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諸葛亮聽從劉備的話,廢劉禪自立為王會統一中原麼?
2
回覆列表
  • 1 # 何運超

    這個問題是比較荒誕的,也是不成立的。

    首先,諸葛亮在北伐事業上,與取代不取代劉禪毫無關係,劉禪根本沒有影響諸葛亮實現自己的抱負,可以說完全和諸葛亮自己為君處理一國沒什麼兩樣,當時與東吳修好簽訂結盟詔書都是諸葛亮主持的,使者都是來往丞相府,這在古代已經是等同一國之主,劉禪大有虛君的感覺,很不正常,好比日本歷史上天皇被架空成為名義上君主,但號稱日本國王的是幕府大將軍一樣,人事任命,制定法律,主持財政,經營民生,劉禪除了在禮儀上出席一些活動,完全都是諸葛亮的事,所以,說一句諸葛亮就是蜀漢之主,感覺有點不尊敬,但距離事實相差並不遠,劉備的話對諸葛亮的成敗毫無影響。

    其次,在北伐問題上,諸葛亮稱帝的話究竟有利還是有弊?難道後人距離1000多年會比當事人更加清楚?除了我們都知道他已經被累死之外,對於當時具體困難,誰也不可能比他本人更清楚明白,假如今天人都相信諸葛亮具備一流頭腦,就應該相信他的決定是對的,稱帝奪位只會對他不利,他沒有更加可以調動民心民力的旗幟,曹丕孫權已經看扁蜀漢大勢,假如諸葛亮在丟棄中興漢室的旗號,局面只有更糟。

    第三,在六出祁山的問題上,諸葛亮憑藉蜀漢資源已經做到最好了,諸葛亮手下只有十萬兵馬可以調動,還需要輪番更換,而且運輸困難。尤其在戰略上,隴右已經被迫,不如第一次魏延冒險的奪關中,第一次失敗,已經喪失成功機會,距離長安就越來越遠了。後人不可能在幻想諸葛亮是一個韓信那樣的一流帥才,可以再把手下的人才改頭換面,然後一改天下大勢,扭轉乾坤,分析歷史不是拿筆寫小說,一切都不能脫離具體情境,所以,嚴格來說,這個問題是十分荒誕的。

  • 2 # 澹奕

    不可能,第一,蜀漢無法統一中原是蜀國的天生侷限性所導致,與誰是皇帝沒有關係;第二,劉備死後,蜀漢大權實際就是掌握在諸葛亮手中,一切軍國大事鹹予裁決,即便是這樣,蜀國仍舊北伐失敗,這與劉禪無關。

    其實現在很多人對於劉禪的態度分成兩種,第一種認為劉禪是“大智若愚”,之所以被稱作“扶不起的阿斗”都是諸葛亮光芒太耀眼;第二種認為劉禪是真心蠢,但蜀國的滅亡與他是真的沒什麼關係。

    然而,所謂的“傻人有傻福”,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而三國鼎立之下,蜀國國土最小人口最少國力最弱,但是偏偏人才濟濟,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姜維等均在蜀漢,劉備死後,有諸葛亮等人的輔佐,劉禪才有做皇帝的福氣。

    孔明先生並沒有奪位的野心,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當時蜀國大權的確都掌握在他手中,他與皇帝的區別也最多就是名分上而已。

    所以,蜀國最終無法北伐成功仍舊是蜀國先天不足,與任何人都沒有關係,即便諸葛亮代替了劉禪,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 3 # 象眼觀天下

    想多了。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民國,2000多年的歷史中,割據四川的政權很多,有李特、李順、王小波、明升、張獻忠等等等等,但是可有一人以四川為基地統一中國的?四川從來就不是一個很好的基地。無論誰都沒有辦法從四川走向中原的。

  • 4 # 德全不畏

    我認為,諸葛亮統一不了中原,原因有這些。

    一,蜀國資源最差,要統一中原缺乏足夠的物資和人力支撐。人口和經濟實力連東吳都差了很多,與曹魏比更顯不足。

    二,地形方面,蜀國是個盆地,周邊地形險峻,利於防守,對外進攻則是很困難的。與魏和吳相比,蜀國最弱。蜀國對外發展,有兩個方向。東面順江流而出要面對東吳,北出要面對的是曹魏,哪個方向的對手都比蜀國強大。

    吳國的國力遠超蜀國,且重視水軍,水軍戰力比蜀國高出很多,蜀國東出就會直面吳國水軍的阻撓。

    諸葛亮的計策是聯吳抗曹,要北伐的話。就要跨越崇山峻嶺,道路交通的情況極其惡劣,人員物資的通行都很困難。而且,對手曹魏的人口是蜀國的數倍,物資更是豐富。曹魏佔據了甘隴地區的產馬地區,培養騎兵的條件好,騎兵的數量和質量根本不是蜀軍能比的。

    諸葛亮善於練兵,訓練出的蜀軍戰鬥力很強,可以在山地戰中,正面打敗曹魏。如果到了平原地形上,面對曹魏的騎兵,想獲勝就沒那麼容易了。

    三 ,蜀國的進攻方向是曹魏,曹魏軍的統帥司馬懿深知敵我長短,採用正確的戰術。化被動為主動,把和諸葛亮的北伐戰爭,打成了以逸待勞的消耗戰。使得交通不便,因國小而資源不足的蜀國處於尷尬的地位。

    四 ,面對實力比自己強大,人才又很多的敵人。己方就必須有更聰明、更有天才的將領才行。諸葛亮雖善於軍事,卻在軍事方面缺乏足夠的天才。也許是蜀軍根本就沒有軍事天才,又或許是諸葛亮沒有發現軍事天才,蜀軍當中一直沒出現足夠天才的將領。

    五,蜀國的盟友吳國,不能給蜀國提供足夠的支援。吳國前期很強大,但是對曹魏的攻勢一直被壓制;後期,根本不能對曹魏造成威脅,蜀國的壓力不能因吳國而有效的減輕。

    蜀國想打敗對手都難,想要滅掉對手統一中原就更難了。

  • 5 # 九州天涯

    我認為諸葛亮就算廢了劉禪自立也不會統一中原,大致有三個原因吧。

    第一,天時不利。曹魏氣數未盡。當時,那南方孟獲之亂未平,北方曹魏還佔的天時地利,東邊的孫權也已虎視眈眈,不肯讓步,孫劉聯盟已經破裂。如果諸葛亮自立,整個形勢根本不適合。因為他不能御駕親征孟獲,也就不能解除南方之憂患。北方曹魏固若金湯,實力也是最強。整個天時都不佔。

    第二,地利不佔。雖然蜀漢佔據益州,也比較難以攻佔,但是出兵不利,自保尚可。後來的用兵也都證明了這一點,尤其糧草的供給上極大受限。而且東方的孫權一旦想取川地,完全可以像劉備取西川時那樣用兵,而且荊州已回到東吳手裡。因此,不佔地利。

    第三,人和不和。如果諸葛亮自立,那首先輿論上就會把他淹死,劉備再怎麼說也是劉漢之後,加上劉備的仁義之名,人心所向,都認為劉備是正統,而諸葛亮一旦自立,就成了篡權,甚至比曹操更可惡。諸葛亮深知這個道理,而且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也不允許自己自己。其次,西川的內政並不和諧,人心各異,還不乏小人和宦官亂政。而且,滿朝文武對北伐曹魏也並不統一。最後,諸葛亮用兵謹慎,不會輕易相信別人,魏延出兵子午道的建議都不敢用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樣,也就失去了部分軍心。因此,諸葛亮自立不佔人和。

    綜上所述,諸葛亮就算自立,也不會統一中原。

  • 6 # 執斧談史說事

    如果諸葛亮沒有聽明白劉備真正的意思,真的廢了劉禪自己自立為帝,那麼他就性命難保了還何談統一中原,而即使是他真是的能夠保住性命也難以統一中原。

    首先我們要明白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候說如果劉禪不行就讓諸葛亮取而代之的真實意思,我們知道作為西漢皇室後裔的劉備一直以恢復漢室江山為己任,可是如果把江山都讓給諸葛亮了即使江山恢復了天下還姓劉嗎?劉備

    而且就算不為恢復漢室江山劉備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子孫失去榮華富貴,更可怕的是一旦失去皇位他們的性命就交在諸葛亮手裡了,所以除非劉備是個二百五才會把江山讓給諸葛亮。

    因此我們看到劉備在說劉禪不行的話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之前還說過如果劉禪能輔佐就盡力輔助他,而前面這這句話才是劉備的最真實意思,至於後面那句話只不過是劉備利用帝王權術達到自己的三個目的而已。諸葛亮

    第一個目的就是表明自己對諸葛亮非常信任使其感恩戴德不敢背叛,第二個目的就是試探諸葛亮有沒有取代劉禪反心,第三個目的就是迫使諸葛亮作出盡心盡力輔佐劉禪的承諾,而從結果來看聰明的諸葛亮明白了劉備的意思也落入了這個圈套。

    所以當劉備說出彼可取而代之之後諸葛亮誠惶誠恐的表示劉禪很聰慧很適合當皇帝,自己一定會盡力輔佐覺不敢有異心。而如果諸葛亮鬼迷心竅說自己願意當皇帝,恐怕諸葛亮的腦袋早就搬家了,還還談什麼統一中原之類的話。劉禪

    其次就算當時諸葛亮陽奉陰違表面向劉備表示會輔助劉禪,等劉備死後就奪權自立為帝他拿什麼去保衛自己,要知道蜀漢大部分人都是忠於劉備忠於漢室的,因此這些人不把諸葛亮五馬分屍才怪呢?

    最後即使諸葛亮真的說服了劉備的首先和視漢室為正統的人同意他當皇帝,以蜀漢的國力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沒有辦法統一中原,因為諸葛亮當皇帝和當丞相對他來說權力並沒有太大區別,而諸葛亮當丞相時我們也看到了他治國能力出眾可是在軍事上卻屢次北伐失敗。

    所以諸葛亮除非提高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改變自己事必躬親的做事方法,否則他當什麼都無法統一中原改變歷史,更何況歷史上的諸葛亮一直是忠良的形象,我們還是寧願相信他根本沒有反心而是一心忠於漢室吧。

  • 7 # MachealLioy

    且不論歷史的可能性和真實性,就這個論點而言,廢劉自立後的蜀國只會更加艱難。

    原本蜀國內部就存在原始益州集團和外來官員劉璋集團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之後入蜀的劉備集團使得利益衝突更加複雜化,如果此刻再加入新的諸葛集團那政局簡直不要太亂。

    以此刻已失荊州並敗戰夷陵的弱勢狀態,孔明怕是要更早被累死了,還談何一統中原?

  • 8 # 沒腦子的小魚聊歷史

    大家好,我是沒腦子的小魚。我個人認為,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的可能性為零。第一,與他至始至終的出發點相悖。諸葛亮向魏國宣戰,祭出的口號是“北伐中原,復興漢室”,何為“漢室”?劉姓基業,劉備、劉禪的漢室皇族血統在那裡擺著,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在很多人心目中還是很有號召力的。如果諸葛亮廢了劉禪自立為王,等於是自己翻過手來給了自己一記響亮的耳光,喪失了道德的制高點,很多事情就會對自己不利了。到那時,必將人心盡失,眾叛親離。曹操之所以一直不敢稱帝,也是忌憚於此,所以才搞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諸葛亮對此中的厲害心知肚明。

    第二,集團內部很難一心。作為自己的大後方,荊州集團足夠強大,但是諸葛亮卻無法保證集團內部的所有人都會和自己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僅一個楊儀,就會生出許多的變數,諸葛亮認為楊儀性情急躁狹隘,不敢讓他擔當重任,所以到時楊儀會做出什麼事情,諸葛亮自己心裡也著實沒有底。第三,集團外部阻力重重。益州集團有李嚴手握重兵,原從集團也有趙雲寶刀不老,還有魏延和馬岱也不能忽視,這些都會讓諸葛亮有所顧忌。特別是趙雲,那曾經是威震華夏的存在。這些軍事集團的領軍人物對蜀漢充滿了忠誠,如果出現諸葛亮自立的情況,在大是大非前,於公於私他們都不會選擇諸葛亮。

    綜合以上三點,如果諸葛亮廢了劉禪自立為王,還未等他出師中原,內耗就已經讓他折損大半。再者說,以上三點都是從內部分析,還有外部的壓力,如果說自損讓他焦頭爛額,那麼外部因素更是讓他舉步維艱。我們接著分析。第四,外部的不安定因素摁下葫蘆起來瓢。吳國是第一個不安定因素,一直對蜀國虎視眈眈,難免在動亂的時候趁你病要你命。南蠻和西羌,一直都是難以馴化,蜀國強大時表示臣服,那也只是口服心不服,找到合適的機會就會趁機造反,而蜀國內亂就是他們最好的機會。還有強大的魏國呢,競技中往往是此消彼長,誰也不願意錯過這大好時機。

    就這四點,足夠有此想法的諸葛亮喝上一壺的,一旦付諸實施就是自毀長城,更早面臨覆亡的境地。

  • 9 # 仁者厚德載物

    諸葛亮是思想正統忠君愛國的知識分子,他忠於漢朝忠於劉備,諸葛亮是不可能廢掉劉禪像王莽曹丕等“亂臣賊子”那樣篡漢自立為皇帝。

    劉備非常瞭解諸葛亮赤膽忠心的性格,他這樣說不過是表示他對諸葛亮才能的極度欣賞以及坦蕩無私的君臣感情,他知道說了這話以後,諸葛亮不僅不可能廢掉劉禪稱帝,反而更加感激劉備的知遇之恩,為輔佐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至於如果諸葛亮真的按照劉備的要求,廢掉昏庸無能的劉禪取而代之,能不能一統天下的問題比較複雜。

    劉備說諸葛亮的才能十倍於曹丕是比較客觀的,曹丕的政治軍事才能不如曹操,更不如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諸葛亮,如果諸葛亮的對手只是曹丕,的確有可能消滅曹魏一統天下。

    但劉備沒想到,諸葛亮一統天下的主要對手並不是曹丕,而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司馬懿要比曹丕難纏得多,如果說諸葛亮的才能十倍於曹丕,諸葛亮的才能與司馬懿相比只是六四開稍佔優勢。

    因此,即使諸葛亮廢掉劉禪取而代之,想消滅老奸巨猾的司馬懿一統天下也是非常困難的,畢竟蜀漢的地盤兵力人才後勤等實力遠遠不如曹魏。

    當然沒有劉禪的牽制,諸葛亮發揮才能的空間更加自由更加廣闊,擊敗司馬懿消滅曹魏一統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但諸葛亮與岳飛袁崇煥等都是赤膽忠心的忠臣甚至到了愚忠的地步,哪怕主子再昏庸,他們也不可能做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何況劉禪對諸葛亮一直比較尊重,恭恭敬敬地稱諸葛亮為“相父”,不像趙構朱由檢那樣冷酷無情,諸葛亮更沒有廢掉劉禪另立劉備其他兒子的理由。

  • 10 # 談古論金

    如果諸葛亮廢掉劉禪自立為王會統一中原嗎?回答是較大的可能性還是不會,原因如下:

    1、蜀漢的大義名分就是興復漢室,如果諸葛氏取代了劉氏,那麼這個大義名分就不存在了,本身在這個旗號下團結起來的荊州集團與益州集團即使不分崩離析,也不會像之前關係這麼緊密,這對蜀國(已經不能叫漢了)的生存與發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2、劉禪雖然才能不夠,但是沒有對諸葛亮做出過什麼掣肘的行為,也就是說,身為丞相的諸葛亮並沒有因為不是皇帝而受到根本性的制約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所以如果不考慮上述大義名分問題,諸葛亮自立為王與劉禪當國君對於北伐統一中原來說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區別,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3、1中的大義名分問題如果從東吳如何立國如何拓展的角度對照著看,也許也可以得到化解——東吳便沒有興復漢室這樣的旗幟與訴求,也無礙其具有自身的合法性——然而,這同樣只是不往負面的局面發展,並不能增添什麼正向的助力。

    總之,諸葛亮廢掉劉禪自立為王,可能帶來不利的劣勢,退一萬步講,即使沒有負面影響,也只是基本與原來的狀況相似,並不會帶來什麼煥然一新的新局面。

  • 11 # 最強搏擊

    大家好,我是老鄭說歷史。如果諸葛亮廢掉劉禪,自立為王,那麼會不會統一中原。首先老鄭來分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從廢掉劉禪開始,劉備臨終前,雖然說過如果劉禪不行,就讓諸葛亮取而代之的話,說白了不過是故意感化諸葛亮,讓諸葛亮更加為蜀漢效命,劉備從始至終都是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已經把人心籠絡的很好了,如果諸葛亮取代了劉禪,估計天下人民也不會服氣吧。

    接著老鄭再給大家分一下,就算諸葛亮取代了劉禪,那麼會不會統一中原呢?諸葛亮北伐幾次都沒成功,和劉禪基本沒有任何的關係,劉禪在後方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給諸葛亮提供幫助,另外還要整頓國家,所以北伐的失利,和當時蜀國的國力,軍隊以及運氣都有著很大的關係。武將匱乏,軍隊衰弱,加上運氣也不好,所以導致了北伐失敗,就算諸葛亮取代劉禪,也改變不了失敗的命運。

    最後老鄭想給大家說說劉禪,其實劉禪並非是我們想想中的昏君,試想中國幾千年的帝制,總共出了500多個皇帝,在位時間超過30年的不足二十幾個,超過四十年的不足十幾個,然而劉禪在位41年,並且在諸葛亮死後在位29年,還給諸葛亮收拾爛攤子,所以劉禪很可能是大智若愚。歷史的長河滾滾,一切皆有定數,即使諸葛亮取代劉禪,相比歷史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玖瑰即玖瑰,花香無意義”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