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駱駝9777

    你最喜歡當代的哪位文學家?理由是什麼?有哪些作品?

    回答

    我最喜歡的文學家是高玉寶,他究竟有什麼文學作品我不知道,但是我上學時學的語文課文《半夜雞叫》署名是他的作品,作者介紹是,他沒有什麼文化,是靠自學寫作成才的,是草根作家,這就有很大的說服力。

    一個成功的作家,

    志向是第一,

    學習態度是第二,

    產出作品是第三。

  • 2 # 光華的小說鋪子

    我最喜歡的當代作家是餘華。因為他的主要作品《在細雨中呼喊》《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第七天》我都讀過,特別是《在細雨中呼喊》至少讀了三遍。我不但讀餘華的小說,甚至還模仿他寫小說。

  • 3 # 收藏小齊哥

    今天重新認證領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當代著名作家層出不窮。可我最喜歡的還是路遙老師。1949年12月3日在陝北榆林清澗縣一個叫王衛國的孩子出生了,這個孩子就是後來被陳忠實稱讚為,茅盾文學獎CROWN上寶石的路遙。

    正像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上》說的那樣。他是這個平凡的世界上不平凡的人。

    路老師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七歲時因為家裡貧困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這對一個兒童來說,是一個什麼樣的打擊?還好,在自己的堅持下,和命運的眷顧下,他完成了學業。延安大學中文系的學習為他以後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平凡的世界》中少平上學的艱辛,是有著路遙的影子的。第一次和林虹的愛情失敗,對他也是有致命打擊的。緩過勁兒來,路遙遇上了北京知青林達。經過六、七年的馬拉松,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也許就像他作品內容一樣,人總是沒有一帆風順的,早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時候,林達已經向他提出正式了離婚,但路遙死活不同意,她不想讓孩子沒有一個完整的家,也不想受外人議論。1992年8月,林達扶起病床上的路遙,他在離婚書上籤了字。11月17日清晨,年僅42歲的路遙因肝硬化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一生沒有離開貧窮,但它卻給了我們精神上最富有的大餐。

    偉大的現代作家,我心目中的南波萬。

    作品包括:《平凡的世界》《驚心動魄的一幕》《在困難的日子裡》《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小鎮上》《人生》等等。

  • 4 # 怡心雨

    自媒體的年代,寫作成了身邊人的事,文學呈現了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的狀態。然而,莫言的作品卻深深地吸引了我。

    或許因為我出生在農村,而他喜愛寫農村題材,我想看他筆下農村人的生活跟我見到的有什麼不同的緣故。

    他把那些平凡的事寫的不平凡,把農村身邊人的事寫的生動形象。特別是他筆下的現代女性,野性、勇敢、叛逆、堅韌、擔當,一個個各具特色,寫出當代女性的形象。

    他作品的語言絢麗,情感豐富。《天下太平》我看了不下三遍,文中對打魚人打魚的細節描寫,深深地吸引了我。以及村裡代表人物關係,體現了當下現實社會。

    手法上,他的作品運用了意識流,內心獨白,意象比喻,聯想和天馬行空的幻想及誇張。

    不管從題材上,還是人群,亦或是寫作手法上,我都喜歡。

    他的代表作很多,這裡我舉出一些,《蛙》、《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紅高粱家族》、《等待摩西》、《檀香刑》、《天下太平》……

  • 5 # 魅力大青島

    我喜歡的作家是姜淑梅。喜歡她的處女作《亂時候,窮時候》

    60歲還是文盲,77歲卻成了作家。 她叫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鉅野縣,1960年跑盲流至黒龍江,做了20多年家屬工。 1997年,60歲的時候,地開始認字。 識字後,她看了莫言的小說後,就不服了地說,這樣的小說我也能寫。 她丈兒就說:“那你就寫吧。” 2012年,於是,她就真的在75歲開始寫作了。 2013年,76歲出版第一部作品《亂時候,窮時候》。 2014年,77歲加入黒龍江省作家協會。 處女作《亂時候,窮時候》得到中央電視臺“讀書”鳳貝凰衛視“名人面對面”、眾文道“開卷八分鐘”等專題推薦,井入選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書豆瓣讀書2013年度最受美注圖書。 今年,她81歲,已經出版了4部小說,引起了文學界的震動,還拿了很多獎。據說,過了年已經82歲的她,第五部小說將要出版。

    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只要開始行動,人生永遠不會晚。

  • 6 # 2分鐘看世界

    當代?

    那就劉慈欣吧,

    理由是沒看完整過其他人的,

    劉慈欣的所有作品都看過,不止一遍,

    代表作,

    《三體》《流浪地球》等,

  • 7 # 丁向南

    魯迅先生是我最喜歡的文豪,沒有之一。

    這位大文學家至今在中國文壇的地位無可撼動。作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受到了許多人的崇拜,被稱之為中國脊樑。

    魯迅更是中國近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唯有用偉大來形容魯迅先生,

    最典型的,“吃人血饅頭”,這就是魯迅在其小說《藥》中深刻揭示的概念

    現在我們的網路社會,在提到那些為了流量而沒有底線消費死者的行為時,依然在使用這個概念。

    魯迅在《阿Q正傳》中經典臺詞“你也配姓趙”,也是至今仍然被我們熟練應用的概念。由此衍伸出來的趙家人、真趙等概念,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魯迅寫這些小說的時代,距今已經快100年,依然還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就是因為他的洞悉能力,其犀利的思想,敏銳的觀察力,能夠洞察到我們民族性格深處的某些東西,進而提煉出來,至今仍然影響我們的思想。

    除了洞察力和提煉出精闢思想,魯迅的文筆功力也是超一流。別的不說,但是《孔乙己》這篇,現在不知道還有多少網上段子在模仿,什麼“孔乙己一進店”,什麼“某某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也是大家日常說話的常識了。

    這就是偉大。

    魯迅先生的文字辛辣、尖銳、狂熱、陰冷、沉鬱、深邃、濃黑、悲涼,既憤世嫉俗、冷酷無情,又悲天憫人、憂世傷生,撕掉了五千年文明的虛偽面孔,刺痛了億萬國民久已麻木的神經,催人奮進,發人猛醒。

    魯迅先生用他的黑暗照亮了我們的黑暗,由此,使我們於無邊的孤寂彷徨苦悶空虛近乎窒息無所希望的痛苦深淵中得救。先生已然作古,但其文字、其精神,必將歷千年而不滅、萬民信而得永生。

  • 8 # 小小一天

    已出版的著作有:《戰爭中沒有女性》、《最後的見證者》、《鋅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喚》、《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其著作相繼獲得1998年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年法國國家電臺“世界見證人”獎、2006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等獎項。

    她的代表作之一《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講述了1986年4月26日,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發生爆炸,鄰近的白俄羅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當場死亡,更多的人被撤離,被迫放棄一切家產的事件。

    成千上萬畝土地被汙染,成千上萬的人因高輻射核燃料洩露而感染各種疾病。以記者的身份,阿列克謝耶維奇用三年時間採訪了這場災難中的倖存者:有第一批到達災難現場的救援人員的妻子、有現場攝影師、有教師、有醫生、有農夫、有當時的政府官員、有歷史學家、科學家、被迫撤離的人、重新安置的人、還有妻子們祖母們……阿列克謝耶維奇將向世人呈現這個“中毒”世界裡的驚人事實。

    每個人的不同的聲音裡透出來的是憤怒、恐懼、堅忍、勇氣、同情和愛。為了收集到這些第一線證人們的珍貴筆錄,阿列克謝耶維奇將自身健康安危拋之腦後,將他們的聲音繪成一部紀實文學史上令人無法忘記的不可或缺的作品,並籍此期盼同樣的災難絕不再重演。

  • 9 # 作家陽春

    最喜歡沈從文。

    沈從文作品的整體風格相對統一,他筆下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湘西世界。你從哪裡進入不重要,因為你從哪裡進入都可以。我不知道自己喜歡沈從文哪部作品,我喜歡的是沈從文筆尖點染處氤氳出的水汽和浪漫。

    至今記得書裡面那些淺淡細膩而且動人的句子:你看那片山,那灣水,那點樹梢。

    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 10 # 路易錢通

    路遙

    重要的兩篇《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人生多個選擇。

    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個人感情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平凡的世界》

    描寫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的故事,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兩人矛盾糾結,寫出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變化,農村社會大時代歷史的一些故事,好像也是路遙全力之作吧。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寫完後,路遙就去世。很可惜。

  • 11 # 葉開雜談

    目前最喜歡的是周作人。我的老師曾經告訴我,沒有一定年紀的人,讀不懂周作人。畢竟他也是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我也不知道自己看懂了沒有。但是他的文風,是當時非常獨特的一個,早期他和哥哥魯迅都倡導為人生的文學,提出了“人的文學”這一人道主義的文學理論。但是後期的周作人,走向了一條和魯迅不同的路。他開始寫閉門讀書論,開始將文學和政治剝離,甚至不再大量創作,開始做文抄公,在苦雨齋書寫私人的快樂和悽苦。從他的文章裡,可以看到博學,也看到私人的情感,文章大多離不開一個苦字。或許他始終沒有他哥哥那樣的格局,但是作為讀者,暫時從俗事中抽脫出來,翻幾頁周作人的小書,會有一種快樂感。他的集子起名都很好聽,也都是自己親自編輯的,《雨天的書》《夜讀抄》《自己的園地》《秉燭談》《風雨談》《苦茶隨筆》。要想全面瞭解,可以讀廣西師大出版的《周作人全集》,但是收錄仍不完整,是一部不能完整的全集。

  • 12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沈從文(沈嶽煥,1902-1988年),字崇文,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出生於湖南鳳凰,為現代中國文學最偉大的印象主義者。1987年、1988年沈從文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當代老作家沈從文先生寫了許多以湘西生活為題材的小說和散文。這些作品馳譽中外,放射出不滅的藝術光輝。

    沈從文生是湖南省鳳凰縣人。他在家鄉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代,對湘西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都較熟悉。特別是他在湘西土著部隊服役的四年多歲月中,輾轉流徙於辰河流域,在船中岸上生活,從湯湯流水上,他“明白了多少人事,學會了多少知識,見過了多少世界”(《我的寫作與水的關係》)。從擴大了他的生活面和想象力,為他後來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生活基礎。走上創作道路以後,他又在三十年代先後兩次回到湘西,從所見所聞中覺察出人事的種種細微的、複雜的變遷,使他對湘西加深了認識。因此,在他所寫的大量小說和散文中,用湘西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佔了突出的地位。作者曾說,他的學習用筆和得到出路,受到由魯迅先生起始以鄉村回憶做題材的小說的推動,“筆下涉及社會面雖比較廣闊,最親切熟悉的,或許還是我的家鄉和一條延長千里的沅水,及各個支流縣分鄉村人事。這地方的人民愛惡哀樂、生活感情的式樣,都各有鮮明特徵。我的生命在這個環境中長成,因之和這一切分不開。”(《沈從文小說選集・題記》)這樣,如他自已所說的:“我所寫的故事,多數都是水邊的故事。故事中我最滿意的文章,常用船上岸邊作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為我在水邊船上所見到的人物性格。”(《我的寫作與水的關係》)他在《沈從文小說選•題記》裡寫道:“ 我的作品稍稍異於同時代作家處,在一開始寫作時,取材的側重在寫我的家鄉,我生於斯長於斯的一條延長千里水路的沅水流域。對沅水和它的五個支流、十多個縣份的城鎮及幾百大小水碼頭給我留下人事哀樂、景物印象,想試試作綜合處理,看是不是能產生點散文詩效果。三十年代,我又有機會兩次回到我家鄉那片士地上,後一次且在我少年時代第一次離家停留處沅陵住下三四個月。人事接觸多一些,並較深明白家鄉的變化和不少問題,因就我熟悉熱愛的故鄉種種見聞,寫了一組散文,題名為《湘西》。”他的以湘西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代作《邊城》,在國內外一直很有影響。這些作品,不僅為中國新文學中的鄉土文學增添了特有的光彩,給人以藝術享受,且對了解湘西地區,特別是湘西苗族過去的社會狀況和人情風俗,也有重要價值。

    他的優秀作品除《邊城》外,還有《福生》、《柏子》、《龍珠》、《旅店及其他》、《蕭蕭》、《丈夫》、《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新十日談之序曲》、《八駿圖》、《巧秀和冬生》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男人在最無助時妻子又提出離婚,你會想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