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活著就是不停的戰鬥

    窮老人捐款支援抵制瘟疫,政府應該收下,人家餘生還在關注人類的健康事務,但是政府應該記住銘記在心,以後時常關注老人的生活連濟,不要人家窮死。

  • 2 # 愛追夢的牛

    精神可嘉,實不可取。捐贈不是救火,要用餘力而非傾家蕩產。對於這樣的捐贈,要有拒收機制,防止一時激奮之舉而毀其餘生。

  • 3 # 璟恆投資李傑

    感謝邀請,所謂貧窮老人,只是別人看上去他物質財富比你貧窮,其實他精神財富大家要豐富很多,如果你們看過美國作家哲學家的梭羅的《瓦爾頓湖》就知道,人類很多多餘的財富其實都是沒有價值的,花不完的錢放在那裡有何意義?馬雲那麼多錢不還是一日三餐一張床嗎?為生活做減法,為精神做加法。不要用你們世俗的眼光覺得這些老人貧窮,其實真正貧窮的是說這些老人貧窮的人。萬事皆因緣,你所擁有的一切包括錢財都是假的,都是隨時可能不屬於你的,你不可能永遠擁有。而佈施或者捐出去,那是無量功德,巨大的精神財富。當然不是說沒有捐款的人就是沒有精神財富,只是每個人要明白,你的心是不是一直保持純真和善良,所以也不要道德綁架有錢不捐款的人,以及捐款錢少的富翁。一切隨緣,相由心生。

  • 4 # 靜穩

    “不忘初心,心繫天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大胸懷。

    子不教父之過,這是家庭寫照。

    對於貧窮老人傾盡所有捐贈的心理分析:

    我只從這些老人的經歷來講講,這些老人就是有過苦難深重的經歷。

    這部分老人年齡一般都在七十歲以上,也就是都出生在建國之前,經歷過各種社會變革,有的經歷過東躲西藏的戰爭年代,有的受過地主老財的壓迫,還有饑荒、瘟疫都大難不死。

    所以苦難已經深深烙在了心底,現在的生活,雖然自己不是生活質量很高,但自己總是拿曾經的苦難激勵自己,今天的生活老人已經非常滿意,感覺到了幸福,沒有受凍捱餓,自己的身體還算硬朗,感覺生活壓力不大,看到國家有難,瘟疫橫行,心裡的那股發自內心的著急和愛壓抑不住,恨不得趕快趕走瘟君和困難,所以只有捐出自己的所有,才能緩解內心的焦慮。這種愛國、積極的情懷值得現在年輕人學習,這種先人後己的情懷值得所有人效仿。

    心疼這些老人了,捐出了所有,幾乎就是一無所有,值得大家愛戴,關愛這樣的老人值得。

  • 5 # 香哥vlog

    我的看法如下:

    1.老人的之所以窮盡所有捐款,以其的對人生、金錢的深刻理解有關聯,對社會懷有感恩之心,對金錢懷有平淡之心,大多數老人都是有一顆善良之心。捐款出去給需要之人,能得到心裡的慰藉和寧靜,同時也給兒女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

    2.現在國家政策好,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可以領到80元的養老金,加上兒女給生活費,基本上老人也是吃穿無憂,如果是城市裡的老人加上有退休工資領取,生活更是富足,即是存款全部捐出,也不會影響生活質量。

    總之,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積極主動感恩社會、感恩家人,感恩同事,感恩領導,這樣才會過得充實。

  • 6 # 飛雁洪

    為這樣的老人點贊!我們的這些老人可能經歷過烽火硝煙,北韓戰爭,越南自衛反擊戰!五九,六零年的饑荒!是受過革命和艱難險阻的!對於人生和金錢的定義更是崇高的!生活節儉,任勞任怨,不問國家提要求!而當國家,人民有難時依然是一腔熱血,傾其所有!向這樣的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願他們健康,快樂,長壽!

  • 7 # 勇談生活

    江蘇無錫七十四歲的拾荒老人徐美英,拿著她一年的收入和撿垃圾攢的九千元兩次捐給村委會,村委會實在沒辦法幫助老人把款捐了。實際上這也不是老人第一次捐款了,汶川地震 抗洪救災或者遇見比自己還困難的人,老人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原來老人年輕時,丈夫去世,她一個人拉扯幾個孩子,是當地政府和好心人不斷的幫助她,才讓她幾個孩子不至於餓死,順利地長大。現在老人雖然不富裕,但是她一直記得政府的好和那些幫助過她的好心人。

    透過這個例項我得出自己的第一個結論:很多貧窮老人傾盡所有的捐贈行為是深埋在內心裡的善和感恩。只有自己從艱難的日子走過,才真正的懂得雪中送炭的溫暖,也才將心比心的瞭解災難中的無助。受人點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這是流淌在華人血液裡的基因,這也是為什麼每到災難降臨的時候,有那麼多的貧窮老人願意傾盡所有的捐贈。

    廣東佛山禪城區公安分局同濟派出所,一位白髮蒼蒼佝僂著背的老人在民警面前放下四千元就走。民警攔都攔不住,民警只好跟隨老人到她家,把錢退給了她。老人對民警說:“一點心意支援國家,希望科研人員早日研發出藥物,抑制住疫情。我們的國家這麼好,一定要繼續好下去。一定要建設的更好,一定要更繁華。”

    透過這個例項我得出第二個結論:很多平窮老人傾盡所有的捐贈是因為他們都有深深的家國情懷。他們有的經歷過解放前的黑暗和苦難,有的經歷過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他們都深刻的懂得只有國家強大了,小家和個人的日子才能過得安穩。

    浙江建德市城市管理局乾潭中隊的工作人員被一名八十四歲的老人攔住:“我認得你們的城管制服,這次疫情太嚴重了,我想委託你們幫我給武漢捐十萬元。”城管工作人員說什麼都不收,老人說:“你們就收下吧!我每個月還有兩千五百元的退休工資,又不愁吃穿。從電視上看到那些醫生護士都很年輕,還都是孩子。你們就全當我幫助自己的孩子。”最終善款捐到了疫情第一線。

    透過這個例項,我得出了第三個結論:很多貧窮老人傾盡所有的捐贈是因為中華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深入他們骨髓。尊老愛幼在我們的國家絕對不是一句口號。每到災難時,老人沒會情不自禁疼愛衝在疫情第一線的晚輩,就像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

    這次疫情發生後,人民子弟兵和醫務人員義無反顧地衝在最前線,火神山 雷神山的建設者們也不甘落後。各地的社群工作人員,警察都在夜以繼日地工作。連老人們也不落後,盡其所有的捐助。我在想:“在災難降臨的時候,保衛守護這個國家的不一定是有錢人,也不一定是有權勢的人,但一定是具有家國情懷的人,一定是內心善良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把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孩子的人,一定是把別人的老人當做自己老人的人。”

    國家有難,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應有的貢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要以貧窮富貴來衡量該不該捐款,也不要以捐款的多少來衡量愛不愛國。更不應該覺得貧窮老人的捐款就不應該收,但也不要道德綁架,認為有錢人捐款就理所應當。我們都是華人,我們都有一個家是中國。我們只要遵從先賢的教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我們的國家就會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偉大的復興。

  • 8 # 總動力

    做慈善捐贈不應是窮人的事,要鼓歷富人或者中產以上階層多做慈善,不應鼓歷窮人傾家蕩產式的捐贈,與其放任窮人傾家蕩產做慈善,等同於見死不救。因此要立法確立捐贈資格,捐贈做慈善要量力而行,捐贈後剩餘財產要保障自身生存需要,最好以個人收入和淨資產劃線。你全捐了自己的積蓄,變得生活無保障成了貧困戶,國家還不是得幫你脫貧,有病有災還不是靠國家救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士兵靠什麼意志為國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