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9
回覆列表
  • 1 # 抬腳路過(互)

    蟒袍,又被稱為花衣,因袍上繡有蟒紋而得名。古代官員的禮服。上繡蟒,非龍,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龍五趾,所以四爪(趾)龍為蟒﹐故稱。又名花衣﹑蟒服。婦女受有封誥的﹐也可以穿。蟒,中國戲曲服裝專用名稱,即蟒袍。

    蟒袍款式為齊肩圓領,大襟(右衽),闊袖(帶水袖),袍長及足,袖裉下有"擺衩子":周身以金或銀線及彩色絨線刺繡藝術紋樣。女式蟒與男式蟒大致相同(另述)。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們的最高理想,即意味著位極人臣,榮華富貴。

  • 2 # lxl大漠孤煙直

    皇上是龍袍,蟒紋就是皇親貴胄的官袍。

    又叫蟒衣,是皇上對有功之臣的“賜服”

    故而又叫“吉服”

  • 3 # 竹影臨風

    古代朝廷官袍上的蟒紋是區分了王與候的身份。皇帝的龍袍上大都盤繞著帶爪的蛟龍。而候爺將相的衣服上只盤繞著一條大蟒,所以叫蟒袍。

  • 4 # 手機使用者詩仙李小白

    蟒袍,又被稱為花衣,因袍上繡有蟒紋而得名。古代官員的禮服。上繡蟒,非龍,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龍五趾,所以四爪(趾)龍為蟒﹐故稱。又名花衣﹑蟒服。婦女受有封誥的﹐也可以穿。蟒,中國戲曲服裝專用名稱,即蟒袍。

    蟒袍款式為齊肩圓領,大襟(右衽),闊袖(帶水袖),袍長及足,袖裉下有"擺衩子":周身以金或銀線及彩色絨線刺繡藝術紋樣。女式蟒與男式蟒大致相同。

    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蟒袍,一名花衣,明制也。明沈德符《野獲編》雲: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趾)耳……凡有慶典,百官皆蟒服,於此時日之內,謂之花衣期。如萬壽日,則前三日後四日為花衣期。

    蟒袍在明代是官員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寬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顏色、蟒數上有區別限制。

    蟒,源於明、清時代的"蟒衣"。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對有功之臣的"賜服"。至清代,"蟒衣"則列為"吉服",凡文武百官,皆襯在補褂內穿用。衣上的蟒紋與龍紋相似,只少一爪(趾)”,所以,把四爪龍稱為"蟒",遂名曰"蟒衣"。

  • 5 # WY大越越

    據《辭源》所記:“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耳。滿清則官無大小,凡遇典禮,皆著此袍,地藍色或石青,全身以金線繡蟒,自公侯至七品官,蟒數自八至五,以次遞降,俗稱‘花衣’,又稱‘蟒服’。”(“蟒衣為象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蠳。)

    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對有功之臣的“賜服”,御賜飛魚服、蟒衣是臣子莫大榮耀。

    崇禎二年閏四月,袁崇煥“敘春秋兩防功,加太子太保,賜蟒衣、銀幣,廕錦衣千戶”。(《明史·袁崇煥傳》)

    居正先以六載滿,加特進中極殿大學士;以九載滿,加賜坐蟒衣,進左柱國,廕一子尚寶丞;以大婚,加歲祿百石,錄子錦衣千戶為指揮僉事。(《明史張居正傳》)

    西門慶穿東京何太監送他的青段五彩飛蟒衣,伯爵說:"此是哥的先兆,明日高轉,做到都督,不愁玉帶蟒衣,何況飛魚。" (《金瓶梅》)

    至清代,蟒衣則列為“吉服”,凡文武百官,皆襯在補褂內穿用。衣上的蟒紋與龍紋相似,只少一爪,所以,把四爪龍稱為“蟒”。

  • 6 # 芭巴羅薩

    官員服飾不同朝代有不同叫法,明代叫蟒衣,清代叫蟒袍,

    蟒蛇形似蛟龍,被古人稱為“王蛇”,乃是百蛇之王。民間還一直流傳著蛟蛇化龍的傳說。因此王公貴族皆有穿蟒袍之習。

    何為蟒袍?就是繡有蟒蛇紋飾的袍服。各個朝代叫法不一,明朝叫蟒衣,清朝稱之為蟒袍。明朝時蟒袍一般只賞賜給皇帝近臣或有功之人,其他人等不許私自穿戴。而清朝管制就比較寬鬆了,文武官員皆可服蟒,有資格穿著補服的人就有資格穿著蟒袍。蟒袍可與補服配穿,官員補服之下內襯蟒袍。

    清代蟒袍的基本款式為圓領、大襟、窄馬蹄袖、通體蟒紋。宗室皇族的袍為前後左右四開衩,一般的為二開衩式。蟒袍中的蟒紋有正蟒、側蟒、行蟒三種:正蟒的形象是蟒首向正面,頭部左右對稱,好像正面而坐,所以又稱坐蟒;側蟒是側身之蟒;行蟒是蟒在行走的形象,所以也叫走蟒。蟒袍的顏色、蟒紋數量、蟒紋爪數上的區別體現著穿著者身份地位的不同。根據服色與蟒數可將蟒袍劃分為四等,《清會典圖》記載:

    皇子蟒袍,色用金黃,片金緣,通繡九蟒,裙四開,親王、郡王蟒袍制同,惟色用藍及石青。曾賜用金黃者,亦得用之,裙四開之制,凡宗室皆如之。貝勒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片金緣,通繡九蟒四爪。貝子、固倫額附下至文武三品官、奉國將軍、郡君額駙、一等侍衛,蟒袍制同。貝勒以下、民公以上,曾賜五爪蟒緞者,亦得用之。文四品官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片金緣,通繡八蟒四爪;武四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下至文武六品官、藍翎侍衛,蟒袍制同。文七品官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片金緣,通繡五蟒四爪;武七品、文武八九品、未入流官,蟒袍制同。

    此外,福晉、命婦也可穿著蟒袍。皇子福晉蟒袍,色用秋香,通繡九蟒。親王福晉、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郡王福晉、郡主、縣主,蟒袍制同。貝勒夫人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通繡九蟒四爪。貝子夫人、郡君下至三品命婦、奉國將軍淑人,蟒袍制同。四品命婦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通繡八蟒四爪,奉恩將軍恭人、五六品命婦,蟒袍制同。七品命婦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通繡五蟒四爪。據《清會典圖》而知,貝勒夫人以下的命婦朝褂,也繡蟒紋。如貝勒夫人朝褂,前行蟒四,後行蟒三;貝勒夫人冬朝褂,繡蟒紋四爪;民公夫人朝褂,前行蟒二,後行蟒一;四品命婦朝褂,前後行蟒各二;七品命婦蟒袍,五蟒四爪。

    在清代,蟒袍也可作為一種賞賜。皇帝將之視為恩寵賜予官員。

  • 7 # 周老頭聊歷史

    官袍上的蟒紋,主要代表官職的大小。哪個部門。王公大臣、文臣、武將、外臣、內臣等等,他們的蟒紋都是不同的,所代表的職位不同,也就是各級官員地位的象徵,用以區分官員的品階大小等……

  • 8 # FX168

    蟒,源於明、清時代的"蟒衣"。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對有功之臣的"賜服"。至清代,"蟒衣"則列為"吉服",凡文武百官,皆襯在補褂內穿用。衣上的蟒紋與龍紋相似,只少一爪(趾)”,所以,把四爪龍稱為"蟒",遂名曰"蟒衣"。戲曲服裝中的"蟒"即是明、清"蟒衣"基礎上,經過裝飾和美化後所形成的。

  • 9 #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在電影電視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各類官員穿著各類服飾,覺得很好看。其實,這裡也是有著嚴格規定的,在古代,這叫服制。正是:級別有大小,穿衣須謹慎。不然,哪天被砍頭可就冤死了。

    古代官員的服制各朝有各朝的叫法。能穿蟒袍的肯定是高級別的官員。做官的都想蟒袍加身,位極人臣。為啥叫蟒袍?它代表什麼意思吶?

    查閱《大清會典》,蟒袍也分四個等級:一、親王、郡王、文武一品、二品除特賜穿金黃色者,蟒袍一律用藍色或石青色,片金邊緣、通繡四爪蟒九條。特賜五爪蟒者除外。二、貝勒、貝子、奉國將軍、文武三品、一等侍衛蟒袍準用石青、藍色片金緣,繡四爪蟒九條。三、奉恩將軍、文武四品至六品官、二等侍衛為一等級,可著四爪蟒八條。四、文武七品至九品官著“過肩蟒”紋,全身共繡五蟒。

    不過,蟒畢竟是蟒,與龍還是有區別的。蟒的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龍五趾。這是最重要的特徵。只要細心看,電視電影裡面的肯定都是這麼穿著的,要不然就鬧笑話了。

  • 10 # 豬三戒

    皇帝賜予太子、皇后、太后、有功文武大臣、屬國國王、朝貢國酋長、部落首領的賜服。以衣身飾蟒紋而稱為蟒服或蟒袍、蟒衣。蟒紋與龍紋相似,區別在於龍為五爪,蟒為四爪。蟒服的階級又是四大賜服當中最高的,僅次於皇帝的龍袍。

  • 11 # 黃燜Jimmy飯

    蟒紋是傳統寓意紋樣。形似龍紋。所謂“五爪為龍,四爪為蟒”,大隻是封建社會末期,作為皇帝與下臣服裝上紋飾的差別,故臣穿“蟒袍”,不犯帝界,又可不失封建王朝官吏的尊嚴。

  • 12 # 星辰訣額

    繡有蟒紋的官袍叫蟒袍,這是在明代是官員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寬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顏色、蟒數上有區別限制。明代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清代

    《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七:蟒袍,親王、郡王,通繡九蟒。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額駙、奉國將軍、一等侍衛,皆九蟒四爪(趾)”。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以下,八蟒四爪(趾)”。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趾)”。

    特點蟒是裝飾性極強的服裝,它繼承了中國曆代服飾追求意境美,體現精神意蘊美的傳統,即以服裝來裝飾人體。其長袍闊袖的服裝造型,具有莊重感;華美的裝飾圖案,賦於象徵意義。蟒的另一大特點是可舞性強,它擺脫了自然生活形態,不束腰,服裝可任意擺動以表示人物情緒(玉帶掛在衣上,僅起裝飾作用);它借用誇張後形成的水袖,豐富表演動作,傳達人物感情。概括起來說,蟒的(型別化的)程式性、裝飾性和可舞性,表現得很集中,很鮮明,可以說是典型地體現了京劇服裝的藝術特點。各種型別的穿蟒人物在服裝上使用特定的色彩、紋樣,並且在繡法上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為觀眾所熟悉的藝術語彙,以表示其身份、品質、性格的綜合特徵。分類女性蟒袍男蟒袍主要以四爪龍為圖案,女蟒袍則多以龍或鳳為設計。在古代,常以鳳代表貴婦、后妃的身份,所以宮裝以鳳凰、牡丹及其他花草紋樣為主要圖案。女蟒上飾鳳凰朝陽、鳳彩牡丹圖紋,為皇后、貴妃、貴婦及女將等穿用。

  • 13 # 佳佳那個惠兒66

    蟒紋是傳統寓意紋樣。形似龍紋。所謂五爪位龍,四爪為蟒。大指是封建社會末期,作為皇帝與大臣們的服裝紋飾差別,故:臣穿蟒袍,不犯帝界,又不失封建王朝官吏的尊嚴。

    據《清史稿》卷一百三志七十八記載:“皇子蟒袍金黃色,片金緣,繡文九蟒(皇族為明黃、金黃及杏黃,以片金為邊緣,繡著九蟒)。”普通人一般為藍色及石青色。

    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對有功之臣的"賜服"。至清代,"蟒衣"則列為"吉服",凡文武百官,皆襯在補褂內穿用。衣上的蟒紋與龍紋相似,只少一爪(趾)”,所以,把四爪龍稱為"蟒",遂名曰"蟒衣"。戲曲服裝中的"蟒"即是明、清"蟒衣"基礎上,經過裝飾和美化後所形成的。

  • 14 # 江邊居客

    要知道古代皇帝自稱真龍天子 皇族 龍族也 所以皇帝穿龍袍 而古代認為蟒是接近於龍的種類 所以蟒紋官袍是皇帝對官員能力的讚譽 同時也是一種權利的賞賜 能夠穿上蟒袍的人 要麼是皇帝信任的得力干將 要麼就是位高權重 權傾朝野的人

  • 15 # theJoker

    古代王侯將相等身份高貴之人的禮服,上紋蟒,爪四趾,區別於龍的爪五趾,又稱花衣。

    明朝蟒袍是皇帝對恩寵有功之人的賞賜,不在官服之列,蟒袍加身,意味著位極人臣,榮華富貴。

    到清朝,蟒袍才發展成為官員列服,親王、郡王,通繡九蟒。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額駙、奉國將軍、一等侍衛,皆九蟒四爪(趾)。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以下,八蟒四爪(趾)”。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趾)”。戲曲服裝中的"蟒"即是明、清"蟒衣"基礎上,經過裝飾和美化後所形成的。

  • 16 # 中國影音娛樂

    五爪龍袍和四爪蟒袍的傳說,龍袍是皇帝的御用之服,蟒袍等則是諸侯士大夫等人的官服禮服。關於蟒、龍的區別,歷來沒有定論。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記載說:「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即皇帝)所御(龍)袍相肖,但減一爪」。又《大清會典》記載清朝在服用蟒服上的一條禁例,說:「凡五爪龍緞立龍緞團補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頒賜五爪龍緞立龍緞,應挑去一爪穿用」。根據這兩條記載,一般得出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結論。其實人們在各個時期對蟒和龍的概念並不是固定的。龍不完全是五爪,蟒也不完全是四爪。

  • 17 # 憶曼山莊a盧鍋鍋

    古代朝廷官袍上的蟒紋是區分了王與候的身份。皇帝的龍袍上大都盤繞著帶爪的蛟龍。而候爺將相的衣服上只盤繞著一條大蟒,所以叫蟒袍。

  • 18 # 影視劇精彩片段111

    蟒袍,又被稱為花衣,蟒服是京劇中帝王將相和后妃的服裝,源於明代的“蟒衣”,又被稱為“象龍之服”,與皇帝的龍袍款式相同,只是所繡的龍少了一爪,為四爪,基本上保留了蟒衣的外部形態和穿用範圍.因袍上繡有蟒紋而得名。蟒袍(mǎnɡpáo)古代官員的禮服。上繡蟒形,故稱。又名花衣﹑蟒服。婦女受有封誥的,也可以穿。

  • 19 # DJ丶彼岸

    蟒袍 mǎnɡ páo 古代官員的禮服。上繡蟒,非龍,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龍五趾,所以四爪(趾)龍為蟒﹐故稱。又名花衣﹑蟒服。婦女受有封誥的﹐也可以穿。 蟒,中國戲曲服裝專用名稱,即蟒袍。 程式性:將相等高貴身份的人所通用的禮服。 款式:齊肩圓領,大襟(右衽),闊袖(帶水袖),袍長及足,袖裉下有"擺衩子":周身以金或銀線及彩色絨線刺繡藝術紋樣。女式蟒與男式蟒大致相同(另述)。 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們的最高理想,即意味著位極人臣,榮華富貴。 據史料介紹,清朝時的蟒袍為王公大臣及各級官員雜役最常穿的禮服,行制、文飾均同龍袍。據《大清會典》頒佈的有關規定,蟒袍分四個等級:一、親王、郡王、文武一品、二品除特賜穿金黃色者,蟒袍一律用藍色或石青色,片金邊緣、通繡四爪蟒九條。特賜五爪蟒者除外。二、貝勒、貝子、奉國將軍、文武三品、一等侍衛蟒袍準用石青、藍色片金緣,繡四爪蟒九條。三、奉恩將軍、文武四品至六品官、二等侍衛為一等級,可著四爪蟒八條。四、文武七品至九品官著“過肩蟒”紋,全身共繡五蟒。 照此規定,林適中時為正五品官員,“可著四爪蟒八條”。可筆者發現,官袍上的“蟒”均清晰地顯示出“五爪”,五爪蟒袍只有“特賜”者方能著之。可是,在有限的史料記載中,並未見林適中被“特賜”的只語片言。 在《人民日報》上刊登的一篇學術論文裡提及的一件清朝官袍與這裡發現的官袍非常相似。文中說“民族文化宮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清朝乾隆皇帝賜給雲南車裡宣慰使的官服。按照民間‘五爪龍、四爪蟒’的通稱,這件龍褂前後兩肩各繡之物皆為五爪,當屬龍紋之列。且此龍褂繡四龍,龍首面向正面,頭部左右對稱,雙目圓睜,正視前方,蜿蜒而坐,被稱作坐龍,是龍紋中最為尊貴的紋飾。” 該文還稱:“按照清代服飾定製,龍袍只限於皇帝、皇太子穿用,而皇子也只能穿龍褂。五爪龍緞、金繡等都在官民禁止穿用之列,大臣官員有特賜五爪龍衣服及緞匹。四開衩的衣裾,宗室才可穿用,其他官吏士庶只能穿二開衩的衣式。團龍褂非奉上賜不得用五爪龍團花、四團龍,唯諸王有特賜正龍者才許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牛奶拉肚子,經常喝會不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