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東四哥
-
2 # 醜八怪周哥
生於60年代的普通老百性,還在為子女買房買車打工嗎?我願意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在農村比較突出,原因有:
1),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是80年代結婚,因當時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只生育了一個孑女。
2),只養育一個孩子,負擔相對就要輕些。從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教育上都給了孩孑最好的。
3),80後的這批獨生孑女現在都是30歲到40歲之間,都以進入中年,大部份都進入了城市工作和生活。
4),由於社會和城市的高速發展,他(她)們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就需要居住的房子和交通工具。
5),這批中年人雖然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但他們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由於他(她)們都組成了家庭,同時一般都有了小孩。現在小孩的穿吃和教育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由於以上各種原因,作為父母的也願意為孑女買房買車承擔一些。再加上好多都是從農村出去的,承包地也得由這些5一60歲的人來耕種,我覺得還是沒有怨言的,只希望他們以後能更好的孝敬父母。
-
3 # 喬萍
生於60年代的普通老百姓,你還在為子女買房而打工嗎?感覺如何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於60年代的人們,都已經50多歲快60歲了。都已經步入老年。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把兒女撫養成人了,自己卻已經老了。按理說,女的已經退休了,每個月有養老金,吃穿不愁了。男人也都快退休了,老兩口的日子應該過的不錯了。
但是,有太多的60年代的父母,卻還在為兒女買房而打工。辛辛苦苦攢下點錢,卻不夠給兒女買房子的。因為現在房價太貴了。在中小城市買個房子,全款的能付起的都少,一般都付個首付,然後慢慢的幫著兒女們還貸款。
我們這裡有一個,父母都是工人,家裡條件還算挺好的,有一個門市房,一年租金兩萬多。再加上這些年老兩口子,省吃儉用攢下的有90多萬,要是在我們這裡買個一百平的房子還能買個十多萬的車,多好啊。但是他兒子不回來,非要在上海定居,非要他爸媽在上海給他買房子。當爹媽的寧不過兒子,沒辦法在上海給兒子買了一個60平房子,還把家裡的門市房賣了,剛夠交個首付。一直到現在父母還在為兒子還貸款。他們一家子壓力都挺大,何苦呢,你本身就是打工的,幹嘛要去上海打工,你自己累不說,父母也跟著你們受累。
60年代的老百姓本來以前就吃了不少苦,現在都老了還在為兒女買房子而打工,感覺 除了累還是累,身心都累。
-
4 # 一個會有用的魚
60年代的人,現在已經退休了,應該好好的為自己籌劃一下晚年的生活。
而且,孩子們也長大了,不能永遠的依靠父母,應該學會獨立。
這個道理其實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實際上,卻很少有父母不幫著孩子買房。實在是現在的房價太高了,一套普普通通的商品房,需要全家人一起供。相比前些年,現在的房價,不是一個年輕人能夠負擔的起的。
身為父母,我們不可能看著孩子們為了房子發愁。因此,儘量去幫,但是,千萬別難為自己。
我的一個同事,過兩年就退休了。前一段時間,他很發愁,說是兒子要買房,直接提出負擔不起,希望他能幫一些。他猶豫了很久,覺得,幫吧,自己的能力有限,不幫吧,又覺得過意不去。想來想去,他主動和兒子談了談,說是這些年辛辛苦苦的,也沒有太多的積蓄,況且,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要考慮,因此,他準備給孩子出一部分,不多。
只是,他對兒子提出了一個要求,這個錢算是我借給你的,將來,你要是有能力的話,就還給我。
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要有保證,另一方面,要讓兒子有動力,不能讓他覺得我幫他們是應該應分的。
我想:將來我老了,也會像他這麼做。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為你進來四哥,今天回答問題是生於60年代的普通老百姓,你還為子女買房打工嗎,生長在農村人生活條件是比較差的,那年代人生活是很差,結婚很晚人又多,小孩子又很小,加上還耍上學,也有一部60年代人為孩子買房而奔波出來打工很常的事,我的回答希望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