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擎海

    關於病毒的起源問題,眾說紛紜,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假說:

    (1) 認為病毒是原始生物物種的後裔:按照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地球上還沒有出現細胞的時候,就已存在一些大分子的生命物質,如蛋白質和核酸等。經過許多萬年漫長時間的進化,這些原始生命物質中的某一些,逐漸在結構上覆雜起來,開始具備細胞構造而成為單細胞生物,其中更有一些進一步進化為多細胞生物,乃至高階動、植物。但是也有一些原始生命物質繼續保持非細胞形態,並且逐漸適應在其他生物細胞內營寄生方式,這就是我們目前所知的病毒。

    (3) 認為病毒是某些較高階微生物的退行性生命物質:也就是說,是這些微生物在退化過程中丟失了某些遺傳資訊,以致不能自身增殖,而必須依賴較高階細胞才能複製,並逐漸演化為現在的病毒。從辯證唯物主義和進化論的觀點來看,我們傾向於將病毒看作為原始生命形態的發展產物。

    病毒之所以會讓人生病,是因為他突破了人體的免疫防線,這3道防線是:

    第一道防線:面板,黏膜及其分泌物

    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藉助血液迴圈和淋巴迴圈而組成

    而且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並稱非特異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對多種病原有防禦作用).

    第三道防線叫做特異性免疫(出生後產生,通常對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這3道防線在每一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但是強弱不一,如果因為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飲食以及藥物作用,就會損害這些防線 導致病毒長驅直入進入身體細胞 ,破壞細胞導致生病

  • 2 # 無極鯤鵬道人
    1.【病毒,是如何產生的?】

    1.病毒,究竟是生命還不是生命?

    這方便於認識病毒的起源,生命是一個很難下定義的現象,每個專業的研究傾向於用自己的術語來下定義,定義從窄到寬:

    (1)生理學定義 例如把生命定義為具有進食、代謝、排洩、呼吸、運動、生長、生殖和反應性等功能的系統.但某些細菌卻不呼吸.

    (2)新陳代謝定義 生命系統具有介面,與外界經常交換物質但不改變其自身性質.

    (3)生物化學定義 生命系統包含儲藏遺傳資訊的核酸和調節代謝的酶蛋白.但是已知某種病毒樣生物卻無核酸.

    (4)遺傳學定義 透過基因複製、突變和自然選擇而進化的系統.

    (5)熱力學定義 生命是個開放系統,它透過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而不斷增加內部秩序.

    從生理性上,病毒是不屬於生命的,但後面的定義病毒則屬於生命。大多數日常情況下,我們習慣於以生理性或生物化學定義而言,因為是碳基定義。

    細菌屬於生命,因為可以獨自繁殖和生存,但病毒不行。病毒的結構很簡單,通常是由DNA/RNA+衣殼蛋白+囊膜,部分病毒沒有囊膜,甚至沒有DNA/RNA,如朊病毒,就一蛋白質。

    目前,最接近病毒的是衣原體、支原體。這類微生物也不能獨立繁殖,需要寄生在細胞內,與病毒生存方式類似。

    2. 病毒,是如何產生的?

    病毒是如何產生的?這是一個太過“宏大”的問題。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起源和進化都是一個極其漫長並且複雜的過程,以至於有時不得不引用“上帝造物”來解釋一些難題。

    關於生物的起源和進化,時至今日仍有許多難題沒有答案,甚至連人們熟知的達爾文經典物種起源理論都只能算是一種“假說”,只不過信的人多了也就成“真的”了。

    病毒是如何產生(起源)的?這個問題很難,不管是誰提出標準答案,並提交充分的證據,並能解答所有的疑點,那妥妥的諾貝爾生物學獎了。

    病毒是目前地球上所發現的最小生命單位,是一種最簡單的非細胞結構的生命形式。病毒生活和繁殖必須藉助於其他生命個體的細胞結構(宿主細胞),離開了宿主細胞,病毒只能算作一個“大化學分子”,病毒這種生命形式是一種介於生命狀態和非生命狀態間的準生命形式。

    關於病毒起源的問題,學術界並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幾種假說,歸納簡述有:

    1、 自起源理論:病毒起源於生物大分子前體、在進化地位上先於細胞。即認為生命形式由簡單到複雜,在遠古地球上病毒要先於細胞出現,並由病毒逐漸進化成原核細胞及真核細胞。

    2、平行進化理論:病毒進化平行於細胞,然後建立與細胞的依賴關係。即認為病毒和細胞是在生命前環境條件下同時平行起源而成,進化過程中才形成病毒寄生於細胞的關係。

    3、細胞源退化理論或逆向理論:起源於細胞產生於細胞的病毒進化起源理論。即認為病毒是細胞在其進化過程中“丟擲”的一個細胞組分(大分子、大分子複合體或“小細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丟掉了寄生生活中非必需的能夠獨立生活的基因,最終成為病毒。

    因為病毒依靠寄生生存,如常規病毒寄生於細胞,噬菌體寄生於細菌。必然是誕生於細菌、有細胞生物之後,加之衣原體、支原體的演變,推測屬於某些微生物或者細胞的變異產物。也就在茫茫的進化時間長河中,某些微生物出現了變異,或者細胞產生了不正常的產物,有了不正常的結構,卻能感染細胞或細菌,進行繁殖生存。

    2. 人,為什麼生病?

    生病,在某些時候,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對於身體的一種自我防禦和保護行為。例如常見的一些生病現象。發燒就吃退燒藥,拉肚子吃止瀉藥,咳嗽吃止咳藥,嘔吐吃止吐藥,有什麼症狀就去藥店買點藥吃,似乎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家常便飯。這些症狀讓人痛不欲生,又有藥可控。但真的要第一時間阻止他們麼?

    1.、發燒

    首先,體溫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的,某些情況可有生理性體溫升高,如劇烈運動、月經前期及妊娠期,這些透過自身調節可恢復正常。更多的時候,發燒是身體對抗炎症時的一個保護訊號。

    發燒時體溫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會放緩,而人體的免疫系統則顯著增強,包括白細胞增加,吞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的殺菌活性增強等。所以發燒是人體進化獲得的一種保護性機制,專門針對對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

    如果不讓身體發燒,不利於免疫功能發揮,更不利於清除體內病原體的。

    發燒的有2個問題需要注意:

    1.消耗

    發燒的時候,代謝加快,身體的消耗也會增多。所以在發燒的時候,需要及時補充能量和水分。這樣才能保證身體的免疫細胞有足夠的戰鬥力!

    2.高熱

    有時候,體溫調節機制遭到破壞,致使體溫失控而異常升高。體溫達到39度以上甚至40度,這時候可能會出現高熱驚厥,昏迷等。這時候就需要用藥物來幫助身體控制體溫。

    二、腹瀉

    腹瀉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為感染,有些是不是感染。無論什麼原因引起的腹瀉,讓這些排洩物留在體內,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腸道的毒素和壞死細胞會引起感染的進一步加重。而適度的腹瀉也是人體對自身健康的一種保護機制,可以將腸道內的毒素和壞死的細胞排出體內。

    腹瀉需要注意的問題也是消耗。特別是痢疾和霍亂引起的腹瀉,可能會讓患者一天腹瀉的量超過20次,引起身體的脫水。所以,越是拉肚子厲害越需要及時補充電解質和充足的水分,如果吃不進去,就要用輸液的方式。

    三、嘔吐

    相對於發熱和腹瀉來說,嘔吐常常帶來痛不欲生的體驗。尤其是想吐無法吐出來的感覺。最為痛苦。

    其實,嘔吐更是強烈的防禦反應。食物在胃部,就被發現了不對勁。必須趕緊離開體內,如果經過腸道,那麼毒素都被吸收了。和人體正常的消化執行不同,嘔吐的過程要求整個消化道逆行運轉。你可能想到了武俠小說的中的“氣血逆行”,整個過程讓人難以忍受。

    就像很多化療患者最無法忍受的就是藥物帶來的噁心嘔吐感。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經歷了這個透過的過程,把胃的內容物吐出來之後,大部分症狀都大為緩解。比如吃了腐敗的食物、醉酒後的嘔吐。所以,有噁心想吐的感覺,還是吐出來的好。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如果胃裡空空如也,還是反覆的嘔吐就不是單純的防禦反應了,需要進一步找原因。而手指摳吐並不建議,而嘔吐的過程也最好不要太過劇烈,因為強烈的嘔吐導致消化道撕裂出血的,也並不少見。

    四、咳嗽

    咳嗽,很多時時候並不是身體生病的表現,而是一種生理性反射,也是人體的一種防禦機制。因為當呼吸道粘膜受到異物、分泌物、炎症或是過敏性因素等刺激的時候,就會反射性地引起咳嗽,從而排出異物。

    比如起床的時候幾聲咳嗽,那可能是呼吸道將整個夜裡吸入的粉塵和病原體排出體外;而吃東西喝水的嗆咳,也是要把掉落到氣管裡的食物殘渣和水排出來。

    如果出現肺部的感染,會有大量的分泌物,也就是我們說的“痰液”,如果不能及時排出來,就會造成感染的加重。有些嚴重的肺部感染,患者咳不出痰來,我們甚至要用“支氣管鏡”深入患者的肺裡去吸出這些陳年老痰。

    曾今有些小醫院,一碰到咳嗽就開止咳藥。當場吃了藥,患者就不咳嗽了,大呼神醫。殊不知,贅積的痰液讓肺部感染進一步加重,患者很快出現高熱昏迷,甚至死亡。

    那麼咳嗽的問題,最主要是找到咳嗽的原因,從病因上治療。同時也要避免咳嗽過於劇烈,引起咯血。

    人體,毫無疑問是個世界上最為精妙的組織,所有的生理功能都是經過千百年的進化所得。就在這100年,醫藥科學有了長足進步。但是距離代替人體的免疫功能來說,還遠不能及。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指南中,有13000種不同的疾病、綜合徵和損傷。我們絕不可能發明這麼多種疫苗來預防這種疾病,但是我們的身體卻可以天生的抵抗大部分的疾病。

    在疾病面前,人類的智慧顯得過於渺小。好在,我們有諸如嘔吐、腹瀉、咳嗽、發熱這些技能保命,可不要自廢武功啊!

  • 3 # 認真楓葉3f

    人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脂質沉積物、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接觸腸壁時間過久,就會被人體重新吸收,導致“毒素”不斷的沉積,疲勞、緊張或其他生理原因,也會導致人體代謝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致使廢物長期停留在人體內,從而引發多種疾病,平時發現身體有生病苗頭時就要多注意,及時就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00毫安電池的手機哪款值得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