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畫藍江

    師古人,還是師造化……

    師, 即以……為師,效法, 學習的意思。"觀千劍而後識器, 操千曲而後曉聲"。 藝術成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借鑑 , 而後反覆的琢磨 ,吸收, 才能提升自己。

    中國的山水畫重在表現筆墨的情趣和詩的意境,歷代畫家在繼承中國畫筆墨傳統的過程中,把自然山水之美昇華為藝術之美,以表達自己的情思心境。“傳統是基礎”,學習傳統(即“師古人”)是學習掌握中國畫基本技法的首要必經之路。

    有了這些基本技法,還需對自然環境發生感情,所謂“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正是這種面對自然造化,引起飛揚浩蕩的神思,才使畫者在描繪自然山川時把自己的情、神、心、意融入畫面。

    認真地觀察自然,深入地瞭解自然,以自然為師,也就是所謂的“師造化”。

    金庸名著《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個橋段,流傳極廣,就是張三丰在武當山當著敵人的面教張無忌太極劍那段,可以以為兩者關係的一個借鑑。

      “只聽張三丰問道:‘孩兒,你看清楚了沒有?’張無忌道:‘看清楚了。’張三丰道: ‘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張三丰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過了一會,張三丰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 ‘已忘記了一大半。’

      周顛失聲叫道:‘糟糕!越來越忘記得多了。張真人,你這路劍法很是深奧,看一遍怎能記得?請你再使一遍給我們教主瞧瞧罷。’

      張三丰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提劍出招,演將起來。眾人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周顛叫道:‘糟糕,糟糕!這可更加叫人胡塗啦。’張三丰畫劍成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三招沒忘記。’張三丰點點頭,收劍歸座。

      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張三丰道:‘不壞不壞!忘得真快,你這就請八臂神劍指教罷!’”

    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為自己積累內功,為藝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再從自然生活中汲取靈感,將身心與自然融為一體,從中體驗無窮的自由創作樂趣。

  • 2 # 山中老月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借用古人的一句話!師古兼需師造化。兩種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心源從何而來?是畫者本身的靈氣和學習古人技法的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當畫者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出現坐望苦不足之感,這時候就要走出書齋到大自然中感受山川草木,鍾秀靈泉。有了經歷和感受,就會有山水我所有的靈感,大量的素材積累會使作品神完氣足!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

  • 3 # 東方廣明

    清晨拿畫筆,

    興奮紙中游。

    看到礁岩現,

    波濤湧去鷗。

    畫海夕陽照,

    椰林露遠舟。

    激情深似海,

    感奮永難休。

  • 4 # 鳳山書畫苑李文聰

    師古人與師造化,倒底哪個重要?師古人與師造化,是一位山水畫家成功的必不可少的途徑,但師造化更為重要。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山水入門必師古人,如《芥子園》中介紹的山水的基夲技法,平遠法、高遠法、深遠法,還有樹法和各種皴法,這些方法是應掌握的。另外歷代山水大家的作品之特點都要有所了觧,如李成、范寬、馬遠、郭熙、夏圭、荊浩、唐寅等等,從中吸取營養。

    在學習前人技法的基礎上,必須創新,方能形成自我。古代山水畫大家李成曾言,師古人不如師造化,清山水大家石濤也雲"搜盡奇峰打草稿“,要到青山碧水間去觀察感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鍾秀靈動。北宋山水大家范寬之作,從氣韻、構圖、筆墨等方面,至今少人可比,他創作的《寒林雪景圖》、《溪山行旅圖》等畫作,觀之百看不厭,動人心魄,皆是多年深入山林的精心之作。歷史上凡有成就的大家,皆走此路,不像現在一些山水畫家少生活、走捷徑,閉門造車,將他人之作東拼西湊,或臨摹照片,作品毫無生氣。現在看山水畫展,往往千人一面、陳陳相因,無韻味丶無筆墨丶無生氣,牌子大、頭銜多,而作品差,在蘇州一畫廊,看到一美協副主席之作,讓人大跌眼鏡,像他那臉一樣死板,真為之汗顏,一看就是缺少師古人,更缺少師造化。

    固要畫好山水定要師古人,更要師造化,師造化才能有靈氣,才能出風格。

  • 5 # 石竹齋書畫

    學習山水畫而不應叫傳統文人山水畫,沒這麼分類的。誰沒文化?展子虔沒有還是荊浩沒有,還是李可染有文化而四王沒文化?學術要嚴謹。造化是根本,我們的一切都出自造化,我們是造化的一部分。古人的山水畫成就也是在體悟,融入,觀察,概括,提練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內在的自我內觀的精神表達!學古人是如何觀察提練的,是如何用中國的筆墨去表現大美山川的,學古人是如何達到我與自然的高度融合的!學習傳統,師法造化,中得心源。這個過程是反覆的,師古愈深,出古愈遠!

  • 6 # 阿豪詩畫

    師古人,我們要看為什麼要師古人,不師古人會怎麼樣?

    我們學習繪畫,首先是要向會畫畫的人,或者畫畫水平很高的人學習,這一點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我們學習古人,不是要機械的臨摹他們的作品,而是要學習他們畫中山川景色的表現方法。“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便無入路”,這句話便是說在你茫然不知方向時,古人的畫給你指引了一條通向前方的道路。

    魯迅說過,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不師古人就象你直接站在原始森林裡,四周都沒有路,到處雜草荒蕪,你需要披荊斬棘。

    師古必要臨畫,“初學欲知筆墨,須臨摹古人,古人筆墨,規矩方圓之至也”,有的人走上了前人的這條路,但覺得:古人誠不我欺也!就會事事必依古人,不按古人的要求,便是判經背道,這樣的人,已經稱之為“泥古”。

    師造化,我們要看為什麼要師造化,不師造化會怎麼樣?

    “搜盡奇峰打草稿”,師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學習,就是不再模仿,重視自己的抒情,表達自己的情懷。“古人立法之先,不知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後,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來遂令人不能一出人頭地也!“古人立下規距之前,不知他們學的誰的規距,古人立了規距,便不讓人超越規距。在師古人的基礎上,如果不跳出古人的法度、規距,就成了死規距的奴隸。

    “造化無窮,取之不盡……知師古人,不知師造化,終無以得山川之靈秀也”。這句話已經很好的說明了不師靠化就不能領略自然美的真諦。由此可見,師古人和師造化是學中國畫必經之路,不是孰輕孰重,而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是學習的順序卻是先師古人後師造化,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我選師古人更重要,為什麼呢?因為師古人是基礎,師造化是變化提高,世界上沒有不打地基就蓋好的房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讀過最霸氣的一句話或詩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