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最大空者

    篆文和籀文。 晉 左思 《魏都賦》:“讎校篆籀,篇章畢覿。”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詞於章句,窺逸蹤於篆籀。”《新五代史·雜傳十九王仁裕》:“﹝ 仁裕 ﹞喜為詩。其少也,嘗夢剖其腸胃,以 西江 水滌之,顧見 江 中沙石皆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進。” 黃質 《題朱生君實延齡遺墨》詩:“筆參篆籀字樹石,行年穉弱氣超邁。”

    篆籀筆法就是寫篆文和籀文的書寫方法,以圓轉為主。書法愛好者可以透過書寫篆書來體驗感受“篆籀筆法”之奧妙,而後將篆籀筆意用之於書寫過程中,使書法作品具有篆籀之氣。

  • 2 # 我不知道風

    書法歷史上,筆法一直分兩種系統。首先是以篆書為主的“圓筆”,其次是藝術為主導的“方筆”。其實書法筆法可以簡單到“二”,一方一圓兩個概念。圓就是“藏,轉”,放就是“露,藏”。

    篆籀,則是表達一個人寬博,圓融,渾厚的單是和氣魄。沒有方筆一路的靈逸,秀氣讓人更討人喜歡。篆籀筆意代表人物是顏真卿,代表作品也並不是祭侄稿,而是《爭座位》。

    看這些畫紅線的地方。中鋒運筆,多轉無折。這就是篆書的基礎筆法。

    這種筆法,稍加提按變化,虛實變化,就是草書裡的“篆書筆意”,在篆書裡,是絕對不存在篆書筆意這一說的,因為本就是用的篆書筆法。把篆書筆法用入楷行草隸,才叫“筆意”。就看這個“雨”,外邊這個圓轉。這就是典型的篆籀筆法。

  • 3 # 小小老百姓姓李

    書法歷史上,筆法一直分兩種系統。 首先是以篆書為主的“圓筆” 其次是藝術為主導的“方筆” 其實書法筆法可以簡單到“二”,一方一圓兩個概念。圓就是“藏,轉”,放就是“露,藏”。 書法最精妙的地方,就是從萬千的風格當中,看到這兩點,無論是二王,張旭,米芾,顏真卿,王鐸,最後其實都可以歸結到“方,圓” 只不過,此消彼長,誰多一點,誰少一點的問題。 書法又之所以玄妙,是因為從這個“二”點中,又可有無窮的變化。 “太極生兩儀”謂“一陰一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好像說的有點多,不過只想說一點,書法之所以能表達文人思想,一個人的才、志、學,是因為究其根,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表達方式。 篆籀,則是表達一個人寬博,圓融,渾厚的單是和氣魄。 沒有方筆一路的靈逸,秀氣讓人更討人喜歡。 篆籀筆意代表人物是顏真卿,代表作品也並不是祭侄稿,而是《爭座位》。 此處單指篆籀筆意,並非指魯公作品水平高低。 爭座位的篆籀筆意表達要勝過祭侄稿。 所以爭座位,為後世學顏第一法書。(此處可能有人抬槓應是排名第一的祭侄稿,不解釋。對筆法的領悟到了,就會分的清“神”和“意”“韻”“情緒”的表達。) 此不贅言。 魯公篆籀筆意,來自張旭。 如下圖 看這些畫紅線的地方。 中鋒運筆,多轉無折。 對,這就是篆書的基礎筆法。 篆籀筆法很簡單,中鋒運筆,you轉無折。 這種筆法,稍加提按變化,虛實變化,就是草書裡的“篆書筆意” 在篆書裡,是絕對不存在篆書筆意這一說的,因為本就是用的篆書筆法。 把篆書筆法用入楷行草隸,才叫“筆意” 就看這個“雨”,外邊這個圓轉。 這就是典型的篆籀筆法。 這是傅山的草書,看這個“舞”,與左邊的“勺” 看到這股“圓融”中又加了提按的感覺沒? 都是中鋒,是能感覺到的,飛白是出在兩邊。 側鋒是單邊出飛白。 這個是偏側的,大多是中鋒,看長豎,左邊實,右邊出飛白。 這就是偏鋒多。 所以感覺力量不“渾厚” 再看這個,長豎似斷而練,能明顯看到中間細的部分力量也是在的。 (這個實在不好意思,因為此毛邊太糙,顆粒大,實在無法控制成完全中鋒中還帶頓挫。) 傅山原本是用絹寫的,也就是一種布料,非宣紙。 這個筆法如果用在上好的半生熟上,十塊左右一張的紙上,效果非常好。 我是真沒錢去買這種紙 於是我尋得了一塊布料,大家可以看一下。 看到這種感覺了嗎? 不要問我這是什麼。 我可以明確告訴你,這是衣服袖子,白色的衣服袖子。 我還可以告訴你,這是我媽的衣服。 被我借來的。 因為我沒找到自己的白衣服,所以管我媽借了一個棉料的。 絹是比綿要滑。 所以寫出來中鋒的感覺就非常好,這就是篆籀的筆意。 圓融而渾厚。 此為篆籀筆意,加“絞轉” 絞轉和篆籀筆意有什麼區別呢? 慢行筆,筆鋒自然透過力量的轉動轉過來,就是篆籀。 如果草書中,行筆快,又要實現中鋒篆籀的力量,自然得透過“絞”的方式,讓筆鋒八面都擦過一面紙,達到力量的均勻,不出側鋒。 絞轉是用“八面鋒”,篆籀只中鋒。 區別就是在一個快一個慢,但是想達到一樣的“筆力”效果。 篆籀固然要用藏鋒,第一是露鋒,第二是藏鋒。 這是一手寫一手排的,所以滲水有點多,可能不清楚。 圖為正寫的“露鋒”也就是隸書一類的“方筆”起筆。 這則是篆書起筆的方筆。 其實起筆就可以決定一個筆畫是隸書用筆還是篆書用筆。 關鍵看是切筆 還是逆鋒 今人強調“欲下先上,欲左先右”,就是逆鋒的意思。 為的就是出中鋒的筆力。 那用逆鋒的筆法和切筆結合呢? 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相信大家也應該看到過。 逆鋒,然後切筆,因為鋒尖是反方向的,所以切筆就自然成了折筆。 這種形狀就是藏鋒和露鋒的結合。 我相信這個起筆大家都看過,很多行書都有。包括蘭亭。 篆書起筆。 力量是均的,頭是圓的,明顯是篆籀意味。 上邊兩個短橫,是方筆露鋒起筆,是歐陽詢用的。 下邊兩個是藏鋒,折鋒起筆,但是行筆時中鋒。這就是顏真卿用的筆法。 所以說顏真卿的楷書有篆籀筆意。 其實篆籀筆意並不神奇,就是中鋒。 以營造“力度”“渾厚”的線條為主。 但是這個筆法,確實不容易,尤其是在行草書中。 魏晉的草書是快的 大家可能會有一點感覺,用側鋒就比純中鋒快。 比如寫隸書就比寫篆書快。 這就是用筆方式的變化,產生的書寫速度。 這是用的篆籀筆意寫的“無”草書 篆籀筆意,筆畫不在粗細。 而在中鋒,並不是篆籀筆意就得特別粗。 細的也可以。 關鍵是“實” 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的錐畫沙,你們可以理解為這個橫的兩邊洇的地方就是“沙子”,筆就是錐子。 印印泥就更簡單了,想把印印的四面一邊實,就只能放平力量,四面力道都得全。 印平就如筆的中鋒。 我們傳統寫轉折的時候,一般都是折鋒寫。 用的中側鋒, 上邊明顯折三次筆,也就是用了三個鋒面。 但是篆籀筆意就的全中鋒 就是這樣的。 這個就是米芾的寫法,米芾就是中側變化出神入化,有折鋒,中鋒,側鋒。 一筆之間變化非常多。 這個是墨枯時用的篆籀筆意。(表現的不好,因為鋒是散的分叉的,所以要絞轉來聚鋒,故毛刺較多) 所以回頭看看何紹基臨的爭座位。 有毛刺,有折筆,有鼠尾,有鬚子。 但是力量勻,所以筆病也可能成為筆趣。 我記得某位書家說,寫字不可能十全十美,應該有些瑕疵,才能顯得更有趣。 以前我在誇沈鵬草書的時候,經常會被網友罵。 我是寫草書的,我知道沈鵬用筆的功夫有多深。 不只是篆籀筆意。 篆籀入行草,本是就是一種剋制“快”“油滑”,增加古樸的方法。 非常難。 有篆籀筆意,但是又能用鋒面變化,這個用筆方法,沈鵬在近代應該是表達的獨樹一幟的。 雖然在近代功力確實不能和某些大家相提並論,比喻于右任林散之。 但是在今天,這種功夫也是出頭的。 我這人有點賤,總以為能改變大家對草書的看法(非單指沈鵬) 所以屢次被罵,屢次談自己看法。 行吧,各位怎麼看是各位的事。 今天的主旨在說清什麼是篆籀筆法。 應該有一年書法基礎的,稍微懂一些理論的就能看清我以上所說的。 我從初學到看懂,自學用?了三四年,才明白什麼叫“篆籀” 不過是一種線條的表發方式,一種用筆的方式。 簡單到“快慢”“方圓”“提按”“虛實” 唐後主李煜的書法,用樣的篆籀筆法。 篆籀筆法,在大多數人眼裡,尤其不學書法的人眼裡,就是“醜” 所以傅山徐渭倪元璐的草書,總被詬病,被罵成“醜”。 我也不知道到此還該說點啥 就這樣吧 罵就罵唄,我臉皮厚。 篆籀筆法,至此結束,多學寫篆書,自然能明白。 如果有同意的,點下關注吧。 其實所有學顏一路書法的人,以後多多少少會被罵成醜的

  • 4 # 透過之所

    範笑歌說書法有兩大筆法體系,篆籀體系和二王體系,如果再加一個額外的就是篆籀融二王體系。

    篆籀筆法雖然是指中鋒用筆,但還隱藏著一個潛在含義,就是蒼澀,這與二王的妍美爽快是一大區別。

    個人覺得範笑歌草書就是全中鋒用筆,真經典。

  • 5 # 翰墨書道

    篆籀筆法實際上就是篆書筆法,不過是大篆筆法。一般稱秦代時期的篆籀文特點的筆法。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石鼓文的筆法。在具有毛筆為工具書法作品中,以顏真卿的書法最具有篆籀筆意或筆法。篆籀筆法就是中鋒筆法不過是那種比較蒼茫渾厚的中鋒線條。因此也屬於吉金文字的筆法。所謂的篆籀筆法除了中鋒線條形質外,還要具備這樣幾個特點:藏頭護尾的點畫、圓轉暢達的書法線條在就是用筆要自始之中終筆力要送到。具備這幾點到筆法就是篆籀筆法了。由於吉金文字多是鑄刻文字,其形態的形質是刻寫的心態,而後來的筆法是對這種吉金文字線條形質的繼承而形成的書法線條提煉概括的結果。

    如顏真卿《祭侄文稿》中的“清”字,的筆法就是經典的篆籀筆法。

    篆籀筆法線條圓潤渾厚,骨力內含。如屋漏痕那樣具有厚重的立體復又沉筋入骨的線條形質和力度感,敦厚的性格。

    我們看顏真卿書法的線條,兩側都是光滑的,沒有那種鋸齒或粗而燥的感覺。就是線條的轉折處也同樣如此。圓轉含渾。不見起止之跡。

  • 6 # 秩和律師147753

    筆法的沿革一向以文字發展為淵源。

    所謂篆就是小篆,所謂籀就是大篆,所謂篆籀筆法,就是篆書筆法。

    字法筆法先有篆,然後隸楷。首先是大篆,基本是以刀為筆,因為當時,人們沒有發明毛筆。毛筆之後,出現小篆。其特點是藏鋒中鋒用筆,因此說藏鋒和中鋒用筆是重要的的篆籀筆法。開始學毛筆,第一句口訣,可能就是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等,這就是篆籀筆法。

    篆書之後,出現隸書,尤其是古隸簡牘,我們觀察,其筆法與篆書,發生了明顯的不同,就是就是線條出現了頭尖尾尖,頭尖尾圓,頭圓尾尖的筆畫。我們分析,這是筆法,尤其是運筆方法,出現了擺動筆法。所謂平動筆法,就是毛筆在行走時,手腕與筆鋒同時向前運動。擺動與平動不同,筆鋒以腕為原點,進行擺動。因此說,平動也是重要的篆籀筆法。

    篆書的特點,就是弧多而直少。圓筆成弧,因此,圓筆是重要的篆籀筆法。

    這是冠軍帖,傳說為張芝所寫,我贊成這個觀點。原因就是,這裡面擺動筆法多,平動筆法少。張芝將草書改革,成為草聖,我們不難看出。其草書,擺脫隸書中的平動筆法,擺脫蠶頭燕尾,在平動中,揉入更多的擺動。很多圓筆,也是擺動形成。擺動比平動要快,因此冠軍帖的筆速並不慢。

    王羲之完全繼承,而王獻之一改前規,加入更多的平動,使草書面目一新。

    張旭進一步,將篆書的寫弧筆意加入到草書中,同時明確提出五勢,使草書面貌煥然一新,筆意一瀉千里。讓篆籀筆法,在草書中,獲得新生。

    顏真卿,又將篆籀引入楷書,讓楷書進一步復興。

    總結一下,最關鍵的篆籀,是以肘運筆,因此筆必平動,古澀深沉。而王羲之的改革,便是以腕運筆,使筆意流暢媚妍。

  • 7 # 書法學習秘籍

    “篆籀筆法”指的是金石味濃郁的的中鋒用筆筆法,可以用形象用”錐畫沙“來比喻,尖利的錐子在沙地上畫出一條線條,線條的兩邊是不規則的鋸齒形。運用”篆籀筆法“寫出來的線條圓鼓鼓的,像一條木棍一般具有立體感,而兩端也是圓的,如下圖:

    具有典型這種”篆籀筆法“特徵的代表作品有金文《散氏盤》《毛公鼎》、石刻《石鼓文》等,墨跡有顏真卿《自書告身帖》、懷素《小草千字文》、黃庭堅《花氣詩》等。

  • 8 # 千年蘭亭

    何為“篆籀筆法”?

    首先要明白何為“篆籀”。

    篆,大家都知道,篆書,這裡特指小篆。籀,大篆的一種,這裡代指大篆。

    篆籀,即指大小篆;篆籀筆法,即指大小篆所使用的筆法。

    篆籀筆法或者說大小篆筆法,與其他書體筆法有何不同呢?

    一、毛筆筆頭在紙上的運動有三種方式:

    1、平面運動,即上下、左右、斜線上的運動,線條以直線為主。

    2、旋轉運動,主要表現為弧線,以圓轉為主,專業上稱裹鋒絞轉。

    3、上下運動,即筆鋒在紙面的按下與提起,也就是提按,常運用與改變方向處。

    二、書體與三種運動的關係:

    1、篆書是書法最早產生的書體,是書法的本源。

    篆書以平面運動和旋轉運動為主。

    故篆籀筆法或稱篆書筆法,是筆法的本源,我們常稱其古拙質樸。

    2、其他書體由篆書逐步演進產生,筆法是平面、旋轉、上下三種運動的綜合運用。

    篆籀筆法的例子:

    1、篆書

    《石鼓文》是篆籀筆意的典型代表,線條勻稱圓轉,用筆圓勁挺拔,筆道遒勁凝重。

    2、楷書

    顏真卿的《郭氏家廟碑》《書馬伏波語》等是代表,點畫內斂,骨肉勻稱,氣血飽滿。

    3、行草

    顏真卿的行草三稿是其代表,裹鋒絞轉,線條圓潤渾厚,尤其是轉折處,邊走邊轉,始終中鋒運筆,弧線飽滿而彈性十足。

    篆籀筆法的核心

    其核心是中鋒行筆,但其保持中鋒不是透過上下運動的提按來實現,而是透過旋轉運動的絞轉來實現,運筆過程中暗轉筆心,以使筆鋒始終保持在筆畫中心,寫出的筆畫立體感強,彈性大,張力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500年後全世界都會是黑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