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葉紅滿天
-
2 # 善良是最高智慧
北大(原北京醫學院)出了個諾獎,也沒到處宣傳;北師大出了個諾獎,也很低調。大學出了諾獎應該低調(國外很多大學幾十上百諾獎得主也沒有到處宣傳),出不了諾獎更要低調。做學術做教育需要踏踏實實。
-
3 # 西門瞎吹雪
無知非要出來秀無知,諾獎得主李政道自稱浙大校友,但你已經代他否定了。另外“兩彈一星”功勳榮譽章交大的錢學森、浙大的陳開甲都沒有你的一個外國獎項香是吧!
-
4 # 北嶽軒轅
諾貝爾獎已經有三所學校有了。
清華的前身西南聯大出了楊振寧。雖然西南聯大也有北大一份,但畢竟楊當年的老師以清華為主,所以應該算清華的
浙大出了李政道。
北大嚴格的說沒有。寬泛的說可以算上北醫的屠呦呦。
所以清北浙已經有了。華五其他四所即使有了也無非是打平,顛覆是不可能的。
-
5 # guanchua
目前自由成果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有:1.清華大學薛其坤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2.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的孕婦血漿的胎兒DNA核酸檢測,
3.哈爾濱醫科大學張亭棟的砒霜治療白血病,
還有一個是王怡芳團隊依靠科學裝置發現的中微子震盪新模式
另外這幾個成果都獲得了中國未來科學大獎,也是目前最有可能拿諾貝爾獎的作品!
-
6 # 愛地生
沒有機會撼動清北地位。
重點大學的圈子裡一直有這樣一個梗,【清華北大都自稱第一,剩下的都自稱第三】。清北一直保持前二,不光是自身實力,而且也是國家的扶持。看一看國家每年給清北撥的款,再看一看國家每年給普通高校撥的款就知道了(感謝網友提醒,浙大撥款已經超過北大)。
五校裡面,想要出一個諾獎,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因為高校裡的教授,不單單有科研任務,還有教學任務,而且有的人還想著去評職稱等其他事情,相對來說,並不是那麼純粹的在搞學術,所以出諾獎的機率還是比較小的。
要是真的預測一下,這五個學校裡,哪個出諾獎的機率大一些,我個人比較傾向於中科大。(當然,清北出諾獎的機率也並不一定會比五校高)
-
7 # 大江如煙
華五在美國的校友,獲諾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畢竟,這幾年,有北大,復旦,科大的本科的校友,不只一次被提名諾獎的候選人。但是即使獲獎,也難撼北清的地位。近年來,浙大,中山經費增加較多,但並不是中央教育部額外垂青,而是本省的投入,很多時候是新校區建設的投入和巨無霸的人頭經費。在美國,經費前五名,都不是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頓和耶魯等滕校。
-
8 # 欺言樂翁
差太遠。真的。舉個例子,如果莫言是復旦的,你會因為這個覺得復旦到了清北水平?再繼續,如果屠呦呦是交大的,你會覺得交大到了清北水平?我這還是說的華五高考分數線頭牌兵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應該分開來看,
一是最有可能獲諾獎的學校;
二是能否撼動清北的地位。
首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清北的地位是歷史造成的,除非首都遷往南京,否則清北的地位是無法撼動,跟是否獲諾獎沒有必然的聯絡。
再回到第一問題,最有可能獲諾獎的學校無疑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即便與清北相比,科大獲諾獎的機率仍有很大勝算。
科大背靠中國科學院,其理學實力不輸於國內任何大學,無論是國內各重大科技獎項,前沿科學研究,還是國際影響力,科大均佔據重要一席。尤其在前沿科學研究,科大可以說是國內的領跑者。
比如最近,科大季恆星教授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教授等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於2020年10月9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Science2020,370, 192–197)。
綜合各方面因素,科大在現階段,無疑是國內最有可能獲諾獎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