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魂之美
-
2 # 寒蕭99
如果說利用月球資源的話,這個時間應該並不遙遠了。
人類第一輪的探月活動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當時在美蘇冷戰競爭的前提下,蘇聯和美國都先後發射了多艘探月飛船,而最終,美國成功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贏得了這一局。
不過,那是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的登月,雖然也取得了很多的科學資料,但畢竟以當時的科技水平無法長期在月球駐紮,所以,探月活動在6次登月後便結束了。
時間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將探索目標再次定到了月球上,到現在為止,美國、俄羅斯、中國、歐洲、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探月計劃,包括再次載人登月的計劃。這裡面,最據實力,而且走的最遠的依然是美國,而緊跟其後的就是中國了。
按照美國的計劃,在2030年前後將再次載人登月,中國的計劃要等到長征9號火箭驗證成功,所以可能要到2035年前後。其他國家,基本上也都是在2030年代以後。
不過,這次登月將不再是隻登不駐了,而是會建立一個長期住人的基地,最初可能3到5人,後期會逐漸擴大。
只要有人長期駐紮,那麼下一步就會開始利用月球上的資源因此,最快在2040年代開始,人類就會開始利用月球上的資源了。
至於說利用宇宙所有能源的發動機,這是無法估計的,這個跨度太大了,而且我們甚至可能永遠也無法觀測到宇宙的總體,更不要說利用宇宙所有的能源了。
-
3 # 沛錦看太陽
嘗試利用地球以外的礦產和能源是非常大膽的一步,但是也是人類走向下一等級文明的必經之路。這種物料能源利用方式叫做“原位資源開發”,顧名思義就是在所在的行星或者其他天體上直接開採利用當地的資源。
到目前為止,太空探測所需的所有能源和物料都是我們自己從地球帶出去的。
但是,這種【什麼都從家裡帶】的做法成本太高了!!!
拿地球附近的國際空間站來說,每運送1kg的載荷到國際空間站需要8萬美金。
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想要吃到一個檸檬就要花費幾千美金。
如果要在更遠月球上開展科學研究活動,所需要的能源,儀器等等每一個載荷都需要巨大的運輸成本。
原位資源利用這種方法顯然是不長遠的,如果有更大規模的活動,就需要把地球上的資源挖空來吧有限的載荷送到更遠的地方。
而“原位資源開發”這個概念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
一個很直觀的想法就是:如果我們可以開採並利用月球上的資源,那麼去的時候就不用帶那麼多了。
月球上有豐富的“氦-3”,是非常理想的核聚變原料。
如果實現了在月球表面的能源問題,就可以實現在月球上的冶煉,加工,建造。
可以在儘量縮小運輸成本的情況下大幅擴張在月球的根據地規模。
更進一步的可以開展種植等生命支援活動。
而且,月球表面引力小沒有大氣,所以發射火箭成本更低。在月球表面製造火箭併發射可以實現更大比例的載荷總重比例。
探測距離越遠,對推進器的要求就越高。行星際沒有加油站,只有一次帶夠所有燃料。利用行星上的資源是我們走向更深空探測的必經之路。
實現原位資源利用,還有非常多的困難。
需要完成建站,開採,運輸,篩選,提純,這還是原位資源利用的第一步“獲取”。
而後,要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就需要在月球建設核聚變反應堆。
我們知道,在地球建立核反應堆尚且困難,更不用說是在月球了。
所以這個願景雖然很好,但是實現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恆星發動機:戴森球原位資源利用可以讓行星探索步步為營,不過人類目前的探索腳步還僅僅停留在太陽系尺度。
要實現更遠距離的星際探索,造訪其他星系,就需要更大規模的能源,也就是恆星能源級別的能源。
這裡就需要引入戴森球的概念。
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我們所有的能源都來自黃道面上狹窄的一束太Sunny,這些能源養育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戴森球的概念是建造很多很多能量收集裝置,把整個太陽包起來,收集整個太陽輻射出來的能量,它是地球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幾千萬倍,並把這些能源用於更進一步的行星開發和星際探索。
戴森球的概念離實現還非常非常遠,這裡面的大部分引數都遠大於人類目前的力所能及。
所以實現恆星能量的大規模利用應該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活著能看到的。
回覆列表
開發地外資源,目前只可設想,無法實施。在可見的數十年之內,從月球運回1克物質的代價,不會低於地球上的1克黃金。
使用人類現有的技術,地球上的資源總量,完全可以滿足全球76億人口,正常的衣食住行需求,人類面臨的問題、不是資源總量的不足,而是分配的嚴重不均衡。
世界上最有錢的30人(家族),其財富總和,超過最窮的30億人口。
這種情況如不解決,人類的資源總量,即使增加幾倍,資源增量的絕大部分、仍然會被少數富豪收入囊中,居住在紐約東京和上海的人,無非就是感覺,生活更便利些罷了,而生活在非洲和印度、全球最窮的十億人,根本不會感覺任何變化。飯吃不飽、飲水不夠潔淨,仍是他們每天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