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馬體育

    英超聯賽作為世界第一足球聯賽,是歐洲五大聯賽中商業化程度最高的,也是資金運轉最大的,決定知名度的最重要的屬性就是商業化程度了吧?英超聯賽作為最早進入大眾視野的聯賽,影響力自然深遠。還有一方面就是受益於我們國家對於英語的重視,英超也算是第一性的文化交流了。其他語系的聯賽,接觸之初肯定會吃力一些,不如英超那樣直觀,知名度自然不如英超。

    至於西甲,則是近年來競技水平最高的聯賽了,西甲雙雄威震四方,總是包攬了重要賽事的冠軍。如此想要不注意他們也難吧。西甲的影響力大於德甲,也是理所當然的。

    那麼德甲地位幾何呢?很尷尬的是,德甲的商業化水平位列第二,僅次於英超,綜合實力也位列第二,僅次於西甲。這基本已經可以作為德甲為什麼影響力不如英超與西甲的全部解釋了——原罪不是德甲,是老二。德甲作為兩項決定知名度指標的老二,正面臨著所有老二都會面臨的窘境。

  • 2 # 怪獸小王

    其實我對這個問題也很糾結。話說90年代初的時候,每週六的下午我都會跑到歷史老師的宿舍去看一場德甲比賽的錄影,特別是斯圖加特,多特蒙德和法蘭克福三足鼎立的91—92賽季,比賽程序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讓人看了大呼過癮,我的一個發小還從此成了斯圖加特的鐵桿。

    只是當年的意甲太強勢了,“小世界盃”絕非浪得虛名,亞平寧半島星光熠熠,即使降級的佛羅倫薩都有巴蒂斯圖塔,埃芬博格和小勞德魯普這樣的巨星,德甲呢?連三駕馬車,沃勒爾,哈斯勒,埃芬博格等都在意甲效力,影響力可想而知。如果說60,70年代生人的絕大多數都是意甲球迷,相信沒人反對。

    回到21世紀。意甲每況愈下,英超卻又順勢而起,當時我剛好在廣州,每到週末,羊城的大街小巷人聲鼎沸,你在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聽到粵語直播的聲音,不經意間這種畫面又迅速席捲到了全國,這跟英超早年的商業化和大力推廣是息息相關。雖然這些年英超的成績不盡人意,但其內戰群雄逐鹿,比賽大開大合,買人一擲千金,教練群賢畢至的場面卻是任何一個聯賽都無法企及的。

    至於西甲,央視和地方臺雖然直播的相對比較晚,但皇馬和巴薩實在是太強大了,早些年皇馬攜羅納爾多,齊達內,菲戈,勞爾,貝克漢姆,卡洛斯,歐文七大巨星來華撈金的時候,可以說是萬眾雲集,萬人空巷。如今這兩隻球隊又將他們的實力提高到了極致,冠軍盃和聯盟杯則基本成了西甲的囊中之物,歐戰積分遙遙領先其他四大聯賽,更可怕的是這種強勢還遙遙望不到盡頭。

    在這樣的際遇中,德甲的難堪眾所周知,雖然德甲有不錯的比賽場地,有足夠高的上座率,央視的轉播訊號可以說是最好的,運營也足夠健康,但工資不夠高是他的致命傷,吸引不了大牌球星加盟,關注度就自然不夠。另外拜仁的一家獨大也是個問題,雖然這近幾年多特蒙德能夠對拜仁製造一定的威脅,然後呢?迅速的偃旗息鼓,看看以前的沙爾克04,沃爾夫斯堡,雲達不來梅就知道了。

  • 3 # 體育圈全能王

    所謂的聯賽的知名度,除了戰績門檻之外,更多的是與球星掛鉤,哪家聯賽擁有球星越多,當然,這裡的球星指的是絕對巨星,超一流的球星才行。

    既然要吸引到超級球星,那就意味著超級投資,在這一點上,英超和西甲(也就是皇馬和巴薩)相比德甲,都有自己的優勢。首先,英超是“老闆制”只要老闆樂意,有錢任性!想怎麼投入怎麼投入。而在西甲,皇馬和巴薩都是會員制的俱樂部,投入多少隻有一個標準:會員是否買賬。

    德甲,在資本市場上一直都難以“興風作浪”,典型的“經濟適用男”,這與德甲聯賽一套縝密的聯賽制度密不可分。

    德國足球著名的“50+1政策”力保俱樂部的公有化,“50+1”指在德國聯賽中,私人投資者和集團不能夠持有俱樂部超過51%的股份。正是這樣的規則,保證了德國職業俱樂部一直真正屬於球迷,而要自負盈虧的股份制球隊,則不能超越自身實力進行無節制的投資。除此之外德國職業聯盟還規定,只要個人和企業運營俱樂部超過20年的時間,才能進行控股。這樣的時間要求,擊退了不少擁有鉅額資產的外國投資者,這也是為什麼在德甲聯賽裡沒有曼城這樣的暴發戶球隊。

    此外,德甲聯賽,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為公平的聯賽,沒有之一,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德甲聯賽轉播費的收入的分成上面。一個賽季下來,德甲的榜首的球隊與榜尾球隊,收入差距也不過1000多萬歐元。

    德甲也曾經有人進行過暴發戶模式的嘗試,在本世紀初,多特蒙德借俱樂部上市的東風,大量融資貸款,當年以創紀錄的2200萬歐元的價格引進阿莫魯索,還用1500萬歐元引進羅西基,1000萬歐元引進揚科勒,雖然奪得了一次德甲冠軍,但是俱樂部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後來在基爾希集團破產和球隊成績下滑無緣歐冠的雙重打擊下一度走到了破產邊緣,最高負債達到了1.1億歐元。

    自此以後,德甲球隊就絕難再見爆發式的經營。

  • 4 # 逍遙的單刀夢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英超是最注重身體對抗的聯賽,有號稱英倫第一豪門的曼聯,防守反擊的切爾西,華麗控球的阿森納,土豪曼城和最近復興的利物浦,無論拉出去哪個都能和大陸強隊掰一掰手腕,球隊實力本身沒的說,再加上聯賽的激烈程度,比賽好看,還有焦點人物諸如穆里尼奧,溫格,弗格森(曼聯球迷不會是在莫耶斯作為教練的時候喜歡曼聯的,這個我肯定),各種恩怨史,輔之大英帝國的媒體宣傳,英超的球迷自然不少。

    再來看西甲,巴塞羅那和皇家馬德里在前幾年一直代表這Continental的頂級水平,至到上上賽季被德甲雙雄打爆。(當然這賽季皇馬重回巔峰)在這之前,兩支球隊的明星陣容、戰術打法也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而且兩支球隊也時常在轉會市場掀起一頓風雨。西甲整體強調控球,這本身就讓比賽很具有觀賞性,再加上雙雄超強(注意,是超強)的球隊實力,國家德比的恩恩怨怨,為西甲拉來不少球迷。

    再回過頭來看德甲,無論的現在的多特蒙德,還是前幾年的沙爾克04、雲達不來梅等等,都沒有對拜仁的德甲霸主地位構成特別嚴重的挑戰,和拜仁的爭霸時間太短不足以構成長期威脅。所以,德甲在大部分時間裡只是拜仁一枝獨秀。而且德甲有工資限制,這導致了德甲球隊就算是拜仁也不可能有諸如皇馬巴薩的超級明星陣容,所以對於本來就不認識幾個球員的初級球迷來說選擇德甲球隊肯定是十分困難的。

    以上只是默認了球迷為一些豪門球迷,而小球隊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各國的政策、媒體宣傳不同,或者因為喜歡的球員。畢竟豪門的球迷還是大部分。

  • 5 # 閒談雅緻聊體育

    【德甲知名度不高,與德甲“50+1”的財政體制有關】

    德甲財政執行的是 “50+1”,“50+1”指足球俱樂部必須至少保持51%的表決權——即便有老闆買下球隊50%以上股份,他的表決權也無法超過俱樂部本體。換句話說,條款限制了阿布和曼蘇爾這樣的土豪老闆進入德甲,即便他們買了全部股份,決策權也不在自己手裡。該政策更好的保證了多數球隊的利益,讓德甲有著全世界最強,財力最好的中小球隊,多名效力過英超德甲的球員或者執教過兩者的教練都認為,德甲無弱旅,球對之間實力更接近,每場比賽都充滿懸念,但是50+1也限制了德甲豪門的財力,讓德甲豪門流不止球星,德甲球星大量外流;從而使德甲成為全球球員輸出基地;

    英超球隊主要依靠相對較大的財團支援,像曼城、切爾西都是大財團入駐後,形成“金元文化”,有更多錢,可以廣泛的籠絡全球超級新星,同時也可以不斷擴大關注度。但是對於無大財團支援的小球隊,生存空間有限,實力損耗較大,難以進入世界舞臺;

    總之本人還是十分看好德甲未來發展的;特別是今年拜仁與抖音合作,抖音正式成為拜仁慕尼黑俱樂部在中國的短影片平臺合作伙伴,相信未來德甲在中國也會被更廣泛的關注;

  • 6 # 申方劍

    德國足球的整體發展道路,有些過於理性和健康,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個聯賽內容價值,話題性的深入挖掘,這本身也和德華人的行為處事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影響力如果大,一是來自於競爭,只有一個聯賽良性競爭起來,才會有更多的關注度,話題度,以及討論度,總是一個球隊奪冠,顯然並不符合喜歡熱鬧的球迷的喜好,拜仁過於一家獨大,持續統治,而且經常用相對低廉的價格進行德甲內部挖掘,確實是存在的問題,球員的選擇沒有對錯,誰不想到更好的,更大的平臺去嶄露頭角呢?另一個就是商業模式,和英超,西甲等聯賽的規則略有些不同,所以導致很多的資金無法注入,而且德華人還是相對的高傲一些,儘管英語也能交流,但是俱樂部裡面如果混的好,講德語還是很重要的,比如巴西的納爾多這樣的,所以很大程度損失了非洲籍,南美籍這些人才儲備豐富地區的球員,當然也包括中國,所以,沒有某個地區的人才,這個國家和地區自然關注度也會下降。 不過現在德國聯賽很多的俱樂部已經開始重視對外交流,更大更多的去拓展市場,大家所知道的就有很多德甲俱樂部設立了中國辦公室,比如拜仁,狼堡等,同時很多的俱樂部也增設了國際事物部門,包括拜仁也有了國際事物董事,尤其重視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的商業開發。 其實俱樂部都願意更好的良性運轉,德甲在這一點上控制的很不錯,但是提高收入和影響力就要有根本決策上的轉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球網:巴黎欲聘請因扎吉執教,想引進米林、馬魯西奇,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