犬亦為主人而徇死。”⑥
馬吉芬本人對北洋艦隊懷有很深的感情,不會刻意編造事實,而其記錄的以上內容,又來自於致遠艦7名倖存船員的口述,可信度不可謂不高。如果事實的確如此,那正如馬吉芬評論的那樣,“想來義犬救主之說,自古以來屢有所聞,但為犬捨命者,恐鄧艦長首創先例,實乃不幸之人。”
-
6 # 魂舞大漠
1894年9月17日,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遭遇日本聯合艦隊,重創日本艦隻多艘,我艦隊也損失了兩艘艦,日艦隊欲繞至我艦隊背後夾擊,由管帶鄧世昌指揮的旗艦“致遠”號巡洋艦,為了掩護受到攻擊的他艦,在受傷的情況下,全力衝向日艦“吉野”,距離一公里處發生爆炸,隨即沉沒,艦上246名官兵遇難。按當時的記錄,受傷的“致遠”,再次遭到了魚雷攻擊,才導致大爆炸,真實的情形如何?
經專家考證,被魚雷命中,魚雷艙發生殉爆,確切不無可能。在沒有更新的歷史證據出現以前,這便是最真實的歷史。
致於專家依戰術選擇,撞向的應該為日本艦隊本隊,而非“吉野”,倒也不無可能,只能說是一種可能。歷史的每一寸真實,都需要證據。當時“致遠”號的倖存者還有7人,他們當對“致遠”的實戰情況,做過報告。
如果存疑,最好拿出兩條可以互證的證據來說話,不然的話,稍有點良心的正直之士,當拒絕可能,也許之類的模糊用詞,因為沒有任何意義。
1895年,甲午海戰博物館在威海劉公島建成。
2015年,國家“丹東一號”水下考古隊,打撈出“致遠”號上百件文物,以為英勇的“致遠”。
2016年,“致遠”在威海被複原,也是為了最好的紀念與懷念。此前100多年,我們紀念甲午,各種紀念活動和文藝作品不斷,目的只有一個,告慰英靈,不忘國恥。
-
7 # 春秋老師聊歷史
傳統認為,”致遠’’號是被日軍魚雷擊沉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實際上,日本人淺野正恭所寫的《日清海戰史》對“致遠“”艦的被擊沉的原因有不同記載:“一邊游擊隊與“致遠”戰,“致遠”忽出陣衝突“吉野”,於是“吉野”以紐狀火藥連彈裝入快炮擊之,密如雨下,三點三十分遂沉沒。”這就是說,“吉野”艦並沒有發射魚雷!
除此記載之外,在日方的其他記錄中說,日本聯合艦隊於整個黃海海戰期間並未施放魚雷。
另外,出版於1895年的《普拉茨塞海軍年鑑》對導致“致遠”艦沉沒原因的記述較為合理:“日艦第一遊擊隊見’致遠’奮然挺進,便以群炮萃於’致遠,’連連轟擊。有數顆榴彈同時命中’致遠’水線,致使其舷旁魚雷發射管內一枚魚雷爆炸,右舷隨即傾斜”。
這兩個記載都證實了”致遠’’號不是被日軍魚雷擊沉的。
相反,”致遠’’號部分是被自家的魚雷炸沉的(當然日艦的炮彈也是原因)。這裡就要引出鄧世昌在戰前犯的一個致命錯誤來。
原來,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戰接戰之前,曾經明令各艦把魚雷投棄水中(原因是當時的魚雷不適合在運動中攻擊),以免殉爆。
但是,遺憾的是北洋艦隊的這個命令有些艦長沒有遵守,比如“來遠“”艦後來也有企圖用魚雷攻擊日艦的紀錄。而鄧世昌的”致遠“”艦當時由於技術故障,無法把自己舷側發射管中的魚雷投放到水中。
鄧世昌當時對此的反應是:隨它去吧。之後並不再想辦法繼續執行上級的命令。就這樣,“致遠“號沒有把魚雷投棄到水中,而是帶著這個“危險品”就急切的投入了戰鬥,恰恰是這顆“隨它去吧“的魚雷,部分造成了“致遠“艦自身的覆沒。
儘管鄧世昌平時是一位帶兵嚴格、練兵有方的優秀艦長,但是任何人也難免犯錯。他在黃海大戰中不小心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提醒我們後人在做任何事時都要注意一個真理:
細節決定成敗!
-
8 # 隱者康司馬
致遠艦在炮彈打光的情況下開足馬力以最大的航速全力追擊日軍旗艦吉野號——想把吉野號撞沉在兩艦很近的距離被吉野艦的魚雷擊中沉沒,管帶鄧世昌跳海犧牲。
回覆列表
首先,關於致遠艦撞擊吉野艦問題。
按照專家推演顯示,致遠艦意圖撞擊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此時如果致遠艦想要撞擊吉野艦所在的第一遊擊隊,需要將船頭調轉180度,時間上並不允許。
其他史料也佐證了這一推演結果。如《倫敦新聞畫報》上刊登的名為《中國軍艦“致遠”號沉沒》的新聞畫上,致遠艦“正前方那艘巨大的軍艦,它不是吉野,而是日本本隊的旗艦松島號”。親歷了黃海海戰的英國海軍提督斐利曼特也說,“致遠既受重傷,志欲與日艦同歸於盡,於是鼓輪怒駛,且沿途鳴炮,不絕於耳,直衝日隊而來。”可見致遠艦當時並非明確地選擇吉野艦為撞擊目標。
第二,關於致遠艦的沉沒原因。
戰事結束後,丁汝昌奏報,“倭船快,炮亦快且多。對陣時彼或夾攻或圍繞,其失火被沉者,皆由敵炮轟毀。”鎮遠艦槍炮官總結教訓,“譬如致、靖兩船,請換截堵水門之橡皮,年久破爛,而不能修整,故該船中炮不多時,立即沉沒。”北洋艦隊的英籍船員泰萊說,“為敵炮所擊沉者三艦,其中有一為忠勇之鄧君所統之致遠艦。”眾多材料指向,致遠艦是被炮火,而非魚雷擊沉。
最後,有關鄧世昌犧牲時的情境,有一則與流傳說法相左的材料,長期以來不被人所重視。
鎮遠艦美籍幫辦馬吉芬回憶,致遠艦“倖存者只有七名海軍士兵……他們所說,各不相同,難以置信。但唯有一點說法一致,據說,鄧艦長平時所飼養一頭大狗,性極兇猛,常常不聽主人之命。致遠艦沉沒後,不會游泳的鄧艦長抓住一塊船槳木板,藉以逃生。不幸狂犬游來,將其攀倒,手與槳脫離,慘遭溺死。狂犬亦為主人而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