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姐逛歷史

    韓信發達之後,對於曾經幫助自己的那位老婦人十分尊敬,不但將她接進府中供養,還贈送她千兩黃金報答她的恩情。俗話說滴水之當湧泉相報,春秋戰國時期的韓信便將此事做的非常好,當年他深受一位老婦人的照顧,在發跡之後,立刻報答這位老婦人,此舉動受到眾人的讚賞 。

    韓信當了楚王之後,是如何報答漂母。

    韓信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早年的經歷卻非常坎坷,他出生在一個非常貧苦的家庭中,父母雖然每天都辛勤勞作,但家裡仍然吃了上頓沒下頓,飢寒交迫長大的韓信非常懂事,早早外出自謀生路,為了生活他幹過客棧的夥計,砍過柴打過魚,雖然日子艱難,但他仍然利用一切機會學習。父母去世後,韓信成了孤兒,日子過得更加艱難,當時他經常到一位朋友家蹭飯,雖然朋友每次都熱情接待,但時間久了,朋友的妻子卻十分不高興,韓信自尊心非常強,從此以後再也不登這位朋友的門。

    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骨氣不能當飯吃,就在韓信餓得頭昏眼花時,一位好心的老婦人給了他食物,韓信激動之下想要跪拜感謝,卻被老婦人破口大罵,認為他堂堂男子漢竟然隨便下跪,韓信聽完之後十分羞愧,但也更加堅定了要出人頭地的決心。

    之後韓信毅然投身軍中,憑藉能力得到劉邦的重用,在戰場上韓信運籌帷幄,有勇有謀,在他的帶領下,歷經四年的時間徹底挫敗項羽,並逼迫項羽在烏江自刎,劉邦登基之後封韓信為楚王,當年連飯都吃不上的窮小子竟然一步登天,而韓信也兌現自己當年的承諾,將對自己有一飯之恩的老婦人接到府中照顧。

    一飯千金

    一飯千金這個故事的出處為《史記·淮陰侯列傳》,源自漢初名將韓信受人點滴之恩,湧泉以報的故事。

    韓信,淮陰人,少年時父母雙亡,日子過得很艱難常常沒處吃飯,“只好到城下淮水邊鉤魚,鉤到了可以賣幾個錢,釣不到就餓肚子。

    淮水邊上有一群漂洗絲絮的老大娘,各自帶著飯籃在這裡幹活。其中一位大娘見韓信餓得有氣無力,就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一連幾十天都這樣。韓信非常感激,對大娘說‘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你。”大娘卻生氣他說:“我是看你可憐才送飯給你吃,哪圖什麼報答!"

    漂母的話語其實是暗含激勵的,她希望韓信能夠振作起來,有所作為!有學者考證說,漂洗絲絮在當時是一個行當,這個行當很辛苦、很勞累,經常會弄裂雙手,並且也賺不了幾個錢。漂母能夠在收入極其微薄的情況下幫助韓信,確實難能可貴!

    韓信胯下受辱

    韓信胯下受辱的故事是他當初還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家裡面一直很貧窮,又常常遭受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其中就有一個市井小混混,說韓信的膽子小得很,篤定了韓信的膽子小,不敢用佩劍來刺他,就叫他從他的褲襠下面鑽過去,韓信感到受到了極大的侮辱,臉瓜子像被深深的抽了幾十下一般疼,於是發誓要出人頭地。可以這樣說,如果說沒有經歷這樣的事情的話,也沒有後來在戰場上勇敢廝殺的韓大將。

    而這個故事之所以這麼出名的原因,是因為在他功成名就返鄉之後,他非但沒有像許多復仇文裡面的主角一樣報復回去,反而回到家鄉去感謝這個曾經讓他受了胯下之辱的市井混混,並且還給那位侮辱他的市井混混封了官做,可見韓信的氣度非凡,心胸寬廣,因此他的這個故事也被成為激勵後人的典故,因為他的這個故事真正就迎合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而韓信也是一個活脫脫的勵志文主角,因為剛開始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卑微的貧民,然而一步一步從軍中小卒做起,在成為一國大將,最終成為帝王的肋骨權臣,受到萬民的敬仰。

  • 2 # 奮鬥75205265

    韓信是個非常聰明的人識時務不誤事,漂母善良憐人之心解決韓信一日三餐之憂,如果沒有月姬贈送兵書也沒有韓信的軍事奇才。

  • 3 # 竹林吟曉1

    對漂母報以百金,太少;對流氓委以官職,變態;對亭長舍以薄金,無義。怪不得民間說他為人短見刻薄。他最後的下場也許與此乖怪的性格有關。

  • 4 # 劉一千五

    韓信的經歷很奇特,他報答幫助過他的人又很刻薄。

    一,韓信報答幫助過他的人,有點刻薄。

    這說明了韓信沒有把握在社會上處事的重要性。有時候出了大力,還不討好;有時候被整得過分的,還覺得是應該的,有時候付出和報答差不多,當然,不圖報答的人不會計較。

    在淮陰城,與韓信有密切關係的人有三個:一個是下鄉南昌亭長;一個是漂洗麻布的婆婆;一個是殺豬的二桿子。

    殺豬的二桿子對韓信只有幾分鐘交往,後來得了箇中尉,諸侯國的中尉,職位相當的高,算得上富貴有了。婆婆給了韓信十幾天吃的,後來韓信回報她得了得了千金,養老絕對不成問題了;下鄉南昌亭長最不值得,我認為亭長幫助了個白眼狼。韓信跟著他家吃了幾個月,天天打秋風,放在現在,放在親兄弟姐妹家也不可能。韓信居然吃得心不跳臉不紅。人家老婆說了幾句他認為得罪了他,不去了。韓信擁有一個楚國,居然給人家一百錢,來報答亭長夫妻兩人的長期幫助,還說人家是小人。韓信憑什麼會心安理得的吃人家幾個月?韓信這樣的行為,說韓信是恩將仇報不過分。

    ——這就是韓信在他落難時,對幫助過他的人的態度和物質補償。

    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二,司馬遷的《史記》記載,韓信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遊民

    生活條件差,遊手好閒,不事產業,自己吃飯都成問題。只得到處蹭飯吃。所以,換了一家又一家。經歷了不少事情,也體驗過人間的冷暖寒熱,世態炎涼。這對他的行為產生了影響。最為人看不起的是牛高馬大,居然衣食渺茫。君子也吃“嗟來之食”了。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這種生活狀態,就是自己造成的,為什麼別人有吃的,你沒有?這跟現在一致,為什麼別人能靠勤勞買房買車,而你不能?

    當然,韓信是受了許多的戾氣和白眼。

    三,韓信究竟是個什麼背景,能遊走社會

    對韓信一直有個疑問,他生活在秦始皇時期,為什麼可以流浪在外,不僅不服兵役,也不服徭役。更可惡的是他還挎一把劍到集市上招搖,這些都是違禁的,秦朝是法治社會,帶兵器是犯法!但是,官吏居然不管。社會青年二桿子看見了,心頭起火生嫉妒,侮辱韓信,讓他從胯下鑽過去?

    那麼,一定是秦始皇手下的官吏辦事不力,要不就是韓信這個人有特殊的背景。

    韓信認為他是要幹大事的,所以在生活上堅持“做大事不拘細節,成大禮不辭小讓”。上不修邊幅,下可以隨便。認為小事情不用他這樣的人去幹。說明韓信自視甚高,不與”扒糞的和掃地的“一起,否則,有傷他的自尊心。那麼 他的過去大概是沒落的貴族罷。

    四,韓信知道自己的價值,所以“千金之子不爭利於市”。

    韓信在對待淮陰少年這件事上,反應出他的抱負不小。他認為大才不應該與小聰明攪在一起。對方就是一條命,那麼,除命以外的呢?這是韓信考慮的問題。所以,強龍不壓地頭蛇,韓信忍了。他不想把自己賠進去。俯身一下又何妨。韓信鑽了人家的胯下,一般都認為韓信是繡花枕頭,所以,對他大笑不止。

    這樣一個頭腦簡單的二桿子,韓信後來說他是壯士,而且給他中尉官做。就叫人匪夷所思了。

    蹭飯吃,他認為這是小事,鑽人家的胯下,他認為他能忍。他是“苟全性命於亂世”的豪傑,為的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韓信活出來了,這是他的隱忍不發的結果。他堅信自己的才能可以濟世。也許這才是他堅持下去的原因罷。

    但是,劉邦,樊噲,灌嬰們人家也不是靠勞動從秦朝的暴政下生活出來了嗎?韓信是寧願餓死,也不願勞動的社會閒散人員。

    當然,不排除韓信有遠見卓識,看出了秦朝的統治長久不了,他有機會繼續把秋風打下去,在今後的混亂中大展宏圖。

  • 5 # 一個人的歷史

    胯下之辱和一飯之恩,就是韓信不得志時的經歷,當韓信當了楚王后,對於漂母和那個讓自己鑽褲襠的流氓,採取的做法不盡相同。韓信很想向劉邦學習,因為軍事上的非凡能力並不能讓他擁有窺視天下的機會,項羽那個楚國的貴族,比自己更強的軍事家,就敗在了劉邦手裡,劉邦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漢初三傑加在一起也不是劉邦的對手,因此他們才會被劉邦所驅使。

    仁而愛人是劉邦的表象,韓信決定向劉邦學習,在項羽故鄉楚國,收買人心為我所用,為日後和劉邦爭雄打下基礎。因為楚人對於韓信並沒有什麼好印象,這個傢伙不過是個執戟郎和叛徒而已。韓信為了扭轉自己的形象,無視找到了當初施捨自己飯食的老婦漂母,給了漂母千金作為答謝之禮,並說:“沒有您當初的一飯之德,就沒有我韓信的今天,千金不過是一點心意,希望您能讓我想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侍奉您。”韓信想讓世人看到自己知恩圖報,卻沒想到會招致劉邦更深猜忌。

    至於對待那個曾經侮辱自己的人。韓信的做法是不僅不計前嫌,還封他做了楚國中尉,這是統兵的高官,對於這個無賴來講,德不配位的做法並不會讓人對韓信有什麼好感,反而會讓那些跟著韓信出生入死的人寒心。刻意的作秀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有人去向劉邦告密,說韓信在楚地收買人心圖謀不軌,不就這位楚王就變成了階下囚,最後成為了淮陰侯整天在劉邦的監視之下。

    韓信是軍事天才,卻不是個政治高手,他想向劉邦學習,卻只學了皮毛而沒學到精髓,做別人的影子的人又有什麼未來呢?處處學習劉邦的韓信,只能在呂雉和蕭何的聯合絞殺下,永遠成為了大漢叛臣。

  • 6 # 勇哥在義烏

    韓信年輕的時候很有才幹但是得不到別人的重用,自己做生意了又不善於謀劃,搞了個最後一事無成,沒有辦法,只有寄人籬下,被別人看不起,經常遭別人的白眼,韓信呢經常去釣魚他釣魚了,也就是為了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有一天韓信在飢餓的時候又去釣魚,釣了很長時間都沒有釣到一條魚,是在河邊洗衣服的漂母看他餓得發慌漂母不忍心,於是就把自己帶的飯糰給韓信吃,在飢餓的韓信看見漂母給他遞過來的飯糰他也就接著吃了,一連這樣數十天,韓信每天就在淮陰河邊釣魚,漂母天天給他帶飯糰來給他吃,韓信很是感動,就對漂母說等我韓信以後出息了,我一定會來報答你,漂母就說我給你飯糰吃我是看你可憐,所以我才天天給你帶飯糰來吃,我給你飯糰吃我也沒想要你來回報我。漂母說男子漢大丈夫要能自食其力,漂母的話感動了韓信,激勵了韓信,心想一個婦人都能靠給別人洗東西來養活自己,自己一天辛辛苦苦也掙不了幾個錢,還無私地來幫助我,韓信被嫖母的仁愛之心給深深的打動了,我韓信再不能這樣浪蕩下去了,以後一定要有所作為。就這以後韓信再也沒有去河邊釣魚,浪費自己的青春,而是走上了自己的從軍的道路,韓信的成功多少也受到了漂母的影響,韓信當上了齊王以後,他沒有忘記漂母的一飯之恩要報答漂母的一飯之恩,韓信再次見到漂母之後給漂母送去了千金。

    漂母蹭飯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人在落難的時候,別人好心來幫助你,一定要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漂母蹭飯的故事千年來,一直傳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中國古代或現在讓人從自己的褲襠下面鑽過去可以說是最侮辱人和羞辱人的一件事了,可是中國古代的韓信就是受胯下之辱而崛起的,韓信當年落魄的時候,因為韓信自以為自己很清高?腰間總是跨一把佩劍, 有一個屠夫把當街韓信給攔住了,屠夫就說你裝什麼裝?你會什麼武功?你還挎一把劍,你有本事今天把我殺了,如果你不把我殺了,你就從我的褲襠下面鑽過去,當街羞辱他,讓韓信從他的褲襠下面鑽過去,韓信沒有反抗,因為他知道在這個時候她反抗就是殺了這個屠夫,自己也要坐牢還要殺人償命,因為當時的韓信一無權,二無勢,他就選擇了忍辱負重,不顧當時大街上的人來人往,他就趴下去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面鑽了過去也不怕被人嘲笑,於是,韓信站起來就揚長而去,韓信受胯下之辱,在整個淮陰縣都傳遍了,從此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可是韓信並沒有因受胯下之辱而沉淪下去,反而更加激發了韓信而奮發圖強和出人頭地的精神。秦朝末年的亂世,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後來韓信終於找到了自己可以一展抱負的機會,他投靠了劉邦,被劉邦封為大將軍,為劉邦的大漢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後被劉邦封為齊王,他終於成功了,在他輝煌的時候,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淮陰縣,見到了昔日讓他受胯下之辱的那個屠夫,這個屠夫看到韓信以後嚇得跪在地上直磕頭大喊大王饒命,大王饒命,可韓信他不但沒有責怪這個屠夫,反而還安慰她,沒事,我今天來不是找你來算賬的,我還要感謝你,說著還給當年羞辱他的那個屠夫安排了一個衣食無憂的工作,韓信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現在衣錦還鄉的韓信,而且還是齊王,他要殺這個屠夫,可以說就和踩死一隻螞蟻一樣,大丈夫能屈能伸,接著說他當年羞辱我的時候,我都有能力殺了他,結果我沒有殺他,我覺得沒有意義,我都忍了,今天我更不會殺他了,我還要感謝他,如果沒有他,也就沒有我韓信今天的成就,從這件事情我們都可以看出,一個人要想成大事,一定要能做到忍辱負重,在你最艱難的時候,一定要向前看,如果韓信當初採取魯莽的行為,相信很可能我們歷史上也不知道還有韓信這個人也更不知道有漂母贈飯和胯下之辱的成語故事了。

  • 7 # 四野後人論歷史

    韓信畢竟是大英雄,試想連項羽的逃將鍾離昧走頭無路時他都敢收留(雖然沒有善始善終),那位鼓勵他積極向上供他白吃白喝的漂婦,在韓信眼中就是他生命程序中的貴人。因此,為人洗衣服的漂婦不但得賞千金,並且兒子也得到了重用。至於那個讓韓信受鑽褲襠之辱的無賴,當楚王韓信率衛隊威風凜凜的出現在那個無賴面前時,那個無賴見狀被嚇得魂都沒了,當他以為自己必挨千刀而死時,韓信的話讓他覺得自己是在夢遊。因為韓信不但饒恕了他,而且還賞賜他個官職,讓他隨侍左右。韓信給出饒恕無賴的理由是,彼時我要不願受辱,拚起命來,非他死即我傷,那也就沒有了我今天的成就。

  • 8 # 尋根拜祖

    漂母飯信和胯下之辱,兩個成語生動概括了落魄時期的韓信生存狀態。韓信對這兩件事情的處理辦法,也顯示出他獨特的價值觀和個人的志向抱負。

    這兩件事在史書中的描述都很簡單,至於韓信發達後如何報答漂母,及懲罰羞辱他的流氓,基本出於民間傳說,而非正史。

    《史記》記載的漂母飯信故事及相關傳說韓信始為布衣時,貧無行,嘗從人寄食,人多厭之。嘗就南昌亭長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覺其意,竟絕去。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既貴,酬以千金。

    從史書記載的情況看,韓信很可能是一名孤兒,貧窮,只能吃百家飯,到處蹭食。看起來韓信也不夠乖巧,時間久了,人人都討厭他。

    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村長,南昌亭長,就是一個叫南昌村的村長。韓信曾經在村長家裡,一吃就是幾個月。村長夫人非常討厭這件事,又不好意思直接趕他走。就玩了個絕招,早上做完早飯,一家人揹著韓信,躲在床上吃。

    等韓信到來,一看空空的鍋,就明白了怎麼回事了,於是一聲不吭地離開了村長家裡。這個故事還引申出一個成語:昌亭之客,意為寄人籬下的生活。

    估計韓信也覺察到了別人的態度,他儘量減少蹭食。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就到城下釣魚充飢。河邊經常有一群漂母漿洗衣物,漂母是一種職業,專門替有錢人家洗衣縫補,很辛苦,收入低微。

    有一天,一位漂母見韓信飢餓難忍的樣子,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將自己的飯食分給他吃。一連數十天,漂母天天給他帶飯,韓信很感動,說:我將來必定對你有重重回報!

    漂母一聽大怒:男子漢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哪是圖你的回報?有人說,漂母是在激勵韓信,其實我認為漂母恐怕更多的是怒其不爭。正因為如此,漂母才是真正不圖回報的救濟,她完全是處於本心的悲憫而已。

    韓信發達後,回到老家探視了漂母,一次性贈漂母黃金一千斤!這筆錢,放在當時,一個普通人家,至少可以夠花幾千年!

    以上就是正史的記載,在民間傳說中,韓信還召見了南昌亭長,只給了一百錢,說他是個好人,但做事有始無終。假如真是如此的話,韓信的心胸有點狹窄,跟後面對待小流氓的處理方式不一致,這個故事不大可信。

    還有民間傳說,韓信後來認漂母為母,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其實這些都是後人的美好願望而已,至於真實情況如何,史書不見記載。

    《史記》記載的胯下之辱故事及相關傳說“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侮辱韓信的是個屠夫,小年輕一個。少年麻木,有眼不識泰山,挑釁韓信說:“你長個大個,成天配把寶劍,看著像個大丈夫,其實就是個膽小鬼!”其他人跟著起鬨,說:“如果你有膽,就用你的劍刺我,如果沒膽量,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

    韓信一言不發,挨個打量了他們一番,竟然真的俯下身,從那人的胯下爬過!滿大街的人都鬨笑,就差拿臭雞蛋砸他。

    關於小屠夫為什麼如此羞辱韓信,韓信又為什麼那麼順從,史書沒交代。民間傳說林林總總,有說韓信偷了人家的肉,有說小屠夫想要韓信的劍,韓信不給。這些說法都是野史,真實情況如何不得而知。

    民間傳說,韓信發達後,找來那位屠夫,這傢伙嚇得渾身篩糠,以為韓信要報復他,沒想到韓信不但沒有報復他,還任命他做了個小官吏,從此跟他後面混。由此故事,後人誇讚韓信心胸寬闊。

    這個記錄也不大靠譜,韓信憑什麼無緣無故地提拔,侮辱過自己的人?除非當初屠夫做得對,是韓信錯了,否則韓信不是缺心眼嗎?他在那麼多人家蹭食,不去回報,偏偏拿塊金磚砸仇人?

    韓信的生存狀態及當時的社會現象

    像韓信這種生存狀態的人,在西漢其實很普遍,絕不是個案。比如,漢武帝時期有個叫主父偃的,也是個人人討厭的大才,混得慘的時候,連父母兄弟都不願意跟他相認。漢成帝時期有個叫陳湯的將軍,年輕時候也是到處乞討蹭食,被人看不起。

    年輕時候窮困潦倒不算什麼,為什麼西漢集中出現?而且在發達之前,如此被人看不起,融入不了主流生活圈呢?

    這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韓信、主父偃和陳湯,按後來的分類,他們都是寒門仕子,靠讀書求學,進入仕途的一個階層。可惜的是,他們生不逢時,那時候還沒有科舉制,士族階層還不是社會主流,他們缺少正常的出仕途徑!

    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學了一身本領,志向高遠,不願意從事耕種、經商之類的職業,連養活自己的都困難。又不願意對社會世俗低眉順眼,因而與世俗格格不入。為了生活這個基本條件,蹭食對他們來,就是最“體面”的生活方式,乞討、借高利貸,甚至坑蒙拐騙的事都幹過!

    他們想要出仕,只能透過權貴們的舉薦,在西漢叫“察舉制”。可是,除非真的有慧眼識才的貴人出現,在此之前,他們只能活得像鼴鼠一樣!

    韓信還算幸運的,他碰上了慧眼識珠的蕭何,包括主父偃和陳湯,都遇到了貴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朽的光輝。像他們這樣,被埋沒的恐怕會更多!

  • 9 # 導師李陽

    韓信始為布衣時,貧無行,嘗從人寄食,人多厭之。嘗就南昌亭長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覺其意,竟絕去。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邊批:信之受禍以責報故。〕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既貴,酬以千金。

    這是<史記>原文,關於原文的解釋也有好多種。那麼韓信在功成名就之時是如何報答漂母的呢?漂母又是何許人呢?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漂母並不單指某一個人,而是指代一批人。淮陰也就是今天的淮安市淮陰區,屬於魚米之鄉水系眾多,當地的父母在閒暇時刻一般都會選擇在水邊洗衣服,這些洗衣服的人便是漂母。韓信作為沒落貴族的代表,在當時很年輕,整天遊手好閒,在家沒有幾個朋友的,因此,只能經常一個人孤孤單單在河邊玩耍,這也促成了他和漂母們的相遇。漂母當然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給他一點舍施。韓信也因此很是感激。

    明確了漂母是一個職業後才能談到後面的韓信是如何報答漂母們的。也就是說韓信並不是報答的其中一個人,而是像今日劉強東一樣,返鄉報答了所有的70歲以上的老人。那麼韓信呢,也是如此的。對幫助過他的漂母們逗給予一定的報答的。

    韓信知恩圖報,值得學習。那麼韓信對於當年給他胯下之辱的社會流氓又是怎麼報答的呢?我們說韓信並沒有睚眥必報,而是以德報怨,這也很值得我們學習。在史記當中就有明確記載的,感謝當年胯下之辱讓他奮起直追,沒有胯下之辱可能沒法激發他內心的鬥志!

  • 10 # 歷史很有用

    韓信是一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人。當年河邊漂母的一句話大意是:“年紀輕輕不自食其力,我給你幾頓飯吃是可憐你,並不指望你將來有所報答。”這句話讓韓信徹底醒悟,從此發憤圖強,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楚王。成為楚王后,找到當年的漂母,賜以千金不忘當年之恩。後來"一飯千金"由此而來。

    當了楚王后,找到當年欺辱他的那個小混混,非但沒有懲罰他,反而授以中尉的官職。本來周圍的人,包括混混自己也認為自己完了。韓信卻反其道而行,說明他成為千古名將必有過人之處。作為軍事家、政治家出一口惡氣,殺一個小人,換千年惡名。人們都會說韓信有仇必報、小肚雞腸,這筆賬對韓信來說再明白不過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聰明的韓信自然知道如何收攬人心。韓信最讓後世人學習的是“袴下之辱",說明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負重才能成就偉業。

    知恩圖報,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去學習。

  • 11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韓信當上楚王后,衣錦還鄉,分別召見漂母、和曾經侮辱自己,讓自己鑽褲襠的流氓。那麼他是怎麼對待他們的呢?

    一、以千金厚賜漂母。

    想當年韓信家貧如洗,一日三餐沒有著落。於是跑到河邊釣魚,有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給飯菜給韓信吃,連續幾十天都是如此,韓信感激道“他日我封侯拜相,必定會重重報答您老人家。”大娘生氣的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漂母一席話,觸動了韓信,韓信隨之拜別漂母,趕去投軍。韓信回家鄉後,信守當初許下的承諾,以千金厚賜漂母,體現出韓信知恩圖報的本性。

    二、對曾經侮辱自己的流氓,並沒有瑕疵必報,反而提拔重用。

    韓信經常佩劍走在街上,有一天有個流氓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戴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鑽過去。”於是韓信猶豫了一下,低下身,趴在地上,從他胯下鑽過去了。滿大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怕事。

    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如果這件事放在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人身上,都會拔劍去殺了那個流氓,可韓信沒有,並不代表韓信沒有血性,只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後來韓信封楚王回鄉後,召見那個流氓,流氓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可韓信並沒有殺他,也沒有讓流氓從韓信胯下鑽過去,而是封他為中尉,加以重用,並對手下將領說“這是位壯士,當年他侮辱我時,我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立萬,所以就忍了下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大丈夫生於天地,懂得知恩圖報,能屈能伸,在身處逆境時忍辱負重,忍常人不能忍的屈辱,才能在將來奮發圖強,才能比別人更勝一籌,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 12 # 紅塵如鏡

    這兩件事在《史記》的淮陰侯列傳裡面都有詳細描寫,任何人只要一度娘就都知道了,所以紅塵君就不多說了,我只是來分析一下這兩件事背後的原因。

    軍神韓信

    大部分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韓信乃是一代軍神,歷朝歷代各種方式排列下來,不管怎麼排,韓信基本都在前十。

    畢竟所謂的名將都是靠對手來襯托的,你怒打一隻貓就是普通人,怒打老虎就是武松,而韓信大敗的對手是誰呢?——西楚霸王,項羽。

    這位大哥也是非常威猛的主兒,八千子弟兵破釜沉舟,一戰就擊敗了章邯的二十萬大軍,一舉奠定了反秦的格局和態勢,堪稱史上最威猛霸氣的戰鬥之一(千萬注意,不是戰役)!

    但是項羽這麼牛逼,最終還是被韓信十面埋伏,垓下一戰讓霸王都信心盡失,直接自刎而死,連突圍的勇氣都沒了,韓信軍神的名號當之無愧。

    所以,紅塵君告訴大家一個道理,以後要吹自己多牛逼,最好就不要貶低自己的對手——比如抗日神劇那種,因為只有對手強大,才能說明你的勝利有價值,比如鬼子都那麼二那麼蠢的話,這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十五年抗戰還有什麼意義可言?

    千金保一飯之恩

    說完韓信,咱們來說漂母這件事。

    韓信最早的時候家裡很窮,而他的興趣又只在學習兵法之上,根本就沒精力也沒興趣來種地啊,經商啊等等。

    其實韓信這種做法是完全正確的,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長也是固定的,你想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最終的結果肯定是無一不會,但無一不精,相反,只有你在你擅長的領域內做出超強的突破,才有絕對的競爭力。

    但是那個年代生產力不發達,更加沒有網際網路,韓信你再牛逼,沒飯吃還是不行的,在被一個亭長的老婆羞辱了之後,韓信一怒而走,出來釣魚,想要吃魚解餓。

    可惜這位軍神釣魚水平也不咋地,他的那套兵法在魚身上根本無用武之地,最後餓的快要昏倒了,有一位漂母(洗衣服的阿姨)很同情他,就把自己帶來的飯分給他吃,這才沒讓軍神餓死。

    紅塵君再多說一句,若是沒有這個漂母的話,也許最後就是項羽得天下了,可見有時候一隻蝴蝶煽動翅膀,就可能在地球的另一面引起一場颱風,這絕對是有道理的。

    之後韓信發達做了楚王之後,以千金(不是一千兩金子而是黃銅,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一千萬吧,而已。。。)報答了當初的那位漂母,讓其餘的漂母們後悔的眼淚都流乾了。

    以德報怨報胯下之辱

    這也是韓信年輕時候的事情。

    由於這位軍神大人一向是一手兵書,一手寶劍的,十分另類,這讓許多同鄉人都看的很不爽。

    其實這個可以理解,越是小地方越不允許另類存在,比如你在北上廣不結婚甚至搞百合都沒人管,因為太正常了,但是若你在農村,二十五還沒孩子估計就要被全村人輪流上課了。

    這裡面就有一個年輕人十分討厭韓信——其實他並不知道,他骨子裡是自卑,因為我沒有,所以你也不能有。

    所以他就挑釁韓信,讓韓信和他決一死戰,比試劍術,若是不敢的話就從自己褲襠下面爬過去。

    但是韓信真的就爬了,他是不敢嗎?當然不是,連項羽都不怕,他會怕一個鄉下小子?

    他是不屑,他的命很寶貴,大志未酬,哪裡有精力和這種小子一教生死呢?贏了蹲大牢,輸了更是廢了,這種傻事韓信又怎麼會幹?

    相信韓信在轉身的那一瞬間,心中一定發下了千萬誓言——我一定要功成名就,才能不負今天的如此恥辱。

    這次胯下之辱更加成了韓信心裡的一根刺,就像是勾踐的臥薪嚐膽一樣,逼著他更加努力,最終成就大業。

    但是功成名就回來之後,那人自己都瑟瑟發抖,跪地等死了,韓信卻不僅沒有殺他,甚至都沒有說他一句,還把他提拔為自己的護衛隊長,說他當年激勵了自己。

    什麼叫度量?這就叫度量,宰相肚裡能撐船,睚眥必報的,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比如說項羽。

    紅塵君說

    綜上而述,紅塵君最佩服的軍事家就是韓信,不僅因為他的用兵如神,更佩服他的這種胸襟和氣度,以及對自己的清晰定位,只是可惜的是,韓信是個超一流的軍事家,卻是個三流的政治家,不懂得厚黑權謀之術,所以最終悲劇,實在讓紅塵君非常遺憾。

    我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_^

  • 13 # 君山話史

    韓信早年很落魄,混得很差,一度淪落到靠漂母施捨米飯的地步,還曾受到流氓的欺負,受胯下之辱,那麼後來他發達後,是如何對待漂母與曾欺辱他的流氓呢?

    第一,漂母之恩

    韓信出生在一個貧苦之家。艱苦的生活,令早年的韓信備嘗辛酸。從小開始,為了生存,他沾染上一些壞毛病,有點無賴,臉皮厚。他有雄心抱負,卻沒有解決生計的本領,既不會耕田種地,也不會經營生意,什麼也不會。

    可是日子還是要過,怎麼辦呢?只能死皮賴臉了,賴在親戚家,賴在朋友家,吃他們的,住他們的。不用說,很快他就遭到大家的唾棄了,幾乎所有人都非常討厭他,當他是喪門星。有時實在混不下去時,甚至淪落到向人乞討的地步。

    有一陣子,韓信生無著落,飢腸漉漉,只好拿了根魚竿,到城下的小溪裡釣魚,釣了半天,沒有釣上一隻。此時,溪邊有一些老婦人正在那漂洗衣服,有一位漂母見到韓信窘迫不堪的樣子,於心不忍,便給了他一些米飯吃。韓信實在餓壞肚子了,他接過米飯,狼吞虎嚥便吃起來。接下來一連數十日,韓信天天到城下釣魚,每次這位善良的漂母都給他米飯。韓信心懷感激地說:“將來我一定要重重報答漂母。”漂母一聽,非常生氣地答道:“你是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卻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因為可憐你才給你飯吃,哪裡想要你的什麼報答!”

    看來韓信的早年,混得真是夠慘的,或者是老天爺要讓他在苦難中磨鍊呢?

    第二,胯下之辱

    當時,淮陰城中的人都看不起韓信。大家更氣憤的是,韓信連飯都吃不飽,腰間居然還佩帶一柄劍,裝什麼裝嘛!

    有一回,韓信正佩著劍在路上走,遇到一個殺豬的流氓,帶著一群嘍囉,攔住了韓信,當眾侮辱道:“你這小子雖然長得人高馬大的,還喜歡帶著刀劍,其實你就是個膽小鬼罷了。”

    韓信不打算理睬他,可是被這夥人圍住了。這個流氓更得意了,放話道:“韓信你要是有種的話,就拿劍刺我;要是沒種的話,就從我袴下爬過去吧。”韓信本是胸懷大志之人,哪受得了這話,下意識按住佩劍,殺人的念頭都有了。但是,拔劍那刻,他猶豫了。殺人固然容易,但拿自己命去抵一個流氓的命,合算嗎? 因為一個潑皮而死,不值得!

    想到這裡,韓信把心一橫,好漢不吃眼前虧,竟然俯身從那個潑皮流氓的袴下鑽過去了。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堪的時候,當時整個集市裡的圍觀者都轟然大笑。

    第三,當韓信榮歸故里,如何報恩與報仇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個靠漂母施捨度日的人,一個受胯下之辱的人,居然成為一方諸侯。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受封楚王,榮歸故里。

    此時韓信已是萬人之上的諸侯王,在自己的屬國內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威風凜凜。回想當年在家鄉的那些窘迫遭遇,恍然有隔世的慨嘆。如今家鄉的故人們見到韓信,不敢抬頭仰視,昔日的癟三浪子,如今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了。

    首先,韓信要兌現自己的報恩的承諾。當年他對給他一碗米飯的漂母說,將來一定會重重報答。於是他派人找來當年的漂母,重賞千金。漂母做夢也不會想到,當初自己只是出於同情心,隨手給了點米飯,換來了千金,一下子成為富婆,這個投資回報可謂豐厚。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故事,無論是同情心或感恩心,都是可貴的。

    之後,韓信又找到當年凌辱自己、使之受袴下之辱的小流氓。小流氓當嚇得渾身發抖,但是韓信既沒殺他,也沒有打擊報復,而是出乎意料地給了他一箇中尉的官職。這就奇了怪了,人家羞辱你,不報仇已是寬大為懷,為什麼還給賜給官職呢?我想,這裡有兩點因素:

    其一,韓信認為胯下之辱,既是恥辱,又是一種激勵。要是沒有這個流氓的侮辱,他或許在落魄中會漸漸消失掉雄心壯志。曾國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事,有所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人為什麼能幹大事,要麼有所圖,要麼是有所激有所逼。這句話可以作為韓信的一句註腳,沒有胯下之辱之激、之逼,他還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動力堅持到底。

    其二,韓信這樣做,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寬廣胸懷。我們有一句話叫大人不計小人過,我能寬恕你,就表示有一種優越感。當然,我認為這也可以是一種另類的懲罰,表面上是給你一個官職,但是你就成了我的下級,以後抬頭不見低頭見,你就得對我恭恭敬敬,點頭哈腰。這不也是一種懲罰嗎?

  • 14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有恩報恩,以德報怨。

    漂母飯信和胯下之辱是韓信落魄時的兩件事,司馬遷將之記載進了自己的著作《史記》,讓我們可以看到青年韓信的窘迫生活。按現在的主流眼光,韓信其實是個很奇怪的人。

    《史記·淮陰侯列傳》載:“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

    從這段記載來看,韓信簡直就是懶鬼代言人,什麼都不幹,一天天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被人討厭著,直到被逼做出改變。

    事實可能並非如此,韓信應該是那種身懷本領卻無處施展的人物,當時沒有科舉制,也沒有察舉制,他根本進入不了權貴階層,同時他又瞧不上農民、商人,不想幹活,那就只好蹭飯了。

    《漢書·藝文志》記載:“漢興,張良、韓信次第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野路子出來的人打仗厲害是可能的,比如李雲龍同志,但要總結出軍事思想,本人的文化水準一定要夠。從這裡可以看出,韓信是有足夠文化水準的,鑑於他在漢朝建立數年後就被殺了,他的文化應該是在青年時期就有的。

    而且韓信有佩劍,劍乃“百兵之君”,一個八輩貧農肯定是沒有劍的,韓信很可能是個貴族之後,只不過落魄到了沒飯吃的地步,身上最值錢的估計就是那把祖宗留下來的佩劍。

    韓信這樣一個又窮又懶混飯吃的“廢物”(如果沒有後來的事,這個稱號的確很符合他),整天沒事就帶著劍上街轉悠,這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一個屠夫攔住了韓信,惡狠狠地說:“看你個子比我高,總佩戴著劍四處走,可我知道你其實就是一個膽小鬼。假如你不怕死,那就拔出你的劍,一劍刺死我;不然,你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

    屠夫便雙手叉腰,岔開了雙腿,眼神極盡蔑視之意。韓信盯著屠夫看了一會兒,俯下了身子,匍匐在地,從屠夫的胯下爬過去。

    當時集市上很多人, 都譏笑韓信是一個懦夫······

    這個“懦夫”還真不幸地差點餓死,因為他的長期飯票——亭長家女主人不樂意了,天天提早做好飯吃了,等韓信準時來的時候,已經沒東西吃了,韓信“知其意,怒,竟絕去”。

    走是走了,飯總得吃,韓信就跑去河邊釣魚,可半天還釣上來一條,差點餓死,幸好有一位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婆婆可憐他,給他送飯吃,一連送了幾十天。

    韓信就高興了,對老婆婆說我以後肯定好好報答您!老婆婆不屑一顧:你也好意思說!好好個大男人自己都養不活,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送吃的,談什麼報答!

    漂母飯信和胯下之辱,一個救了韓信,一個侮辱韓信,但二者對韓信多少有點激勵作用,後來項梁起兵吳中,渡江西向,路過淮陰時,韓信仗劍從之,從此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漢朝建立後,劉邦分封諸王,韓信被封為楚王,都下邳,他的老家淮陰,就在楚國治下。

    衣錦還鄉,韓信派人叫來了給他飯吃的老婆婆、被他蹭飯的亭長以及令他受辱的屠夫。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對他的恩人與仇人們,韓信給了老婆婆千金;給了亭長百錢,還訓了一句;給了屠夫一個職位,並解釋了自己不殺他的原因——殺之無名。

    從過往經歷看,韓信是一個有追求的人,他不屑務農,不屑為吏,更不屑經商,於是落到差點餓死的地步,他厚著臉皮去蹭飯,他忍著屈辱鑽人胯下,只為自己的追求。

    韓信的追求是什麼呢?大概是功名吧,一旦看不到獲得功名的希望,他都會果斷跳槽。而在秦朝殺人,取功名之路就斷了,要麼身死,要麼隱姓埋名遠走他鄉。

    總的來說,韓信的思想跟那個時代許多人是一樣的,具有非常濃厚的分封制意味:國士待我,國士報之,所以才有“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

    在韓信看來,自己功高,劉邦就得裂土以封功臣,這樣我才會為劉邦賣命嘛,可關鍵是,這時候分封制已經逐漸被郡縣制代替了,皇帝們不會再把權力分給別人了,他們只要臣子無條件的效忠和自家萬世一系的權力,異姓王這種威脅,該清除就得清除。

    韓信跟劉邦思想差異,導致了他被劉邦偽遊雲夢所擒,降為淮陰侯,之後又被冤殺,全族皆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不好,可以打職業籃球嗎?有什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