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業失敗的強
-
2 # 大條媽咪
很榮幸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在寶寶1歲之後,脾氣似乎變得越來越差了,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甚至都不知道寶寶的怒氣是從而來的,那麼,寶寶的這種“亂髮脾氣”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寶寶愛發脾氣很可能是是這兩個原因引起的。1、寶寶進入到秩序敏感期了
一般來說,寶寶的秩序敏感期會在一歲左右開始,一直持續到4歲左右,在這期間,如果家長沒有辦法給寶寶提供一個擁有完整秩序的生活環境,或者是家長對於寶寶習慣的環境或行為作出更改,那麼,寶寶們就會出現沒有安全感的情況,這也是導致寶寶發脾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2、寶寶在無意識的模仿家長的行為
寶寶天生就具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尤其是看到爸爸媽媽做出的一些行為時,他們都會下意識的去進行模仿,所以當爸爸媽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喜歡當著孩子的面發火的時候,孩子就會記住家長的這種行為,慢慢地也會變得愛發脾氣起來了。
那麼面對喜歡發脾氣的寶寶,家長到底該如何去做呢?1、尊重寶寶的秩序,允許寶寶進行情緒的宣洩
當我們面對發脾氣的寶寶時,不要一味地去呵斥和制止,要知道,當寶寶時因為自己的秩序感被破壞而發脾氣的時候,這反而意味著寶寶在成長,這種秩序感對於寶Bora說,是很可貴的,家長應該尊重寶寶的這種秩序。
同時,家長也要尊重寶寶宣洩情緒的這種方式,不過聰明的家長們可以引導寶寶用其它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適當地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孩子們瞭解到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當孩子需要面對一個新的秩序或者環境的時候,家長可以先對孩子進行疏導,讓孩子逐漸去接受一個變化,不要直接果斷的改變,否則寶寶們很可能會由於太過突然而情緒失控。
2、家長要做寶寶的好榜樣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家長給寶寶帶來的榜樣的作用是極其巨大的,因此,要想讓寶寶不亂髮脾氣,家長需要做到不在家中、不在寶寶面前亂髮脾氣才可以。
對於寶Bora說,他們的自控力是逐漸成熟的,因此在沒有控制力的時候,需要家長更多的包容和幫助,才能緩解寶寶在情緒上的問題。要知道,正確的榜樣作用和引導對於寶Bora說,比呵斥和強制要管用的多。
-
3 # 小繪本的大世界
小朋友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抱抱孩子,待孩子情緒冷靜下來後再引導他說出發脾氣的原因,並且告訴他下次遇到這種問題的解決辦法
-
4 # 心理諮詢師魏偉
1歲左右的孩子愛發脾氣、愛摔東西應該怎麼辦:
1、觀察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是什麼?有沒有一定的規律,是心情煩躁、身體不適還是什麼?
2、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被接納。所以更多的是溫柔的對待孩子,不能兇孩子。
3、嘗試用引導的語言去猜測孩子的需要,是不是想喝水?是不是想吃蘋果?是不是想玩積木?是不是想讓媽媽陪你玩?猜錯了沒有關係?慢慢的就能發現孩子為什麼愛發脾氣的原因了,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就會慢慢的變得發脾氣的次數越來越少。
孩子為什麼會愛摔東西、發脾氣呢:
1、孩子本身的特質具備情緒性,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感染,而引發自己的情緒,而這麼小的孩子好沒辦法對自己情緒的理解和掌控,1歲孩子的認知是世界是他的,如果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可能就會愛發脾氣,是否是本身有的特質,可以從以往來判斷,如果孩子從出生以來一直這樣,那就是先天的特質。
2、原生家庭環境的變化、分離性焦慮、給孩子帶來焦慮不安。是不是最近和孩子親近的家庭成員有一些變化,比如父母會有一些爭執和情感上的分離,或者比如原來媽媽帶孩子,現在改為奶奶帶,而這樣的變化,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就會感到焦慮、不安,而被情緒所控制,就會愛摔東西。環境的變化也會讓孩子覺得,是不是我不夠好,所以媽媽才不陪我,在這樣的失落的情緒下,還會出現話少,發呆。
3、摔東西是強烈的表達自己,希望父母能理解他的需要和感受。給他更多的關注。我看到問題中有說孩子還怎麼會說話,所以,當他表達出自己的需要的時候,是透過簡單的字,或者肢體語言等等。而這樣的表達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就會著急、煩躁,而這個煩躁的情緒特別想讓父母看到,就會摔東西。
4、還有一帶你就是有可能是以往的寵溺,寵溺也會使孩子稍不順心機會發脾氣,而發脾氣父母給他帶來的正面的反饋,也就是會得到父母的關注,那他就學會了發脾氣這樣一個技能,當然,並不是說,我們要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管他,這樣孩子會感到失落。進而對自己評價過低。更多的是需要父母對孩子更多的表現出愛和接納、理解,而不是寵溺。
-
5 # 花嬸是個妞
首先要檢討一下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你平常也是在家吆吆喝喝的。
那別怪你家娃娃脾氣不好 。有一個學一個!
孩子要從小引導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父母都不在身邊 老人帶孩子 多數是慣滴!!好好溝通 。1歲多了能聽進話了 如果還是鬧!!直接揍一頓
如果是跟著你倆的話 這麼沒事鬧脾氣 那就是你倆其中一個脾氣不好沒事愛吵吵 讓孩子學會了“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這個道理 檢討一下自己
他如果無理取鬧 就讓他鬧 哭 摔 其實是想引起你們的注意 平常多溝通多說話多和他待在一起。別沒事往沙發一趟腳一搭!和老公或者老婆說“來 來局王者”!!然後孩子晾一邊去了。
孩子哭鬧摔。肯定有什麼需求。還是那句話好好溝通。明白他到底想要什麼。 如果不聽話沒事找事揍一頓比什麼都管用。然後在回頭哄一鬨。告訴他。不能摔東西。哭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1歲多的孩子話有的說不利索但是腦袋瓜子足夠聰明。所以你要慢點說不能帶有生氣的語氣跟他說。讓她感受到你是愛他的。但是無理取鬧沒事找事只能是揍一頓才能解決。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揍一頓的時候千萬別守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然孩子沒捱上。你自己小命難保
-
6 #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
一歲左右的小孩子愛摔東西,愛發脾氣。,一般的話可能就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者是我們的陪伴不夠。孩子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想透過發脾氣摔東西來滿足。這樣子大人就會妥協。個人建議再摔東西,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讓他冷靜看著他,後面告訴他這樣子是不對的,然後他想要什麼東西或者想要幹嘛,可以說出來跟我們講。
-
7 # 黃金豆姥家
小孩子表達的方式不多,最常見的是哭鬧。
發脾氣摔東西也是種情緒表達方式,具體怎麼應對呢?我說說自己看法:
1、讓他先發作一會;
2、冷靜下來,告訴他這是不對的,再這樣要受到懲罰;
3、下次他再發作的時候,及時制止他,然後給予小小懲罰。當然不是打罵了,把他放到一邊不理他;
4、等他冷靜下來,再哄哄他,然後再跟他講講道理;
5、如此三番幾次後,我想小孩子應該會好很多!
有一點你一定要記住:1歲的孩子其實已經有了基本理解力,他能夠懂你的意思,別以為他什麼都不懂。小小的鬥智鬥勇,其實對父母而言也蠻有意思的!哈哈
-
8 # 麥兜媽媽與麥兜
1.家長平常行為要平和,要是家長整天一點小事就跟吃了炮仗似的嚷嚷,別怪孩子脾氣大。
2.當孩子幹一些你認為“不應該”的事時,不要粗暴制止,而是改為“轉移注意力”。儘量避免與孩子發生矛盾衝突,避免進入“老子不信治不了你”模式。(你若擔心會寵壞孩子,這是另一個比較大的話題,我懶得展開了)。
3.在沒有人身財產危險的情況下,儘量允許孩子自由活動探索,尊重他的自由意願,不要過多制止。你怕他把玻璃杯打碎,那你可以扶著杯子陪他玩。孩子自身能力有限,本來就很多事做不了,還老被制止,就更容易發脾氣。
4.多帶他進行有趣的活動,孩子空虛就就容易鬧事,另外別以為扔個玩具孩子就能老老實實一直玩下去。
5.孩子有確實不當的行為時(比如打人,扯大人頭髮),不要反應過激,否則可能形成負面強化,平靜、堅定而簡短的告訴他不要這樣,然後轉移注意力。
-
9 # 敬姐的教書育兒
家長你好,比起解決問題,首先建議你調整好心態,坐下來聽我給你講講1歲的孩子。
1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站起來,他想要更好的認識世界、探索世界。但是手部精細動作不夠靈活(不會使勁兒)、剛剛能站好卻無法自由行走、聽的懂話卻沒法自由表達。所以你猜到他為什麼發脾氣和摔東西了嗎?著急呀!
那作為家長最重要的就是親子陪伴和有效互動。
1、親子共讀。
一方面可以透過閱讀提高認知水平,滿足寶寶想要認識和探索世界的願望。另一方面媽媽把寶寶抱在懷裡,講些TA最愛聽的故事,非常有利於促進親子關係和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2、手部精細動作訓練。選擇適合這一階段寶寶手部動作的玩具進行親子活動。比如搭積木、比如手指畫。
3、帶孩子去戶外,讓孩子在自然中放鬆自己、鍛鍊大動作。
最後提醒你一定要有耐心哦~祝你和孩子玩的開心。
-
10 # 三喜育兒日記
孩子愛發脾氣,摔東西,是個當媽都的都會頭疼,尤其是一歲左右的寶寶,打不能打,罵不能罵,家裡有熊孩子,有多少媽媽是打掉自己牙齒往肚裡咽的?
其實寶寶愛發脾氣,愛摔東西有很多原因,需要對症下藥。
愛發脾氣的寶寶一般都有一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自己家孩子人不大,脾氣倒不小,但是靜下來想想:孩子的暴脾氣有沒有遺傳到你們呢?遺傳學研究證明:父母的脾氣秉性是會遺傳給自己的孩子的,脾氣溫和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大多脾氣溫和,暴脾氣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大多脾氣暴躁。所以當孩子無緣無故發脾氣時,先想想是不是因為爸爸或者媽媽。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是會偷偷觀察自己的父母的,有了孩子之後,當父母的說話之前,做事之前,心情不好時,想發脾氣時,先想想孩子,為了孩子好,一定要深呼吸一口氣,告訴自己:一切為了孩子。
媽媽懷孕期間經常發脾氣我覺得這一點在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我懷孕期間有時候心情不好,特別愛發脾氣,愛哭,我女兒現在呢,也是這樣,愛發脾氣,還是那種悶悶的發脾氣,誰也不理誰,人家都說女兒相貌秉性一般都會隨爸爸,我閨女相貌倒是隨爸,脾氣跟我是一樣一樣的。所以,各位準媽媽們,想生個乖寶寶,懷孕期間一定要保持好心情呀。
孩子的需求沒達到就會發脾氣需求沒達到就會自然而然的發脾氣,這是人類的共性,不只是寶寶,大人更是這樣。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就不是這樣,說這種話的人,那你一定能絕對性控制自己的脾氣。
孩提時代,天性純真,心情不好就會發脾氣,沒達到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就會自然而然的發脾氣,其實這是孩子最真實的一種表達方式。成人之後,步入社會,見識的人多了,經歷的事多了,想的多了,他就知道,不是想發脾氣就能發脾氣的,所以大人更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氣。孩子由於本性使然,當其需求沒達到,比如,想要新玩具父母不給買,想吃糖果父母不讓吃,他就會哭,就會鬧,就會發脾氣,以這樣一種方式來對抗父母。
碰到孩子發脾氣時,建議父母這樣做:(以下方法都是我親測有效的)
1.冷處理
冷處理不是冷靜處理。冷處理的意思是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保持沉默。我女兒昨天就是這樣,看別的小朋友玩具好,自己沒見過,就非得也要,其實家裡到處都堆滿了她的玩具,她又要新玩具,我肯定不會給她買,不買,我女兒就開始哭,厲害,發脾氣,倒是沒有扔東西。我是這麼做的:我沒有吵她,也沒有發脾氣,我就蹲到她前面,笑著看向她。估計有十分鐘的時間,我女兒停止了哭聲,乖乖跟我走了。沒有用過這種方法的寶媽真的建議用一下。
2.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當孩子因為某件事情發脾氣時,用另一件事情來引起寶寶的注意力,讓孩子慢慢忘記令他發脾氣的那件事。比如孩子發脾氣時,媽媽這樣做:寶寶寶寶快看,地上有隻毛毛蟲,或者天上飛了一隻漂亮的蝴蝶。孩子對這些東西都是很感興趣的,他一定會從剛才那件讓他發脾氣的事情中轉移注意力到毛毛蟲或者蝴蝶身上去。值得一試。
特別說一點:孩子愛發脾氣是一回事,愛摔東西是另一回事,如果寶寶有愛摔東西的行為,父母一定不能姑息,一定要適當的懲罰+教訓(當然禁止體罰!),因為摔東西這是一個壞習慣,會從小伴隨到大的。
當寶寶發脾氣時,你是會爆發還是一忍再忍呢?都不是,一定要採取行動來幫助孩子改掉它。
我是金豆媽媽,育兒路上,你我同行。
回覆列表
1、應該多給予寶寶充分的擁抱,讓寶寶對人或事有信任感,同時減少認生反映。耐心,無論做什麼都讓寶寶有始有終。責任感,可以多用請求的口吻讓寶Bora幫助大人完成某項任務。
2、要寶寶獨立完成某項任務,之後一定要給予表揚。投入,多做社會交往練習,使用禮貌用語。擁抱寶寶,給予安撫。如果寶寶情緒失控,拒絕安撫,你也要保持平靜,在一旁安靜地陪伴傾聽。
寶寶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回事
1、寶寶愛摔東西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喜歡看你生氣時的表情,不要用管教式,更不要打寶寶,這樣只能造成寶寶的膩反心理。寶寶再摔東西時你就假裝沒看見,他可能會摔的更猛,但你一定要忍住不去理會他,當寶寶自己覺的沒趣時就自然會放棄了。
2、我們樂於寶寶去探索發現,但並不希望寶寶養成摔東西的習慣。因此當寶寶摔東西時,不要給予任何表情迴應。如果寶寶繼續摔打,輕握起寶寶的手,拿他平時喜歡的玩具或者繪本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寶寶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是因為一件小事而發脾氣,只能說明爸媽太慣他了,所以稍微有點不開心就耍脾氣。但是還是儘量別讓寶寶生氣,因為寶寶生氣後容易上火,上火後就會引發各種疾病,所以儘量滿足寶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