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印度已經放棄了抵抗,為何還要甘心放棄?
20
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上的那年今曰

    感謝誠邀,淺談意見

    首先英國當年是被迫放棄印度這塊殖民地的,雖然當時英國擁有百萬軍隊,但是當時的局勢非常複雜,武力不能代表一切。

    首先,印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英華人拼接而成的在古代歷史中,印度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名稱。印度大陸屬於多政權對立的局面,印度大陸從來沒有徹底統一過。17世紀初期開始,英華人開始踏上印度大陸。印度太大,英華人根本無力一口吃下,因此採用了逐步蠶食的政策。200年以後,英國已經控制了印度三分之二的領土,英國國王兼任印度皇帝。當時的英屬印度包括現在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緬甸,在英華人的作用下,印度大陸拼接成了一個整體。

    但是印度人也不都是那麼容易屈服的,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聖雄甘地就開始致力於民族獨立事業。經過甘地長期的努力,印度一部分人開始民族覺醒。與此同時,在歐洲地區,希特勒已經上臺,納粹德國開始對外擴張。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戰爭無法避免,英華人對戰爭的恐懼十分嚴重。在一戰中,英軍陣亡66萬多人,英國曾經試圖避免戰爭再次爆發。為了集中力量打贏戰爭,剛上臺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向印度做出了保證:“在戰爭結束的適當時刻,還給印度自由。”在得到英國的承諾以後,印度開始全力配合英國。

    打完二戰以後,英國的國力已經嚴重衰退,它絕對沒有力量再維持百萬規模的軍隊。大英帝國已經風光不再,英王喬治六世最終同意印度獨立。起初,英國派遣一個代表團訪問印度,試圖讓印度留在英聯邦體系內,算是最後的面子。但印度的態度非常堅決,一定要全面獨立。英國高層的大佬們還是非常精明的,他們感覺即使印度獨立,也絕對不可能徹底擺脫英國的影響。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群老狐狸不愧是老奸巨猾,預測的一點都沒錯。英華人準備撤離,此時印度內部的政治矛盾、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逐步激化,尼赫魯和真納互不讓步,甘地無可奈何。其實那個時候已經有一些印度人看出了危機,他們請求英華人不要走,因為他們知道英華人撤離之後,印度大陸肯定會亂。

  • 2 # 浩蕩揚子江

    最早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印度當時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各個城邦組成鬆散的莫臥兒王朝,所以英國東印度公司可以分化瓦解,各個擊破,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1858年透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併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華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臥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佔整個印度面積的40%(有些省裡也有土邦)。由於民族意識的覺醒,1885年主張獨立的印度國大黨成立。

    在1885年以後,印度幾乎每年都有民族主義者的集會,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官僚顯然漠視印度人的訴求。英華人在印度的統治目標僅僅是避免出現饑荒。1909年英國透過莫萊-明託改革法案,規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機構改選中實行分別選舉,此後教派政治成為制度,印度民族運動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甘地轉變了對英政府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多次領導反英鬥爭,其指導方針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二戰中英國為了打敗希特勒,取得印度人民的支援,曾經與國大黨協議,英國承諾勝利後容許印度獨立。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想要維持以往的統治所要付出的代價和能取得的收益已經不成比例,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尤其是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更加速了英國撤離的步伐。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但也埋下了印巴紛爭的種子。

  • 3 # 小破孩112

    殖民統治就像投資,不止有收入,還要投入成本。當時英國能從統治印度得到的收益已經遠遠低於統治印度的成本,自然就放棄了。同理,現在美國稱霸全球的成本為每年6500億美元的軍費,每年能從世界霸權得到20000億美元的霸權收益。隨著霸權成本的提高以及霸權收益的降低,有一天兩者倒掛了,美國也就不搞霸權了。而特朗普現在的種種政策,就在為這個可預見的未來鋪路,讓美國軟著陸

  • 4 # 南塘9527

    二戰結束後,英國已經被蘇聯,美國的強勢崛起趕了下去,他想武力鎮壓,一是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還有就是美國,蘇聯答不答應,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所有權時,英國,法國還想對埃及開火呢,美國,蘇聯攜手讓這些舊帝國主義霸權,知道了誰才是新世界的領導者

  • 5 # 幸福地帶2

    英國的輝煌在一戰後就不斷地下降,當初他們遍世界都是軍隊,霸佔了許多地區,殖民地也是數不勝數,印度只是其中一個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英帝國更是早已經不是當初的大英帝國了,對於印度這樣的殖民地國家,他早已經力不從心。大把的勢力與利益都被美國所佔有。

    表面上英國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戰勝國,但實際上他的勢力卻在逐步減少,到了二戰後就只能做美國的跟班了。而世界的主力卻在美國與別蘇聯的手裡,英國顯然是退出了一流國家的行列。

    印度是個大國民族人口眾多,而英國的財富在二戰時已經幾乎耗盡。面對各地的獨立運動,英國感覺印度不易控制,不如放棄印度已獲取最後的利益。

    對於印度的獨立也作出了最大整合,那就是讓印巴分治等等,從而使印度力量徹底的分裂。由於印度的獨立沒有英國的鎮壓,從而換取了印巴對英國的感激。

    做盡了壞事的英國,同時也留足了面子。讓印度感激涕零的同時,印巴都成功成為英國的小弟。試問誰願意將口裡的肥肉吐出來呢?迫不得已而為之的英國只能選擇笑比哭好,無可奈何!

  • 6 # 阮家君

    拆毀英法殖民地是美國蘇聯的一致行動,美蘇首先肢解了歐洲,將歐洲劃分為東西兩個陣營,二戰法國被滅國,雖然進入了五常,但顯然自己就覺得不好意思,所以,首先是法國丟失了自己的海外殖民地,接著,美蘇開始整英國,在蘇聯的威脅下,英國海外基地被迫轉交給美國,美蘇開始聯合慫恿所有殖民地國家獨立,中國也是支援的,但首先將香港和澳門排除為殖民地,避免其成為獨立的國家,蘇聯和美國在國際事物中,只向對方讓步,而不再向其它國家讓步,往往聯合起來瓜分世界利益,俄羅斯支援印度,美國就支援巴基斯坦,如此等等。美國老大和蘇聯老二都變相的使對方強大,讓第三方沒有活路,值得我們深思。

  • 7 # 汪淳浩瀚

    一、兩次世界大戰,使英國兩代人人口大量減少,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銳減,國家根本無法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

    二、民眾渴望和平,厭倦戰爭。戰後重建工作牽扯了英國大部分精力,使整個英國沒有精力維持對印度的統治。

    三、美蘇希望瓦解英國對世界的影響力,積極從中作梗。使英國失去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印度本身對英國已經缺少了價值。印度的資源,已經被英國消耗殆盡。完全處於農業化的印度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工業化,需要大量的資源。英國本土的戰後重建也需要大量的資源。而印度人獨立傾向又加大了英國統治的成本,成倍增加。對於英國而言,印度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8 # 失落後重生

    英國二戰時與美國,蘇聯簽訂了民族自決協議的。這個協議說通俗一點就是肢解大英帝國殖民體系。英國戰後必須讓有意願的殖民國家獨立,你以為他真的願意放棄殖民地嗎。如果殖民地還在英國統治下,要不了幾年英國又會雄霸世界。美蘇當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強權絕對不會允許的,如大家所見殖民地全部獨立,美蘇聯手把大英帝國打入塵埃。所以,印度的獨立,英國根本就無能為力。當然在最後,為了給自己安一個好名聲,把自己說的像聖母一樣。

    作為上過高中歷史課的人來說,如果真的相信英國的那套鬼話,那她媽就不是腦子進水而已,而是根本就不具備學習政治歷史的智商

  • 9 # 銘蘇先生
    第一、二戰英國實力受到嚴重削弱,無法繼續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

    二戰英國跟德國廝殺,英法聯軍被德國追著跑,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本土都遭到德國轟炸,這場戰勝讓英國的實力大幅受損。而要繼續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不是說說就可以,二戰後面對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浪潮,英國已無力迴天。

    第二、世界格局發生變化,美蘇崛起。

    二戰期間,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遭到瓦解,而美國和蘇聯成為戰後世界強國,兩國為了各自利益,重新劃分勢力範圍。而英國只能當美國的配角和跟班了,你說哪還有多少力量去維持印度殖民地?

    第三、為了讓印度參加二戰,英國曾承諾給予印度自由。

    二戰時英國軍隊裡有相當數量的印度兵,印度兵跟隨英軍到處作戰,替英華人賣命,當然也是有代價的。丘吉爾曾給印度承諾,二戰後給予印度自由。

    第四、印度頻繁的民族起義運動,使英國無力應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就連英華人一手建立的軍隊都開始起義支援印度獨立,並且英國建立的印度僱傭軍數量龐大,靠武力鎮壓已不可能了。

    二戰後,民族獨立運動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印度借這次機會實現了獨立。英國作為宗主國,二戰差點被德國打殘,哪還有實力維持印度的殖民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哲學?與哲學相對立的是什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