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煙流水16

    春秋戰國,也是歷史上一個比較混亂的時期,這一時期各路諸侯稱霸崛起,原本統治諸侯的周天子已經衰微,影響力也越來越小,儘管那時候周天子還存在, 但諸侯之間爭霸,相互結盟相互打仗,也基本沒有人去顧忌周天子的意願。

    但諸侯的領土最初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只是自己家地盤上的主人,但周天子仍舊是天下共主,雖然只不過是名義上的共主,有的時候周天子甚至連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保證,還得靠諸侯的救濟才能過日子,著實讓人憋屈得慌。

    雖然如此,但是大家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把周天子趕下臺取而代之,這種情況其實就和三國時候漢獻帝有點類似。 當時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做事,大家也還是不得不遵從,可袁術自己拿了一塊玉璽想要稱帝,最終結果呢?他沒有把皇帝放在眼裡,同樣的,他的對手們就有足夠的理由去把他趁機滅掉,競爭對手總是少一個更好。這種情況放在東周也是一樣的,如果有一個諸侯國敢去把周天子趕下臺,那他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不管其他國家之間有什麼私人恩怨,這個時候一定會聯合起來對付

    他,所以,大家都還要在明面上保持對周天子的地位認可。

  • 2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最近英國脫歐的事情,比較惹人眼球,其實從當年英聯邦的狀態,就可以看得到周天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狀態。

    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工業技術領先世界,他憑藉自己強大的航海和軍事優勢,開始了自己爭霸世界的旅途。於是乎一系列的國家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比如說印度、澳洲以及加拿大等等。

    當時的英聯邦帝國幾乎佔據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領土。而英國女王更是成為了這些諸多殖民地國家的國家領袖。可是伴隨著這些殖民國家開始相繼獨立,英國失去了對它們的控制權。所以英國女王現在雖然還是英聯邦的領袖,卻只有了象徵性意義了。

    周天子也是一樣,西周時期的周天子,那是一言九鼎的。烽火戲諸侯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得出周天子在天下諸侯心目中的地位。可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當中。

    01周天子的權威,毀滅於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是西周王朝最後一位天子,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大家一定聽說過。周幽王比較寵愛妃子褒姒,所以就廢掉了自己的王后以及太子姬宜臼。

    褒姒雖然是一位美女,可是有一個怪毛病,不怎麼愛笑。為了逗褒姒笑,周幽王不惜點燃了烽火,意思很明確,烽火升起以後,天下諸侯看到了都要前來搭救周幽王。因為周幽王是天子,是天下共主。但是這件事卻是假的,所以當時各國的諸侯非常生氣,認為天子是在耍他們。等到下次犬戎人打過來的時候,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這一回哪個諸侯都不願意前來搭救周幽王了,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周幽王在耍他們,沒有放在心上。於是周幽王就被犬戎人給殺了。這故事雖然非常經典,但是我覺得這裡面是有深層次原因的。周幽王廢掉的王后和太子,其實並不簡單。

    他的王后申後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父親申侯,申侯得知自己的女兒和外孫被廢了以後,於是就聯合了犬戎,殺掉了周幽王。事後,申侯和諸侯們將周幽王的兒子姬宜臼立為周平王,歷史進入東周時代。

    而周平王開始,周天子就失去了原有的權威,諸侯王們再也不聽從周天子的調遣,各自為政。我認為這件事背後,極有可能是申侯聯合諸侯王們發動政變,奪取了周天子的權威。

    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史記》

    至於周幽王的荒謬問題,其實並不是西周消亡的主要原因。歷經數百年時間,諸侯王們已經有了獨立的想法,這個時候只是找到了推翻周天子權威的藉口而已。

    02戰國時期的周天子,實力非常弱小。

    伴隨著周天子權威的削弱,各地的諸侯們都開始發展自己的力量。不僅擴大地盤,兼併周王室的百姓,而且不再向周王室進貢。

    五十九年,秦取韓陽城負黍,西周恐,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令秦無得通陽城。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史記》

    一直到戰國時期,周天子的實力範圍已經縮小到比戰國七雄任何一個諸侯國都要小的地步。周天子再也沒有過去的威儀,幾乎形同虛設。

    尤其是在周赧王時期,周王室所佔據的領地只有王畿一帶,也就是洛陽附近的地區。這裡是周朝的都城,周王室集體居住在這裡。王畿之地雖然小,卻依舊被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由周赧王、東周公以及西周公三人分別管理。周赧王本人是管理著象徵天下的九鼎,所以秦昭襄王一定會找他麻煩。當時每個諸侯國都不把周赧王放在眼裡,可是沒有哪個願意做消滅周天子的事情。畢竟輿論導向的問題,周天子畢竟是天下共主,不是你想要消滅就能消滅的。沒有足夠的實力,一定會成為其他諸侯國討伐的物件。

    所以就算南韓距離周王室最近,他們卻絲毫沒有想過對周王室動手,甚至與他們結盟,共同對付秦國。

    而秦國當時已經強大了起來,秦昭襄王才不會在乎那些流言蜚語,他認為這個時候正是滅亡周王室的好時候,因為他要稱帝了!於是乎周赧王就被秦昭襄王給滅了,周朝徹底消失在了歷史上。

    03分封制必然會對中央集權不利。

    夏商周時代,基本都是沿用了分封制度。天子將自己的開國功臣和親屬子嗣分封到地方成為諸侯王,這一塊地盤上的所有百姓就歸這位諸侯王管理了。

    關鍵是,分封制度之下的諸侯國,權力實在是太大了,他們擁有完全獨立的軍事權、經濟權以及治理權。所以在地方上,諸侯王的權威性,幾乎跟天子相當。

    這就會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地方上擁有了軍隊,是非常不好控制的。剛開始各地諸侯王跟天子關係很好,那還好說。

    條侯使備西北,果從西北。不得入,吳大敗,士卒多飢死叛散。於是吳王乃與其戲下壯士千人夜亡去,度淮走丹徒,保東越。東越兵可萬餘人,使人收聚亡卒。漢使人以利啖東越,東越即紿吳王,吳王出勞軍,使人鏦殺吳王,盛其頭,馳傳以聞。吳王太子駒亡走閩越。吳王之棄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條侯及梁軍。楚王戊軍敗,自殺。---《漢書》

    可是傳個幾代人下去以後,誰還認識誰呢?要是遇上一兩個野心家的話,那豈不就會天下大亂了嗎?

    比如說在西漢初期,劉邦就分封了大量的諸侯王。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之下,諸侯王的權力依舊非常大。他們佔據著重要的財政資源,逐漸成為地方上強大的力量。

    到了漢景帝時期,爆發了七國之亂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吳王劉濞的實力太強大,不僅擁有收稅、徵兵的權力,甚至掌握了鑄錢的權力,相當於是第二個漢朝朝廷了。

    所以說分封制對中央集權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只有郡縣制的大力推行,才有利於中央集權的發展。

    總結:周王室到了戰國時期,只能保證自己的溫飽問題。

    周天子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很顯然他們已經失去了領導天下諸侯的能力。戰國時期的周天子更是無能至極。

    因為周圍的諸侯國都相繼變法圖強,逐漸壯大了實力。相比較而言,周天子的勢力範圍就在不斷縮小了。

    他手裡沒有足夠的軍隊捍衛自己的權力,只能夠默默地接受天下諸侯們的欺凌。伴隨著地盤的縮小,周天子還要考慮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溫飽問題。

    因為地盤小了,百姓就少了,為你種地的人少了,那到手的稅收自然就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周天子必須要極力維持家裡的正常用度,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

  • 3 # 傑克耶

    西周時期,周天子是真正的天下共主,可以號令天下諸侯,不過這種號召力僅僅靠禮樂制度和宗法制得以維繫。到東周時期,無論春秋還是戰國,周天子的號召力都很微弱,諸侯幾乎無視他的存在。事實上,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入侵使得周王室的威信在總體上大幅下降,而當時不久鄭國就與周王室開戰,並擊敗王室軍隊,使得各諸侯更加蠢蠢欲動。諸侯對天子先是共尊,到周天子國越發勢微。諸侯越發強大後。諸侯利用天子名義來吞併其他諸侯,壯大自己,到了後期更是直接吞併了周天子國。簡單的說就是各個小王國有實力之後,有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分封制的弊端顯現出來。

  • 4 # 大秦鐵鷹劍士

    戰國時代,周天子進一步式微,七大戰國每一個國家的實力都遠遠超過周王室。在這樣的前提下,各國先後稱王,稱王就意味著本國有統一天下的實力與志向。諸侯國之所以叫諸侯國,那是因為他們的爵位一般是侯爵,只有天子之國才能稱王爵。韓、趙、魏三家立國之時,周天子給的爵位是侯爵,楚國給的是子爵,齊國是侯爵,燕國、秦國是伯爵。

    稱王就意味著本國不再臣服於周天子,春秋時期楚國就率先稱王,儘管沒有人承認楚國的王爵。同樣在春秋時期,各國先後強盛,脅迫周王室給他們升爵,各個大的諸侯國都獲得了公爵,因此稱為諸公國較為合適。戰國時代,公爵國家要再升一級,就只有王爵了,周天子不可能給大家王爵,於是大家相互稱王,彼此承認對方王國的地位。

    戰國後期,天下有九王,分別是七雄、宋王國、周王國。雖然大家都稱王了,但是名義上還是對周天子十分尊敬,開會的時候周天子還是座首座,戰國七王對周王還是稱臣。但周天子存在的意義只是釋出王書,褒揚諸王,周天子成為了各國的傀儡,讓他說什麼他就說什麼,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周天子存在的意義就是天下還有一個共主,儘管大家都不聽天下共主的話,但是大家還是把他高高供著。

  • 5 # 五月早晨

    表面上還是保持了天子的地位,各諸侯國還是假惺惺地保持著“周禮”,即使是要稱霸天下,還是要請周天子封侯的,譬如分晉的韓趙魏,譬如代齊的田氏。

  • 6 # dongzengtao

    這事兒就是周朝的制度問題了,春秋和戰國時期,周天子基本被架空了。不過司馬光認為周朝真正的衰弱是從三家分晉開始的

  • 7 # 如史如畫

    戰國時代,各國都有王,那周王是怎樣一個存在?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了解下背景。這不得不提到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分封制下,各諸侯國都有屬於自己的軍團,諸侯王在自己的國家裡面想幹嘛就幹嘛,不受周天子管制。各個諸侯王只需按時納貢朝拜天子即可,名義上肯定是天子最大,各個諸侯王不會去反抗天子旨意,他們都不願披上不忠的標籤。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周天子品德過關。那要是天子品德不過關,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這就得說到西周末年發生的一起著名事件—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博取美人一笑,居然在兩次無事時,點燃烽火臺引眾諸侯前來救援,當諸侯們知道自己被戲耍了,都十分氣憤,第三次真有外敵入侵時,諸侯們再也不來了。西周王朝也在這次戰爭中大傷元氣,並且周天子以後在諸侯王心目中的位置大打折扣了。

    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周天子沒有威嚴,也無法約束管制諸侯們,於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頻繁發生。但是誰也不會去做第一個反抗周天子的人,周天子當時的境遇是管又管不了,聽又沒人聽,處境略顯尷尬,再也找不回來西周初年的地位。

    所以整個東周時期包括戰國,周天子都是沒什麼威嚴的,真正縱橫天下的只有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諸侯王。

  • 8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戰國時代各國諸侯相繼稱王之後,周天子當然是處於尷尬之中了!憑藉周王那點微弱力量,是沒法阻止諸侯稱王的,因此即便是周天子不情願接受這個殘酷現實,也只能是徒喚奈何!

    但是儘管諸侯們都己經稱王,但卻依然不能公開拋棄周天子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之號,即便是這個時候早已經禮崩樂壞、諸侯們視周天子為無物,早就不再去按照禮制朝貢周天子。

    因為此時的周天子已經淪落為,被各國諸侯當做有利則用,無利則棄的政治道具,所以不僅無法繼續維護其尊貴地位,甚至於己經無法繼續維護列國諸侯王,對他的表面尊重,於是周天子為了生存,便在關東諸侯與秦國之間打起了太極,試圖誰都不得罪,以維護住自己的彈丸小國。然而在列國乘秦國連喪秦昭王和安國君這兩位君主,企圖進行伐秦投機,但卻因列國不合而失敗後,還是觸怒了秦國,最終仍然無法避免被秦國滅亡。

  • 9 # 煮酒聽史

    西周之時,周武王選擇了分封制作為西周的政治制度,這是有原因的。因為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限,交通又不發達,很難管理這麼龐大的疆域。另外,當時的諸侯並非只有周王室一路,還有很多的其他諸侯,周王室只是作為其中最大的一支。

    因此,與其說是周武王選擇了分封制,倒不如說是當時的情況選擇了分封制。

    這樣的制度,在一開始確實鞏固了周王室的統治,然而隨著周王室的昏庸統治,周王室的力量開始了逐漸的下滑。

    無論在什麼時代,武力永遠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僅僅作為威懾,但不能沒有。而周王室在接連失利以後,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在周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更是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大片土地。從此以後,周王室的權威就一去不復返,再也無力支配眾諸侯了。而我們也把這種現象稱為禮樂崩壞。

    到了戰國時期,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因為在這個時期,前有三家分晉事件,後有田氏代齊事件,這兩件事情嚴重地影響了周王室的權威,也刺激了諸侯們吞併土地的慾望。

    在各國相繼展開變法以後,周王室更是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最終,戰國七雄相繼僭越稱王,周天子也徹底成為了擺設,其消亡只剩下時間問題。

    秦莊襄王時期,六國再也抵抗不了秦國的侵略,於是秦莊襄王就順勢將東周滅了。周王室也就此徹底成為了歷史。

  • 10 # 永遠26歲的大叔

    按周禮,“王”是指周天子,其他諸侯國的國君是公、候等爵位,比“王”肯定是低的。周禮是一套嚴格、等級分明的制度,就連喝酒用的酒器、宴席上奏的樂等都有規定。

    所以說,諸侯稱王從周禮來說絕對是一種僭越,是很嚴重、很不講武德的做法了。

    但是周天子對此也沒有辦法,周朝實行分封制,分封的諸侯權利很大,財政軍事都基本獨立,對周天子只需定期朝拜,相當於國中之國。中後期,諸侯做大,尾大不掉,相互兼併,根本不聽周天子號令。而周王畿內根本沒有多少華人和軍隊,也沒辦法鎮壓。

    久而久之周天子也就名存實亡了。各國稱王的時候,周天子還要派使節慶賀呢,不得不承認諸侯稱王的合法性。

    所以說,諸侯稱王的時候,周天子早就名存實亡了,但是周朝還是延續了很長時間,諸侯稱王時也需要周天子來承認其合法性,周天子此時更像一個傀儡或是諸侯利用的工具,苟延殘喘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5歲以上的人找工作就只能做保安和保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