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萌媽媽董小華E
-
2 # 河東來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是儒家“小人之儒”的代表漢武帝作為皇帝發出的最強音。
為人忠貞不二。
這是儒家“女士儒家”的代表柳如是、梁紅玉的勇敢力量源泉。
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儒家“武士儒家”的代表專諸、要離、荊軻、墨子的堅強信仰核心。
相對來說,儒家“文士儒家”的血性要降低一些,像文天祥那樣慷慨赴義的文士儒家少了些,而像投降清王朝的錢謙益們多了些。
元滅南宋後,儒門弟子文天祥寧死不降。死後人們在他的衣帶中發現了一首遺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正是有這種理念,岳飛和文天祥成為了那個時代的脊樑!
孔曰成仁,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意思就是說,志士仁人是勇於犧牲來成全仁德的”。 孟曰取義,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意思是,生命是我所喜歡的,義也是我所喜歡的,如果兩者不能並有,便犧牲生命,而選擇義”。正是儒家思想造就了許多“臨大節而不可奪”的仁人志士!
《論語》載: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是儒家思想中的血性。
而在中國歷史上,自始至終都存在著富有氣節的文人儒生。
從“好持高節”的魯仲連;從楚國節士申包胥到東漢末“望門投止,破家相容”的張儉;從臨死不降的文天祥到寧死不吃美糧的朱自清,從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到被斬殺十族的方孝孺,……這些都是受人稱讚和敬仰的氣節之士,他們的事蹟彪炳史冊,時時閃現出道義的力量和道德人格的魅力。正所謂“士君子又勇而果於行者,不以立節行誼而以妄死非名,豈不痛哉!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於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於來世。非有勇斷,孰能行之。”(劉向:《說苑》)這些氣節之士是在儒家文化的長期薰染下形成的。
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皆為南宋的之相,都為國而死。他們被後人稱為“宋亡三傑”。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都是儒家子弟,他們是“程朱理學”的忠實弟子,在國家危亡之際,他們選擇了殉國。然而為大宋壯烈殉國的儒家子弟何止這三人。 涯山海戰悲壯的結束了南宋,丞相陸秀夫揹負九歲的幼帝趙昺投海。十萬人壯烈殉國。“後宮諸臣,從死者眾”“屍浮海上者十萬餘人”。 公知們胡說什麼儒家思想遺禍中國,這為抵毀岳飛和文天祥為國獻身為“愚忠”趙到了藉口。孰不知,儒家思想中的精華正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仁義禮智信是做君子的根本。戰神岳飛禮賢下士,飽覽經史子集,喜歡高雅的歌曲和投壺等文娛活動,外表就像是一個謙謙書生,儼然是個儒將。岳飛的忠義和儒家思想相契合,雖然有“人無完人” 一說,但是不得不承認岳飛在踐行“仁、義、禮、智、信、勇 、廉、恥、忠、孝、謙” 方面都屬上乘,然而他並沒有因為信奉儒家的教義而喪失自己的血性!反之這種血性在儒家思想的薰醄下變得更加的旺盛!
儒家思想中有許多氣勢如虹,鏗鏘有力的名言!如“士可殺不可辱”的出處是《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儒家思想的血性存在於眾多的儒家典籍中!
如:《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云:“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莊子·秋水》
儒家經典《中庸》,不單進一步把勇加以倫理化的改造,明確地將它當做“三達德”之一,還將勇與五倫聯結起來,提出了影響深遠的“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論語》兩處提及“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一處是《論語•子罕》篇中孔子直截了當地指出了“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但並沒有作任何解釋;另一處則是《論語•憲問》篇中“夫子自道”的一段話: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孔子在《論語》中,最先描述了氣節之士的精神特質,孟子的“浩然之氣”則標誌著先秦儒家氣節觀的成熟。
捨身取義、威武不能屈、是可忍,孰不可忍!這些儒家思想 造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
氣節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價值目標和道德人格的最後完成。
有人說儒家思想導致了華人喪失了血性,是這樣嗎?
大概沒有一個華人認為受到儒家影響的日本是溫順的綿羊,也不會有人認為日本在受到儒家影響後喪失了血性。
實際上被日本人推崇剛毅血勇的日本武士道核心理念大半來自中國儒家,寫出《武士道》的日本倫理學大師也說孔子是武士道的老師。武士道的兩大派別除了葉隱武士道外另一派名字就叫“儒學武士道”。
可見,栽贓儒家讓華人失去血性之說,肯定是站不住腳的。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凡是背棄儒家思想的人極易做出沒有禮義廉恥的勾當!從古至今,歷史和現實中的漢奸賣國賊哪一個不是缺失仁義禮智信廉恥孝悌勇的敗類?這些人不要說血性,他們有哪個不是奴顏卑膝的傢伙。
儒家思想的精華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取向!雖然時代的變遷導致有些觀念已經不合時宜,有些受時代侷限而產生的腐朽思想必須揚棄。但是其精華部分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因為它符合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準則。研究先秦儒家的氣節觀是儒家倫理研究的一個新的緯度,對於弘揚傳統倫理文化的道義精神,培養民族氣節、振奮民族精神是非常有意義的。