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外防輸入的嚴峻形勢下,一些地方在執行防控政策時,出現了超國民待遇現象,比如某地社群“和諧”處理“外籍女婿”的現象……
8
回覆列表
  • 1 # 老狼48440790

    嚴肅對待“超國民代遇"現象超國民待遇,是一種社會現象。在中國極貧極弱的年代,民國時期外國人公然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寫著“華人如狗,不得入內"。引起中國人的憤怒與聲討。

    中國在改變開放之初,為了吸引外資,也曾給外資企業丶外國人稅收優惠丶建廠優惠等特殊待遇。當時的“超國民待遇"現象,曾引起社會長期的熱議。

    進入新世紀,隨著中國改革制度的完善,一個平等競爭的社會生活環境逐步建立,2008年中國統一的所得稅法出臺,中國境內平等競爭的局面產生。

    一些在國外生活的中國國民,自以為到國外喝了幾口洋人的水,吃了幾餐洋人的飯,就成洋人了,千方百計在國內同胞面前顯擺,表現自己不一樣的超國民姿態。

    中國每年有數千萬人走出國門,有的生活在國外世界環境,有的加入了外國籍成了華人,有的成了華僑,有的甚至嫁了外國人,他們回(來)到國內以老外自居,向國內同胞索要“超國民待遇"。聽說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出現了回國的中國僑民華人,或者外國人在隔離期間頤指氣使,索要就餐刀叉丶果醬丶西餐巾丶咖啡等西方生活物質,彷彿自己就是假洋鬼子,就是回來要超國民待遇享受的。

    例如出現在北京的澳籍華人梁某某,在隔離期間不帶口罩外出跑步,還對勸阻人員出言不遜。

    出現在上海的英國籍女婿堅決不去隔離集中區,社群調解人員竟然別出心裁,變通調解,使這個上海女婿如願以償享受“超國民待遇"。

    上海廣州的接待人員,為了迎合回到國內的“超國民”們,想方沒法滿足他們的超國民待遇。

    一些國內的同胞,自己作賤自己,滿足所謂“外國人"的“超國民"不合理要求。

    在病毒流行期間,中國政府和中國同胞以博大的胸懷,接受一些從外國歸來的僑民和外國人,在防疫防控面前,必須統一步調,防止輸入式疫情回潮。一視同仁才能嚴防死守。

    一些回國同胞和來到中國的外國人,也必須放下自己的架子,遵循國內的法律法規,不能享受特殊待遇。各級政府也應該將回國的中國人和進入中國的外國人,視同國內民眾,不開口子,不給超國民代遇,不讓來之不易的抗疫勝利付之東流。嚴肅的對待和處理索要“超國民待遇"的人!

  • 2 # 縱橫觀智庫

    超國民待遇有形成的歷史背景,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需要大量引進外資發展經濟。於是,在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外企很大的優惠。同時,財大氣粗的外國人在國內也就享有所謂的超國民待遇。不過,隨著我們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也突破了14萬億美元,外企的優惠待遇早就沒有了,與國內民企繳稅政策完全一致。

    既然外企的超國民待遇已經取消,為何各地還存在著對外國人硬不起來的現象?很多外國人或者外籍華人在國內自覺的高人一等?觀察室先來談談澳籍女華人梁某妍的心態。梁某妍40多歲,在1990年代畢業於雙一流大學,並出國取得澳大利亞國籍。

    在1990年代,我國經濟剛剛起步,與澳大利亞相差甚遠。梁某妍能夠加入澳大利亞國籍,必然在當時能夠讓人覺得羨慕。畢竟,那時候肯德基與麥當勞都算得上奢侈品!也許,梁某妍因為在外企工作,享受過超國民待遇。

    不過樑某妍小顯然沒有能夠與時俱進,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民族自信心也空前提升。以前是用羨慕的眼光看梁某妍,她能加入澳大利亞國籍。現如今,恐怕絕大多數人覺得稀鬆平常,甚至用更嚴格的標準審視梁某妍。梁某妍之所以引發全網公憤,與她澳籍華人身份密不可分。

    但如果不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梁某妍的結局也許就好的多。這是為何?觀察室再來為大家解釋下,超國民待遇實際上還存在。再舉個例子,為何社群工作人員對英國洋女婿那麼客氣?並不是洋女婿本身有多厲害,而是很多時候。基層工作人員怕麻煩。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對外國人“網開一面”。

    觀察室生活在某新一線城市的大學城附近,周邊的師範大學存在著大量留學生群體。不論是社群工作人員,還是執法人員對留學生都非常客氣。一旦與留學生髮生衝突,這就是涉外事件,駐地總領館就可能介入,省市的外事部門也可能介入。如此一來,多數時候都是讓國人忍氣吞聲。慢慢的,也就是養成了留學生群體的超國民待遇。實際上,這些留學生絕大多數不會說漢語,實在不懂有何意義。

  • 3 # 小柳聊聊兵

    在一些集中隔離點裡面,有些外籍人士頻繁索要咖啡,甜點,果醬,西餐巾等一些不必要物資,導致隔離點的工作人員,頻繁穿脫防護服,疲於奔命,很多類似的這些事情,已經刺痛了社會的敏感神經了,所以,引發了又一輪對外籍人士享受“超國民待遇”的強烈反感;

    這不禁讓人想問,如果有一名普通中國人拒絕集中隔離,居委會能這樣變通嗎?如果可以,那就應該廣而告之,只要有獨立住房,就可以不去集中隔離點,而選擇在家隔離,此法適用於中外所有人士,在隔離期間,所有隔離人員都可以向工作人員索要任何物品,食物等等,否則,就不能給那些外籍人士“超國民待遇”;

    至於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超國民待遇”現象?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所“謂超國民待遇”現象,主要還是有些同胞,在面對有些外籍人士時,不自信 甚至還有些膽怯,所以,他們有時候為了討好這些外籍人士,甚至放棄自己的原則;

    實際上,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慣著這群洋人,因為,現在的中國,以前不是那個飢寒交迫 任人宰割的舊中國,我們應當拿出自己的自信,去告訴這些洋人,他們必須尊重我國的法律,必須服從安排進行隔離,如不服從,隨時將他遣送回國,沒有什麼好商量的;

    要知道,雖然我們當前已經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也可以說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目前海外的疫情依然在蔓延,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必須要嚴防疫情大規模迴流,為了做到這一點,所有外來人員,都必須做到依法進行隔離14天的措施,這裡面,絕對不能出現所謂“超國民待遇”的發生,畢竟,這已經涉及到原則問題和公平性的問題。

  • 4 # 垂垂智庫

    過去幾年之前,我國確實有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超國民待遇,甚至衍生出了外國人代理我國民眾報案的生意,讓人哭笑不得的同時,又非常非常的心酸。

    可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超國民待遇正在成為過去,外籍女婿的最關鍵問題已經基本解釋清楚了。一些對此非常憤怒的人親自走訪之後調查了事實的真相,率先揭露並批評此事的《環球時報》主編胡先生也聽取了他們的觀點,並希望各位朋友都能兼聽。

    :超國民待遇正在成為過去

    具體來說,本次事件是一個家庭內部矛盾。社群這邊是既可以居家隔離,也可以集中隔離,但是女婿想要居家隔離,妻子想讓他集中隔離,這一家子直接吵起來了,居委會這才參與調解。經過一番商議之後,妻子和同小區家的親戚達成一致,搬去了親戚家,而這個外國女婿選擇了居家隔離。從頭到尾,這都是一個家庭內部的矛盾。

    外國女婿沒有超國民特權,只是他不體諒剛坐完月子妻子,最終妻子去了親戚家,這是人家的家事,社群工作人員也沒辦法。社群工作者是按照規則辦事,沒有超國民特權。

    :英國女婿事件是一個家庭矛盾

    隨著我國逐漸強盛,一些超國民特權逐漸成為過去。

    世界各國越來越尊重我國,我國民眾也越來越尊重自己,對國內的違規外國人也是執法必嚴,毫不客氣。過去一年當中,經常有交警用英文怒斥闖紅燈外國人的類似新聞,我國已經出現並且養成了對外國人執法必嚴的風氣,對外國人是毫不手軟和客氣。

    就拿剛剛被限期離境的澳大利亞女子來說,照樣是限期離境,而且對她還更加的嚴格和苛刻。我國對外國人的風氣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轉變:從過去的害怕觸怒外國人,害怕最終引發國際形象事件,到不敢對外國人好,害怕引發我國民眾的民憤。目前能夠看到超國民待遇的事情已經非常少了,工作人員都沒有這個膽量,超國民待遇越來越少。

    :交警用英文怒斥外國違章者

    針對入境的外國人,我們已經可以做到放平心態,也早就應該做到放平心態。

    不要過於推崇外國入境者,也不要看到外國人就懷疑他們有超國民待遇,這兩者其實都是不夠自信的表現,我們是自信的中華兒女,應該對外國人放平心態。

    需要注意的是,放平心態也不意味著放棄對外國人的監督,確實還是有個別分子頑固的跪著,例如一些極端的親美分子等。我們需要在保持警惕的同時,用自信的胸懷客觀看待每一件事情,確實發生超國民待遇事件的,必須追究責任,沒有違背規則的,我們也不能總覺得出現了超國民待遇。超國民待遇正在成為過去,也必須成為過去。

    最後,祝願祖國越來越強大,祖國強,就是我們每個人強。

    注:

    身為自信的中華兒女,我們既要瞪大警惕的眼睛,也要放平心態,不要看待一個外國人,就覺得他能有超國民待遇,這是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 5 # 朗月寒雪

    題主提到的超國民待遇現象是指——

    ➹上海一個“洋女婿”入境後不願被隔離,當地居委會不但沒有強制隔離,反而幫其開綠燈。➹在某集中隔離點,外籍人士頻繁索要咖啡、果醬、西餐巾等不必要物資,導致工作人員頻繁穿脫防護服,疲於奔命。

    說到底,出現這些事,根源在於崇洋媚外、奴顏婢膝的心理仍然深入某些人的骨子裡頭。

    外國的月亮圓,金髮藍眼的外國人就比我們中國人高一等,外國人惹不起,就是這些人的想法。

    什麼是超國民待遇呢?

    據網路料顯示:是指中國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外商直接投資高於本國國民投資的待遇,如在稅收、投資、外匯管理等方面享受許多優惠政策。

    在企業管理方面採取這些優惠政策,可以更好的吸引外資,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好處。

    但是在疫情期間,對本應隔離的外國人不隔離,對過分要求的外國人採取超國民待遇,是希望更多的外國人來中國避難嗎?

    防控境外輸入,必須一視同仁。

    孔子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的確,外國友人到華來訪,我們應該注重一些禮節,表示我們的友好與誠意。

    外國人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我們也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方便,顯示我們的熱情。

    但是,在疫情防控的這個非常時期,必須一視同仁,不能搞特殊了。

    因為防控疫情制定了一些制度,在制度面前不能搞內外有別。

    上海“洋女婿”事件本應屬於違反規則的事情,沒想到被一家媒體作為正面案例大肆宣傳。你們想幹什麼?讓全國人跟著這個社群學習,把老外們伺候的舒舒服服,賞給你一塊銀元嗎?

    我去!

    趕緊吃點鈣片,補補你們的軟骨病,讓骨頭都硬一些,不要看到金髮碧眼的老外就打怵!

    今天的中國不再是積貧積弱的時代了,已經發展成為世界大國甚至是強國,特別是在這次疫情防控期間,更是彰顯了大國的力量!

    作為中國人,應該挺直腰板做人了,讓超國民待遇走開!

  • 6 # 立體書法

    超國民待遇是指超過正常的待遇,在國家政府社會這些大層面來講,指那些對國家有特殊用途的人才,比如錢學森,毛主席親自批准國家為他家配置一名食品化驗員,用以防止敵對暗害下毒事件。在家庭來了上等貴客,予以特殊招待。在疫情防控問題上,如被感染的行政公務人員在國家規定廳級以上級別可以享受稍好點的待遇,可是,有些人自以為是,對整體防控行動拒不配合,吹毛求疵,提要求,這就給防控指揮部門在工作上帶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那些洋人不服從調配管理,又不能讓健康的人群明擺著受其感染,兩難境況,只有委屈求全,讓多數人委屈一段時間,以求達到防控有利的局面。這是我的一點看法而已。

  • 7 # Fly7040

    在華持有外國國籍的人比本土國人高出一等的身份和待遇,是不爭的事實。擠破腦袋弄個外國國籍再回中國定居工作、把小孩送歐美留學,圖的就是這個高出一等的待遇——媚外的根源在民間,也在廟堂[打臉][打臉][打臉][打臉]

  • 8 # 苗大人的夢

    太多了!我們一些人,對於改變計算機基底,計算機英文,計算機西方生態,等等,覺得不可能,什麼一類的。想到年,漢字進不了計算機,一群人還冷嘲熱諷。

  • 9 # 姚叔不可耐

    我也一直很困惑

    不要把我們對外宣傳的有愛善良,變成一些“洋垃圾”有恃無恐的權利。

    以德服人的前提是,你有讓人看得見甚至讓人畏懼的真實力卻不釋放。一位的忍讓和善良,時間久了有些樂色都當成特權了。

  • 10 # 眾裡尋他千1146400073

    連中學的英語學科都享受超過理化生學科的待遇,請問我們的漢語學科在外國受到了這種待遇嗎?在這種形勢下,人們難免會認為外國的月亮就是比國內的圓,會講外語的外國人在許多國人眼裡自然便成了代表高大上的高等人,因此外國人在國內的大學或社會生活中,享受超國民待遇也不足為奇。連會講幾句外語的非洲黑人都很受不少國人青睞呢!應該說崇洋媚外是某些國人骨子裡的東西。

  • 11 # TT夢想一起飛

    這個問題其實看起來就已經很令人深思了,中國如今的社會太多太多此類的事例了!雖說國家富強了,但在培養國民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真的很失敗!尤其是處理外籍人士和明星大佬的問題上,那簡直就是跪舔!首先我們來說外籍人士,從中國政府有些部門就可以看出,骨子裡已經沒有骨氣和血性,生怕影響“兩國友誼”,但凡涉及外籍人士,一切以外籍人士優先,你說從政府部門開始就是這樣崇洋媚外,底下的人民群眾又該如何?至於明星大佬,那是價值觀的扭曲,現在的社會,笑貧不笑娼,一個科學家辛辛苦苦一輩子,為國家付出了所有的青春都趕不上娛樂明星的一場演唱會!

  • 12 # 物流人阿彪

    兩個上海人,一個因為外地收銀員請他說普通話,上海話聽不懂在那咆哮,謾罵要投訴,對外地人優越感爆棚。另一個對洋女婿點頭哈腰,百般照顧超國民待遇,什麼時候骨頭能硬起來,什麼時候能夠同等的對待外國人與外地人?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市民此二人的行為讓國人羞愧與不恥。

  • 13 # 禜檾

    瘟疫不同於其它災難,別的災難可以躲避逃離,瘟疫不成,病毒如影隨形,無處可避。防疫動不如靜。日本有部電影(砂器)講過過去防疫。手段極其殘忍。效果極其好。患有傳染病的都自覺隔離。人的生活是有空間的過密瘟疫多現,再加上交通發達人員流動大,未來世界就是一部防止疫情艱苦卓絕奮鬥史。古人講安居樂業。現在講旅遊到處遊蕩。詩經有(氓)一首。幾千年以前古人就注意到流動對社會的不利影響。而今為求利益到處遊蕩。人,生有涯,欲無涯。以有涯求無涯,殆矣。

  • 14 # 小城老茂

    或許是”崇洋媚外”思維的殘餘影響,亦或許是擔心惹上涉外的麻煩。在中國就要嚴格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這一條應該才是時時刻刻不能忘記的唯一檢驗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腦海裡總會出現另一個聲音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