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oT數字科技時代
-
2 # 鮮事
近期,谷歌、美團,亞馬遜等雲服務商相繼關閉或收縮雲計算業務。阿里雲確逆勢前行,宣佈3年再投2000億。這讓人想起了一句話“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這是大趨勢與小趨勢的問題,面向未來的預先佈局,開展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資料中心建設,阿里巴巴又一次走在了前列。希望阿里雲如巴菲特一樣專注、像巴菲特一樣有著超前的眼光,在新基建的浪潮中,取得好成績,助力中國。
來看下來自阿里雲的訊息:“阿里雲智慧Quattroporte張建鋒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對未來有信心,對數字經濟有信心。雲智慧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戰略之一,我們已經堅持投了11年,不會因為疫情而減少投入,反而要加大投入。未來三年,阿里雲再投2000億,用來搞新技術、新基建。”先來看下阿里雲——群瘋子成就亞洲第一說起阿里雲,不得不提《阿里雲的這群瘋子》這篇文章,當年拜讀完這篇文章後著實心潮澎湃了一下。創業不易,尤其是從0到1的過程,有多少人倒在了創業的路上。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地成功,所有的成功來得也絕非偶然。阿里雲能有今天,絕非偶然。
在說說阿里雲取得的成績:
(1)科技層面:
2018年,中國電子資訊科技年會,阿里巴巴集團王堅博士代表“飛天雲作業系統核心技術及產業化”專案接過科技進步特等獎的獎牌,這是該獎項設立15年以來,首次頒發的特等獎。——足以說明,阿里雲這些年的科研成果!!
(2)市場份額: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在2019年2月釋出的,2017/2018年度全球雲基礎設施市場份額和增長情況調查資料顯示: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排名前三,阿里雲位居第四。世界排名前五的雲計算廠商,美國佔據4席,中國1席。
(3)營收
根據阿里巴巴最新的財報顯示,2019年阿里巴巴雲計算業務營收達到了52億美元,同比增長64%,真是叫好又叫座,難怪馬老闆會
阿里雲有底氣,也有魄力,面向未來,提前佈局,值得期待!
什麼是數字經濟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陳全生認為,所謂“數字經濟”即“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數字經濟涉及“數字技術”“數字化轉型”“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生產力”“數字化治理”及“數字公共服務”等六個維度。是不是已經暈了?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透過大資料(數字化的知識與資訊)的識別—選擇—過濾—儲存—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最佳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還是不懂?數字經濟是指以現代資訊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資訊通訊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從而提升和最佳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簡單來說,透過資訊化、網路化,使用計算機語音“0/1”,來全面提升生產力,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數字經濟已計算機,資訊科技為基礎,透過結構化轉型,全力促進生產力發展
再說一下新基建有新基建,就有老基建,如果說之前的基礎建設主要以“鐵路、公路和橋樑”等固定基礎設施建設的話,那麼新基建就是:5G、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網際網路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用於支撐中國未來20年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動力。
新基建以科技建設為主,科技離不開技術,自主可控是核心
寫在最後今年國家將加快5G網路、資料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成為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全國多地正加快佈局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將帶動萬億級的大市場。
未來三年,阿里雲將再投2000億,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的研發攻關,這正是新基建所需的核心關鍵技術,把這些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利國利民。
相信有阿里巴巴的全力投入,未來對新基建是一劑催化劑,有利提升中國產化程序。在高科技領域,不能完全依靠國家的投資,還要有工業優勢企業的加入,“國家隊+科技巨頭”,動用一切可調動的資源進行科技攻堅,希望未來可以在這些領域有翻天覆地的新變化,實現國家新基建目標。
-
3 # 登圖科技
這些都是未來大量應用的基礎,就好比研發一款產品,前期投入的科研資金是巨大的一個道理,效益都是在後面出來的,當然,也是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提高話語權
回覆列表
4月20日,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再投2000億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資料中心建設。
目前,阿里雲在全球21個區域部署了上百個雲資料中心,並廣泛採用液冷、水冷、風能等節能技術降低能耗。阿里雲飛天作業系統管理的伺服器規模在百萬臺,3年再投2000億,意味著阿里雲的資料中心和伺服器規模再翻3倍,衝刺全球最大的雲基礎設施。
據悉,阿里雲全球建設雲基礎設施將重點佈局在中西部、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數字經濟發達地區。達摩院XG實驗室、平頭哥等最新研究成果將率先應用在阿里雲下一代資料中心。飛天雲作業系統、含光800晶片、神龍伺服器、自研雲交換機、高效能低延時網路、大計算系統叢集等核心自研技術,將在雲資料中心大規模部署。
阿里雲方面表示,只有以創新技術加持的新一代雲資料中心才能應對資料量暴增的人工智慧、5G、工業網際網路需求,成為真正的數字基礎設施。2019年雙11前,阿里巴巴已經實現核心系統100%上雲,阿里雲公共雲扛住訂單建立峰值54.4萬筆/秒,成為全球首個將核心交易系統100%執行在公共雲上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
馬雲在2015雲棲大會上說,未來計算能力將會成為一種生產能力,而資料將會成為最大的生產資料,會成為像水、電、石油一樣的公共資源。基於這樣的戰略判斷,6年來,經過持續投入和建設,阿里雲已經成為中國最大、全球領先的雲計算服務平臺。
據阿里巴巴最新財報,阿里雲季度營收為107億元,該數字在過去5年增長近30倍,是中國唯一單季度百億級雲服務商。阿里云為全球數百萬使用者提供服務,其中包括超過一半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類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