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夜城主
-
2 # 勤耕
形式與內容是辯證統一關係。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映內容。不存在無內容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內容。從這樣一種理論出發,並從形式上對藝術作品的藝術內涵進行分析,某種程度上也成為解讀藝術作品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一幅好的草書作品,欣賞者儘管對書家書寫的相關文字及其內容全不瞭解,但仍然能透過欣賞,強烈地感受到書家賦予作品思想情感,並使之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啟迪。又如盲人藝術家阿炳的《二泉印月》,當你聆聽到這低沉悲憤的二胡曲調的時候,你立刻就能夠感到舊社會勞動人民遭受苦難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對黑暗舊社會的無比痛恨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藝術作品只有達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
3 # 使用者金佔石開13148899
藝術品的形式,是經過幾個過程而來的,尤其是璞料,如,玉石,瑪瑙,翡翠等 它們在沒有加工之前是一塊毛料,是很難解懂的,沒有漫長曆練和深厚的眼力是難以做到的, 在沒有讀懂之前,全都是毛料及普石,那麼,要想找到一塊尚品就要動用功夫上的眼力了,所謂的毛料就是非常難以辨認裡面究竟它是好還是壞的呢? 到底裡面深藏著什麼類的寶貝,或是什麼都沒有,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迷,行家動動手,知道有沒有?那也是千古的科學 上岸縣海沱鎮的龍老先生,收藏了二十幾年的藝術賞石,已有很高的賞石造詣,曾多次給愛好者講解石藝的來龍去脈,翡翠的外表皮層是什麼的形狀,玉石的外表皮層又有什麼表現,瑪瑙的皮層特點是怎樣的 他老人家指出,看其表,知內涵,這是檢驗寶貝的準確標準,所謂的“尖珠探神”就是古人利用一種非常高標準的探測器,不管什麼璞石都能一探究竟,絲毫沒有誤差,準確率高的怕人,後來此器失傳 現代人已有很多解密了各種石料其中的奧秘,所以說,只要去分析它的其表,就能知道它深刻潛藏各種的欣賞藝術價值 敬請+關注
-
4 # 我和水彩
不可以的。
一件藝術品的呈現可以說是有創作的背景,創作的意圖,可能還會涉及到歷史文化,所以還需要我們從各個方面進行分析。
先舉一個例子,
我們去美術館參觀的時候,我們一路看過去,也喜歡某個藝術作品,我們也可以說出一兩點它好在哪裡,但是卻不敢肯定這樣的喜歡是不是被認可的。如果身邊有一位藝術品的講解者的話,我們不僅可以對藝術品有更深的認識,自己也會對藝術有更加堅定的見解。這位藝術品的講解者,他從藝術品的歷史背景,創作意圖,還有作者的生平,以及追求進行介紹。我們也有了對藝術作品的瞭解,有了瞭解之後才會可能有更深刻的見解。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要想要讀懂藝術的內涵,不能僅僅停留於藝術的形式上。我們瞭解了它們的歷史,創作意圖,也就能夠思考這件藝術品的好與壞,也能夠更好的進行鑑賞。
【達利作品】
我們看達利的作品看似不懂他的內容,但是去了解了他創作的背景,畫面中出現的物體所代表的內容,我們會更加能夠容易解讀這幅畫,能夠讀懂它。
-
5 # 紅沙雅藝
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更有典型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而藝術作品:一般指造型藝術的作品。其內函: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容。做為任何一件藝術作品的創作,作者先有創作動機、立意、進行初步設計,透過外形如何很好的表達其內函(作品內容)。有的作品光靠外形也能表達其內函。但有的藝術作品還要藉助作品標題或文字說明,才能表達其內容,如著名的楊柳青年畫,每張畫都有個題目才能體現藝術作品的內容。存世大部分藝術作品都有個題目或名稱,幫其表達作品的內函。但也有很多藝術作品不用標題也能透過外形看出作品內函的。如京劇臉譜就可以透過外型顏色、表情,就一眼能分辨出畫的是誰,外形就能表達出人物的善、惡、忠、奸,好人壞人。創作藝術作品時,一般作者都是力求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使形式與內容有機的聯絡在一起,內容決定表達的形式,形式與內容辨證的統一關係缺一不可!這也是藝術作品的生命力和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
-
6 # 孫舉海sunjuhai
每件藝術作品的出爐,無論形式怎樣,複雜的,簡單的都有它的藝術內涵存在。至於欣賞者能從藝術作品的形式上發現多少內涵:一,要看創作者的藝術造詣和功底;創作技巧和功夫;表觀形式和手法;給欣賞者什麼樣的啟迪和昭示。二,要看欣賞者的藝術修養和藝術的積累沉澱;與創作者的藝術作品能神交多少;能準確解讀藝術作品的形式和內涵給予人們的感悟和啟迪。
-
7 # 老蔡說法
對藝術作品的閱讀,可以從很多方面來進行,從情感上、從創作背景上、從與相關作品的比較上,等等,但是,從形式上進行分析,是比較專業的做法,也是我們提高藝術創作水平和欣賞水平的途徑。
中國書法最早期,見於甲骨、銅器、簡冊,後期出現帛書,再到紙質,前期主要是實用文體,用於記錄各種事情,或者抄寫經文、書信往來(如圖一)。
隨著歷史的發展,漢代、東晉時期,出現了張芝、王羲書等一批大家,他們的作品,也是以實用為主,但作品中對情感的宣洩,非常明顯,或快樂、或悲憤、或虛無(如圖二)。
唐宋時因社會高度繁榮,書法藝術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作品除了實用性,對情感的表現達到了很高的高度,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達到的巔峰(如圖三、四、五)。
隨著人們對藝術由自發轉入自覺,特別是掛軸書法作品的高度發展,書法藝術的藝術性超越了實用性,明清以來,出現了一批書法大家,他們對書法形式的研究超越了前人,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無可比擬,但情感上卻不如前人(如圖六、七、八)。
我們為什麼尊張旭為草聖,因為他在形式上、情感上,以及這兩者的統一上,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作品讓人目不暇接,如置身高上大川、風雲變幻之中(如圖九)。
今人對形式的追求達不到前人的高度,沉迷於虛名,更不注重感情的自然流露,鮮有高水平的書法家了!
-
8 # 雲端客tyt
美術與文學不同,它不一定要承載過多的內容,它就一種視覺藝術,一目瞭然,用不著把內容與形式分開來分析。形式各樣都有,內容倒不需要費勁去獲取。什麼形式去研究它旳內涵。我奇怪有人用文學或音樂的眼光去思量繪畫。一幅畫掛在牆,畫是具像還是抽象,是畢加索還是梵高,連畫風都可以辨別出,只用眼晴看便得了,又何須費思量呢?有的就是無內容的,它或者只玩下色彩,或者形式上有自己一套,都可以。不像文革時候,一定要有積極涵義,有過程,有結果。如列賓的《意外歸來》,《彼得和被他殺死的兒子》,單看題目就有故事。我們是曾受前蘇聯繪畫影響,那它就承受不起了。你只要認可它是否給你帶來美感與愉悅,即完成它的任務。致於美與不美更多關附你的感受,各人感受不盡相同。畫面只能表達一瞬間的感受,立即定格。不要把視覺藝術複雜化!
第一幅是奧地利畫家吉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作品,色彩非常漂亮,帶有裝性。第二第三幅前蘇聯畫家列維坦的風景。你覺得美就行了,它是客觀寫生的。研究那麼多形式與內容分離做什麼?
-
9 # 黃智637
只從形式上分析一件藝術作品,可以讀懂藝術的內涵,是具有藝術修養很高的人才能做到的,一般人是根本讀不懂藝術作品的內涵。一件藝術作品既要有形式美,又要有主題思想的內涵,才能成為完整的藝術作品。
一、藝術作品不但要有形式的美感,還要有主題思想內涵的突出,表達藝術家思想情感的審美理想。作為藝術愛好者來說,從形式上分析一件藝術作品,要讀懂藝術內涵的主題思想,應具備藝術理論知識、瞭解藝術家的生平、藝術實踐活動等方面的能力,才能讀懂藝術作品內涵的主題思想。
二、藝術作品的內涵,它一方面源於現實社會生活,另一方面又經過藝術家的創作性的藝術加工。獨特的創意和主題思想,規定著藝術作品獨特的內涵。它在不同藝術種類中又有著不同的表現形態。
三、藝術作品的形式和內涵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內涵決定形式,內涵起著主導作用,形式為表現內涵服務;但形式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它具有相對獨立性和自身的繼承性,並反作用於內涵,影響內涵的深刻性。
回覆列表
人們經常對藝術作品進行形式上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它們,形式分析的意思是說,不考慮作品的主題或技法,而只考慮純粹的形式概念,那麼,只從形式上分析一件藝術作品,可以讀懂藝術的內涵嗎?
只從形式上分析一件藝術作品開篇簡單提到了,形式分析的意思是,不考慮作品的主題或技法,只考慮純粹的形式概念,換句話說,沒有主題的作品存在嗎?其實是不存在的,任何作品都有它的主題,抽象畫的主題就是畫家個人的思想情感,只不過人們難以理解,或者說,和這世界相距遙遠,這也是抽象畫有主題,卻沒有內容的原因,
言歸正傳,藝術的內涵,是作品的內容,,或者說是反映當時的社會與思想,簡單理解,內涵就是內容和藝術涵養,這藝術涵養是藝術家自身表達出來的,以便引起人們的思想共鳴;作為觀賞者,如果只從形式上分析一件藝術作品,也是可以讀懂藝術內涵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道理很簡單,形式有分“形而上”與“形而下”;形而上,指的是無形的東西,形而下,指的是有形的東西。當一件藝術作品的形式是“形而上”時,那就是在表現萬物哲理的概念,藝術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這就可以理解為藝術的內涵,書法藝術就是“形而上”的藝術,文字不是場景,是無形的東西,
對於繪畫藝術而言,它可以“形而上”,也可以“形而下”,其中,“形而下”的繪畫作品,是注重物象的形態特徵,有構圖、線條、色彩、光影效果時,這樣的作品形式是非常直觀完美的,而且畫面也有意境感和感染力,這也體現了藝術的內涵,我們要注意的是,藝術之美是多樣化的,藝術之美,也是一種藝術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