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溪泛舟
-
2 # 村姑燕姐
一年級是幼升小的關鍵時期,因為孩子突然從天天以玩為主的幼兒園,升到天天都是以學習為主的小學校園,會有許多的不適應,因為,幼兒園上課可以活蹦亂跳,而小學不能隨心所欲。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孩子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兒子剛上一年級時,雖然成績還可以,但也常常接到孩子老師電話說:上課老是和同學說話、扔紙條、玩東西、發呆等。學習是成績可以,但是,像他上課的這種習慣必須及時糾正,不然,等到高年級了,很難改正過來。
我現在監督他,做作業就必須做作業,不能做一下作業,又去做其它事情;吃飯就是吃飯,不能一邊吃飯一邊看書等,培訓他專心學習的習慣。他吃飯慢,我就用手機給他設倒計時,規定他在有限的時間裡吃完,培養他做事的效率等。
一年級的孩子還小,說道理他還是不太明白的,需要我們家長多多引導,多多以身作則,這樣會有更有效果哦!
-
3 # 靈山阿文
剛剛步入一年級,很多事情還是不怎麼懂得規劃和約束。不好習慣有以下幾點。比如:
1、在學習方面。一放學回來第一時間開啟電視玩手機,現在的小孩多數都是手機控,電視控。而不是第一時間選擇寫作業。甚至還有部分小孩,叫他寫作業還各種不願意。而寫完作業後也不收拾好書本放到書包。
2、吃飯方面。有部分小朋友因為各種挑食並還不會時間管理,所以在吃飯方面各種推脫理由而導致拖拖拉拉的。
3、去學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也會交到各種各樣的朋友,認識到各種各樣的同學,朋友多了,就會有跟風的現象,不管好的壞的都要跟一跟。比如:拿錢去買零食。
4、不按時睡覺導致上課不專心開小差。
5、不好好愛護書本,亂扔亂放。
-
4 # 馮肉肉
我們家的也是一年級,上學期還可以評了三好生。這個寒假由於疫情時間太久了,感覺孩子都放飛自我了。首先學習習慣,在家和學校還是不一樣的,在家比較懶散,在學校比較有規律,勞逸結合。其次生活規律,在家作息習慣打亂了很晚不睡早上不起,吃飯也不按時吃。第三有樣學樣,現在小孩各種手機影片,會受影響。
-
5 # 可口女人
三年級前,主要是培養學習習慣,例如:培養一回家就做作業的習慣;防止做作業磨蹭的壞習慣;養成獨立檢查作業的習慣;訂正的習慣。思維上,培養總結的習慣,回憶課堂內容的習慣,口頭表達的習慣等等。三年級之前,孩子的主動意識還不強,仨年級後,四年級會有個叛逆期,個別孩子會有先後,自主意識搶了,習慣就沒那麼容易養成了。所以我最反感的一句話就是,孩子還小,大了就好了。大了只會更糟。
-
6 # 卡琦老師
您好,我的孩子現在二年級,也是剛剛從一年級過來的,所以在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深有感觸。一年級的孩子,要學的知識點都很簡單,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孩子,考試都能考雙百分,99分的大有人在。很多家長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覺得孩子的成績不錯,隨便就能考個好成績了,就放鬆了警惕,開始撒手不管,但恰恰是這個時候就容易養成壞習慣。
低年級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尤其要注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包括以下方面:學習方面:1、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一年級的孩子,課後作業都很簡單,大部分都是朗讀和聽音訊的作業,或者簡單的數學運算和書寫,要讓孩子意識到這個是自己的作業,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不能依賴大人。
2、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不懂的問題,要迎難而上,實在不懂的知識,可以請教大人。
3、上課認真聽課的能力。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才能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
4、認真書寫的能力,一比一劃,寫好中國字。
生活方面1、時間管理能力。要自己安排好上學和放學的時間,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業完成的時間,勞逸結合。
2、懂禮貌的能力。要懂得尊敬老師,見到老師和長輩要主動打招呼。
3、社交能力,和同學之間要和平相處。
以上這些習慣都需要培養,不能單單看學習成績。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培養很難,需要堅持。壞的習慣一旦養成,要改就很難,不過在孩子小的時候,是需要大人去監督的。
回覆列表
根據我的教學經驗,一年級的小學生,如果不是真的智商有問題,只要把書本上的內容掌握了,一般都能考個不錯的成績。因為一年級學的就是最基礎的字詞句和拼音,需要深入思考的其實並不多。所以,一般的孩子做起作業來,只要稍加思考就不會有困難。
可如果做家長的,因為目前孩子學習還不錯,就放手不怎麼管,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培養,如果小時候不注意,等長大以後,有些壞習慣已經養成,就很難改過來了。
一年級的小孩子,比較喜歡模仿,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如果周圍的小朋友都在認真學習,他也會跟著認真學習。但是,如果經常和做事拖拉,貪玩不寫作業,調皮搗蛋的孩子一塊兒玩,也容易學到這些壞習慣。
還有就是因為一二年級學的東西很簡單,基本上用不著多思考,就容易養成不動腦筋的習慣。等到了中高年級,需要動腦筋的時候,他已經不會主動思考了。
那麼,怎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首先,我們做家長的,要幫助孩子從小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有計劃地學習。什麼時候該做作業,什麼時候該預習和複習,一天安排多長時間的課外閱讀等等,這些都要從小學會規劃。
其次,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鬆的家庭學習環境。生活中,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邊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這樣,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嗎?所以,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孩子養成專心做事的好習慣。
再次,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意思就是,送給人魚吃,不如教給他打魚的技術,這樣他就餓不著了。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於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我們可以理清思路,啟發他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卻不能直接告訴他答案,迫使孩子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第四,不能只提學習,還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一個學生的生活中不能只有學習,這樣只會令人談學習色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豐富而有趣的課餘生活能讓孩子保持身心愉悅,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