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先sen
-
2 # 海量農產品
玉米穗腐病 是一個與人類健康關係密切的玉米病害。全世界各地玉米生產地區都有發生。這個病害的真菌複合體可以產生幾種真菌毒素(mycotoxin),如黃麴黴菌和伏馬菌素等影響人和動物健康的化學物質。
-
3 # 完美農業
通俗的講玉米穗腐就是玉米果穗發生腐爛,1、玉米在灌漿完成後或者收穫後,遇到連陰雨,或者蟲害嚴重,或者苞葉損傷,或者是脫水比較慢的品種,容易發生穗部腐爛,這種多是發生在廣西,雲南,貴州西南部,四川川西地區,主要是有多種鐮孢菌、青黴菌,黑麴黴菌侵染造成的; 2、防治方面沒有太好的辦法,選擇硬粒型抗穗腐品種,收穫後及時晾曬。
-
4 # 666不會飛的小魚
種植密度過大、田間通風透光不良、施氮肥過多、溼度大、連續高溫陰雨多易發病。主要為害玉米葉鞘、果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水浸狀,病、健部界線模糊,病斑連片癒合成較大型雲紋狀斑塊,中部為淡土黃色或枯草白色,邊緣褐色。病株莖稈鬆軟,組織解體,引起莖基腐敗。菌核在土中越冬,可第二年侵染玉米。
-
5 # 基層農人
玉米在種植生產當中,由於播種質量差,或各項管理不到位,在整個生育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病害,蟲害防治不及時,使害蟲損傷根部及蛀食植株稈葉,又為很多病菌侵染增加了侵入途徑,致使玉米病害增多加重,如玉米瘤黑粉病、絲黑穗病,破壞雌穗,形成黑粉,不能結籽或部分結籽,造減玉米減產;玉米頂腐病、莖腐病,會造成植株不同程度的死亡,引起玉米減產;玉米粗縮病、矮花葉病,發病重的植株不能抽雄結穗,或抽穗而不能結籽粒,也會造成玉米減產;還有玉米穗腐病。
在玉米病害當中最嚴重的是玉米穗腐病,因為穗腐病的玉米籽粒已發生黴變或質腐,失去食用價值,人和動物食用會危害健康,因此在收穫時要單獨分開早點處理掉,以免脫粒帶入其中病菌潛伏,在儲藏時引發完好顆粒產生黴變。
一,玉米穗腐病症狀表現:玉米穗腐病主要在灌漿後期至籽粒成熟這段時間,整個玉米棒都可侵染髮病,多數在頂部,也有中部和底部侵染髮病的。
最直觀的判斷是病部外面的苞葉顏色暗褐或黃褐,且有黑黴點,潮溼時變色的邊緣有灰白色或黑灰色黴層,剝開苞葉,顆粒縫隙處為白色至灰白色黴層,顆粒頂部為灰白色或黃褐色或暗黃等色,中下部為暗褐色、暗灰黃等色。
用手剝粒,粒與棒芯黏合力很小,基本脫離,有些因高溼、病害侵蝕重的病部裡層苞葉,緊貼在病顆粒上,很難剝離,病害嚴重的病部棒芯,也會腐蝕變軟。
二,玉米穗腐病病菌及發病規律:玉米穗腐病可由一種病菌單獨侵染或多種病菌複合侵染,主要有鐮孢菌、腐黴菌和細菌,在侵染迴圈上又與苗期病害、玉米頂腐病、莖腐病等有關。
穗腐病病菌,隨種子或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來年的初染源,在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下,借風雨或農事從傷口或自然裂口侵入,危害穗粒。
高溫多雨、土壤溼度大,是穗腐病發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蟲傷或其它裂、傷口有利於病菌侵入。連作、玉米秸稈連年還田的地塊及免耕地塊發病重,同時種植密度大、偏施氮肥有利於發病。
三,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措施:①選抗病品種、對種子“包衣”:
選好品種是防止和減少病害的重要措施,選用抗病蟲(瘤黑粉、絲黑穗、莖腐、穗腐)、堅稈抗倒、耐密植的“包衣”種子品種,無包衣的抗病品種必須包衣後再進行播種,包衣時用單純的殺菌劑包衣,防病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應選用防治效果好的種衣劑如3.5%的咯菌.精甲霜,或生物種衣劑ZSB包衣,對防治玉米多種病害效果很好。
②,輪作倒茬、深耕土壤:
輪作倒茬,既可以避免因連作種植帶來的養分失衡,還可降低穗腐病菌及害蟲在土壤裡的基數積累,減少害蟲蟲口和穗腐病菌的侵入途經,降低病害。
年前秋作物收穫後,要清理掉殘敗稈葉,然後深耕翻土30~35釐米左右,改善土壤的性狀,有利於玉米植株的根系發育,提高抗病蟲能力,同時透過深翻地冬季冷凍,可加速土壤中病殘體的腐爛,使穗腐病菌死亡,使害蟲卵被凍死。
玉米播前在淺旋耕的同時,可用50%多菌靈120克和40%辛硫磷0.5千克,拌成毒土30千克撒施,防治病害殺死土中害蟲,以降低病害和減少蟲傷口。播種時根據地力狀況、品種及降雨多少(或澆水條件),要注意合理確定每畝的畝保留株數,大概在3000~4000株/畝之間,如果太密,通風透光不良,降雨後散溼慢,容易使溼度增高,在高溫條件下會引起穗腐病發生。
④,加強管理、防治病蟲:
玉米生長的中後期,在追施“壯稈攻穗肥”、防植株早衰“攻粒肥”的同時,就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有針對性的預防和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絲黑穗病,以及玉米頂腐病、莖腐病等病害,防止迴圈侵染玉米穗部,同時有針對性的防治蟲害,如蚜蟲、紅蜘蛛、玉米螟(鑽心蟲),減少蟲口,攔截病菌侵入途徑。在噴施殺蟲藥的同時,可混兌50%多菌靈,或80%代森錳鋅,或井岡黴素等,可降低穗腐病。
在高溫多雨季或連天陰雨後,若有積水,要及時排除,以免積溼造成土壤溼度過大時,引發病害,尤其玉米快要成熟這段時間,多事之秋雨水多,是玉米穗腐病高發期,更應引起注意。
⑤,及時收穫、及時剝皮和晾曬:
玉米穗腐病在籽粒成熟後,如果不及時收穫,降雨多溼度大時也易發生,收穫後如果堆放太厚,裡面潮溼悶熱,也易發病,所以堆放不要太厚,應及時剝掉苞葉,苞葉剝掉後,也不能堆放集中,過於集中太厚,也易發病,應攤開常攪動晾曬,待水分降至40~50%時,即可用網袋或鋼絲網或其它通氣通光的東西帶芯裝入,放在通風太陽能照到的地方漫慢風乾。
以上是玉米穗腐病病菌發生的規律、發病的症狀以及防治的措施,由於穗腐病複合病菌多,很難有針對性,因而主要要以預防其它病害、蟲害為主,減少複合多菌侵染,降低蟲口侵染途徑,減少病害。
回覆列表
玉米穗腐病 是一個與人類健康關係密切的玉米病害。全世界各地玉米生產地區都有發生。這個病害的真菌複合體可以產生幾種真菌毒素,如黃麴黴菌和伏馬菌素等影響人和動物健康的化學物質。
發病原因:玉米穗腐病為多種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穀鐮刀菌、串株鐮刀菌、青黴菌、麴黴菌、枝孢菌、單核孢菌等近20多種黴菌浸染引起病原菌的傳播方式因病原菌不同而不同。麴黴菌可由昆蟲傳播。鐮刀菌可由突然轉播透過系統侵染由根到玉米的穗部。 病菌種子、病殘體上越冬,為初浸染病源。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溫度在15~28℃,相對溼度在75%以上,有利於病菌的浸染和流行,高溫多雨以及玉米蟲害發生也有利於穗腐病發生。
玉米成熟以後在地裡長時間不收會增加粒腐病的發生。秋後成熟期多雨會導致玉米的顆粒染病。玉米粒沒有曬乾。入庫時含水量偏高。以及貯藏期倉庫密封不嚴,庫內溫度升高,也利於各種黴菌腐生蔓延,引起玉米粒腐爛或發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